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析晋方言在山西民歌中的作用

2022-03-09 来源:独旅网
2014年第四期《音乐创作》 探析晋方言在山西民歌中的作用 徐娟 摘要:晋方言是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我们的共同语普通话在民族歌曲中体现了歌唱语音的普通规律, 是共性,而方言在民歌中则体现了歌唱语音的特殊性,是个性。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优秀 作品被大家视为经典,这些作品大多与民族习俗和语言紧密相连,因此,方言与歌唱关系密切。 关键词:晋方言 山西民歌 作用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由我们老祖宗口耳相传,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民生民情,百 姓情趣,保留有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民歌也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方 言与民歌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一、晋方言与山西民歌之概况描述 1、晋方言 在方言学的教程中,根据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同一语言的地域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 地域上的表现。社会方言是统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存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差异,形成语言变体。我国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差别很大,方言学界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即:官话、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湘 方言、赣方言、客家话、闽方言、粤方言、平话。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即便在晋方言内部,各地语言差异也很大,晋方言内 部分为八大片区,即: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包片、张呼片、邯新片、志延片,以并州片为核心。 晋语是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晋语的地域特征是包括太行山以西,山西的中西部、北部、东南部、内蒙 古黄河以东中西部地区,以及陕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西部邻山西的地区。晋语在多个省区中山西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 是说晋语的主体在I上J西,其它地区的晋语与历史上的山西移民或同属一个政区有关。本文所讨论的晋方言主要是就山西境内 的晋语而言的。 2、Ll』西民歌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描绘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 历史画卷,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组成部 分,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 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民歌更是人民群众在劳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 形式。 山西位于华北平原以西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的峡谷之间地形比较复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 烂的文化。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 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三百》中所收集的 《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存的 山西民歌大概有两万多首,因数量之多,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人尽皆知,也名副其实。 山西各地民歌种类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秧歌;五、套曲。 (1)山歌是指那些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 (2)号子就是劳动号子,它是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 一号令、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这种劳动号子虽 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以便人们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为号子大都是喊着唱的,所以一般也叫“喊 号子”。 (3)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 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均颇为流行。 (4)山西各地的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这些秧歌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柳林伞头秧歌,其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的是祁太秧歌(因流传于晋中、平川I、各县、也叫晋中秧歌)等。 (5)套曲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 。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 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 山西民歌在题材上也相当广泛,有反映男女情爱的情歌,也有对苦难生活和命运不满的控诉,有歌唱历史人物的,也有反映 革命斗争的民歌。 二、晋方言在山西民歌中之体现 我国传统的民歌一般都要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山西民歌它的歌词多用方言写成,既生动又生活,而山西民歌的形成与 发展,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山西各地区的历史、地理形态、风土人情等因素密不可分。在山西, 用自己当地口语化的方言发音演唱民歌,形成了方言口语化的旋律,原汁原味,更加细腻好听。 1、语音方面 ・146・ 徐娟《探析晋方言在山西民歌中的作用》 在语音方面,方言、方音是民歌基调形成的基础,也是形成民歌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体现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上, 主要是方言语音的差异变化对其的影响。山西话十里不同音,一点也不为过,山川I阻隔,封闭自足的经济文化圈,形成了五 花八门的地方口音。以山西河曲地区方言为例。(1)河曲方言中en、in、un、an和eng、ing、ong、long两组韵母不分, 都读成后鼻音。如:西北风越刮越起尘,受苦人在外谁心疼。(《受苦人在外谁心疼》);刮起了西风水流东,千年的冤枉 一起伸。(《人民的江山人民的天》)。以上这两个例子中, “尘”、“伸”都是前鼻音,却分 ̄tJ,D属于后鼻音的“疼”、 “东”押韵,反映了河曲方言两组韵母不分的特点。(2)读“隔”为“jie”,“人家为朋友手拉手,咱二人为朋友隔下一 道沟”(《为朋友为的心惨了》)。“隔下一道沟”意为两人心中有隔膜。“隔”在河曲方言都读成入声字,同音,发音短 促,有喉塞音尾。再以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为例,其中一句歌词为:“山沟沟山洼洼金针针菜,单为吒你哥哥 呀,磨烂我一堆鞋。”此句中“鞋”读“hal”。以及山西民歌《交城山》中,“一辈子也没啦坐过外好车马”,用方言来 读是“一(ye)辈子也没(me)啦坐过外(wai)好车马”等等。 2、词汇方面 山西民歌中有许多唱词和道白,都能看到大量的晋方言词汇。如:日子一一光景;估计一一打量;蹲下一一圪蹴;媳妇 婆姨;太阳一一日头;聊天一一倒歇等等。民歌歌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叹词,虚词和圪字词,例如泪蛋蛋流,圪 梁梁上,山沟沟,小亲圪蛋儿,圪台,圪嘟等。 (圪蛋儿,表示体积小的原形物)在山西方言中“二”字的运用可以说是 非常的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二妹子”、“二闺女”、“二杆子”、“二愣子”、“二五眼”、“二把刀”等,运 用在山西民歌中更是妙不可言。 即兴发挥的晋方言也是亮点之一。山西民歌歌词的即兴性不仅表现在取材上,也表现在用词方面。比如左权民歌开花调, 就是老百姓在田间地头,或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走到哪儿就唱到哪,看到什么就唱什么。“开花调”的独特就在于它的唱 词,这种民歌都是以“开花”作为歌曲的开始,任何事物不管有无生命,在开花调中都可以开花。比如“玻璃开花里外明, 远远照见俺圪蛋亲”,还有门搭搭开花,窗帘帘开花等。这种即兴发挥,再加之晋方言中辞浅意深的土语俗语,更突出了山 西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 晋方言中的语音、词汇等因素,无不影响着山西民歌的演唱风格,山西人用自己的方言来唱自己的民歌,不但保留了民 歌的原汁原味的地方风格,还解决了民歌中用方言来押韵的形式,包括方言的调值等问题,对于山西民歌的声腔音调都有着 重要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音调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民歌,由于民歌是某一特定区域人们劳动、生活、 情感、风情的集中反映,所依托的语音组织就是当地的方言,也正是方言中的声、调、韵,保留了民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 我们的共同语一一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历来很讲究歌唱发声的清晰动听,十分注重“以字行腔,字正腔 圆”。歌唱使用音乐化的语言打动听众的内心,只有优美的歌喉远远不够,还要有准确的发音,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 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对于歌唱者来说,学习地方民歌,对于当地语言的学习必定成为重点。要了解所学民歌当地的风土人 情,学习当地语言的发声和音调,运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把语言的色彩和民歌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唱好地 方民歌。 三、晋方言与山西民歌之传承与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自古就有方言的分歧,交流不便,晋方言尤其如此。推广普通话在当今促进社会发展无疑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但是,无论什么人,都只有在用母语表达时才能脱口而出。方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语言样品,也是不可恢复的历 史记忆,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方言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重要课题。在山西,特别是一直使用晋方言的著名导演 贾樟柯,在他的电影中一度把晋方言的魅力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也让省内不少学者发出保护山西本土方言的呼声。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歌起源和发展都与其语言有着深厚的渊源。一般来讲,一个地方民歌中的方言,都代表着当地的语 言文化,而且这些方言经过艺术再加工,更显得独特和浓郁。地方方言有它的地区性、民族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能 反映出当地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我们的共同语普通话在民族歌曲中体现了歌唱语音的普通规律,是共性,而方言在民歌 中则体现了歌唱语音的特殊性,是个性。在民族声乐艺术中,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的优秀作品被大家视为经典, 这些作品大多与民族习俗和语言紧密相连,因此,方言与歌唱关系密切。研究歌唱语言离不开方言,而准确把握民族声乐歌 曲风格更与方言分不开。晋方言作为山西民歌的载体,也决定了山西民歌与晋方言有着水乳交融的不解之缘。 对于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山西有众多土生土长的民歌传承人,不论是上世纪5O年代以来 有代表性的刘改鱼,还是轰动全国的《黄河儿女情》男主角牛宝林,不论是左权原生态歌王石占明,还是现如今活跃在山西 民歌舞台上的年轻演员,他们都有传承山西民歌的义务和责任。更重要的是山西民歌作品的研究与创作,以及不断的挖掘。 我们应该让民间老艺人带着大家去采风,创作,讲座,指导,建立起一支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队伍,和 一支具有较高表演水平的演出队伍,来促进山西民歌的发展。 结语:民歌是方言的夸张,历史悠久的山西民歌深深的植根于晋方言的沃土之中,鲜活而又质朴。在人民群众的精神 世界里,方言俗语早已成为生命的基因,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无线憧憬和对家乡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对土地的眷恋。晋 方言就是山西当地文化精神的缩影,离开了晋方言,也就失去应有的根基。 徐娟: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本文受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2013041069-03《高等教育在山西文化体质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资助。 ・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