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二、课题题目提出: (一)研究背景
我探究是化学教学生活化,也就是在化学教学中溶入生活知识,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自然学科,更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科学。它和人们关系非常密切。化学研究是物质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而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用途反映出物质性质。例如,金刚石在自然界矿石中最硬,因此常做钻头或者切割玻璃。石墨能做电极,说明它具有导电性。化学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疑难杂症。比如,厨房水壶中水垢,我们可以用醋将其清洗干净。汽车尾气处理等等。其二、现在学生不爱学习,也没有吃苦耐劳精神。面对枯燥课本知识一筹莫展。再加上生活经验缺乏。所以将二者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生活常识。
(二)理论依据:
这是新课程发展需要。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即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是探索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填鸭式老方法。最后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而我们现在要做就是要以学生为
1 / 5
中心,探索更适合学生学教育方式,让他们能更主动投入学习,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 (三)实用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将生活知识熔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常识,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品质和习惯。 三、研究现状:
目前很多老师和家长还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育着孩子,学习本学科目只有一个,就是迎战中考。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学生首要任务是会写所有化学方程式,所有化学式,记住物质性质。一遍一遍做试卷。另外,好多学校为了争取到中考前复习时间,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无形增加了学生负担。同时学生兴趣培养也就被省略了。 四、课题设计: (一)研究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样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学生获得知识,,又要提升他们综合能力素质。所以在枯燥知识教学中结合生活常识,把生活渗透在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重要性,化学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从而喜欢化学,走进化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 5
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结合生活知识,让学生懂得化学重要性和魅力所在。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品质和习惯。最终达到学有所需,学友所用。作为老师呢,通过这样教学,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摸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师范文吧-http:///]具体研究内容有:
1、物质性质与用途关系(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物质用途反映物质性质)
2、厨房中化学(醋,食盐,苏打等) 3、生活中燃料(乙醇汽油,三大化石燃料) 4、合成新物质(各种有合成机材料,合成药物等) (二)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良好学习品质,做到学以致用。
(三)研究方法:
1、实践与研究并行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长期观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对学科热爱程度是否提高。
2、行动合作探究法:制定切实可行计划有步骤对教学实践中产生问题得以解决。并且和同行沟通,交流、探讨。
3 / 5
3、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别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个案跟踪研究法:跟踪某一具体课题知识,通过个案来分析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一般规律,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品质。 (四)研究对象 2015级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 对初中阶段化学知识进行整理,搜集、挖掘这些知识与生活各种联系,并且备案成册。确定明确探究目标。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探索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依据常规教学中学生所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统计各类数据,搜集、整理资料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并对前期研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估。设计《学生学习调查表》开展调查,分析数据。
本次课题研究需要资料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下册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化学新课程标准 网络资源。
4 / 5
(三)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结合课题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并评估研究成果。积极参加校县级教学观摩活动,请教专家评定,参加县市级论文,教学设计竞赛,参加区级校级展示课活动。加强交流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 六、预期呈现:
(一)研究报告:汇总《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究》报告。
(二)撰写论文:发表一篇和本课题有关论文。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