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OO8年4月第l4卷第2期 基层园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例报告 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普外科(开化324300) 汪瑞峰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黄疸 中图分类号:R 657.4+5 文献标识码:B 我院1995年一2005年共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5例, 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8~52岁,平均 45.8岁。都以进行性持续加重性黄疸起病,伴全身瘙痒、恶 心、乏力等,无明显腹痛。生化检查提示直接胆红素、AKP、7 一GT等数倍高于正常。先后行FIE和ERCP、MRCP等辅助 检查,明确5例胆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都为局限性、节段 性,分别位于肝总管上段及部分胆总管(3例),左右肝管及汇 合部(2例)。病程100—150 d,平均120 d。5例患者都否认 肝炎、肝硬化病史。 2治疗方法 5%葡萄糖5O0 mL加复方丹参40 mL静脉滴注,1次/d。 10%葡萄糖5O0 mL加甘利欣30 mL(早期为强力宁80 mL),1 h内均匀静滴,1次/d。早期适当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消炎 利胆剂以及各类维生素等。静脉滴注3个月至半年后逐步 改为每2 d 1次、3 d 1次,以至于1周1次,直至改口服甘草 甜素片,3次/d,复方丹参片,2片/次,3次/d。维持半年。 3治疗结果 患者黄疸以及其他各项症状、体征逐渐好转。经化验直 接胆红素、AKP、7一GT等趋于正常。经ERCP、MRCP及其他 各项辅助检查,明确胆管壁增厚伴慢性炎症反应程度较前明 显改善。(1例再次经ERCP活检,提示胆管壁纤维化基本消 失,恢复了正常胆管组织。另1例2年后复发,病情加重,后 行肝脏移植,半年后死于感染。)胆汁淤积均减轻。部分胆管 狭窄缓解,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 4讨论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又称慢性硬化狭窄性胆管炎或Delbet病等,是一种病因不 明、以慢性胆管纤维化梗阻性炎症为特征的原发性肝内、外 胆管疾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以及感染等综合因素作用有 关。本病较罕见,20世纪7O年代内镜胆道造影技术的发展, 使PSC的l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目前 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针对炎症、免疫、淤胆的药物 治疗,临床已经有多种尝试,如皮质内甾醇、抗生素以及免疫 文章编号:1007—6948(20O8)02—0170—01 抑制剂等,但都仅能短期缓解症状,而长期使用上述药物产 生的副作用较多,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继发感染。而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如胆总管“T”管引流,胆总管空肠 或胆管空肠吻合并内支撑引流术,虽然在一些局限于肝外胆 管狭窄的患者收效尚可,但却不能改变PSC的自然病程,终 至肝硬化、肝功能衰竭。预后极差。 甘利欣与强力宁、日本强力新(Minaphagen—e)同类,系 草酸单胺与左旋氨基酸混合组成。其在体内分解为甘草酸 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因与皮质 醇还原酶的亲和力大于皮质醇,减少皮质醇类激素的灭活, 从而显示激素样作用。因含有L_一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左旋 氨基酸),故无明显皮质激素样副作用,而后者具有促进胆色 素代谢和退黄、解毒作用。提高NK细胞的活性和OKT4/0KT3 的比值,增强对异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ca2 流入细胞 内,对溶酶体和线粒体有一定保护作用,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和坏死。甘草酸可作用于细胞膜抑制磷酸脂酸A2的活性, 从而对肝细胞炎症起抵抗作用。甘草酸可降低脯氨酸羟化 酶的活性,使交联不易形成。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防止肝 内、外胆管组织的增生。 复方丹参具有理气、活血化瘀功能。可抑制或减轻肝细 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 用。此外,还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抑菌、消炎、抗肿 瘤作用。而又由于复方丹参能加快甘利欣的运送速度…,故 使用时先用复方丹参,后用甘利欣。 本组病例仅5例,都属发病早期,肝功能损害轻,并且缺 乏对照治疗资料,对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的全程疗效有待 进一步探索。而针对PSC终末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患者, 肝移植为之提供了治疗机会。当然,对于明确诊断的早期患 者,复方丹参联合甘利欣对改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程 并逆转其部分纤维化的胆管组织可能起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廷模.中药学[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OO5: 260—261. (收稿 ̄2007一o7—02修回:2OO7—10—08) (责任编辑秦鸣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