任课教师 张应奎 授课内容 任课班级 七(1)(2)(3) 周次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 课时1 课型 新授课 共 1 课时 知识与技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能 过程与方教学 三维 目标 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 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情感态度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与价值观 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 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中国历史教科书、黑板、粉笔。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意见 教设学 计过程一、导入新课 讲解“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 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 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 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 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 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 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 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 分为哪四段呢?
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师:连接哪五河呢?
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师: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同学们想 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 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 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 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 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教师归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为开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的社会 。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诞生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 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 出 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建立 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
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该处教学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条 实施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按省、县、乡分级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
第四条 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入学至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
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少年。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 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德以参加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四)隋朝的灭亡 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 民起义的爆发。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 ②营建一系大工程: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河; ③屡次战争:三次征辽东。(逼民反)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总结 隋朝的历史如同烟花,虽美却很短暂、、、、、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板书 作业完成书中的【课后作业】或者抄写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