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 - 串联校正网络

2023-04-06 来源:独旅网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六串联校正研究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7/12/22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1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3 二.实验原理 ........................................................................................................................................ 3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 4 五.实验记录 ........................................................................................................................................ 4 六.预习与回答 .................................................................................................................................. 10 七.实验结论 ...................................................................................................................................... 13

2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 2. 掌握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

3. 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

二.实验原理

(1)本校正采用串联校正方式,即在原被控对象串接一个校正网络,使控制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由于控制系统是利用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的误差进行调节的,所以,常常用“串联校正”调节方法,串联校正在结构上是将调节器Gc(S)串接在给定与反馈相比误差之后的支路上,见下图。

设定 校正网络Gc(S) 被控对象H(S)

工程上,校正设计不局限这种结构形式,有局部反馈、前馈等。若单从稳定性考虑,将校正网络放置在反馈回路上也很常见。

(2)本实验取三阶原系统作为被控对象,分别加上二个滞后、一个超前、一个超前-滞后四种串联校正网络,这四个网络的参数均是利用Bode图定性设计的,用阶跃响应检验四种校正效果。由此证明Bode图和系统性能的关系,从而使同学会设计校正网络。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3)接人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4)接人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由于纯微分会带来较大噪声,在此校正网络前再串接1KΩ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5)接人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调节器。网络前也串接1KΩ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五.实验记录

(1)不接校正网络,即Gc(S)=1,如总图。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Bode图:

4

阶跃响应曲线:

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原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超调量,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相角裕度一般;响应时间方面,穿越频率较小,响应时间较长。

(2)接人参数不正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2。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接入参数不准确的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

Bode图为:

5

阶跃响应曲线:

分析:精度方面,初始斜率为0,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超调量,相角裕度为负,Bode图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为负系统根本不稳定;响应时间方面,由于穿越频率更小了,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预计表现比原系统还要差。

(3)接人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3。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接入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

Bode图为:

6

阶跃响应函数:

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所以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因为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因此系统更稳定;响应时间方面,由于穿越频率更小,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慢。

(4)接人超前校正网络,如图4-4。由于纯微分会带来较大噪声,在此校正网络前再串接1KΩ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接入超前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

Bode图为:

7

阶跃响应曲线:

分析:精度方面,新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初始斜率为0);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系统更稳定(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更比滞后校正响应快(穿越频率变大了)。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

(5)接人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如图4-5,此传递函数就是工程上常见的比例-积分-微分校正网络,即PID调节器。网络前也串接1KΩ电阻,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用Bode图解释;

接入超前-滞后校正网络后,闭环传递函数为:

Bode图:

8

阶跃响应曲线:

分析: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不再为0新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故系统与前几个校正相比也是最稳定的;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是所有校正中最短的(穿越频率最大,频带最宽)。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稳态误差非常小、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校正效果最好。

9

六.预习与回答

1. 写出原系统和四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它们的Bode图,请预先得出各种校正后

的阶跃响应结论,从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说明五种校正网络的大致关系。

(1)原系统传递函数:

Bode图:

预期结论:精度,原系统存在稳态误差(初始斜率为0);稳定性,存在一定的超调量,相角裕度一般(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有限);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较长(穿越频率较小)。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预计表现一般,本实验作为标准参照。

(2)图4-2参数不好网络:

传递函数为:

Bode图:

10

预期结论:由Bode图可看出属于滞后校正。从精度上看,由于初始斜率为0不能改变系统稳态误差;从稳定性看,超调量可能会增加,减小相角裕度,由于图中频带-20dB折线长度比原系统短,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因此估计系统难以稳定。

(3)图4-3滞后校正网络 传递函数为:

Bode图为:

预期结论:从精度上看,由于初始斜率为0,并不能改变稳态误差。从稳定性看,可以减少超调量,增大相角裕度,新系统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相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系统更稳定。从响应时间看,由于穿越频率更小了,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长。因此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响应时间较慢。

(4)图4-4超前校正

传递函数为:𝐺3 𝑠 =0.1𝑠+1 Bode图为:

11

预期结论:精度方面,由于初始斜率为0不能改变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可减小的超调量,获得更大的相角裕度,由于新系统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系统更稳定;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更比滞后校正响应快(穿越频率变大了)。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

(5)图4-5 PID校正 传递函数为:𝐺4 𝑠 =Bode图为:

(0.1𝑠+1)(0.2𝑠+1)

0.2𝑠

预期结论:精度方面,由于初始的高斜率提高了系统型别,初始斜率不再为0,消除了位置误差,新系统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方面,比原系统有更少的超调量,更大的相角裕度,系统与前几个校正相比也是最稳定的(新系统中频带-20db斜率段折线长度比原系统长,对应

12

截止频率的相角裕度较大);响应时间方面,响应时间比原系统还要短,是所有校正中最短的(穿越频率最大,频带最宽)。所以得到的阶跃响应不存在稳态误差、稳定性比原系统好,比原系统响应时间快。可以看到是一个较为满意的校正网络。

2. 若只考虑减少系统的过渡时间,你认为用超前校正还是用滞后校正好?

答:超前校正好。增大了穿越频率,拓宽了频带,减小了过渡时间。

3. 请用简单的代数表达式说明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

答:要减小稳态误差:提高BODE图初始斜率;要提高稳定性,减小超调量、增加相角裕度:拉长中频带-20db折线的长度;要缩短响应时间:扩大穿越频率。 代数表达式:

(1)根据系统对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校正增益Kc,并画出未校正的伯德图

(2)求出为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γ’,若γ-γ’<0,或γ-γ’>65°,则不应采用超前校正

(3)根绝瞬态指标选择截止频率,计算校正环节时间常数T和aT,其中

(4)若不能采用超前校正,则根据相角裕度重新选择截止频率,该频率处有

算出未校正系统该处的幅值,由此求出,得到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串联校正的作用和结构,掌握了用Bode图设计校正网络的方法,在时域验证各种网络参数的校正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我们按照指定接线图进行接线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于是我们将接线电路一部分一部分的仔细分析查找错误原因,最后发现了原来是少接了一个器件。这提醒了我们,在对电路进行接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