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基本知识,系统的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相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准备。
为了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清晰的认识。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框架,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三角形。我让学生先猜测“如果用力拉这两个框架,哪一个的形状更容易发生变化。”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拉三角形,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拉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猜测和对比鲜明的实际动手验证,对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直观的认识。然后,我问:“通过对刚才活动的观察,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通过小组及全班的交流,学生在已经认识的三角形稳定性的基础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从而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猜测、动手验证、知识间的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次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2—19页。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二次备课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在预习本上进行预习:1.通过自己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你有什么疑问或问题?(至少提1个)3.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你还想学些什么?
教师课前批阅预习作业,对于好的问题和好的知识点归纳打上“☆”。再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调整教案和学案。
教学挂图、投影。师生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
教学过程:
每日两节数学思维操(3分钟):
第一节:数字快速搜索(指名2名成绩中下的学生参加) 依次快速找出1—25个数字,一边数一边用手指指出来。
9 3 6 7
25 12 23 21
2
17 8
18 13 22 10 1
15 5
14 4
16 20 11 19 24
第二节:找漏洞(每个数字读两遍,第一遍完整读出,第二遍读时漏掉横线画出的数字,让孩子在听完之后举手报出漏掉的数字。)
6598742558 3210821981
每日计算练习: 22+28= 55-30= 60-8= 56-8+22=
一、交流预习,自评互评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习内容——认识多边形。
2.交流预习:请部分预习作业打了“☆”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这节课咱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你问题是——
二、教师带领,领悟方法
教学例1。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
教师给出自学思路:观察图案→动手描图→揭示名称。 1.观察图案
在这个窗格图上,有很多平面图形,通过观察,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 2.动手描图
用红色水彩笔描几个3条边的图形、用黑色水彩笔描几个4条边的图形、用绿色水彩笔描几个5条边的图形。
3.揭示名称:(板书)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 追问:有5条边的图形叫什么?有6条边的图形叫什么? 教师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几边形?
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
所以都是四边形。
三、交流练习,巩固认知
1.交流“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 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 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
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3.搭一搭、围一围。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
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
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 5.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
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
指出: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剪法,都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
(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
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 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
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6.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 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
二次备课
四、总结评价,形成认知
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小结:我们从传统的窗格图案上发现了边数相同、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的图形,经过观察、比较、分类,知道了按边数看,除了有三角形,还有四边形、五边形„„这样我们
二次备课
认识了多边形,知道了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我们还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边形,看图形找图形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邱文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
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每日两节数学思维操(3分钟):
找漏洞(全班参与。老师数的时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在纸上写出漏掉的数,再全班交流。)
从30数到11,其中漏掉13、24、27;
从70数到51,其中漏掉53、67、69。
每日计算练习: 25+35= 75-8= 90-48= 91-5-44=
二次备课
一、交流预习,自评互评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习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
2.交流预习:请部分预习作业打了“☆”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这节课咱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你问题是——
二、教师带领,领悟方法
教学例2。教师给出自学思路:观察图案→动手描图→揭示名称。 1.观察描图
观察这三幅图,用水彩笔在每个图上描出四边形。展示同学们描出的四边形,谈谈这个四边形给你什么印象?
2.动手拼图
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出这样的四边形。一个三角尺正放,另一个三角尺倒放。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教材第14页有用两块一样的三角尺拼好的图)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3.揭示名称:像这样有四条边是平行四边形。
三、抽象图形,促进认知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四、练习交流,巩固认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找出平行四边形)。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二次备课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
五、回顾过程,课堂小结
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邱文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图形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若干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宽对应相等),方格纸。 教学过程:
每日两节数学思维操(3分钟):
第一节:数字快速搜索(同桌互玩,提前准备好表格,画好25个格子,在里面随意填上1-25个数字)依次快速找出1—25个数字,一边数一边用手指指出来。
9 3 7
25 12 23 21
2
17 8
6
18 13 22
15 5
14 4
二次备课
16 20 11 19 24
10 1
一、复习引入,唤起记忆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
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板书:平行四边形)内容主要是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一单元的内容。(完成课题板书)通过练习,要能比较快地说明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能根据要求自己做出平行圆边形。
二、组织练习,巩固认知
1.图形分类。
(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
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 (2)方格纸上画图。
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 2.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用长方形纸依次照样子折出图形,同桌互相说说每次折成的是什么图形,感受图形的变化和联系。
要求学生看课本上折的图形填一填,互相说说各是几边形。
交流填写结果,并提问:第一行五边形折过之后为什么还是五边形?第二行六边形折过后为什么还是六边形?
引导:还能继续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桌互相折一折,每次说说你又折成了几边形。 学生操作,互相交流。 3.做练习三第2题。
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如果分成三角形,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再自己试着画直线分分看。(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每个图形你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分法) 现在再比比谁分成三角形个数最步。
二次备课
观察: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比较多,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现在仔细比一比,你发现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的都是怎样分的?
4.做练习三第3题。
请小朋友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每人除了刚才的拼法,还想到不同拼法吗?自己拼拼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交流:找到了几种拼法?谁来把三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看? 5.做练习三第4题。
(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相对边的方向都相同了,或者相对边的边长都相等了)
(2)课本上第4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 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6.做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
请小朋友照样子操作,分别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拼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刚才是照课本的样子剪和拼的,现在你能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同桌共同商量,想想办法,动手试一试。
学生合作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想到办法了吗?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展示沿图形中间剪斜线的拼法)
归纳:现在看看有凡种剪、拼方法呢?(用长方形折一折,演示给学生看几种方法)从这些剪法、拼法中可以看出,只要在长方形中像上面这样斜着沿一条线剪开,把剪下的一部分移到另一边,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明白了吗?
5.做练习三第6题。 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引导: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拼拼试试,看看拼出的图形有哪些你认识过的。 交流:指名一些学生拼一拼,看看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
三、练习总结,拓宽认知
提问:今天练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回顾一下练习活动,你觉得今天的练习有没有趣?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
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邱文婷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教学重点:
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
1.再现图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
二次备课
2.欣赏图案。
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
出示拼图:
上面拼成的各是什么呢?你知道是用什么拼成的吗?
有许多小朋友知道是七巧板拼成的啊,真不错!现在老师再用它来拼一个图案给大家看一看,想看吗?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用七巧板拼一个图案: 观察:大家说说现在又拼出了什么? 3.引入课题。
谈话:哎,它还真能变!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
1.活动一: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 (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
谈话: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七巧板是我国古时候人们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很常见。七巧板由七块简单图形组成,却能拼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图形和图案。由于它巧妙好玩,人们把它叫作“七巧板”。北京故宫还保存着我国古代的七巧板呢1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海外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东方模板”“唐图”,意思是“来自东方的魔术板”“中国的拼图”。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聪明、多么智慧!
(2)比比想想。 课件出示七巧板。
说明: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先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一说?
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
指出: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
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 (1)选两块拼图。
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 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
激趣:你看拼图多有意思!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学生拼图,教师巡视)
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
引导:用两块就能拼出这么多种图形,如果用三块拼,你觉得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2)选三块拼图。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选三块图板拼一拼,拼好图形同桌先交流,看看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是不是拼出了更多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提问: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
指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就有这么多的变化,真的变幻莫测!如果选更多的块数,拼法会更多吗?试一试好吗?
(3)任意选择拼图。
要求:请大家任意选四块、五块或六块、七块来拼一拼,和同桌交流,看看你的拼法多不多,并且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
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
指出: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用全部的七块来拼,更有数不清的变化,不知道能拼出多少种我们认识过的图形!你看,七巧板真“巧”、真神奇!
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 (1)模仿拼图。
谈话:还记得开始大家看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吗?(显示开始呈现的图案)现在让你照着拼这样的图案,你能行吗?
请小朋友选一个图案,照着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出来。
学生照着拼图案,指名四人黑板上照着拼,然后欣赏自己和同伴拼的图案。 (2)想象拼图。
引导:哎,一副七巧板,竟然可以拼出像鱼、羊、狐狸等这些美丽的图案,有趣吧!那你还想用七巧板拼出哪些不同的图案或图形呢?有信心自己试着拼一拼吗?小朋友自己想想、拼拼,看看谁聪明!
学生拼图案或图形,拼成的可以到黑板上摆一摆,让大家欣赏。 (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上面拼图活动过程,和同桌说说七巧板“巧”在哪里,你对七巧板拼图有哪些体会。
交流:让掌生说说对七巧板“巧”的体验,用七巧板拼图的体会。
二次备课
三、课堂小结,延伸有趣
谈话:小朋友已经看到七巧板“巧”在可以拼出很多有趣的图形、图案,可以变化无穷;“巧”在你说不清它有多少种变化,你想不到它会变化成怎样的图形、图案。只要你肯动脑筋,它就会拼成你意想不到的漂亮的新图形、新图案。
小朋友课后可以再开动脑筋,和同学一起玩一玩、拼一拼,拼出更多、更好的图形、图案。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备课人:邱文婷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