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林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2期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初级中学校 陈小林
【摘 要】“读、思、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培育其自主学
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采用“学、思、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读思练;思想品德;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采用板块式结构,对初中生综合进行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从实例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情感因素较强,这就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平台,也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学生把基本道德要求由感兴趣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为自身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培育其自主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应该采用“读、思、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一、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如果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一是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口头讲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二是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三是教师不要在开始上课就把内容全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
信任和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基本学习能力。除了极少数智力低下者,其他学生都可以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许多学生成绩差,首先不是智力低下问题,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心理行为与行为障碍。相信学生原来是有学习愿望的,他们是学习主体,只有见风使舵的开展活动,学习目标才能实现。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现实的处境,理解学生由于自己未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的自责与自卑心理,理解学生的现实愿望。所以,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是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地解决,学生不明白哪些,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都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既耗时又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本就能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老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
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三、展现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相结合。比如课文“扬起自信的风帆”有三层意思;第一,表层性理解自信;第二,解释性理解自信、自负、自卑;第三,创造性理解三者的区别。教师设计不同的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回答问题,在布置作业时也相应的有不同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就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指导的意识,教学过程中的要及时指导和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
四、拓展教材知识,使学生学会再造知识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再创知识。因此,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是很难真正实现其德育功能的。教师要通过自己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形成构想,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疑惑,并能联系自身的情况,提出行动方案。
“读、思、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
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积极的思维,才能正确的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