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2022-06-04
来源:独旅网
参政议政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 年以前,全球经济将会维持一个中低速增长态势, 融资成本的提高会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带来一个新的 障碍。特别是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普遍大幅增加 财政赤字、大幅降低利率并实行“量化宽松”等政 策措施,向经济注入货币,使全球通货膨胀风险增 加。受流动性增强、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增加国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总体而 言,“十二五”期间将是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五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 标的五年;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新型工 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 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在刺激经 济增长过程中,高度重视产业升级,特别是以低碳 经济为重心的绿色工业革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 一、“十二五”期间国际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 世界经济将步入低速增长期,新兴产业将在战略性 调整中给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变化。这是“十二五”规 划必须考虑的国际环境变数。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增 长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美国消费过度依赖负债和信 用支撑,依赖虚拟资产膨胀产生的财富效应。对现 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其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的增长点。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新能源、节能 环保领域上的领先优势,推动形成“碳减排”、 “碳关税”等规则或准则,这将对国际贸易与投资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环境保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 个软肋,这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将是重大的挑 战,需要把握新一轮全球产业发展方向,从根本上 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 新兴经济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危机 行消费模式的调整,可能影响全球贸易规模扩大。 近年来美国个人储蓄率有所上升,欧盟国家也出现 类似征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主义明 显抬头,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目前我国正面临从 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变,这会使得经济增长受 爆发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虽也受到冲击,但 总体继续保持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 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 到压力。与此相对应,从传统的产业结构调整到一 个新的产业结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2015 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经济 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大,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还 2010.6前进论坛QIANJINLUNTAN 19 参政议政 会提高。据测算, ̄U201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 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达N52.2%,比2008 资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为特征的工业化将难以为 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成为必然选择。 重化工业与新型工业融合。重化工业是国家 经济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近年来,重化工业比重 明显上升,但其发展也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 年上升4.7个百分点。预计201 lCV世界经济将增长 3.2%,2012年增长3.8%,从2013年开始恢复4%正常 增长。“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总体呈前低后高走 势,年均增速仍有可能达3.8%,呈低速增长态势。 推动制造业回归与产业振兴。多年来,美欧 等发达国家先后把轻纺、家电、汽车、钢铁、石 化、造船、装备等制造业向新兴国家转移的同时, 逐渐将经济重心转向金融、创意、教育等高端服务 业。2008年奥巴马总统提出“产业回归”观点,英 国、德国等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欧盟国家,也开始 重新认识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重要性。由此看来, 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必然加快 “再工业化”进程,振兴制造业,提高实体经济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由于发达国家在科技研 发、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营销网络、风险投 资等方面占据优势,而新兴国家则占据市场、成本 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重化工 业”与“新型工业”融合,实现重化工业的清洁 化、环保化、低碳化、信息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先进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十二五” 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将呈现不断优化升级的基本趋 势。第一产业比重呈持续稳步小幅下降态势;第二 产业比重先升后降,“十二五”期间仍呈上升趋 势,在2015年前后达到最高比重,此后逐步回落; 第三产业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工业内部,先进 和中低端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全球制造业的合作与 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甚至将引发新一轮的国际贸易 保护主义。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 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外部环境、体制改革、工业 制造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其比重将逐步上升,促 进工业结构的优化。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要着力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产业转型 升级、服务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重化工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用高新 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 技术转型,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 化、信息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将会呈 现与“十一五”期间不同的新特征与趋势,表现 为: 扩大内需将成为基本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 算,2009年中国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为--44.8%,净 出口对GDP的拉动为一3.9%。如果再加上外需减少 对投资和消费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下滑速度会更 快。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在世界主要 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出现大幅增长背景下,国际贸易 保护主义将逐步升级。因此,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 整,扩大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将成为重点。 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鼓励发 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1.强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为 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加快工 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把低 碳经济、循环经济经营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中,突 出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明确目标,确定重 点,制定重点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资源环境约束将更趋突显。近2 0多年中 国的工业化进程对资源消费、环境影响巨大。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 束将更加明显,依靠传统发展方式、大量消耗自然 20 201 0 6前进论坛OlANJlNLUNTAN 参政议政 评价指标体系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二是建设生态工 业园区。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环境准入关,严格控 制严重污染又难以治理的工艺、产品和设备进入园 区,集中治理园区污染,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 划,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5.强化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围绕农业产业、 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把重大投资项目 招商引资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有机结 用,实现园区“零排污”。三是推进低碳、循环经 济发展。以资源可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投入为突破 口,组织实施低碳、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制定 相关技术发展政策,加快低碳、循环经济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2.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十二五”期 合起来。要细化每个产业群、每条产业链研究,制 定培育及发展战略方案,每年选择一批重点培育的 产业项目,在资源投入、土地保障、咨询辅导等方 面给予支持,实施动态培育计划,提高培育工作有 效性。要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链长、产业关联 度高的制造业项目,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降低产业 运行成本,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 6.强化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强化 间,各地产业发展,要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衔 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规划、城市总体规 划、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 标准建设”的要求,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 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要根据产业空间发展规 划,突出重点产业区和专业集聚区定位,综合运用 与金融部门的衔接、沟通和协调,选出好的项目向 银行推荐,争取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支持力 度。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组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 和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银行对各类合格担保机构项 规划、土地、投资、信贷等手段,优先保证重点区 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吸引重大产业 投资项目向功能区集中、向园区布局集聚,促进产 业空间集聚。要做好项目、投资前期准备工作,建 立投资项目储备库,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 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要求,为“十二五”产业发 目融资担保方式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 资本实力,推动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 创业投资机制,解决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 业的融资难题。要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试 点,以产业投资基金为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资金,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集聚。鼓励 展储备项目支撑,为投资者提供项目前期服务。 3.强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一是加强财政政 策引导,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业,制订产 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产业链关键、缺失项目 引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信贷投放力 度,探索金融信贷新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落 实信贷计划安排,加强政银企合作,确保重点投资 项目和企业转型升级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强行业准 入管理,对国家已实施准入管理的行业,其新建、 改扩建项目进行投资立项、环境评价、土地供应、 信贷融资、节能评估等审核时,严格项目准入关, 强化准入条件监督检查,引导企业规范发展。 4.强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各有关部门要转 变职能,相互配合,提高效率,支持农业、工业、 服务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 区优势,扩大产业对外开放;要进一步改善“通 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提高企业直接 融资和再融资能力,着力探索资产证券化新途径。 (作者:农工党中央委员、福建社科院经济 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常云岐 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集聚;积极做好港区、港口腹地土地利用总体规 2010.6前进论坛QIANJINLUNTAN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