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一、本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其教材的结构及思路两者是一致的。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第一单元,“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明确地提示了
1
课任教师:张锡甫
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如本册教材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内容都围绕单元专题,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第六单元“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它的编排方式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在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在“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展示成果。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较之三年级,本册减去了“综合性学习提示”,在活动过程中,不再对学生作进一步提醒和促进。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本册共安排8次。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中年级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作用、学习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设计了选做题。为了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本册仍以学习伙伴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提问题、谈感受、讨论交流,以便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化作经常的行动和习惯。本册在理解内容深度上、阅读方法的要求上,较前几册均有所提高。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
2
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认字200个,会写200个,累积认字2600个,会写2000个左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人交流图书资料。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 5.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得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本册教材之阅读教学重难点
阅读: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五、突破重难点之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1、 对阅读内容加以归纳,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能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因此要能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读课文,在对整篇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
3
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有的课文就有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直接抓中心句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而有的课文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每一个自然段可能有中心词句,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去挖掘发现这一自然段的中心词句。那么如何抓住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呢?先让学生读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哪几句话写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在文中再找找有没有能代表这几句话的句子,如果有,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当然,要找到课文的中心句,我们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多质疑提问。比如执教课文《中彩那天》,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分自然段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指名分自然段读的时候,老师便可有意识的在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是讲的中彩那天的事吗?”;当学生读到第9自然段时教师又加以引导:“这一自然段还讲中彩那天吗?”在此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到结果;再读最后一段。教师在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时在关键处加以点拔、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充分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再对这件事情或者爸爸这个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们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即母亲说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所谓文章的结构段就是指一篇文章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或空间转换的顺序或讲述内容的不同。把讲述相同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结构段,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或脉络。再根据结构段所描述的内容,总览全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我们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经过我们的共同探讨,可以把课文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各个部分的段落大意都出来了,那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3)给文章取小标题也是我们梳理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方法。
它是要求学生们有很高很强的概括能力。小标题就是对这一个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把
4
握,特别是长课文就常常用到这种方法。例如执教课文《小英雄雨来》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1、“取主舍次法”。2、质疑提问法。3、以课题为切入点法。4、从关键词语和句子入手法。5、抓文章的线索法„„这些都等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去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质疑、探究、拓展,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攻破这一难点,我们尝试过以质疑的方式引导交流阅读感受,循循善诱,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要实现从独立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学习。中学段课标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既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利用教材在课文中的小泡泡、课后题、课前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些问题,在阅读中进行质疑,边读边思考,给学生充分地时间,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设计。教师对于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明确哪些问题学生之间能够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课上我们可鉴用一下质疑步骤进行阅读教学: 1.课始,抓课题质疑。 2.课中,抓关键词句质疑。 3.课尾,抓中心思想拓展质疑。
现在我们运用以上质疑步骤以《自然之道》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1、课始,我们就从抓课题“自然之道”的含义出发。让学生明白自然之道是什么? 2、课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向导明明知道这是自然之道,为什么还要违反呢?”
教师可以以此为质疑拓展的切入点,肯定学生的提问,“是呀,向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这样做,对吗?”接下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问题思考、探究,以深入文本体会思想感情。热烈地讨论将激起思维的碰撞,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会自然地与文本对起话来,在读中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重点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学生有的会认为向导说的话是对的,认为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看幼龟如何离巢进入大海,向导给我们说了我们也不可能明白,向导要用事实说话,让我们记住这个教训。还有学生会认为,向导太残忍了,不该拿幼龟的生命来让大家明白自然之道。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即使向导不救幼龟,幼龟也会被嘲鸫吃掉,也不可能回到巢里通知龟群啊,如果通知了,龟群就得到错误信息啊!也许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反对,他们认为幼龟可以传递信息。继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海龟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书籍资料了
5
解。通过课题质疑,从文中抓关键词句,既而激发学生的再次质疑、探究、交流、谈论,以深入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和主题思想的体会。
最后在课尾,抓中心思想拓展质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些解释。把所有的解释进行汇报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就更多了。在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讨论,查阅中较深入地了解了全文,感悟人文之道,理解自然之道。这种质疑阅读方式很自然地打开同学探究自然地奥秘的大门。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勤观察、多读书,争取揭开更多的未解之谜。最终让学生明确“叼就去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任何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了解编者的意图,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过程,抓住重点质疑,由一个问题发散开,引发了学生的读书、思考,并生成新的问题,加深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课外查资料、阅读的兴趣。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与探究能力。
4、 抓住关键词入情入境地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下的阅读课充盈着琅琅书声,热闹非凡,成为小语阅读教学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可谓是“读”领风骚。然而冷观我们的课堂,依然存在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流于形式,忽略实质”、“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指令过剩,自由不足”等诸多误区。
朗读,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同时它也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确,相对于以往的串讲串问、繁琐分析而言,在对母语教学规律的把握上,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确实是一种长足的进步。但是,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读”功利化,“读”成了标榜自己理念先进、追赶潮流的一种工具。
让我们穿越层层浮华的背后,重新来审视读的实效性:如何真正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揣摩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现我们以《乡下人家》为例,为大家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大家的朗读教学带来帮助。
学习语言先要有推敲词句的功夫,要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品出语言所含的情味来。现我们从通过咀嚼文字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想象,获得美感进行案例介绍。
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乡下人家》开头一段就说乡村农家小院的景致“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农家小院的景致可爱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课文。
1.以动写静,品味出一份生机勃勃
“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一“攀”一“爬”以动写静,赋予这静静的藤蔓以动态的色彩。这里要学生浸入文字感受藤蔓的美,因此我设计了两次朗读。
一读,读出“攀”、“爬”的重音,让学生感悟到藤蔓奋力向上的长势。 二读,让学生想像你“攀”我“爬”,我爬你攀得争先恐后的情景。
6
学生在诵读之中感悟到了藤蔓的勃勃生机。 2.重字叠音,品味出一片郁郁葱葱
写藤叶用了“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长长的”与“绿绿的”从表面上看也无非是很长很长和很绿很绿的意思,然而这里将“长”与“绿”重叠使用,从声音上有了美的韵味,从形象上能使人想象到藤叶的茂盛。我们可再设计两次朗读:一读读出“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那种重叠的韵味;二读让学生想像那茂盛的情景,用恰当的词语描绘出来。学生体味出了“茂盛”、“茂密”、“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从而获得了郁郁葱葱之美感。
3.颜色映衬,品味出一道色彩明丽
在学生感悟瓜藤郁郁葱葱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话:“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男女生对读这一句前后两部分,用“衬”字激活学生的想像,让学生眼前突现郁郁葱葱的藤叶与青红的瓜,顿生色彩明丽之感。
农家小院的一架瓜,就有三美:勃勃生机、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美得那么自然,那么淳朴,远比那人工雕琢的“石狮子”,孤零零的高耸的旗杆美得多。这就是通过咬文嚼字的朗读感受到的一份淡雅之美,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老师们,“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读,能帮助理解语义,再现情境,领悟内涵,充实认知结构,提高语言水平,发展思维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文中去,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情感。(罗懿丹)
语文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鉴赏文学作品,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目的。必须驱遣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看出图画,不能从文字领会作品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享用了。”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究竟应该怎样借用联想和想象,激活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既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们暂且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介绍。
(1)图文化联想和想象,悟诗意诗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的 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和绚丽多彩的色调。”的确,我们要善于 揣摩和把握,尤其是古诗,更适合此类联想和想象,仅仅数十字,却将几千年前的景、人、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凭借词这个生发点,小中见大,展开联想和想象,定能引导学生领 略小小文字中的万千气象。
在教学《渔歌子》时,可这样运用联想设计教学:
师配乐范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词中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 什么景?接着拿起笔在书中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师:这些景物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结合插图和想象,你都看到哪些色彩了?
7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 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
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 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
师: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 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此时,课件播放流水声、鸟鸣声、蛙鸣„„)听,再闻闻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师:(在背景音乐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结合图文充分发 挥想象)于是,会有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 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 中。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清香。鳜鱼在水中自 由自在地游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着。
师:从大家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美丽、 幽静、悠闲„„)那此再想象这幅美丽画面中的老翁他的神情是怎样的?心里会想什么?
生:(悠闲的,自在的,从容的,快乐的)
师:原来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
通过词去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一切都活了,老翁的人物形象 也更充实了,同时诗意也了解了,诗境也感受到了。 (2)拟人化联想和想象,凸显情趣盎然
孩子们是爱联想和想象的,而在我们的文本中有许多这样上好的语境资源。教师要善于创设这种情境,以激发孩子们的童真,激活他们的生命体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充满灵性。
教学《花的勇气》时,作者两次看到的花是不同的景象,一次是绿色泛滥,千万朵小花都在青草下掩藏着,后一次是在冷雨伴着凉风,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头换面,傲然挺立。在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这两次不同的花景和作者不同的态度,对花进行拟人化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这些小花们在这两次分别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尤其是第二次小花的想象更能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到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从“傲然挺立、神气十足、改头换面、全新的色彩”等词,学生定能联想到,花儿们会穿上漂亮的衣服站起来围成一个大圆圈为自己跳起优美欢快的舞蹈,仿佛对作者说:“哼,不要小瞧我们,我们是迎着风雨成长的小花!我们很团结,我们很友好,我们很快活!”在这种拟人化的联想和想象情境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本篇课文勇气的主题也有了把握。 (3)补白化联想和想象,还原故事原型
茵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说,“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任何叙述都有空白。”辞藻的华丽、文笔的流畅是有限的,想象则是无限的。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从文本中的空白处展开联想和想象,去触摸文本背后更富有生命力的世界。这一类联想和想象更多可运用于故事类的课文。
8
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当学到第二段普罗米修斯偷来的火种造福人类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最后的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火种带来的好处。学生凭借平时的生活实践和积累,定能说出很多火对人们生活有帮助的事情,进一步感受到火种对人类的重要性,体现了火种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也奠定了故事中普罗米修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同时还奠定了课外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大英雄形象,这样更好地推进故事的发展。可是当同学们的期盼与故事的发展相违背,普罗米修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却接受宙斯的严惩,承受没有尽头的痛苦,激发了同学们内心的正义感,悲从心来。但当看到普罗米修斯却不向宙斯屈服,又加深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对普罗米修斯这个人有了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人物形象顿时也丰满起来。联想、想象思维碰撞的火花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故事情感奠定了基础。无限的想象拉进时空的距离,孩子稚嫩的心与故事中的人物喜怒交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还故事一个丰满的原型。
(4)生活化联想和想象,更见情真意切
文本中的文字要想求得孩子真正的感悟,必须直指人心,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的生活化联想和想象正是架起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所谓“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通过生活化联想和想象的,达到作者的心灵。这一类联想和想象多运用于学生们接触不多的体验,如残疾人的遭遇,且运用作比较的手法,引导学生换位感受,架起学生和文本情感沟通的桥梁。
《触摸春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静的盲童,他的世界是黑暗的,面对她能在花前拢住蝴蝶,同学们最开始是不能引起心里的重视的,既而也就无法理解“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句话。因此在授课伊始,需引导孩子们进行生活化联想和想象,当你置身于“春天里,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你会看到什么,既而心里会感受到什么,然后会做什么?在这个环节里,充分让孩子说,欢天喜地地说,说得越美,越快乐约好。然后角色互换,此时你成为了盲童安静,你会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你看到的?你想到的?你感受到的?再交流,体会安静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五彩世界的向往。再看看文中安静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她能穿梭流连于花香中,没有一点磕磕绊绊?为什么她能奇迹般地拢住蝴蝶?想象一下,要做到这些她会经历什么?她肯定被很多刺刺伤过,才能不被磕绊,她肯定很喜欢花朵很喜欢蝴蝶才会每天都来花园,她肯定很有爱心,所以拢住蝴蝶又放走她,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她对生活是向往的,认为生命是神圣的。在联想想象中角色互换,在质疑解疑中熟知文本,在思考探究中体会情感,体会盲童安静对生命意义的不同诠释。
通过生活化联想和想象,平实的文字被激活,生活经验被激活,抽象的文字便也能入情入境入味。
(5)多元化联想和想象,更见丰满厚重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尝试引导孩子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那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9
更可以拓宽他们的生命体验,激起他们生命的热情。这一类联想和想象可运用于以人物描写为主的课文,通过多元角色互换,感受人物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彩那天》时,抓住“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个关键句,结合上下文展开多元化联想和想象。中了彩票,父亲为什么神情严肃?而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从母亲那了解父亲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道德抉择,我的心理会有怎样的变化?父亲又是怎样说服自己,做出了抉择?而得到新车的中奖者库伯先生在得知这一切时又会有怎样的表现?面对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答案。通过阅读和想象,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考力,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后还可安排小练笔,想象库伯先生把车开走后,我们全家人的表现会怎样?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好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南一四年级备课组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材进行的分析和解读,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希望我们用爱心架起语文和孩子之间的桥梁,用智慧激活语文课堂的“一池春水”,激活孩子生命的“一池春水”。
附:凸显单元主题,切实落实单元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的目标。 单元 人文性目标 主题 一 “江山如画” 工具性目标 阅读 习作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把观欣赏祖国的大好1、写了哪些景物;怎样的特点;按怎样的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河山,体会作者对顺序写;作者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比下来。把内容写具体,语山山水水的热爱喻、排比;想象、感受等) 之情 二 “以诚待人” 2、积累背诵。 3、仿写语句、段落。 1、能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一件或几件) 1、小练笔:想象库伯先“我们”全家人当时的句写通顺。 1、思考课文中讲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生派人把汽车开走后,述的这些故事,对和段落。 什么启示。 我们做人处事有3、学习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来。 2、写成长过程的心里话。 2、搜集发生在身质。 边的有关诚信的4、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事例,加深认识,法。 付诸行动。 示” 的启示。(1)能抓住各部分的内容或抓住文过程中的自己的收集、收三 “大自然的启1、能抓住文章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写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1、进一步关注自章中的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与要点;(认识获、启发、设想等。
10
然、了解自然,在大标题下有小标题的文章结构和特点)(2) 对自然的观察、了体会文章思想。 解、发现中受到有2、能从内容或情感上体会些一些词语表情益的启示。 达意的作用。(体现在课后练习、语文园地2、激发热爱科学、“我的发现” ) 乐于观察与探究 的兴趣。 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四 “战争与和平” 1、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体会句紧扣本组专题的看图作了解战争给孩子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他们对和平的呼的比喻方法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唤。想一想:我们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和每部分的主要能为世界和平做内容(如讲了哪几件事),体会文章各部分点什么。 之间的联系。 4、初步了解何为小标题,体会编写小标题的方法。 5、能复述课文,讲故事。 6、通过“日积月累”积累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五 “生命” 1、能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1、小练笔:把学了《生搜集、了解热爱生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命 生命》这篇课文后的命的故事。感受生2、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感受写下来。(能仿照作命的美好,珍惜、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对热爱生命 3、学会抓重点勾画句子,将自己的读书感生命的感受写下来。) 受简略地批注在书上。 句。 乡村” 受田园诗情 2、专题学习的故事、收出真实的感受. 4、积累课文的精彩语段、热爱生命名言警获、感受。内容具体,写带来的苦难,聆听2、进一步体会比喻句的特点,学习用恰当下来。 六 “走进田园,热爱体味优美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结合综合性学习及口语精彩句段,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交际,写有关农村的景物想象画面方法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用拟人句描写景物的描写特点,体会表达效果和表达方法,尝试仿写。
11
走进乡下人家,感1、巩固写景文章的读书方法:运用边读边和生活的见闻。
3、积累描写田园景色的四字词语。 4、尝试仿写《乡下人家》中生动、形象的描写的精彩句子或语段(如颜色描写,乡下动物动作描写;运用“对比”描写方法;场景描写) 七 “认准目标,不懈1、能讲述单元课文中的成功故事。 努力” 领悟学习做事要受谈自己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有执着的态度和3、体会引号的作用。 1、小练笔:我好像看到我想把它写下来。(《鱼游到了纸上》 2、能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全神贯注的精神。 4、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2、“我最敬佩的一个初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外语言、动作等人” 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方法;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积累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八 “故事长廊” 1、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感受故事的魅力。 2、爱读故事、会讲故事(复述)。 3、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4、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5、背诵“日积月累”中的歇后语。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