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根据病原学特点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2022-10-09 来源:独旅网


根据病原学特点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根据病原学特点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痰细菌培养阳性18例,占90.00%。经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病原学特点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可加以进一步推广。

标签:病原学;小儿肺炎;抗菌药物;疗效

肺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又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约占呼吸系统感染的15%~30%[1]。目前,小儿肺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表明,肺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居小儿疾病首位[2]。该病由肺炎支原体致呼吸系统感染所引发,易反复发作,患儿普遍有头痛、持久性咳嗽、咽喉痛、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可因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自身发育。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本病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以我院儿科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根据病原学特点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结合其症状、体征、实验室诊断与X线片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12例,女8例;年龄1~12岁,平均(5.27±4.13)岁;病程1~8 d,平均(3.42±1.51)d;包括大叶性肺炎1例,支气管肺炎18例,间质性肺炎1例。观察组有男15例,女5例;年龄2~11岁,平均(5.31±4.09)岁;病程2~7 d,平均(3.39±1.48)d;包括大叶性肺炎2例,支气管肺炎16例,间质性肺炎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有发热、呼吸加快与吸气性凹陷等症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心、脑等发生器质性病变;48 h内曾采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对抗生素过敏者;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依从性差。

1.3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痰液留取方法:晨起后先

使用清水漱口,然后将气管深处的痰咳出,将其放于消毒容器备用。为避免污染,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留痰时不要与容器内层接触,留取完毕后盖好容器并及时至外院送检。

1.4疗效评价[3] 痊愈: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消失,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显效: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发热减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下降;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呈加重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对组间数据比较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患儿有18例痰细菌培养呈阳性,占90.00%。共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葡萄球菌和其他,见表1。其中有明确痰培养结果的患儿共18例,对头孢曲松钠的敏感度最高(93.2%),其他依次为头孢呋锌钠、(91.6%)、阿奇霉素(89.2%)、环丙沙星(75.5%)、头孢他啶(72.3%)、头孢拉啶(70.4%)和青霉素(42.1%)。

2.2药物治疗情况 两组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为100%,共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共13种抗菌药物。在痰培养结果出来之前两组患儿采用相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出来之后观察组有8例使用头孢曲松钠,有4例使用头孢呋钠,有3例使用阿奇霉素,有3例使用青霉素,另外有2例使用其他抗生素。其中16例有明确痰培养结果的患儿采用单药治疗,3例药物不敏感患儿采用二联药物治疗,其他1例痰培养阴性患儿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11例)、头孢呋锌钠(3例)、头孢他啶(1例)、阿奇霉素(4例)和其他(1例)。所有患儿共使用单药(主要为头孢类药物)治疗36例,使用二联(主要为头孢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3例,使用三联治疗1例,两组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 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病毒与细菌感染是引发该病的主要诱因[4]。与成年人相比,小儿的免疫及纤毛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细菌感染影响其呼吸道粘膜易充血和水肿,导致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泡明显萎缩,进而引发换气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肺炎发生[5]。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儿肺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针对细菌感染的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确定病原

菌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6]。

临床实践证明,根据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本病的效果难令人满意。该治疗方案的疗程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7]。小儿肺炎多由细菌所引起,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等其他病原菌也可引发本病,但为数较少。为了探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根据病原学特点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对收治的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痰细菌培养共有18例呈阳性,占90.00%,与有关报道相近[3]。提示痰细菌培养可作为监测小儿肺炎致病菌的有效手段,对开展临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是引发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提示引发本病的细菌种类较多,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经药敏试验发现18例对抗菌药物敏感,敏感度最高为头孢曲松钠(93.2%),其他依次为头孢呋锌钠(91.6%)、阿奇霉素(89.2%)、环丙沙星(75.5%)、头孢他啶(72.3%)、头孢拉啶(70.4%)和青霉素(42.1%)。该试验结果可为临床针对性用药奠定基础,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病原学特点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可保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可加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卢灵莉,董艳飞.小儿肺炎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回顾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3):293-295.

[2]薛秀丽.酪酸梭菌活菌散与抗菌药联用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80-382.

[3]李爱媛.抗菌药物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2):80-82.

[4]郭春蕾,王良,任惠梅,等.2007、2010年度我院儿科门诊小儿肺炎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7-178.

[5]魏晓阳,文仲光,肖永红,等.哌拉西彬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转归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1,46(4):65-67.

[6]安红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68-69.

[7]伍燕兵.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使用[J].中国医刊,2011,46(1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