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做中思

2022-01-23 来源:独旅网


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做中思

[摘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时候,总是散发出一种天真、幼稚的快乐。做中学科学活动较充分地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学会发现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在玩中学到应学的知识,在学中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

教师就如何在做中学活动中指导幼儿玩中学、学中乐,谈了六点感悟。

[关键词]:指导 幼儿 玩中学 学中玩 做中思

[正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时候,总是散发出一种天真、幼稚的快乐。幼儿科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做中学科学活动就是这样一种良好的教育活动模式,它较充分地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学会发现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在玩中学到应学的知识,在学中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

自参加做中学课题以来,我对自己和同事们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收获颇大。下面就如何在活动中指导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做中思,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一、让幼儿亲自操作、体验、领悟科学的本质

在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在活动中应明确、简洁、恰当地进行提问,或让幼儿就所研究的问题自己提问,以使幼儿有的放矢地活动。只有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了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索才进入真正的准备阶段。做中思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使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会使他们专注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做他们认为开心的事。

在做中思活动中,我们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科学的精神。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摆弄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以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幼儿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学习,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大班球的滚动活动中,活动目标之一是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现象感兴趣,怎样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得快慢不一样?让幼儿带着问题边探索边尝试解疑,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又如在大班的好玩的不倒翁活动中,教师提出请你们玩一玩,想办法让他们倒下去。仔细看一看,玩一玩,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去?拆开看看玩具里到底藏着什么小秘密?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教师对幼儿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引导,幼儿在亲身实验中极大地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是让幼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果不亲身参与探究,幼儿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无法知道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参与探究就是让幼儿领悟科学的本质。

二、鼓励幼儿用已有经验猜想和解释。

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过程。例如:在《想站立的蛋宝宝》的活动中,幼儿想出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办法有许多:用布垫着、用碗装……又如:在《吹泡泡》的活动中,面对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幼儿对其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就有不同意见:三角形吹出来的泡泡是三角形的。正方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正方形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用去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答案,应赞赏幼儿以自己独有的认识角度,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幼儿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十分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如受到老师的鼓励,这种独特性和创造力会获得优异的发挥。这也正是幼儿良好个性的表现之机。

三、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作用的结果调节幼儿的认知,验证幼儿的猜想是否正确。

幼儿预先的猜想和解释一致,将强化幼儿原先的认知,提高幼儿原有的概括程度;如果客观现实或实验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知,作出新的解释,再去与现实相互作用,形成不断演进的主动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一个观察者,尽量的不介入幼儿的探索操作,只是适时地加以点拨、肯定,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或是询问幼儿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应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尝试其他的操作方法,并学习记录。

当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用成功和愉快来不断刺激幼儿产生探索欲望。如:在综合活动《漂亮的服装》中,我发现孩子们每天谈论着自己的衣服,从谈论中他们惊喜地发现:有不同职业的衣服,有不同民族的衣服,有不同季节的衣服,有不同材料的衣服,有不同时代的衣服……各种各样的衣服吸引着孩子们。我为他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旧报纸、挂历纸、树叶、皱纹纸、亮片、彩珠、其他各种纸,还有针线、剪刀、双面胶等,有些废旧物品成了我们大家的的宝贝。同时,我也鼓励孩子自己收集材料,觉得什么东西可以用,就可以带来。结果,材料比我想象的多。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综合的半日活动。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

在自主、自愿、自由的活动中,没有老师的必须和强加,他们只有在有困难时来求助老师。老师只是观察者。但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老师在当观察者的同时又作为提示者,或者他们中间的一个角色,在必要时提供一些参考或办法。如:建议孩子们在穿衣服时找同伴帮忙,这无疑增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培养了互相帮助的美德。有的孩子不会做衣服

上的一朵花,别的孩子会帮助他,教会他。后来他们学会了二人或二人以上分工合作的办法。他们会商量做什么,怎样做,,然后开始动手,很有次序。在这过程中,技能方面得到了大大提高:剪、贴、粘、缝、做花等。手部的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对音乐的节奏感提高了许多。道德、卫生方面自然也进步了。团结、合作、不乱扔垃圾等。学会了整理物品,不必老师再担心。孩子们的这种品德也延伸到了其他活动中,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也能很快解决,班级这个大环境中和睦了许多。在设计服装时,幼儿都欲跃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幼儿的上身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尽管有的还不像什么衣服,只是挖了个领子套在了身上),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上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与成人评价标准的区别。

四、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新问题。

在比谁站得稳的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摆弄着,为自己的每一个探索结果而欢呼,原来站不起来的薄薄的书,小牙刷、筷子、圆珠笔等物品,在孩子们的手下,靠辅助材料的帮助,使其稳稳地站了起来。我们实施的玩肥皂、纸桌、想站立的蛋宝宝、吹泡泡等活动,都充分地让幼儿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自由探索,操作摆弄,教师的作用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幼儿要主动地与事物发生作用,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主题是由孩子们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由孩子们提出来的,实验的过程同样要孩子尽可能地独立完成。错误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错误要靠孩子自己纠正,教师不能代替孩子的自我更正。当孩子在实验中出差错时,教师中要一再说:你可以再试一次。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而对于孩子在科学记录上的错误需做个记号,决不订正,放手让孩子自己在交流和讨论中去发现错误。

五、做中思活动强调让幼儿深入讨论、交流协调获得正确认知,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问题等。

集体的交流协调就是让幼儿相互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相当具有艺术性。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叙述结果的灌输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各抒已见,相互协调,最终获取基本正确一致的认知。例如:你刚才是怎样玩的?有什么发现?等等,这样的提问难度不大,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各抒已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

六、让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

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了想要寻求答案的愿望,又能产生新的活动内容了。例如:在《找影子》的活动中,通过找影子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黑黑的影子,且同时幼儿还发现影子会移运,于是问: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又如在《电池》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给电动玩具装电池的活动,幼儿发现有的电动玩具动了,可以玩了,而有的还是不能动不能玩。又如:在《好玩的不倒翁》活动中,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但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的不倒翁就是站不起来。咦?问题出在哪里呢?孩子们产生了疑问。只有当幼儿产生了这些疑惑,那接下来的操作过程才是真正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经过做中思课题活动的开展,使我深入地认识到科学教育内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教师应学会易地而处,易位而思,和孩子们共同创设可供选择的环境,让孩子充分自主地去选择、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获得和掌握各种知识经验,真正体现每个幼儿的能力和价值。

陈鹤琴先生说过: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没有一个孩子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的。作为教师在实践这一理念时就要重视幼儿在园生活的一切活动,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

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有了直接的经验,就能认识事物的性质。让孩子们在自己不断的尝试、失败、思考、再尝试中将知识和技能结合。在操作中习得直接的经验,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