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6-05 来源:独旅网
第l2卷第2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月 Journal of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V01.12No.2 Jun.201 7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蛲弘,黎昌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本文从当前女大学就业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 策,对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459—2017(2)一0075—04 A Study o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Yaohong,Li Changzhe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carries out a system— atic analysis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which will serve as a guiding role for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O 引言 机会,她们在就业的过程中通常处于劣势,很难找 到满意的工作。就业问题关乎个人的基本生活,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 是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女大 增加。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最新的数据资 学生作为充满朝气、活泼青春的知识分子,相比男 料显示,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 大学生有许多特色和优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突破749万人大关,比2014年再增22万人,这其中 义社会重要的力量。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有助于 女大学生占了12万人。然而,当今社会上提供的 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她们早日摆脱就业困 工作岗位却没有因此而同步增加,这种供需矛盾使 境,建设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提升中华民族的人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 才竞争力,促成“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高校女大学生,因为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客观因 1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素、自身素质和心理等主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 实际就业过程中不能与男大学生享受平等的就业 1.1 客观原因 收稿日期:2016—9—30 作者简介:张蛲弘(1993一),男,江苏南京人,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76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正 1.1.1 劳动力市场形势严峻,供求关系矛盾尖锐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企减 员增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精减裁员以及我国 经济增速放缓等都造成了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减 少。同时,高校持续扩招导致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 猛增,女大学生的人数也呈迅速递增的趋势。劳动 力市场上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高校毕业生的 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女大学生,由于受到了 生理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就业形 势相当严峻。 1.1.2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礼教训诫 女子不应该抛头露面,而是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虽然目前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大提高了,但是“重男 轻女”、“男尊女卑”等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于 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对性别的歧视和偏见在 无形中使人们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去看待男 女大学生就业。很多人认为女性在工作中发展潜 力不及男性、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独立性 不强,这些观念导致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提供给女 性的岗位很少,使得很多优秀的女大学生在就业时 都被拒之I'-J ̄'F。 1.1.3 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理性选择,在招 聘员工时他们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他们认为女 性的性别特点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首先, 女性存在着一个男性没有的生育哺乳期,这使得她 们无法像男性那样连续工作,而根据法律规定,这 一阶段的工资、福利需要企业负担;其次,女性平均 要比男性提前退休5到10年,再加上男女期望寿命 的差异,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支付给女性员工更多的 退休养老金;最后,从岗位培训费的利用率的角度 来讲,由于女性的工作时间一般比男性短,所以女 性员工的年均培训费要高于男性员工,其利用率相 应的也比较低。这表明,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 投入产出比是相对较低的。因此,用人单位出于对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考虑,自然不愿意选用女性 员工。 1.1.4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女大学生由于接受了高层次的教育、受到 了西方优秀文化的感染与熏陶,所以她们的思想极 其活跃并且十分渴望独立。然而,在实际就业时, 受家庭观念、生长环境和家庭现状等因素的影响, 女大学生往往缺乏准确的定位、正确的判断和果断 的决策,在择业时经常摇摆不定,进而影响其顺利 就业。 1.1.5专业背景的影响 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专业领域,刚就业时 需要面对工厂、建筑工地等环境,工作条件不是很 轻松,工作强度也特别大。由于许多女大学生在负 担压力、理性思考和实际操作等方面逊色于男大学 生,这些都让女大学生更加地感到不适应。 1.2主观原因 1.2.1心理因素的影响 毕业前,女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或多 或多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部分女大学生会感到 “大学过得太快,大学四年没学到什么,工作会很难 找”,由此产生焦虑情绪;有些女大学生在择业时, 过多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认为找工作就得靠关系, 从而忽略了积极面,从而产生悲观和不满心理;还 有一些女大学生尽管在大学四年非常勤奋好学、成 绩优秀、专业素质好,但是却认为自己能力单一,在 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不如男生,因此有 自卑和懦弱情绪;除此之外,部分女大学生还有盲 目选择发展较好的沿海或省会城市的从众心理、不 积极主动出击却期望学校和亲朋好友帮自己找工 作的依赖心理以及过于自我和贪慕虚荣的攀比心 理等等。这些心理影响着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不 利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2.2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较低的创业意识 大多数女大学生在还未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 总是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充满着“浪漫”与“不切实 际”的幻想。很大一部分女生把“国家机关”、“外资 企业”以及“大中城市”当作是个人求职的奋斗目 标。甚至还有部分女大学生希望自己未来的就业 单位可以给自己提供类似“出国培训”这样的机会。 虽然女生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她们往往拥有比 较低的创业意识,于是在选择就业途径时,选择“自 主创业”的女生很少。很多女生在被问及创业过程 中最担心的是什么的时候,她们的回答往往不是资 金,而是个人的能力、家庭与工作关系的处理以及 失败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选择职业时, 多数女大学生注重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她们对自主 创业缺乏信心,缺乏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总是被 动地依赖亲友,等待用人单位来挖掘和录用自己。 第2期 张蛲弘,等: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77 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同了传统观念里“男主 外,女主内”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从而导致了女大学 生创业意识的不高,因而耽误了就业的良机。 1.2.3 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 女双方在家务和家教等方面共同承担,这样可以使 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职业发展。 2.1.3 多措并举,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英国作家赛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 话,“天助自助者”,这就表明毕业生要想顺利就业, 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首先是要 不断深化对公共立法条文以及政府政策规定的改 革,彻底清除那些违反国策以及与国策不符的条文 和规定;其次是进一步加大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 并就她们获取合理的就业待遇提供更多的帮助,在 全社会持续宣传和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提倡具备 其自身素质是最基本的条件。这些素质不但包括 专业知识能力,还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开拓创新的 能力等。有一部分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偏重于学 习成绩,而忽视了许多踏人社会后企业比较看重的 一些能力的培养。在某些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求比较强的岗位上,男大学生明显比女大学生优 秀。因此我们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 质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当女大学生具备 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后,她们才能顺利地融入社 会、顺利就业。 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2.1客观方面 2.1.1 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法 律法规 各相关单位和各相关部门对性别平等的大力 宣传,不仅有利于加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 识,还对女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利起到了有力 的监督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女性平等就 业的法律法规、当前的劳动法和保障妇女劳动权益 的相关立法;其次,立法机关要制定《反对就业歧视 法》,明确规定就业平等,明文禁止就业歧视;最后, 立法机关要制定鼓励女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 立法是维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源头,只有真正从 源头上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才能够实现男女平等 就业。 2.1.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改变性别的错误认识 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着当代社会对女性 的看法,也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就业。从客观角度来 看,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显著 的提高,但是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依然是任重道 远。首先,要加大社会对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提 高人们对男女平等的认识;其次,应加强优秀女性 形象的宣传力度;最后,还需要倡导先进的性别文 化、消除文化领域中对女性别的歧视,同时提倡男 相同能力的男女可以公平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同工同酬”(除特殊行业外);再次是针对那些低于 “女性录用比例”的用人单位,不断加大对他们在生 育基金、养老保险及相关项目方面的补贴力度,鼓 励他们录用女性;最后,建议政府从女大学生的实 际困难出发,建立和健全对用工企业的补偿制度。 这里所说的补偿制度是指针对女性职工生育以及 哺乳期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也就是指 用人单位在女性职工计划生育以及哺乳期间照常 给付工资,然后再从自己上缴给国家的经营税收中 扣除。这可以称之为对用人单位录用女大学生就 业所引发的“性别亏损”而给予合理补偿的调节 制度。 2.1.4 探索开设第二专业,拓宽女大学生就业 渠道 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大学生在 进人大学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并不了解自己所 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大学生学了几年的专业课程, 依旧不热爱本专业。有调查表明,许多理工科女大 学生在选择岗位时不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 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探索开设第二专业供学生选择, 尤其是理工科女大学生。如此一来,她们不但可以 挑选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而且能 够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 2.1.5丰富就业服务内涵,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高校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女大学生的 成长与发展。一方面,高校要密切关注女大学生的 心理变化,适当地做一些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还 需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和职业 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通过开 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培育她们的沟通能 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女大学 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2.2主观方面 78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焦 2.2.1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要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自主创业的勇气和决心, 那么,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格外注重自身的 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女大学 生不仅要学好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 3 结束语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但关系着千万家庭 的幸福,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虽然女大学 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充自己 的知识储备,努力地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另一 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多种 生在就业时确实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但是 方式接触社会,拓宽眼界,提高自己的胆识和能力, 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各方面需 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2.2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规划职业生涯 女大学生作为当代具备高素质、高文化的知识女 性,不能由此丧失了信心。笔者相信,在国家、社 会、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女大学生 就业难的状况将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如果女大学生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只顾 眼前利益,紧盯着那些又轻松、工资待遇又好的工 作,那么女大学生想要顺利就业就会变得很困难。 因此,女大学生应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 神,准确分析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扬 长避短,对于自身的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 2.2.3保持良好心态。主动探索创新 [1] 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 中国政法大学,2011. [2]郝晓芳.女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原因分析[D].东北财 经大学,2010. 首先,女大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对用人单位百 般挑剔,而是要善于结合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 [3] 俞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D].安徽大学,2010. [4]纪雯雯.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 山西财经大学,2010. 水平,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其次,女大学 生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表达、文案、翻译等方面 的独特优势(相对于男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合 适的工作;最后,女大学生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 [5] 马军.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社会根源分析[D].吉 林大学,2009. (上接第21页) 2)验证了力控制与负载感测控制的控制系统 具有优越的性能,不仅达到与无节能控制的传统阀 控液压系统相同的力控制性能,同时更节省达32% 以上的能源; [2] 陈远玲,付玉林.负载敏感系统响应特性仿真研究(英 文)[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4): 378—382. [3]娄磊,杨逢瑜,王顺,王其磊,陈君辉.模糊PID控制在 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液压与气动.2009(7):52 —3)在加入解耦合补偿器后,阀控液压系统的力 53. 控制性能与节能控制效率,确实可获得明显的 改善; \ 、 4)在加人自组织修正器后,可以改善模糊规则 库设计时,由于专家经验不足、系统变动及环境因 [4]傅星,李梦超,胡晓东,郭彤,胡小唐.模糊控制在大载 荷高精度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 2004,37(8):750—752. [5]王传礼,丁凡,李其朋,杨奇顺.对称四通阀控非对称 素所造成的误差,因此其控制性能、稳定性也获得 改善。 参考文献 液压缸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4,15(6):471—473. [6]乔志杰,王维庆.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及其仿真 [J].自动化与仪表.2008(1):26—29. [7]宋自成,曾良才.伺服液压缸试验台研究[J].液压与 气动.2008(8):10—11. [1] 张泾周,杨伟静,张安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研究 及应用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9,26(9):132—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