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3、重点难点:
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 一、武昌起义 项 目 社会基础 经济基础 主 要 内 容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各省代表聚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内 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⑥、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 容 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意 义 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历 史 背 景 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思想基础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兴中会 组织基础 同盟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有利条件 ②、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革命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⑴、袁世凯执掌清政府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
⑵、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原因:①、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②、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
论,替袁世凯撑腰。
③、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④、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
总统。
3、过程:①、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②、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
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③、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四、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
共和国;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③、 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结方法
- - 1 -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9月
【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而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辛亥革命斗争的直接目标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传播了西学,解放了思想,是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了人心。可以说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独裁,中华民国徒有虚名;并且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又失败了。 ★、探究能力 【学思之窗】
费,包括历次起义枪支弹药、伙食、革命组织的活动费、创办报刊以及孙中山等领导的活动费、旅差费等。
其四,华侨是武装起义的参与者。很多华侨直接参加了武装起义。据统计,从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一一年,由孙中山直接、间接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每次都有不少华侨参加,不少起义还是以华侨为骨干。
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 发表这样的言论? 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 ★创新能力
例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关键要抓住“历史性巨变”几个字。作为一次革命给社会带 来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是否结束了旧的政治制度、经济上是否建立了新的经济形态和思想上是否建立了与新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文化。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但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即结束了旧的政体。答案:A
例2、“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该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C、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 D、进行土地改革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懂“猪吃羊”的意思。“猪吃羊”暗示1911年,旧历辛亥猪将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羊”谐“洋”;“明年种田不纳粮”反封建的要求。这则民谣采用讖语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愿望。答案:C 例3、“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解析:本题属于因果型材料选择题。20世纪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世界的主流是资本主义。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正说明了三民主义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适应历史潮流。答案:B 【开阔视野】
华侨对辛亥革命做出四大贡献
其一,华侨是革命组织的发起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本人就是华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侨也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先驱。据统计:兴中会三百成员中的二百多位是华侨;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在海外华侨中首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作。
其二,华侨是舆论宣传的鼓动者。为了发动广大华侨参加革命,把他们的爱国思想引上正确的轨道,孙中山一方面亲自到各地宣传,同时也依靠和发动华侨知识分子积极办 报,宣传革命,与保皇派展开斗争。如:温哥华华侨筹办的《大汉日报》,新加坡华侨筹办的《图南日报》,以及南洋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兴日报》等。华侨还创办 了许多书报社,宣传革命思想。
其三,华侨是经费方面的支撑者。华侨对辛亥革命经费上的支持是巨大的,承担了辛亥革命活动的大部经
巩固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中国同盟会纲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没有提出土地纲领 2、武昌起义得以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革命党人在其他地区的起义打击了清王朝 B、武昌地区革命形势高涨 C、危急时刻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 D、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4、下列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5、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 D、中国没有富强起来
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产生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和纲领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到来 D、使革命思想发展成为政治革命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是( )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实行国民一律平等C、确立民主共和原则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8、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 )
A、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成立时间最早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 - 2 - -
2013-2014学年度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斗争 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一、单项选择题
1、D 提示:掌握教材基本知识。2、D 提示: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一。 3、A 提示:美国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A 提示: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
5、B 提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而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6、B 提示: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此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统一的纲领,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7、A 提示:君主专制政体的本质特征是主权在君、人民无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主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但并没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即使是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也徒有虚名。 因此要辨证看待辛亥革命。 答: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答: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三、课外探究题
你知道吗?袁世凯窃取胜利辛亥革命果实后,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彻底失败,袁世凯也一命呜呼。当时有人写了一副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同的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你知道这是什么用意吗?
解析:此题是一个典型的材料型创新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使中华民国徒有其名,不具其实,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这幅对联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对等,寓“袁世凯”对不住“中华民国”之意。 参考答案:该联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对等,寓“袁世凯”对不住“中华民国”之意。
第13课 辛亥革命学案参考答案
- - 3 - -
权在民”非常直接地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8、B 提示:政治的“近代化”主要指的是政治的民主化。辛亥革命推朗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达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高峰。
9、D 提示:本题旨在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政党”概念的内涵,政党的基本特征是:政党的阶级属性;政党的政治目标即纲领章程;政党的组织和纪律;政党的党员、领袖及所联系的群众。
10、D 提示: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临时约法》怎样才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教材中明确提到“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可以看出,要通过内阁总理对袁世凯(总统)的权力进行限制,故应选D。A、B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内容,它所要体现的是民主,而未直接体现对袁世凯的限制;C项总统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情况,故A、B、C三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但并没能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即使是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也徒有虚名。 因此要辨证看待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1)不矛盾。因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特权没有被取消,实权又被袁世凯所窃取,因而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的革命打下了基础。(2)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3)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统治下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三、课外探究题
解析:此题是一个典型的材料型创新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实行独裁统治,使中华民国徒有其名,不具其实,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这幅对联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对等,寓“袁世凯”对不住“中华民国”之意。
2013-2014学年度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9月
参考答案:该联上下联字数故意不对等,寓“袁世凯”对不住“中华民国”之意。
第13课 辛亥革命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 ①、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欢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武昌起义发动成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但是社会动荡,列强环伺;而革命尚未成功,清军尚在眼前。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铁碗人物来完成革命的任务—推翻清政府,同时又帮助他们稳定秩序,清除内乱,迅速体育内政,以防外人干涉。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拥袁弃孙”。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经费,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 ②、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立民国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襟怀虽坦荡,但也反映革命党人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没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政府的准备方案。于是,大权旁落也就成了自然的事。
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 ★、易错易混点
1、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摧毁了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共和制从形式上看虽说建立了起来,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对中国人民来说却遥不可及。而君主专制在遭此致命一击后,倒是再也无法稳定地存在下去了。其最大功绩是什么,应该不难看出。
2、有人认为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之所以妥协、退让,虽有政治经验的不足、未认清袁世凯本来面目的一面,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才使得它具有革命和妥协的双重特性。所以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而
- - 4 - -
不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