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2020-03-02 来源:独旅网
光明中医2012年4月第27卷第4期 CJGMCM April 2012.Vol 27.4 ·843· 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雷 云‘ 吴成翰 高丽丽 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gI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和精神带 来极大影响。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效果显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疗法;面瘫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4.122 文章编号:1003—8914(2012)-04-0843-03 周围性面瘫亦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 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中医称为面瘫,口眼歪 斜。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20/10万一 42.5/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 1面瘫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外受风寒、风热 之邪侵袭经络所致。《灵枢·经筋》载:“卒口僻,急者, 目不合,热则筋纵,日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 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诸病源侯论》认为: “风邪人足阳明、手太阴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 僻。”临床病人多诉有受凉病史,且有恶寒、发热、舌淡、 脉浮数等症状,故本病初期(1~7天)为正气不足、风寒 或风热之邪乘机侵袭面部、手、足阳明、少阳经脉。邪气 亢盛阻于经脉,导致面部气血瘀滞而发病。 1.2西医目前普遍认为本病可能由于局部营养神经 的血管因受寒冷、炎症、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等刺激而 发生痉挛,造成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受压、营养缺 乏,又因受周围狭长骨质神经管所限,使神经受压而发 生神经麻痹。本病病理变化,主要为充血,水肿。面神 经水肿,可见炎细胞侵润,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 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一般在 起病后1~4天达到高峰。肿胀充血一般持续1~2个 月,然后渐渐消退。 2面瘫的治疗 2.1 西医药物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面瘫的药物主要 有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代谢药物、脱水 利尿剂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等。Ramsey 在Medline 和PreMedline上,从1966年~1988年的英文文献中 检索了57个实验,进行Mete分析,认为皮质类固醇治 疗完全性面瘫较安慰剂组和非治疗组在功能恢复和临 作者单位:1.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级(福州350003);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州350003) 床疗效上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激素治疗的疗效是肯定 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很多面神经炎与某些病毒感染 有关 。连省斌 报道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加用针灸并联合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结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8.6%。 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神经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唐晓 梅 研究报道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有效率为 93.75%而对照组78.26%。周围性面瘫一旦神经发 生水肿定会压迫神经,因而加重神经损伤。黄以隋 将就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 强的松和抗病毒药物及甲钴胺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 用不着250 m120%甘露醇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6%。胰激肽原酶系自 猪胰腺中提取的蛋白酶,为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 作用。田龙 把65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 激肽原酶联合糖皮质激素33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 1周末治疗组FNFI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尚无显著 性差异(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中有20例 (60.6%)面神经基本恢复(FNFI≥0.9),对照组为12 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4 周后评价,治疗组27例(81.8%)和对照组21例 (65.6%)面神经基本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中药治疗 2.2.1 中药内服法 通过对近十年中药治疗贝尔面 瘫综述 ,主方以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祛风通络汤为 多,还涉及防风汤、白附芎麻汤、解毒活血汤、三白五虫 汤。多用防风、全蝎、僵蚕、蜈蚣、白附子、川芎、地龙、 黄芪、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白芷等药。 2.2.2 中药外治法 通过对近十年中药外治治疗贝 尔面瘫综述 j,中医外治法采用单验方,以白芥子粉、 马钱子、黄鳝血、麝香粉等为多;复方多采用活血通络 方、加味牵正散、牵正散等,多用僵蚕、全蝎、蜈蚣、自附 ·844· 光明中医2012年4月第27卷第4期 CJGMCM April 2012.Vol 27.4 子、黄芪、白芷、防风、冰片、乳香等药物。外用敷料包 括:普通材料(玻璃纸、橡皮膏、塑料制品等)和外用膏 药制品(如麝香追风膏);外用药的常用粘合剂(皮肤 渗透剂)包括:凡士林、松香、羊毛脂、蓖麻籽、蛋清、白 酒、香油、陈醋、上等黄酒、姜汁等。外用药常用穴位: 颊车、下关、太阳、地仓、阳白、翳风、四白、历兑、听宫、 上关、牵正等。 2.3针刺治疗 王氏 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发病首 日~1星期)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位治疗,随机设立对 照组静脉给药加患侧TDP照射。结果:3星期内痊愈 率针刺组(占82.60%)高于对照组(占23.80%)。朱 氏 。。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 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 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 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 97.70%,对照组为75.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 义(P<0.01);治疗组平均2.7个疗程,对照组平均 4.0个疗程,两组在疗程上比较差异性也有显著意义 (P<0.01)。王氏… 将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分别采用浅刺法(治疗组)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5.80%, 对照组愈显率为81.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杨氏¨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将 75例随机分为电针组43例,对照组32例。结果:电 针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 有显著性差异性。粟氏¨ 在发病1d~3d内,在耳尖、 轮6、少商、商阳、关冲点刺放血,血色由暗红、深红变 鲜红为度;4d后用梅花针叩刺患侧前额、颊部、唇周, 以皮肤表面出现小血珠为度,隔日1次,痊愈为止,同 时配合毫针刺法。20d后30例患者,痊愈20例,占 62.50%;显效9例,占28.10%;有效3例,占9.40%, 总有效率100%。 2.4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红外线、药物离子导入等。 罗氏¨ 等将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 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泼尼 松、甲钴胺、维生素B1和地巴唑等常规药物治疗;治 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灯物 理因子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两组 患者治疗4周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组前提 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周 后的评分值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 2.5 运动治疗 刘德蓉 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 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采用运动 疗法、针刺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 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 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分(P<0.05)。结 论:应用运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显著。 2.6高压氧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高压氧对神经水肿消退、轴索再生、 神经膜细胞有丝分裂及髓鞘的再生,均有促进作用,因 而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黄霞、任 国仪等 对56例急性面神经炎病人在常规治疗的3O 例急性面神经炎病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病程7天 和病程30天分别两次肌电图检查。对I 床资料和肌 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 显著性(P<0.05)肌电图异常率7天时两组差异无显 著性,30天时治疗异常率28.6%,对照组56.7%,差 异具有显著性(P<0.05)。 2.7手术治疗 随着耳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乳突、上鼓室进路可 在保存听力的情况下,完成面神经选择性减压,从而避 免颅中窝进路的并发症,使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赵海亮等 报道38例因周围性面瘫而进行选择性面 神经减压手术的病历资料,以House.Brackmann(H—B) 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听力学以纯音测听力平均 语言频率听闻(PTA)为标准。结果随访发现,手术减 压后所有病例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48%恢 复至Ⅱ级以上,84.2%恢复至Ⅲ以上。手术前后差异 有统计意义(P<0.05)。术前平均PTA50.5dBHL,术 后平均PTA53.5 dBHL,差异无统计意义。 3影响周围性面瘫疗效及预后的因素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基础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高粘血症,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 疾病时预后更差¨ ;②滥用滥停激素 。。;③失治,病 程长 ;④损伤程度和部位,病变程度越重,预后越 坏 叫⑤体质因素。年龄越大,恢复越慢睢 。 4 结语 虽然目前对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也无统一的认识,但多数l临床研究表 明,早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对阻止或 光明中医2012年4月第27卷第4期 CJGMCM April 2012.Vol 27.4 ·845· 延缓周围性面瘫病情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其 2005,25(6):6. 后遗症的发生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面神经减压术也 [11] 王晶.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是治疗那些不能在短期内恢复面瘫的重要方法。 2004,24(1):17. 参考文献 [12] 杨龙.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9, l7(2):126. [1]Thomander L,Aldskogius H,Vahine A,et al,Invasion of cranial [13]粟胜勇.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2例[J].中 nerves and brain stem by herpes simplex virus inoculated into the 国针灸,2007,27(1):17. mouse tongue[J].Anh Otol Rhinol Laryngol,1988,97:554 ̄58. [14] 罗娟,吴毅,胡永善,陈淑敏.急性面神经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 [2] 王润理,刘新华,周金荣.无环鸟苷与泼尼松联合治疗面神经炎 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41-543. 的疗效观察[J].滨江医学院学报,2003,26(2):133. [15] 刘德蓉,王中博运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3] 连省斌,针灸联合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 [16】 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唐晓梅,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s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 1988:132_323. 医学,2008,26(6):23_24. [17] 黄霞,任国仪,王丽,高压氧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及肌电图 [5] 黄以隋,甘露醇合用甲钴胺治疗神经炎63例临床观察[J].中国 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1). 医药指南2010,8(36). [18] 赵海亮,柴福,靳玲选择性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听力 [6] 田龙,胰激肽原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炎临床分析[J]. 保存[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 医学信息2010,23(4). [19】周立志,黄燕,方伟,等.三种方法分期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 [7] 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近十年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18-20. 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064.1066. [2O] 吴勤花,林洁.判断面神经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 [8] 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近十年中药外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 医生,2008,46(18):44. 痹综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35. [21] 王兴林.面神经炎预后恢复与患病年龄的关系[J].中国康复医 1337. 学杂志,2004,19(8):594 ̄96. [9] 王寿彭.面神经炎急性期针刺的疗效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2004,23(4):4. [10] 朱英英.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本文校对:庞春渝收稿日期:2011—08—23)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寒袭肺内有寒饮型)40例 马玉兰 张海霞 王淑芳 摘要: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寒袭肺,内有寒饮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 (风寒袭肺,内有寒饮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小青龙汤加减和常规西药治疗14天,并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和复 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l;、80%,复发率分别为12.5%、37.5%,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 0.O1)。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寒袭肺,内有寒饮型)近期疗效良好,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风寒袭肺,内有寒饮证;小青龙汤加减;近期疗效;复发率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2.04.12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2).04.0845.03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其病情迁延不愈,可持续数 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 年或数十年 ,相关研究表明约30%的CVA患者会 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 发展成为典型哮喘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 性 ;其咳嗽常反复发作,且多在夜间发作或加剧,严 CVA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西医对CVA 的治疗与典型哮喘相似,多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 作者单位:1.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学校(运城044000); 素为主,但易产生副作用,远期疗效不甚理想。为观察 2.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运城044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