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塞
瓦
定 理 及
应 用
【基础知识】
塞瓦定理设 A , B , C 分别是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 线平行或共点,则
AA ,BB ,CC 三
BA CB AC
1 .
①
A C B A C B
证明如图 2-1( b )、( c ),若 AA , BB , CC 交于一点 P ,则过 A 作 BC 的平行线,分别交 的延长线于 D,E,得
CB
BB ,CC
又由 BABA
B A
BC , AC AD C B
AD . EA
EA . BC
AD
从而
A P PA
AC ,有 BA EA A C
CB AC
A C B A C B AD BC EA EA AD BC
1 .
若 AA , BB , CC 三线平行,可类似证明(略).注( 1)对于图 2-1( b )、( c )也有如下面积证法:
由:
BA CB AC
S
△ PAB
S
△ PBC
S
△ PCA
1 ,即证.
A C B A C B S△ PCA S△ PAB S△ PBC
( 2)点 P 常称为塞瓦点.
( 3)共点情形的塞瓦定理与梅涅劳斯定理可以互相推证. 首先,由梅涅劳斯定理推证共点情形的塞瓦定理. 如图 2-1( b )、( c ),分别对
△ ABA 及截线 C PC ,对 △ AA C 及截线 B PB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BC CA
A P AC PA C B
1, AB
BC BA
CB AP B A PA
AC
1 .
上述两式相乘,得
CB
1 .
A C B A C B
其次,由共点情形的塞瓦定理推证梅涅劳斯定理.
如图 2-2,设 A , B , C 分别为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且 线.令直线 BB 与 CC 交于点 X ,直线 CC与 AA 交于点 Y,直线 AA 与 BB 交于点 Z . 分别视点 C , A , B , C , A , B 为塞瓦点,应用塞瓦定理,即 对△ BCB 及点 C (直线
A,B,C 三点共
BA , CX , B A 的交点),有
BA A C CB AC BX XB YC
CA B X AB
XB YC ZA AB
1 . 1 .
对△CAC 及点 A (直线
CB , AY , C B 的交点),有
AB C Y BC A Z
B C BC C B CA
A C
对△ ABA 及点 B (直线
AC , BZ , A C 的交点),有
1. 1 .
对△ BBC 及点 C(直线
BA , BA,CX 的交点),有
B A C A
对△CCA 及点 A(直线
CB ,CB,
A Y 的交点),有
CY C B A B
B A BC
CA
1 .
对△ AAB 及点 B(直线
AC , A C , B Z 的交点),有
AZ A C B C ZA C B
1 .
2
上述六式相乘,有
BA CB AC
A C B A C B
1 .
故 BA
CB AC
AC BA CB
CB
AC
1 .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设
A , B , C 分别是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
1 ,
BA
A C B A C B
②
则 AA , BB , CC 三直线共点或三直线互相平行.
证明若 AA 与 BB 交于点 P ,设 CP 与 AB 的交点为 C1 ,则由塞瓦定理,有
AC ,即 AC1 BA CB AC1 1 ,又已知有 CB AC1 1 ,由此得 AC BA C1B AC BA C1B C1B CB ABAB
BA
AC1
AC
,亦即 AC1
AC ,
故 C1 与 C 重合,从而 若 AA ∥BB ,则
AA , BB , CC 三线共点.
CB
CB
.代入已知条件,有
B A
BA
AC
C B
AC
CB
,由此知 CC ∥AA ,故
AA ∥BB ∥CC .
上述两定理可合写为:设
A , B , C 分别是 △ ABC 的 BC , CA ,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则三直线
BA
CB
AC
AA ,
BB , CC 平行或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A C B A C B
1 .
③
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设
A , B , C 分别是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则三直
线 AA , BB , CC 平行或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sin∠ BAA
证明由
sin∠ACC S△ ABA
△AAC
sin∠ CBB
1
.
sin∠ A AC sin∠ C CB sin∠ B BA
④
BA
A C
S
AB sin∠ BAA , CB AC sin∠ A AC
BC sin∠ CBB , AC AB sin∠ B BA
AC sin ∠ ACC ,三式相乘,再
B A C B
BC sin ∠ C CB
运用塞瓦定理及其逆定理,知结论成立. 第二角元形的塞瓦定理设 的三边所在直线上的点,则
A ,B ,C 分别 △ ABC 的三边 BC ,CA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 O 是不在 △ ABC
AA , BB , CC 平行或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sin∠ COB
sin∠ BOA sin ∠AOC
sin∠ A OC sin∠ C OB sin∠ B OA
证明注意到塞瓦定理及其逆定理,有
1 .
⑤
BO sin ∠ BOA CO sin ∠ COB AO sin∠ AOC
.
CO sin∠ A OC AO sin ∠ B OA BO sin∠ C OB
由此即证得结论.
注在上述各定理中,若采用有向线段或有向角,则①、②、③、④、⑤式的右端仍为 1.特别要注意的是三
边所在直线上的点或者两点在边的延长线上,或者没有点在边的延长线上.④、⑤式中的角也可按①式的对应线段记忆.
推论设 A1 , B1 , C1 ,分别是 △ ABC 的外接圆三段弧 充要条件是
BC , CA , AB 上的点,则 AA1 , BB1 , CC1 共点的
BA1 CB1 AC1 AC1 B1 A C1B
1 .
证明如图 2-3 ,设 △ 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
R,AA 交
1
BC
于
A
,BB交
1
CA
于
B
, CC 交
1
AB
于
C
.由
A
,
C1 , B , A1 , C , B1 六点共圆及正弦定理,有
BA1 AC1
2R sin∠BAA1 sin ∠BAA 2R sin∠ A1 AC sin ∠ A AC
.
同理,
CB1 sin ∠ CBB
,
AC1 C1B
sin∠ ACC sin∠ C CB
.
B1 A sin ∠ B BA
三式相乘,并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即证.
为了使读者熟练地应用塞瓦定理,针对图 出如下式子: 对△ ACE及点 D有
2-4 中的点 A 、 B 、 C 、 D 、 E 、 F ,将其作为塞瓦点,我们写
AB
对△CDE及点 A有
CF
CG EF
BC GE FA
1 ,
对△ ADE及点 C有
DG
FD
DB EG BE GC AF EB FE BD BE DH ED HA DF CB FC BA DC FE CF EA
1 ,
1 ,
对△ ABD及点 F有
AC
GA
1,
对△ ACD及点 E有
AG
CB
1 ,
对△ ADF 及点 B有
AH
GD
1 ,
对△ ABF及点 D有
BC
HD
对△ BDF 及点 A有
BE
AE FH
CA EF HB
1 ,
ED
DC FH CF HB
1 .
【典型例题与基本方法】
1.恰当地选择三角形及所在平面上的一点,是应用塞瓦定理的关键
例 1 四边形两组对边延长分别相交,且交点的连线与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平行.证明:另一条对角线的延
长线平分对边交点连线的线段.
证明如图 2-5 ,四边形 ABCD 的两组对边延长分别交于
对 △
( 1978 年全国高中竞赛题)
E ,F ,对角线 BD ∥ EF ,AC 的延长线交 EF于G.
AEF 及点 C ,应用塞瓦定理,有
AB
EG FD
GF DA BE
1 .
ABAD 由 BD ∥ EF ,有 ,代入上式,
得
EG
GF
BE DF
1 ,即 EG GF .命题获证.
例 2 如图 2-6 ,锐角 △ ABC 中, AD 是 BC 边上的高, 交 AC , AB于 E, F .求证: ∠EDH ∠FDH . 证法 1 对 △ ABC 及点 H ,应用塞瓦定理,有
H 是线段 AD 内任一点, BH 和 CH 的延长线分别
( 1994 年加拿大奥林匹克试题)
AF BD CE
1 .
①
FB DC EA
过 A作 PQ∥BC ,延长DF , DE分别交 PQ于P, Q,则 DA⊥ PQ,且△ APF∽ △ BDF , AF FB
△ AQE ∽ △ CDE ,从而
PA
BD,AQ AF FB
BD
EA CE EA
DC .
而由①,有
DC ,故 PA AQ.
CE
由此知 AD 为等腰 △ APQ 底边 PQ 上的高,故 ∠EDH
证法 2 对 △ ABC 及点 H 应用塞瓦定理,有
∠FDH .
AD sin ∠ADF
BD DC sin∠ EDC DC AD sin∠ ADE
tan∠ ADF cot∠ ADE .
BD sin ∠ FDB
即 tan∠ADE
tan∠ADF ,由锐角性质知 ∠EDA ∠FDA .类似地, 对 △ ABE 及截线 FHC 或对 △ AFC
∠EDA ∠FDA .
及截线 BH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也可证得有 注将此例中的平角
∠ BDC 变为钝角,则有如下:
例 3 如图 2-7 ,在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平分 ∠BAD .在 CD 上取一点 E , BE 与 AC 相交于 F ,延 长 DF 交 BC 于 G .求证: ∠GAC ∠EAC .
( 1999 年全国高中联赛题)
证明连 BD 交 AC 于 H ,对 △ BCD 及点 F ,应用塞瓦定理,有
CG BH DE
1 .
GB HD EC
AH 平分 ∠BAD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BH AB ,故
CG AB DE
1 .
HD AD
GB
AD EC
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交 AG 的延长线于 I ,过点 C 作 AD 的平行线交 AE 的延长线于 J ,则
CG CI ,DE
AD 1
.所以CI AB AD
.
GB
AB
EC CJ
AB
AD CJ
从而, CI CJ .
又 CI∥ AB, CJ∥AD ,有 ∠ACI 180 ∠BAC 180 ∠DAC ∠ACJ .
因此, △ ACI ≌△ ACJ ,即有 ∠IAC ∠JAC .
故 ∠GAC ∠EAC .
注由此例还可变出一些题目,参见练习题第 4、5 及 19 题.
例 4 如图 2-8, BE 是 △ ABC 的中线, G 在 BE 上,分别延长 AG,CG交BC,AB于D,F,过 D作 DN ∥ CG 交 BG 于 N , △ DGL 及 △FGM 为正三角形.求证:
△ LMN 为正三角形.
证明连 NF ,对 △ ABC 及点 G 应用塞瓦定理,有
AF BD CE
1.而 AE
CE ,则AF
DC
.
FB DC EA
FB
BD
由 DN ∥CG ,由 CD
NG .
BN
于是,有
AF NG
BD
,从而 FN ∥ AD ,即知四边形 DNFG 为平行四边形,有 ∠GDN
∠GFN .
FB
BN
又 ∠GDL ∠GFM 60 ,则 ∠LDN ∠NFM .
而DN GF
FM ,DL
DG NF,知 △LDN≌△NFM,有 LN
MN , ∠DNL ∠NMF .于是
∠MFG 60 . 故 △ LMN 为正三角形.
例 5 如图 2-9,在一个 △ ABC 中, ∠C 2∠B,P为 △ ABC内满足 AP
AC及PB PC 的一点.求证:
AP 是 ∠A 的三等分线.
( 1994 年香港代表队
IMO 选拔赛题)
证明用 B 表示∠ABC的度量,令 ∠PCB
, 则 ∠PBC
, ∠ABP B
, ∠ACP 2B , ∠ CAP π 2 2B
(
其
中
注
意
AP
AC
) , ∠ P
∠A∠B
πA [ π 2 C (
A 2 P ) B] . C
(π 3B π )4
B( 2
) B
2对 △ ABC 及点 P ,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有
sin[ π 2(2 B
)] sin sin( B )
sin( B
sin(2Bsin
1.
2 )
)
B
亦即 2sin(2 B
) cos(2B ) sin( B ) 1 . sin( B 2 ) sin(2 B )
于是 sin( B 2 ) 2sin( B ) cos(2B ) sin(3B 2 ) sin B ,
即 sin B 而 sinB
sin(3 B 2 ) sin( B 2 ) 2cos(2 B
2 ) sin B .
0 ,则 cos2( B
)
1
.
因 0 B
b
1
3
(B C )
2
π3 π
,则 2( B
)
2π0 , .
3
2( B
)
π
,即 B
.
3
从而 ∠ CAP π 2(2 B
2( B 2 )
故 ∠PAB
)
6
π 4( B
)
2
1
2∠ PAB .
∠A ,即 AP 是 ∠A 的三等分线.
3
利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可简捷处理 例 6 设 M 、 N 分别为锐角 △ ABC(∠A 交圆
于点 P , I 为 △ ABC 的内心,联结
2009 年全国高中联赛加试第一题的第 1 问:
∠B )的外接圆 PI 并延长交圆
上弧 BC 、 AC 的中点.过点 于点 .求证: MP MT
C 作 PC∥MN
NP NT.
证明事实上,易知 理,有
A、I 、M及B、I 、N分别三点共线,对
sin ∠ INP
1 .
△ PMN 及点 I 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
①
sin ∠ NPI sin∠ PMI sin ∠ MNI sin ∠ IPM sin∠IMN
由 CP∥ MN 知 PA PB ,有 ∠PMI
∠INP .
MP . NP
于是①式即为
NT MT
sin ∠B
2 CN 1 CM sin ∠ A
2
1
故MP MT NP NT.
2.注意塞瓦定理逆定理的应用以及与梅涅劳斯定理的配合应用 例 7 如图 2-10 ,在 △ ABC 中, ∠BAC
直线 GC 上与 C , G 都不相同的任意一点,并且直线
90 , G 为 AB 上给定的一点(
2.下证2由
G 不是线段 AB 的中点).设 D 为
AD,BC交于 E,直线 BD,AC 交于 F ,直线 EF ,
AB 交于 H .试证明交点
H 与 D 在直线 CG 上的位置无关.
( 1990 年苏州市高中竞赛题)
1 确定,即当
证明设 G 分线段 AB 为定比 1 , H 分线段 AB 为定比 位置由点 G 唯一确定.
A , B 给定后,点 H 的
在 △ ABC 中,由 AE , BF , CG 交于一点 D ,应用塞瓦定理,有
AG BE CF GB EC FA AH
BE CF
1,即
BE CF
1
1 .
EC FA BE CF
2
对 △ ABC 及截线 EFH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得
1,即
1
1 .
HB EC FA
上述两式相加,得 (
2 0,即
2
)
EC FA BE CF EC FA
0 .
2
从而 1
1,故 2由 1 唯一确定.
因此,点 H 与 D 在直线 CG 上的位置无关.
例 8 如图 2-11 ,设 P 为 △ ABC 内任一点,在形内作射线 AL , BM , CN ,使得 ∠CAL ∠ PAB,
∠MBC ∠PBA , ∠NCA =∠BCP .求证: AL , BM , CN 三线共点.
证法 1设 AL交BC于L,BM 交 CA于 M ,CN交 AB于 N,则由正弦定理有
BL LC
AB sin∠ BAL AB sin ∠PAC
.
同理,
AC sin∠ CAL AC sin ∠ PAB CM BC sin∠ PBA
,
MA AB sin∠ PBC
AN NB
AC sin ∠ PCB . BC sin ∠ PCA
AN NB
将上述三式相乘,并应用正弦定理,有
BL CM LC MA
sin∠ PAC sin∠PBA sin ∠PCB PC PA PA PB
PB PC
1
.
sin∠ PAB sin∠ PBC sin ∠ PCA
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 直线 CP交 AB于F .
AL, BM , CN 共点.
证法 2设 AL交BC于L,BM 交CA于 M,CN交 AB于 N,直线 AP交BC于 D,直线 BP交 AC于E,
对 △ ABC 及点 P ,应用塞瓦定理,有
AF FB
BD CE DC EA
1.
在 △ ABL 和 △ ACL 中应用正弦定理,有
sin∠ PAC sin ∠ C
同理,
sin∠ B
sin 2 ∠ C
DC AD sin 2 ∠ C AD BD sin ∠ B
2
∠
2
DC sin 2 ∠ C BD sin ∠B
2
sin ∠ PAB sin ∠B AE sin2 ∠ A EC sin 2 ∠C AN NB
DC BD
,
2
.
CM MA
AN
BF
NB
sin B .
2
以上三式相乘,并注意到①式,有
BL CM LC MA
AE BF EC FA
1 .
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
AL, BM , CN 共点.
证法 3设 AL交BC于L,BM 交 AC于M ,CN交 AB于 N,直线 AP交BC于D,直线 BP交 AC于 E,
直线交 AB 于 F .对 △ ABC 及点 P ,应用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有
sin∠PAB sin ∠ PBC sin∠ PCA
1 .
sin∠ PAC sin∠ PBA
由题设 ∠PAB
sin∠ PCB
∠CAL , ∠PBA ∠CBM , ∠PCB
∠ACN ,则有 ∠BAL ∠PAC , ∠ABM ∠PBC ,
∠BCN ∠PCA .
于是
sin∠ BAL sin ∠ CBM sin∠ CAL
sin∠ACN sin∠PAC sin ∠PBA sin∠PCB sin∠BCN sin∠ PAB sin ∠PBC sin∠ PCA
1 1
sin∠ ABM 1
sin∠ PAB sin ∠ PBC sin ∠PAC sin∠ PBA sin ∠PCA sin∠ PCB
1 ,
对 △ ABC ,应用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 过点 Q 作该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L , BM , CN 三线共点.
例 9 如图 2-12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圆, 其边 AB 与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 P , AD 与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 Q ,
E和 F .求证: P, E, F 三点共线.
( 1997 年 CMO 试题)
证明连 EF 分别交 AD , BC于 M , N ,设 AC与 BD交于 K .要证 P , E, F 三点共线,只须证明 P ,
K , M 和 P , N , K 都三点共线,又只须证明
AC , BD , PM 三线共点.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只须证
明AB PC DM 1.
BP CD MA
又直线 QCB 截 △ PDA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AB BP
PC DQ CD QA
1 ,从而只须证明
DM AM
DQ AQ
.
设圆心为O,连 QO 交EF 于 L,连 LD, LA,OD, OA,则由切割线走理和射影定理,有
QD QA
QE2
QL QO ,即知 D , L , O, A 四点共圆,有 ∠QLD ∠DAO ∠ODA
EF ⊥ OQ ,则 EL 平分 ∠ALD .于是,
∠OLA ,此表
明 QL 为 △ LAD 的内角 ∠ALD 的外角平分线.而
DM AM DL AL
DQ
AQ
,结论获证.
【解题思维策略分析】
1.获得线段比例式的一种手段 例 10 如图
.若点
2
2-13 , △ ABC 中, D , E 分别为 AC 和 AB 同方向延长线上的点, BD与 CE 相交于 P,且 AB AC
BD CE
P
满足
∠ AEP ∠ ADP
k(∠ PED ∠ PDE)
(
k
为常数),则
.
证明设 AP 交 BC 于 Q ,对 △ PBC 及其形外一点 A ,应用塞瓦定理,有
BQ CE PD QC EP DB
1 .
而 BD CE,则
PD QC
.
, 即 有
PE QB
不妨设 QC≤ QB,则
, 于 是
≥
, 故
S ≥ S
P D≤ P E
.
PC CE P≤E BD PD P
S
△PBES△
P C D
△E BC △ D B C
此时,点 E 到 BC 的距离不小于 D 到 BC 的距离,则过 E 作 EF ∥ BC 必交 CD 延长线于一点,设为 作△ FBC的外接圆
∠BF F
∠ F FC ∠ BCA≥∠
ABC∠
F .又
O 交 EF 于另一点 F ,则四边形 BCFF 为等腰梯形.当 AB≥ AC 时,由
AEF F
EF
∠BDC ≥∠ BFC ≥∠ BEC
,知
必在线段
上,于是,
(同
弧上的圆外角小于同弧上的圆周角).
又由 PD ≤ PE ,知 ∠PED ≤∠ PDE .故结论获证. 2.转化线段比例式的一座桥梁
例 11 设 M 为△ ABC内任一点, AM , BM ,CM 分别交 BC, CA, AB于 D, E, F .求证:
MD AD
ME BE
MF CF
1 .
证明如图
2-14 , 记
BD
m ,
CE
EA
n ,
AF
l . 对 △ ABC 及 点 M , 应 用 塞 瓦 定 理 , 有
DC
mnl 1 .
FB
BD CE AF DC EA FB AM MD AM MD
DB CE BC EA 1 m m n
(1
对 △ ADC 及截线 EMB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AM m
n
1,即
MD 1 m m)l .
由合比定理得
AD MD
1 (1 m)l ,即
MD AD
1
1 l ml
.
同理,
ME
BE
MF CF
1 1 m mn
ml
l l ml
.
,
1
1 1 n nl
ml 1 l
三式相加,得
MD AD
ME BE
MF CF
1 .
例12如图 2-15,设 P 为 △ ABC 内任意一点, AP , BP ,CP 的延长线交对边 BC ,CA, AB于点 D ,E ,
F,EF交 AD于Q.试证: PQ≤(3 2 2)AD.
证明令
BD
m ,
CE
EA
n , AF
p ,对 △ ABC 及点 P ,应用塞瓦定理,有
DC FB
BD CE AF DC EA FB
mnp 1 .
对 △ ADC 及截线 BPE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CE EA n
AP DB PD BC AP m PD m 1
1 .注意到 DB1,即
AP
m ,则有
BC m 1 m 1 AP m 1
,故
.
mn m 1
BDCA BP BE
,有 CA EP 1 .而 mn m ,故 n 1 ,则 mn 又对直线 APD 截 △ BCE
DC AE PB AE EP EP
AFB E P Q PQ 1 1
,有 FQE 1 , 即 有 又对△ ABP及截线
F B E P A Q AQ p( mn m 1) mp p
PD
mn
AD
PQ AQ
从而
m 1 .
, 故
1
1 p 2
.
PQ
mp
AD ≤
1
PQ AP
AP AD 3 2 2
.
mp
1 p
m 1
2 mn m 1
3 2 2
于是, PQ≤(3 2 其中等号由
2)AD.
2 mn m 1 2mnp
p (m 1) ≥ 2
2mn m 1
p(m 1)
2 2 中等号成立时成立,即当且仅当
2mn m 1
p(m 1)
亦
即当且仅当
2
p (m 1)
p(m
1)
p( m 1) ,亦即 p(m
1)
2 时取等号. 此时, m 和 p 之间成为如图 2-16
的双曲线的关系.
例13如图 2-17,已知直线的三个定点依次为 A、B 、C , 为过 A 、C 且圆心不在 AC 上的圆, 分别过 A 、
C 两点且与圆
相切的直线交于点
P,PB与圆
交于点 Q .证明: ∠ AQC 的平分线与 AC 的交点不依
( IMO 45 预选题)
赖于圆 的选取.
证明设 ∠ AQC 的平分线交 AC 于点 R ,交圆 由于 △ PAC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
于点 S ,其中 S 与 Q 是不同的两点.
.
AB BC
sin∠ APB sin∠ CPB
同理,在 △ ASC中,有
AR sin ∠ ASQ
.
RC sin ∠ CSQ
在 △ PAC 中,视 Q 为塞瓦点,由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有
sin ∠ APB sin∠ QAC sin ∠ QCP
sin∠QCA
1.
注意到 ∠ PAQ 则 sin ∠ APB
∠ ASQ ∠ QCA , ∠PCQ sin ∠ PAQ sin ∠ QCA sin∠QAC sin∠ PCQ
sin∠ CPB sin∠ QAP
∠ CSQ ∠QAC .
sin∠ CPB
sin 2 ∠ ASQ . sin2 ∠CSQ
即 AB
AR
RC
2
2
,故结论获证.
BC
3.求解三角形格点问题的统一方法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都是
10 的整数倍,三角形内一点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连结后,得到的所有
的角也都具有这个性质,我们称这样的点为三角形的格点. 例14如图
2-18 ,在 △ ABC 中, ∠ BAC 40 , ∠ABC 60 , D 和 E 分别是 AC 和 AB 上的点,使得
AF 和直线 BC 垂直.
∠CBD 40 , ∠BCE
70 , F 是直线 BD 和 CF 的交点.证明:直线
( 1998 年加拿大奥林匹克试题)
证明设 ∠BAF ,则 ∠FAC
40
1 .
,对 △ ABC 及点 F ,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有
sin10 sin 70
sin
sin 40 ) sin 20
)
sin(40
从而 sin10
cos20 sin( sin(
sin sin(40
2sin 20 cos20
sin 20
1 ,即有
80 ) sin( 80 )
80).
sin(40 ) sin( 80 ) 2cos60
,
sin( 20
) sin( 20
) .
注意到 0 40 ,知 80 20 80 20 ,有
30 . 80 20 ,故
延长 AF 交BC于H ,则 ∠AHB 180
注此题也可这样来解:由
∠FBC ∠ABH
180 30 60
90 .故 AF ⊥BC.
sin10 sin 70 sin 40 sin 20
cot
sin
sin(40
sin 40 ) sin 20
1 ,有
sin(40
sin
) sin10
sin70
)
2sin10
sin10 sin30
sin(40
30 )
sin30
sin 40
cot30 cos40 .
由于 sin(40
sin 40
cos40 作为
的函数在 (0 , 180 ) 上严格递减,
sin
所以 ∠BAF 30 .故 ∠ABC ∠BAF 90 .因此, AF ⊥ BC .
30 , ∠HAC
sin30 sin10
或者过点 A 作 AH ⊥ BC于 H ,则 ∠BAH 关于 △ ABC有
10 .
sin ∠BAH sin∠ ACD sin∠ CBD sin ∠ HAC sin∠ ECB
sin∠ DBA
sin10 sin 40 sin70 sin 20
1 .所以, AH 、 BD 、 CE
三线共点,因此点 求 ∠AMC . 解设 ∠ACM
F在 AH 上,即 AF⊥BC.
例15如图 2-19,在 △ ABC 内取一点 M ,使得 ∠MBA
30 ,∠MAB
10 .设 ∠ACB 80
sin
, AC BC ,
( 1983 年前南斯拉夫奥林匹克试题)
,则 ∠MCB 80
.由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 有
sin10 sin 40
sin 20 sin30
sin 80
1 .
从而 sin sin10 cos80 80 )
sin(80 ) cos20 . ) cos20 ,
2sin sin( 2cos90 于是 sin(
2sin(80
sin( 80 ) sin(100
) sin(60
) ,
sin(10 ) 0 . 80 ) sin(60 ) .
注意到 0 80 ,知 80
,故
80 ,60 60 .
80 60
所以 ∠AMC 180 70 .
∠MAC ∠ACM 180
40
70
70 为所求.
注此题结果也可直接由①式有
sin sin70
且 0
, 80
80 ,求得
70 .
sin10 sin(80
)
另外,此题也可这样来解:由
sin sin(80 sin10 cos20
sin10 ) sin 40 sin(80
sin 20 sin30 70 )
1,有
sin(80
sin
)
sin10 sin 20 sin 40 sin30
sin 70
sin80 cot 70
cos80 .
s i n ( 8 0
因 为
s i n
) s i n 8 0
c o t
c o作s 为80
的函数在(
0
,180 )上严格递减,所以
∠ACM 70 .故 ∠AMC
或者由 ∠AMB 定理,有
1
180 40 70 70 .
140 ,令 ∠AMC x ,则 ∠CMB 220
x .对 △ MAB 和点 C 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
sin ∠AMC sin ∠ MBC sin ∠ CMB sin ∠CBA
sin ∠ BAC sin∠ CAM
sin x
sin(220
x)
sin 20 sin50 sin50 sin 40
.
则 sin(220
x)
sin x
1 2cos20
sin(220 70 )
sin70 cotx
sin 220 cot 70 cos220 .
因为 sin(220
x ) sin 220
cos 220 (sin 220
sin x
作为 x 的函数在
0) (0 ,180)
上严格递增,所以
∠AMC x 70 .
例 16 如图 2-20 , △ ABC 具有下面性质:存在一个内部的点 P ,使得 ∠PAB 10 , ∠PBA
20 ,
∠PCA 30 , ∠PAC
40 .证明: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 1996 年美国第
25 届奥林匹克试题)
证明设 ∠BCP ,则 ∠PBC 180 20 10
40 30
80
.由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
有
sin 20 sin(80
sin 40 ) sin10
sin
sin30 sin 40 sin10
1 .
即有 2sin10
cos10
sin(80 )
sin
1 2
1.
4sin
sin 20 sin 40
sin80
sin60 sin
sin 20
.
,
sin 20 ) sin 20
sin(80
从而
sin60 sin
且 0
sin(80
) sin 60 sin
, 80
80 ,
sin 20
故
20 ,即 ∠ACB
50 ∠CAB ,从而 AB BC .
sin 20
注此题也可这样来求解:由
sin 40 ) sin10
sin
sin(80
sin30
1 ,
有 sin(80
sin
sin60 sin 20
sin 20 sin 40 4cos10 sin 40 4sin 20 sin 40 sin80 sin10 sin30 sin 20
sin(80 20 )
sin80 cot 20 cos80 .
sin 20
)
因为 sin(80
) sin80
cot
cos80 作为
的函数在( 0 ,180 )上严格递减, 所以 ∠ BCP
20 ,
sin
即 ∠ACB 50
∠CAB .故 AB BC .
还可对 △ APC 及点 B 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来求.
4.论证直线共点的一种工具
例17如图 2-21,在四边形 ABCD 中, AB
AD,BC DC ,过 AC , BD 的交点 O 引 EF ,GH ,其中 EF
交AB,CD于E,F,GH交DA,BC于G,H.EH,GF分别交 BD于P,Q,则OP OQ.
( 1990 年 CMO 选拔试题)
证明在 AB,BC上分别取 G ,F ,使 AG
∠ AOG
, ∠AOG
,又
,故
, ∠COH
AG,CF CF ,则由对称性可知有下列角相等,即若设
, ∠G OE ∠1, ∠EOB ∠2 , ∠BOF ∠3, ∠F OH ∠4 ,
则
.又 ∠1
∠4
,故 ∠1 ∠4,∠2 ∠3.
连GH交BD于K,在△BHG 中,
OG OE sin∠1 OB OF sin ∠3 OH
OK sin(∠3 ∠4) OG sin(∠1 ∠2)
1.
OE OB sin ∠2 OF
故由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知
OH sin ∠4 OK
G F , BO , HE 共点,即 G F 过点 P .由对称性知, OP OQ .
例 18 如图 2-22 ,在锐角 △ ABC 中,以 A 点引出的高 AD 为直径作圆交 AB, AC于M , N,再从 A作
l A ⊥ MN .同样可作出 lB , lC .试证:三直线 l A , l B , lC 相交于一点.
证 明 设 l A 与MN , BC分别相交于点 G, D ,由∠AMG
(第 29 届 IMO 预选题)
∠ ADN, ∠AGM
∠ AND
90 , 知
,即 .
∠MAG ∠ NAD ∠BAD ∠CAD 同理,设 CA , AB 边上的高 BE , CF 的垂足分别为 E , F ,且 l B , lC 分别与 CA , AB 交于 E , F ,则
有
∠CBE ∠ABE , ∠ACF ∠BCF .
sin∠ CAD sin∠ ABE sin ∠ BCF sin∠ DAB sin ∠EBC sin ∠ FCA
用等角代换上式,有
由于 △ ABC 的三条高相交于垂心,此时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得
1 ,
sin∠ BAD sin∠ ACF sin∠ CBE
sin∠ DAC sin∠ F CB sin∠ E BA
故由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知 例19如图
1.
AD , BE , CF 三线共点,即 l A , l B , l C 相交于一点.
2-23,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圆, AB , DC 的延长线交于 E , AD , BC 的延长线交于 F,P为
圆上任一点, PE , PF 分别交圆于 R , S.若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 T ,求证: R ,T , S三点共线.
证明连 PD ,AS ,RC ,BR,AP ,SD.由 △ EBR∽ △ EPA,△ FDS ∽ △ FPA ,有
BR
EB PA EP
,PA
FP ,
DS
①
FD
此两式相乘,有
BR DS
EB FP EP FD
.
又由 △ECR∽△ EPD , △ FPD ∽△ FAS ,有
CR PD
EC,PD EP
FP , FA
AS
此两式相乘,有
CR
由①
②,得
AS
DS CR
BR
AS
EC FP . EP FA
EB FA . EC FD
上式两边同乘以
DC ,得 BR CD SA AB RC DS AB EB AF DC .
BA FD CE
对 △ EAD 及截线 BCF ,应用梅涅劳斯定理,有
EB AF DC BA FD CE
于是 1 .
1.
BRCD SA
RC DC AB
此时,应用第一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的推论,知 【模拟实战】
BD , RS , AC 交于一点.从而 R , T , S三点共直线.
习题 A
1.在 △ ABC 中, D 是 BC 上的点,
BD
DC
1
3
, E是 AC中点. AD与BE交于 O,CO交 AB于 F ,求四
边形 BDOF 的面积与 △ ABC 的面积的比. 2.若通过 △ ABC 各顶点的直线
AD , BE ,CF 共点,并且它们在边 BC ,CA , AB 所在直线上的截点
D ,E ,F ,则直线 AD,BE ,CF
也共点.
D ,
E , F 关于所在边中点的对称点分别为
边上的交点为
3.一圆交 △ ABC 的各边所在直线于两点,设 BC 边上的交点为 D , D , CA 边上的交点为
E,E ,AB
F, F .若 AD, BE,CF共点,则 AD ,BE , CF 也共点.
4.试证:过三角形顶点且平分三角形周长的三条直线共点. 5.将 △ ABC 各内角三等分, 每两个角的相邻三等分线相交得
△ PQR ,又 AX ,BY ,CZ 分别平分 ∠BAC ,
∠ABC , ∠ACB 且它们与 QR , RP, PQ 交于 X , Y , Z .求证: PX , QY , RZ 三线共点.
6.将 △ ABC 的各外角三等分,每两个外角的相邻三等分线相交得 7. O 是 △ ABC 的内切圆, BC , CA , AB 上的切点各是 得 B ,C .试证:直线 AA , BB ,CC 共点. 各向 BC , CA , AB 所作的垂线也共点. 9.在 △ ABC 中, ∠ABC 数.
△ DEF .又 AX , BY , CZ 分别平分 D, E, F.射线 DO交EF于 A,同样可
∠BAC , ∠ABC , ∠ACB 且它们与 EF , FD , DE 交于 X , Y , Z .求证: DX , EY , FZ 三线共点.
8.△ ABC在△ ABC 内部,且从 A,B,C各向 BC ,CA ,AB 所作的垂线共点,
则从 A,B,C
∠ACB 40 , P 为形内一点, ∠ PAC
20 , ∠PCB
30 ,求 ∠PBC 的度
10.在 △ABC 中, AB AC , ∠A
80 , D 为形内一点,且
∠DAB
∠DBA 10 ,求 ∠ACD 的度数.
432 题)
(《数学教学》问题
11 .在 △ ABC 中, ∠BAC 30 , ∠ABC 度数. 12.在
70 , M 为形内一点, ∠MAB ∠MCA
20 ,求 ∠MBA 的
(《数学教学》问题 491 题)
中, , , 为 的平分线上一点, 使 , 交
△ ABC ∠ ABC ∠ABC ∠ PCB 40 30 P 10 BP AC ∠ACB
于 M , CP交 AB于 N .求证: PM AN . (《数学教学》问题 531 题) 13.在 △ ABC 中, ∠ABC 的度数.
40 ,∠ACB 20 , N 为形内一点, ∠NBC
30 ,∠NAB 20 ,求 ∠NCB
(《数学通报》问题
1023 题)
14.在 △ ABC 中,∠ BAC 的度数.
80 ,∠ABC 60 ,D 为形内一点, 且 ∠ DAB 10 ,∠ DBA 20 ,求 ∠ACD
(《数学通报》问题 1142 题)
15.在 △ ABC 中,∠ABC 的度数.
50 ,∠ACB 30 ,M 为形内一点, ∠MCB
20 ,∠MAC
40 ,求 ∠ MBC
1208 题)
.求证: 1306 题)
(《数学通报》问题
16 . △ ABC 中, ∠ABC 70 , ∠ACB 30
, P 为形内一点, ∠PBC 40 , ∠PCB 20
CA AB BP 1. AP PC ∠ PCB
CB QCA
(《数学通报》问题
17 . 在 △ ABC 中 , ∠ABC ∠ACB 问题 1243 题)
40 ,P,Q为形内两点,∠PAB
∠ QAC 20
,
10 .求证: B , P , Q 三点共线.
(《数学通报》
18. △ ABC中, ∠ABC ∠ACB 50
BQ .
,P,Q
为形内两点,∠PCA
∠ QBC 10
,
∠ PAC ∠ QCB 20 .求证: BP
(《数学
通报》问题 1281 题) 度数.
19.在 △ ABC 中, AB AC , ∠A
100 , I 为内心, D 为 AB 上一点,满足 BD
BI .试求 ∠BCD 的
(《数学通报》问题 1073 题)
20. A1, A2, B1, B2, C1,C2 顺次分别在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上,且 BA1
A2C , CB1 B2A,
AC1 C2 B ,过 A2 , B2 , C2 分别作 AA1 , BB1 , CC1 的平行线 la , lb , l c .求证: la , lb , lc 三线共点的
充要条件是 AA1 , BB1 , CC1 三线共点.
21.在 △ ABC 中, AB AC , AD ⊥ BC 于 D ,过 D 任作两射线分别交 AB,AC 于点 E,F ,交过点 A
的平行线于 G , H ,且 GH ∥ BC .求证: AD , GF , HE 共点.
22.在 △ ABC 中,过三边 BC ,CA , AB 边中的中点 M , N , L 的三条等分三角形周长的直线 MS ,NT ,
三
LU ( S , T , U 在三角形三边上)分别交
线共点.
LN,LM ,MN于 D,E,F.求证: MS,NT,LU
23 . △ ABC 的内切圆切 BC , CA, AB 于 D , E , F . P 是 △ ABC 内一点, PA 交内切圆于两点,其
中靠近 A 的一点为 X ,类似定义 Y , Z .试证: DX , EY , FZ 三线共点. 24.△ ABC 在 △ A B C 内部, AB 的延长线分别交 于 P3 , P4 ; BC 的延长线分别交
A C ,B C 于 P5 ,P1 ;AC 的延长线分别交 BA ,BC
A B , A C
,
,
于P6,P2,且满足
A P
1
A P
4
B
2
P
B P B CP P C CP P.求A证:P
3
5 1 2
AA BB CC
所在直线共点.
25.给定
△ ABC BC D CD AC △ ACD
BP 与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 AC和 AB于E, F.求证: E,F,D共线.
,延长边 至 ,使 .
(《中学数学教学》擂台题( 28))
的外接圆与以 为直径的圆相交于 和 .设
BC
C
P
(第 15 届伊朗奥林匹克题)
26.在 △ ABC 的边上向外作三个正方形, 直线 AA1 , BB1 , CC1 共点.
A1 , B1 , C1 是正方形中的边 BC , CA , AB 对边的中点. 求证:
习题 B
1.
O是 △ ABC 的内切圆, D , E, F ,分别是 BC,CA, AB上的切点, DD , EE , FF 都是
AD ,BE ,CF 共点.
O
的直径.求证:直线 (《数学通报》问题 1396 题)
2.四边形 ABCD 的内切圆分别与边 AB , BC,CD ,DA 相切于 E , F ,G ,H .求证: AC ,BD ,HF ,
GE 四线共点.
(《数学通报》问题 1370 题)
3.锐角 △ ABC 中, A 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交于另一点
两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
A1 ,点 B1 , C1 与此类似.直线 AA1 与 B ,
C
A ,点 B , C 与此类似. 求证:(Ⅰ) 三角形 A B C 的面积是六边形
0
AC BACB
0 0 0 0 0 1 1 1
的二倍;(Ⅱ)三角形
A0 B0 C0 的面积至少是三角形 ABC 面积的四倍. ( IMO -30 试题)
4.设 P 为 △ ABC 内一点,使 ∠BPA ∠CPA , G 是线段 AP 上的点,直线
于 E , F .求证: ∠BPF ∠CPE .
BG , CG 分别交边 AC , AB
5.在凸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平分 ∠BAD , E 是 C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DG 交 CB 的延长线于 F .试证: ∠BAF ∠DAE .
6.在 △ ABC 中, AB
数.
BE 交 AC 于点 G ,延长
AC, ∠A 100 , I 为内心, D 为 AB 上一点,满足 BD
BI .试求 ∠ BCD 的度
(《数学通报》问题 1073 题)
7.设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P 是其内部一点, 线段 AP , BP , CP 依次交三边 BC ,CA, AB于 A1, B1,
C1A .
( IMO -37 预选题)
C1 三点.证明:
A1B1 B1C1 C1A1 ≥ A1 B B1C
8.在一条直线 l 的一侧画一个半圆
半圆的圆心在线段
BA 上, E 是线段
和 D 的切线分别交 l 于 B 和 A ,上两点, 上过 C
AC 和 BD 的交点, F 是 l 上的点, EF ⊥ l .求证: EF 平分 ∠CFD .
,C, D,是
( IMO -35 预选题)
9.设 A1 是锐角 △ ABC 的内接正方形的中心,其中内接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
BC 边上,一个顶点在 AB 边
上,一个顶点在 AC 边上.同样定义两个顶点分别在 明: AA1 , BB1 , CC1 交于一点.
AC 边和 AB 边上的内接正方形的中心分别为
B1 ,C1 .证
( IMO -42 预选题)
10.以 △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作半圆,分别与 垂足依次为
AB , AC 交于点 D , E ,分别过点 D , E作 BC 的垂线,
F , G,线段 DG和 EF交于点 M .求证: AM ⊥BC.
( 1996 年国家队选拔考试题)
11.设 O , H 是锐角 △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和垂心.证明:存在 上,使得 OD
D , E, F 分别在线段 BC, CA, AB
DH
OE EH
OF FH ,且此时 AD , BE , CF 三线交于一点.
( IMO -41 预选题)
12.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弦 CD⊥ AB于 L ,点 M 和 N 分别在线段 LB 和 LA上,且 LM ∶ MB
O于 E, F .求证: AE, BF , OD三线共点. NA,射线 CM , CN 交
LN ∶
13.设 I 是 △ ABC 的内心,以 I 为圆心的一个圆分别交 BC 于 A1,A2,交 C A 于 B1 ,B2,交 AB 于 C1 ,C2 .这
六个点在圆上的顺序为 线AA,BB相交于 C
2
3
1
3
A1, A2, B1, B2, C1 , C2 .设 A3 , B3, C3 为弧 A1A2 , B1 B2 , C1C2 的中点,直
,直线 B B ,CC 相交于 A ,直线 C C
4
2
3
1
3
4
2
3
,AA 相交于 B .求证:直线 A A ,BB ,
1 3
4
3
4
3 4
C3C4 三线共点.
14.在 △ ABC 的边 AB 和 AC 上分别向形外作 △ ABE和 △ ACF ,使 △ ABE∽ △ ACF ,且
∠ABE ∠ACF 90 .求证:连线 BF , CE 与边 BC 上的高 AH 三线共点.
15.过非等边三角形各顶点作其外接圆的切线,则各切线与其对边的交点共线.
16.在 △ ABC 内三点 D , E , F 满足 ∠BAE ∠CAF , ∠ABD ∠CBF ,则 AD , BE , CF 三线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ACD ∠BCE .
17.在任意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上各有点 M , N , L ,而 Q 是 △ ABC 内部任一点,直线 AQ , BQ ,
CQ 分别交线段 NL , LM , MN 于 M 1 , N1 , L1 .求证:直线 M1M , N1 N , L1L 共点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 AM , BN , CL 共点,而与
Q 点的位置无关.
18.设 P 是平面上 △ ABC 区域内任一点, AP , BP , CP 的延长线交 △ ABC 三边于 D , E , F .求证:
在 △
ABC 区域内,存在一个以
△ DEF 的某两边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
19 .设凸四边形
ABCD 的两组对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 E , F 两点,两对角线的交点为
P ,过点 P 作
PO⊥ EF 于 O.求证: ∠BOC ∠AOD .
( 2002 国家集训队选拔试题)
20.在 △ ABC 中, ∠ABC 和 ∠ACB 均为锐角. D 是 BC 边上的内点,且 AD 平分 ∠BAC ,过点 D 作垂线
DP⊥ AB于 P, DQ⊥ AC 于 Q, CP与 BQ相交于 K .求证: AK⊥ B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