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隐圆”巧解一类中考最值问题
2020-03-17
来源:独旅网
2015年第1期(下) 中学数学研究 3l 借助“隐圆’’巧解一类中考最值问题 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外国语学校(213017)郑小娇 最值问题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在变化中寻求不 变,是数与形之间的完美结合.对于一类求一定点和一动点 等,可得厶4曰E=Z_DCF,Z_DCF=Z.DAG,则A.ABE=Z_DAG, ・..ZABH+/_GAB=90。,即厶4船=90。 .日是在以AB为直 这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可以先找到动点的运动轨迹,再利 径圆上运动,如图(1),则DH长度可以转化为以以AB为直 用一些最值模型解决问题.如当动点在定直线上时,可以利 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当动点在定圆上运动时,可以利用 圆外一点与圆上一点距离的最值模型解决,(如图1,P为o 0外一点,Q为o0上的动点,当Q运动至线段PO上时,如 图1(1),线段Pp长最短;当Q运动至线段PO延长线上时, 如图1(2),线段P9长最长.P为o0内一点时,类似可得 P9最值).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找到动点的运动轨 迹,使得问题虽无圆(或直线)胜有圆(或直线).本文以一些 中考题为例,赏析隐形圆在这类问题的妙用! 图1 图1(1) 图1(2) 问题探究一:(2013年浙江)如图2,E,F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 G,连接BE交AG于点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 DH长度的最小值是. ——图2 图2(1) 图2(2) 图2(3) 分析:D为定点,日为动点,如何寻找日轨迹?可以在 变换中寻找与 相关的不变量.由正方形的对称性以及全 径的圆上的一点日与圆外一点D之间的最小距离√.当日 在线段DO上时,有最小值 一1,如图2(2). 问题再探究:该问题即为“如图2(3),E,F分别是正方形 ABCD的边AD,C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结 BE,AF,交于点 ,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 .” 问题探究二:(2011安徽)在△ABC中, /_ACB=9O。,A.ABC=30。,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旋 转角为0(0。<0<180。),得到△A B.C. (1)(2)略 (3)如图3,设AC的中点E,A.B 的中点P,AC=n,连 接 ,当0=。时,EP的长度最大,最大值为——. 图3 图3(1) 图3(2) 分析:△AIB C旋转中,Pc: :导是定值,点P的 运动轨迹为以C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上,如图3(1),则问 二 题转化为圆C上一点与圆C外~定点 构成的线段的最大 值,则当点C在线段 上时 最大,最大值为 ,如图3 二 (2). 问题探究三:(2012济南)如图,Z_MON=90。,矩形 ABCD的顶点 、曰分别在边OM,ON上,当曰在边ON上运 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 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 ) A.√ +1 B. c. 5 D. 5 图4 图4(1) 图4(2) 分析:0为定点,D为动点,若直接寻找点D的运动轨 (下转第33页) 2015年第1期(下) 中学数学研究 n行共有 ,最后一个数是 个数; 33 ,第 与前两种类型相比,“,l“’型较为复杂,是中考考查学生 的难点.该类型的数列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不再是一 个定值,而是一个新的数列——等差数列. (3)求第n行各数之和. 分析:(1)从所给的数中得出每行最后一个数组成的数 如:数列5,8,l3,20,29,……;数列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 的差分别是:3、5、7、9…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通过摸索 与实践,这种类型的数列,都可用“,z“’型来解决.上例可看 作:5=1 +4,8=2 +4,13=3 +4,20=4 +4,……因此它的的 通项可表示为:n +4 列:1,4,9,16……,符合“n ’型,即可求出第8行的最后一个 数,再根据每行数的个数为1,3,5,…的奇数列,即可求出第8 行共有的个数; (2)从给的数中得出每行第一个数组成的数列:1,2,5, 例7一个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 , ) 1O,17,…・・・符合“n ”型,l=0 +1,2=1 +l,5=2 +l,10= 3 +1,17=4 +1,……得出第n行第一个数为 一1) +1,容易 36, ,.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 得最后一数为T/, . (3)通过(2)得出的第n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以及 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种规律,写出第n(n≥1)个数据是 第,l行共有的个数,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即可. 分析:分子、分母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都分别是:7、 9、l1……(是等差数列).分子9=3 ,16--4 ,25=5 ,36= 6 ,…分母5=1 十4,12=2。+8,21=3 +12,32=4 +16, ……. 点评:本题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进行考查, 综合能力较强.但如果对“n“’模型能熟练掌握并运用,问题 迎刃而解. 分母是“an”型和“n ’型的组合,因此答案为: +21 一4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是运用数学化的手段 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检 堕堕式 ± +4n 验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使这一实际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它 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 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能拉近学生与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的距离,有助 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点评:本题看起为不易解决,特别是分母,能看出它是两 种类型的组合,问题就解决了. 例8(11年广东)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 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 1 2 3 4 5 6 7 8 9 1O 11 l2 l3 14 15 16 17 l8 19 2O 21 22 23 24 25 通过建模思想,使中考规律探究性试题有规可循,以不 变应万变.实践证明,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教学效果变化 明显,也使今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作了自然的铺垫. 参考文献: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册(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5. (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然数——的平方,第8行共有———,它是自 个数; [2】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与思考.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4期. (2)用含,l的代数式表示:第Y/.行的第一个数是 (上接第3l页) 迹,有点困难,由于ZMON和矩形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可以 将矩形看成不动的,Z.MON看成是运动的,则问题转化为新 大距离 的定点D与新的动点0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因为AB值不 变,且/-MON=90。,则点0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AB中点 为圆心,如图4(1),则点D到点0距离最大时,点E在线 段OD上,此时的最大值为√ +1,如图4(2),所以选A. 问题再探究:该问题可将背景中的矩形改为等边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如图: 当点0,AB中点E,点D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0有最 因此,在我们解决问题中,用运动的眼光看问题,找到此 类动点的运动轨迹(圆),将问题转化为圆中的最值模型,使 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