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浙江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2023-03-20 来源:独旅网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14 页,选择题部分 1 至 6 页,非选择题部分 7-14 页。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铅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约规定的位 置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发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7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质 量 m = 14.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 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

1.0kg 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 的定滑轮与固

30 定的弹簧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 4.9N。 关于物体受力

的判断(取 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 3N,方向竖直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15.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

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

小行星带 带。假设该带

太阳 地球 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C,

(A)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小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分转的线速度值 16.用手捏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

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绳上 a、b 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 置。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A)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 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多一次 (D)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少一次

17.功率为 10W 的发光二极管(LED 灯)的亮度与功率为 60W 的白炽灯相当。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

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假设每户家庭有 2 只 60W 的白炽灯,均用 10W 的 LED 灯替代,估算全国一年节省 的电能最接近( )B,

(A)8108kWh (B)81010kWh (C)81011kWh (D)81013kWh

二、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

a b

列简谐横波。

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8.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 AB

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 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 H 的管口 D 处静止释放,最 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

R

B R H

段和 BC 段是半 质量为 m 的小 后能够从 A 端 B、C,

为 2 RH-2R2

(A)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 A 点的水平位移值 (B)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 A 点的水平位移值

C

2 2RH-4R2

(C)小球能从细管 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 H>2R

(D)小球能从细管 A 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 Hmin=5R/2

19.用金属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

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 0.5cm 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 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摩擦使笔套带电

(B)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感应出异号电荷

(C)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 力 (D)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20.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 C 置于储罐中。电

容器可通过开关 S 与线圈 L 或电源相连,如图所示。汉开关从 a 拨到 b 时,由 L 与 C 构成的回路中产生周期 T

=2

LC的振荡电流。当罐中的液面上升时( (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C)LC 回路的振荡频率减小 (D)LC 回路的振荡频率增大

)B、C,

b L

a S C

非选择题部分(共 180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非选择题部分共 12 题,共 180 分。

(10 分)在“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 4 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 21.(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 测量和计算,求得 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n=

P1

__________(保留

P2

3 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

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

头针,如图乙所示。图中 P1 和 P2 上的 2 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

。 P3 和__________(填“A”或“B”)乙

P3

A B

同表面的折射现 操作插好了 8 枚大 是同一入射光线 上的 2 枚大头针是

(1)图略,(2)1.51,(3)A,

(10 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簧秤。 22.(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用作图法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__________N/m;

弹力 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长量 x/10-2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导针位置如图所示,

________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 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F 合;

(3)由图得到 F 合=__________N。

B

A O

其读数为 为 2.5N,请

(1)图略,53,(2)2.10,(3)3.3, 23.(16 分)为了研究鱼受水的阻力与形状的关系,

石腊做成两条质量均为 m 的形状不同的“A 鱼”和“B 鱼”,

在高出水面 H 处分别静止释放“A 鱼”和“B 鱼”, “A 鱼”竖直下潜 hA 后速 A

鱼” 竖直下潜 hB 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重力外,还受浮力和 10

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 倍,重力加速度为 g,“鱼”运动的位移

9 “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不计。求:

(1)“A 鱼”入水瞬间的速度 vA1;

(2)“A 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 fA;

(3)“A 鱼”与“B 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 fA: fB。

(1)“A 鱼” 入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vA12=2gH,vA1= 2gH。

C

B

小明同学用

如图所示。 度减为零,“ B H 水的阻力,已

值远大于

hA

hB

(2)A鱼”入水后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A,F浮+fA-mg=maA,0-vA1=2aAhA,由题意F浮=10

9 “

1) ,mg,解得:fA=mg( H -

hA 9

(9H-hA) hBH 1 (3)考虑到“B 鱼”的受力与运动情况与“A 鱼”相似,有 fB=mg( - ),f:f=

hB 9 A B h (9H-h ) ,

A

B

24.(20 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相距为 d 的长金

压可调的电源上。两板之间的右侧区域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 将喷墨打印机的喷口靠近上板下表面,从喷口连续不断喷出质量 平速度均为 v0、带相等电荷量的墨滴。调节电源电压至 U,墨滴

 v0     

属板接在电

匀强磁场。均为  M  d m、水在电场区域

恰能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电场、磁场并存区域后,最终垂直打在下板的 M 点。

(1)判断墨滴所带电荷的种类,并求其电荷量; (2)求磁感应强度 B 的值;

(3)现保持喷口方向不变,使其竖直向下移到两板中间的位置,为了使墨滴仍能到达下板M 点,应将磁

感应强度调至 B’,则 B’的大小为多少?

(1)墨滴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qU/d=mg,得 q=mgd/U,由于电场方向向下,电荷所受电场力

向上,可知墨滴带负电荷;

(2)墨滴垂直进入电、磁场共存区域,重力仍与电场力平衡,合力等于洛伦兹力,墨滴做匀速圆周运动,

有 qv0B=mv02/R,考虑墨滴进入磁场和撞板的几何关系,可知墨滴在该区域恰完成四分之一圆周运动,则半径 R =d,得 B=v0U/gd2,

(3)根据题设,墨滴圆周运动半径 R’2=d2+(R’-d/2)2,R’=5d/4,得 B’=4v0U/5gd2, 25.(22 分)为了提高自行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小明同学设计了一

装置。如图所示,自行车后轮由半径 r1=5.0×10-2m 的金属内圈、半径 r2= 属外圈和绝缘辐条构成。后轮的内、外圈之间等间距地接有4 根金属条,每 中间均串联有一电阻值为 R 的小灯泡。在支架上装有磁铁,形成了磁感应强 0.10T、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扇形匀强磁场,其内半径为 r1,外半径为 r2,

b

种“闪烁”

• ••B a  r1

r2

的金 0.40m根金属条的

度 B = 张 角  = 场的边缘效

/6。后轮以角速度=2rad/s 相对于转轴转动。若不计其它电阻,忽略磁 应。

(1)当金属条 ab 进入“扇形” 磁场时,求感应电动势 E,并指出 ab 上的电流方向; (2)当金属条 ab 进入“扇形” 磁场时,画出“闪烁”装置的电路图;

(3)从金属条 ab 进入“扇形” 磁场时开始,经计算画出轮子转一圈过程中,内圈与外圈之间电势差Uab

随时间 t 变化的 Uab-t 图像;

(4)若选择的是“1.5V、0.3ª“的小灯泡,该“闪烁”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有同学提出,通过改变磁感应

强度 B、后轮外圈半径 r2、角速度和张角等物理量的大小,优化前同学的设计方案,请给出你的评价。 (1)金属条 ab 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所构成的回路的磁通量变化,设经过时间t,磁通量变化为=BS

=B(r22/2-r12/2),由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E=/t=B(r22-r12)/2=4.9×10-2V,根据右手定则可处 感应电流方向为 ba,

(2)通过分析可得电路为 3 个 R 并联后与一个 R 串联,

(3)电路总电阻为 R 总=R+R/3=4R/3,ab 两端电势差 Uab=E-IR=E-RE/R 总=E/4=1.2×10-2V,设 ab

1 离开磁场区域的时刻为 t1,下一根金属条进入磁场区域的时刻为 t2,t1=/= 1 s,t2= /2= s,轮子转动一圈

12  4

2

的时间为 T,T= =1s,在 1s 内金属条有四次进出,后三次与第一次相同。可画出 Uab-t 图像每 0.25s 中前三

分之一有恒定电压 1.2×10-2V,后三分之二没有电压,

(4)“闪烁”装置不能正常工作(金属条的电动势只有 4.9×10-2V,远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B 增大,

E 增大,但有限度;r2 增大,E 增大,但有限度;增大,E 增大,但有限度;增大,E 不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