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与反思
陕西省镇巴县长岭镇中心小学 熊仁菊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语文》下 册第 17 课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二、设计思路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 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 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说、背”的综合 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 古诗的意蕴,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 50 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 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 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 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 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 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 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 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三、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着重指导“瀑”的读音。 2、 书写“炉、烟、流、银”四个字,着重指导“流、银”的书写。 3、让学生掌握本课词语:日照,香炉,紫烟,飞流,前川,银河,九 天等的
意思,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让学生掌握对图画的观察方法,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本文的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其他看图学文的课 文及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能力。
4 、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H、 过程与方法:
I、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 组合作
学习。以“读T想T悟T背”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 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2、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同桌讨论, 老师点拨,巩固加强,联系上下文, 图
文对照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和每句诗意,通过图文 对照等形式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3、 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 句所描
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祖国 语言文
字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悟作者乐观、积极的 人生态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 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
2、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 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W、教育资源运用情况:
我校身在农村,同学们耳濡目染了许多山山水水,但本课中出现的瀑 布,学生很难联想到它的雄伟与美丽。于是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的 课件资源及网络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 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很好的铺垫。除 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 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四、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 的意境。 五、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准备 充分搜集教育资源,在网上搜集大量关于瀑布的图片,从中筛选几张能 体现诗意的图片,搜集、筛选适用的资源加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请你们欣赏这美丽的景色,猜猜是哪个美丽的地方? 有谁还
知道它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了四方游客。(播放多媒体课件——导 入)
(点评: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氛围中尽情欣赏 所展示在自己眼前的美丽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生:1)庐山。 2)庐山的瀑布。 3)庐山还有幽谷。 4)庐山的溪 流也很吸引人。
2、师:你们见过瀑布吗?谁给我们说说你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生: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从天而降……
师:瀑布很美很壮观,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 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望庐山瀑布》 吧!(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探究新知:
1、解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师: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 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⑶ 课件出示拓展材料(作者简介)
(点评: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 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⑷ 师:“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看庐山瀑布”而是 “望庐山瀑布”?
师生欣赏画面:“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望庐
山瀑布”, “望”要读重音,读出瀑布的高、大。
⑸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那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吧!(链接瀑布视频)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点评: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 古诗描写
的对象走近一些,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为学习古诗做铺垫。 )
2 、扶放结合,自主学字词。
⑴ 过渡引入: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 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 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⑵ 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注意“庐、瀑、炉、疑”的笔顺笔画,更要 注意辨别“庐”与“炉”。(出示课件——字词)
① 读准字音。 ② 识记生字。
③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④ 开火车、巩固生字。
(点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 识字。)
3 、读读诗,指导朗读。
⑴ 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⑵ 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⑶(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点评: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 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4、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 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链接视频)
(点评:为了让学生能更形象、具体地理解这句诗的寓意,我出示视 频链接,让学生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生紫烟的景象——本课难点之一。) 师: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香炉峰脚下:太阳照在香炉峰上, 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
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远远望去,瀑布从 峰顶的紫烟中飞流而下,像一条大河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在阳光、紫烟、 青山的映衬下,瀑布银光闪烁。美吗?
⑵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 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 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 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诗的意思。(链接图片)
⑶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 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链接图片) ⑷ 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 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 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这句诗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 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飞流而下的瀑布,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天上落 下来。(链接图片)
5、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⑴、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 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 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⑵、合作探究:
①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② 全班交流汇报(生),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点评: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 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⑶、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 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 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 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评: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三)小结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庐山的云雾。迷人的南沙群岛, 今天又学习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的瀑布,看了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 1 )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 2 )大自然真神奇。
生 3) 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景色秀丽的地方开发得更美好。 生 4 )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生 5 )我们应认真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四)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 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点评: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 的成就感,同时也能更好的内化语言。)
(五)课后作业 学习本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伟大,而且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这种美不要仅限于课堂中,也要向课外延伸。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 庐山的资料。如庐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希望同学们能 够在查找资料中再一次得到美的享受。
板书设计】
17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热爱祖国山河)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教学,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 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 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 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甘雨涵、同学 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 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学生对“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落九天” 这样以夸张手 法表现的意境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件,把接近 诗意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学生对这首诗掌握很好,尤其是知道“三千尺”是夸张的手法,并不是 实指,还知道“九天”指得是高高的天。
通过教学,也大大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