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首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情感:抒发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哲理:这两句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哲理。 【中考古诗文】 第 2 页 共 5 页
【主旨】全诗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望”字着笔,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积极向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跟踪训练
一、(2019安阳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既然题为《望岳》,为何不开门见山写“望”之所见,而以设问开篇?(2分) 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2018河南实验中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中考古诗文】 第 3 页 共 5 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彩之处。(2分)
答:
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加以赏析。(2分)
答:
第7首 望 岳
【中考古诗文】 第 4 页 共 5 页
跟踪训练
一、
1.答案 写出了作者远望泰山时,其巍峨壮丽,令诗人惊喜,不知如何形容,也表现出一种仰慕之情。
解析 按照常理开篇就应该写所望之景,但诗人却以设问开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见到巍峨壮丽的泰山时的惊喜之情。
2.答案 只有不畏艰难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或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诗人登上绝顶之后,生出一种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二、
1.答案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割”字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比作大刀切断阳光,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首先应明白颔联指的是三、四句,然后找出重点词“钟”“割”,依据答题格式“解词+内容”赏析即可。
2.答案 ①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愿望,表达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②给人启发和鼓励,极富哲理和象征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可以从内容、蕴含哲理、感情、带给人的启示等不同的角度来谈对名句的理解。 三、
1.答案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突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绵延不绝。(意思对即可)
解析 作答应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其作用。“岱宗夫如何”一句是作者乍一望泰山时的惊叹“泰山怎样呢”,“齐鲁青未了”是作者经过一番揣摩后的答案,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还能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其高大绵延。
【中考古诗文】 第 5 页 共 5 页
2.答案 “小”是“矮小”的意思。用众山之小衬托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誓要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品词炼字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字词本身的含义入手,结合诗句的意思及其所在诗词的内容主旨来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字形象地表现出泰山的高大雄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