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陶与美
内容提要:历经千年的风霜洗礼,陶瓷已经从生活化逐渐地走向艺术化,人们原本透过实用主义的眼光来审视陶瓷,也渐渐地被高雅艺术的欣赏所代替。因此,在现今看来,陶瓷带给我们的更多更珍贵的价值在于对美的诠释,对艺术的诠释。既可以让美的创造者(即陶的制造者)得到身心的陶冶,有可以给观赏者以美的享受。在我看来,陶瓷已经脱离实用主义的束缚,跟艺术,跟美更多地融合在了一起,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关键字:陶艺 美学 造型 釉色 纹饰 声音 正文:
对于美的这个概念,美的标准,我个人认为很难去明确地界定。同样陶瓷的美也无法清晰地描绘,有人坚持完美无瑕的瓷器是美的,有人则主张有残缺的作品给人以美感,又有人认为纹饰简单朴实是美的体现,也有人偏爱色彩斑斓纹饰复杂的陶艺作品。所以我认为陶瓷的美是以它是否带给制瓷者和欣赏者以美的享受为标准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陶瓷美的自己的标准。因而今天我所要谈的就是自己对于陶的美的理解和看法。
视觉
欣赏陶艺,视觉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路径。因为一件极富美感的陶瓷艺术品首先给人带来的就是视觉上的感官冲击,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从陶器的造型,所施的釉色,胎体上添加的纹饰等各个角度去剖析视觉上的美感。 造型
欣赏一件陶艺作品,首先人们往往会注意它的造型,不同的造型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以我感兴趣的青瓷为例,青瓷的造型一般比较端庄浑朴,线条明快流畅,给人以一种清新舒畅的。比如:青瓷划花碗(宋代)出自汀溪窑,它的造型就是底小口大,中体丰满的瓷碗,创造出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再看龙泉窑青瓷的双耳炉,这又是另外的感受,炉顶的双耳精巧别致,给人以灵动俏皮的活泼感。而中体的饱满突出和底部的三足鼎立则是一种厚重感和敦实感。总体上的感觉就是浑然天成,在厚重中透露出一点的轻松惬意,值得让人去慢慢的品味。而元代出产的青瓷,在造型上更偏爱大型器物,给人以粗犷豪迈大气的感受,容易让人联想到蒙古族人策马草原的粗野生活。
另外,唐朝的唐三彩在造型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其他的瓷器往往是日用品的造型,而唐三彩则以人物和动物为主要的题材。比如唐三彩马,往往是高大、雄壮、肥硕,给人的感受是雍容肥美,同时烧制的马栩栩如生又使人感到精细别致,往往是一种上等艺术品的享受。 总而言之,造型对于一件陶艺作品而言极为重要,同样对于通过一件陶瓷作品带给欣赏者美感而言,不同的造型会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可以是精巧细致的,可以是粗犷好卖的,也可以是厚重感等。造型是构成陶艺美的重要一环。 釉色
在细细感受了陶瓷的造型之美后,我觉得胎上所施的釉色就是视觉美感的又一个重点。釉色可分为纯色和彩色。纯色的施釉往往给人以清雅简单的感觉,最
为著名的我想应该就是青瓷,青瓷往往是纯粹的青色、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各种不同的青,让人有身处竹林,置身青山绿水之中的心旷神怡的感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传世的名言绝句更是把青瓷的青和翠描绘得栩栩如生,青瓷的青翠好像是吸取于青山的苍翠,这种与天然结合的青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舒适感,难怪盛唐时期,上等的青瓷往往是上流社会用于饮茶的器具,我想他们在细细品茶的同时,肯定也是陶醉于青瓷的釉色所带来的与绿茶相贴切的美感。
至于彩色的施釉,我觉得那是一种复杂华丽的美感,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在胎体上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不得不说欣赏这样的陶瓷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提及彩色的施釉,我首先联想到得就是盛行于唐朝的唐三彩,它以黄、白、绿为基本的釉色,在经过烧制时,三种釉色相互融合反应会产生各种无法预料的美妙组合,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奇妙的色彩可能呈现出来多种颜色相互的组合渗透。当这些复杂而华丽的釉色和具体的陶瓷制品向结合时,就给人带来了华贵雍容的帝王式的奢华美感。比如唐三彩的三彩仕女,彩色各异的长裙,颜色多变的头饰等可以让人不经意的联想到当时盛唐时社会的欣欣向荣和繁华。
因此,各种不同风格的釉色可以带给我们绝然不同的美的感悟。素色的清雅淡然,彩色的雍容华贵,不管如何安排釉色,每个人总有自己的独特角度去发现不同的陶瓷美。 纹饰
纹饰同样是视觉上不可或缺的,纹饰不但具有不同的象征意味,而且也会构成不同的美的感受。
例如青瓷有以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纹饰来给瓷器作品增色添彩。比如奇妙的冰裂纹,整个瓷器都不满细细碎碎的如同冰块开裂的纹路,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美感,又像是层层叠叠的雪花逐渐堆积所形成,创造出一种冬天漫天飘雪的意境,带给人的心头一丝丝的凉意。再比如美妙的流水纹,在光滑的胎体表面镶嵌着一条条的细细的似流水的纹路,除了让人仿佛看见了潺潺流水般得细腻风光,如果深深地为此着迷,你可能甚至会听到流水轻轻的声响。这样富有诗意的流水纹就往往给人清新淡雅的感受。
除了这些裂纹形式的纹饰外,也有许多以实物为原型的纹饰,比如说在盛唐就十分流行的牡丹纹饰,我想除了牡丹象征着雍容富贵为当时的百姓喜爱之外,牡丹花本身的艳丽美观同样是受到社会潮流追捧的原因。用牡丹作为纹饰,在视觉上是一种饱满、丰腴的直观感受。而比如龙、虎等动物纹饰则给人以强势、凶狠、充满杀气等感觉。
不难发现,各种类型的纹饰会带给我们不同的直观感受,同时对于同一纹饰的不同程度的欣赏,我们每个人又会有不同的体会。足见纹饰对于展示陶器美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触觉
感受陶艺之美,除了视觉这个最主要的路径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触觉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记得胡老师在课上经常带来他所收藏的陶器的碎片,让我们传阅欣赏。于此同时他也强调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去感受一下,我想这就是去领略陶艺魅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不同的陶器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触感。像是青瓷等表面光滑细腻的陶瓷,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光滑细致,毫无瑕疵的感受。另外,陶器的触感往往是冰冷的,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冷意。而有些陶器的表面则是不光滑的,这时的触感就是粗糙的,带给人的是原始、粗犷、充满野性的感觉。
简单的小结:触感是一种很细微的人的感受,所以同一表面类型的陶器,如果你没有细细感受或者说你并非专业人士,可能你很难会发现有所区别,去感受到不同的美感,我想这是触觉与视觉非常大的一个区别。
听觉
说到用听觉去感受陶艺的美,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我感觉陶艺的美感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所以从听觉的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例如越窑青瓷这样胎壁比较薄的陶器敲击的声音往往是比较清脆悦耳的,就好像是聆听山泉潺潺的动人声响,而胎壁较厚的陶器的敲击声则是厚重感,有稳重的感觉,与前者的感受会略显不同。我们不难体会不同的瓷器会有不同的听觉享受,但是我更觉得同一件瓷器在不同的物件敲击下会有不同的美妙乐声。所以不难想象用瓷器也可以来创造美妙的乐章,在听觉上,在音乐上带给人们美妙的感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陶瓷的美本身是复杂的,有数不清的类型,其次,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陶器又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欣赏陶艺的美又是多途径,多角度的,多维立体的。所以陶瓷的美是永远也无法说尽的,也是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一万个人,就有对于陶艺美的一万个理解。我想能给人的身心带来舒适,带来美的享受的陶器,就是对于美最好的阐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