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

2020-01-04 来源:独旅网
XIANGCUNKEJI乡村科技“互联网+”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

张金成1

(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张铭越2

255000;2.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的迅速推进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因此失

地农民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围绕“互联网+”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展开,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腾讯公司关于“互联网+”的报告,参考关于“互联网+”对非农就业的相关实证文献,利用SWOT方法分析失地农民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从“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健全市场”“跨界连接,信息共享,多元交互”“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大众创业”3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如何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关键词]“互联网+”;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3.6;F249.27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9-34-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失地农民就业更是民生中的重要一环。农民失地失业并非突然发生,从知情到实际失地的时刻,是农民的停滞待转变期。但是,大多农民在完全失去农业收入又无其他非农收入时,才迫于生活去寻找机会就业,就业需求非常迫切。

如何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各方一直在不断努力。由于政府政策制度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失地农民自身因素等的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因具有农业技能,仍可选择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其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少。考虑到付出回报比和收入因素,相较之下往往选择非农工作。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非农数据,是指美国非农就业率、非农业就业人数与失业率3个数值,可反映美国经济的趋势。数据好坏甚至会造成股市、期货、现货以及外汇等市场的剧烈震荡,可见增加失地农民非农就业意义重大。

互联网有利于失地农民更多地接触就业信息,促进过剩的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其他部门转移,增加失地农民非农再就业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换言之,连接一切,创造无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网络覆盖工程”和“提速降费”使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2019年是中国5G元年,“互联网+”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1

文献综述

相关文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非农就业的正向作用。刘社建在《把握“互联网+”促进就业的有效机遇》一文中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互联网+”将对促进就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将其促进就业的可能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就业总量扩张与就业结构优化,不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1]。张刚在《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研究》一文,使用2013年CGSS数据实证分析后得出,使用互联网的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的概率相对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可以提升9.9%,具有不同特征人群使用互联网的促进效果不同[2]。李廉水等在《“互联网+”能否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和信息的快速流动加剧了地区连接工业和服务业纽带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流动性,“互联网+”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3]。毛宇飞等在《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证据》中,基于2010、2012、2013年CGSS数据实证检验得出,互联网提高了个体标准就业和机会型创业的概率,提高了各类型收入水平,对标准就业和生存型创业而言,还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自主性[4]。

作者简介:张金成(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张铭越(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艺术

学理论。

34XIANGCUNKEJI2019年7月(上)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失地农民SWOT分析网课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学习时间碎片化,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范围,有利于高质量劳动力的培养。

3.3

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大众创业

对失地农民就业进行SWOT分析,了解失地农民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优势分析:失地农民获得了失地补偿和土地附着物等经济补偿,为从事一些小本经营提供了一笔启动资金;有的村改居,有区位发展优势;本地就业具有节省食宿等优势。

劣势分析: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技能偏弱、年龄偏大等特点;有的在获得补偿后,就业心态消极;从业多为司机、保洁员以及保安等单调方向;缺少获取信息的途径,政策传递不畅通,缺乏就业培训和引导。

机遇分析:国家出台了许多就业政策和保护性的法律法规;开拓了许多社区服务岗位;提供包括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以及贷款办理等公共服务支持自主创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威胁分析: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岗位紧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加剧了同水平竞争。

总的来说,失地农民的就业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处于劣势,面临巨大的威胁。“互联网+”可以有效减少威胁因素,尽可能弥补劣势因素,及时抓住机遇因素,充分发挥优势因素。

3“互联网+”促进农民就业的方向3.1

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健全市场

国家提出把增长动力真正从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实现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多对一”模式,发现人力资本的力量,大众合伙集思广益,增加创新概率。通过提供更大的创业机会与空间、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和降低创业成本等,提高创业成功率。

4“互联网+”促进农民就业的建议

在“互联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同时,失地农民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积极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

①我国农村的互联网覆盖率较低,互联网基础设施②我国农村人口的知识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有的还

不到位。应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开发,提高互联网覆盖率,降低农民接触新媒体的成本。

不会使用手机等设备,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就业和创业热情较低。应增加对农村农民的公共教育投入,提

供联网设备使用培训,创设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留住人才发展当地经济。

③信息爆炸使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愈演愈烈,虚假低

俗信息使价值导向发生扭曲,鉴别信息成本高,更有沉迷网络等行为形成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应官方主导建立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减少招工求职成本,提高雇主雇员的匹配效率,注意农民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培养,自觉勤奋工作抵制不良诱惑,实现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社建.把握“互联网+”促进就业的有效机遇[N].文汇报,2015-11-02(005).

[2]张刚.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3):106-108.

[3]李廉水,杨洁,石喜爱“互联网.+”能否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J].中国科技论坛,2018(11):63-70.

[4]毛宇飞,曾湘泉,祝慧琳.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基于CGSS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1):72-85.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与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拓宽了就业渠道,丰富了就业方式,健全了就业模式,将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尊重人性,供求关系中选择权更加偏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来寻求商机和捕捉消费者需求,拉动了服务消费,提升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全。

3.2

跨界连接,信息共享,多元交互

“互联网+”跨越了地理边界和行业边界,让分享更直接、评价更真实,连接交互增加了失地农民的社会黏性;畅通了劳动力供求信息渠道,减少了搜寻成本,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网招就业平台提升了交流和匹配效率,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供求信息更加透明公正,有利于消除各种歧视不公问题;灵活通过在线教育、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XIANGCUNKEJI2019年7月(上)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