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在新课改的今天,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强调教学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因此,受到来自理论与实践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教学实践中,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地探索、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
随着教学论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教学论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与心理学建立联系,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的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后夸美纽斯、卢梭等人也都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主张,教学要按照儿童心理能力的自然发展来安排.真正明确地把心理发展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是经由裴斯塔罗齐首次提出,赫尔巴特从观念心理学出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教学研
- 1 -
究心理学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更加深了人们对数学学习理论的深刻理解,有力地促进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2.探究式教学法更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强调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学习,强调协作活动、意义建构.这里的“协作”是指学习者合作搜集与选取学习资源,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对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发现规律,对某些学习成果的评价.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成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这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内容)和媒体诸要素的关系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为:
教师的角色由“播音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学生的地位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探究者和创造者;
教学过程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3.探究式教学法将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综合化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赫尔巴特教学模式“明了——联合——概括——应用”和杜威教学模式“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对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教学模式影响最大.50年代以后,就我国而言,以苏联凯洛夫教学模式为基础,以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中心,融入了我国一些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五环节综合课”的一统天下
- 2 -
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传统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而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两者各有利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不存在惟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
4.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
(1)目的明确
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应达到的目的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方法。
(2)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
设计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成为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要求教师要
- 3 -
努力寻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最佳的结合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经验,并善于使学生将直接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4)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发展
“发展的主体是发生主动行为的学生”,“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构建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并始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最大潜能,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生发展需要,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