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_徐梓

2023-05-06 来源:独旅网
第18卷第4期2006年7月教师教育研究TeacherEducationResearchVol󰀁18,No󰀁4Jul󰀁,2006

󰀁教育历史󰀁

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

徐󰀁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传统学塾对塾师任职资格的要求,社会舆论对塾师的评价,集中在品行、学识、尽心和善教四个方面。为了保证󰀁师范󰀁的品质,人们往往选择老成和自己熟识的人充任塾师。在判定塾师的学识时,他在科举考试上获得了怎样的功名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启蒙教育事关重大,塾师不仅要尽心职事,克尽职守,而且要掌握训读之方,善教会教。

[关键词]学塾;塾师;任职资格[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6)04-0052-04

TheQualificationofTeachers(Shushi)inTraditional

PrimarySchools(Xueshu)

XUZi

(School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requirementforteachers󰀁qualificationintraditionalprimaryschoolsandthesocialappraisementtoteach-ersbothconcentrateontheteachers󰀁morality,acquirement,devotednessandthelevelofteaching.Toensurethequalityof󰀁thenormalschool󰀁,peopleusuallychoosethosewhoareadultandacquaintedbypeopleasteachers.Whenjudgingateacher󰀁slearning,theachievementhehadgainedinimperialexaminationsisconsideredasthemainfactor.Becauseoftheimportanceofenlightenededucation,itrequirestheteachernotonlytobeconscientious,butalsotomasterthemeth-odsoflearningandteaching.

KeyWords:traditionalprimaryschool;teacher;qualification

󰀁󰀁塾师是传统学塾中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如果说学塾的兴废在于东家的话,那么学塾办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塾师。󰀁义塾既设,全凭塾师。能善于教导,则一塾生徒,均受其益,教成多少好人。倘奉行故事,懒于讲说,则一塾生徒,均为所

[1]误。󰀁所以,塾师的选择,是事关重大的事情。为了保证塾师的质量,对塾师任职资格的强调就非常必要。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塾师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地区,各自经济条件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殊异,对塾师的要求也不一样。但在论及塾师的任职资格时,人们强调最多的是品行、学识、尽心和善教。

[收稿日期]2006-04-25

󰀁󰀁一、品行

传统的启蒙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识字读书,了解初步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蒙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论及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时,朱熹曾反复申说,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学会诸如事亲敬长之类的切近事情,懂得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做人之道;对于塾师而言,熏陶学生的气质,矫揉学生的性情,辅成学生的材品,是比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工作。

学做人比学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目的,决定了对塾师品行的强调,胜过对塾师学识的要求。一个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03JB77002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梓,男,湖北京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传统教育。

󰀁52󰀁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

合格的塾师,首先必须是学生行事的榜样,视听言

[2]

动的模范。󰀁师,所以模范人伦者也。󰀁󰀁盖师所

[3]

以模范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材力,各俾造就。󰀁师模或师范的意义,就在于他直接影响了学生,甚至铸就了学生。󰀁为师者,弟子之所效法。其师方正严毅,则子弟必多谨饬;其师轻扬佻达,则子弟

[4]

必多狂诞。󰀁塾师只有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品格和风范,才有可能把学生塑造成󰀁圣贤的坯璞󰀁,完成启蒙教育的使命。

因此,塾师的品行是比学识必须优先考虑的要素。一个人,那怕他的学识足以担任塾师,但对于处世、保身、治家之道,毫无可取之处,这样的人充任塾师,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学师宜秉公议聘,以冀得人也。学者先德行而后文艺,训读之

[5]

人,立品不端,纵才华擅长,其本已失。󰀁德行是一个人的根本,一个丧失了做人根本的人,是绝对不能充任为人师表的塾师的。清代的李淦,叮咛自己的子孙在延请塾师时不能󰀁只取能文,不论其行󰀁:󰀁既谓之师,必其范足以为楷模而后可。故当择其文行兼优者为上,文优而大德不逾闲者次之。若品行有亏之人,虽文才出众,教法超群,不敢请也。󰀁[6]可见,品行是对塾师最优先的要求。品行欠佳的塾师,人们首先是不敢请,结果只能是不会请。

在强调塾师的品行时,一般都是笼统地要求塾师󰀁品行端方󰀁、󰀁植品端方󰀁、󰀁行谊谨厚󰀁等等,但有一些要求也非常具体。如曾任明朝国子祭酒的魏校,在嘉靖元年制定的一份󰀁社学规󰀁中规定:󰀁教读不许罢闲吏员及吏员出身之官,或生员因行止有亏黜退者、丁忧者、及有文无行、教唆险恶之徒,下至道士、师巫、邪术人等,各宜先自退避。󰀁明确规定了什么样的人不能担任社学的教读。明末清初的冯班,提请人们延师一定要慎重,指出󰀁得淳厚有家风者为上,其次则自好喜读书

[8]

者,市井轻薄,最不可近。󰀁注重的也主要是品行。此外,两个具体的要求,和塾师的品行直接相关。一是对塾师年龄的要求,二是对塾师的历史要了解。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塾师往往由年老者充任,塾师被称为󰀁老学究󰀁、󰀁村夫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主要是因为生计等方面的原因,许多人是在很年轻乃至少年时期开始塾师生涯、走上塾师职位的。在传统的意识里,年轻人难免轻佻,放浪浮躁,而年老往往和德行关联,所谓󰀁老成󰀁、

[7]

󰀁年高德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选择塾师的时候,人们往往取老成而弃年少。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主张:󰀁民间童子十人以上,则以诸生之老而不仕者充为蒙师。󰀁[9]尹会一任河南巡抚时,󰀁命州县皆分四乡,立社学,简有齿德者为之长。󰀁[10]咸丰初年,江苏毗陵屠氏家族,为族中󰀁苦节之子、无力读书󰀁之人设立了󰀁恤孤家塾󰀁。在家塾规条中,专有󰀁择师󰀁一则:󰀁师无论同宗异姓,必请醇谨老成、能实心训诲之士。浮薄少年、吸食鸦片、闲

[11]

游旷课者,不得徇情滥请。󰀁有的还有具体的年龄要求,如明代的吕坤说:󰀁今选社师,务取年四

[12]

十以上,良心未丧,志向颇端之士。󰀁明确规定塾师的年龄要在40岁以上。

为了保证塾师的品质,察访他的过去,了解他的行事,十分必要。为了避免嫌疑,以示公平,有的私塾规定,塾师不得从本族人中聘请。如江苏苏州的范氏家族规定:󰀁族中师范颇多,概不敢延与师席,以表至公。󰀁[13]但更多的人认为不必舍近求远,强调可以而且有必要从本地延请。社师在旧时被称为󰀁里社师󰀁,这一名称就表明了童子师主要是本地人。在本地延请塾师,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未必只有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本地也有合格的师资。二是非本地的塾师,在束修之外,又多了路费、伙食费等开支,增加了成本,而本地的塾师,饮食有在自家的便利,来去没有接送的烦劳,可以节省有限的办学经费。三是外地的塾师,人地生疏,多有隔阂,方言不同,言语有差异,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四也是最重要的,外地尤其是远地的塾师,平日品行,难以访问,为人行事,不易了解。而本地的塾师,非亲即邻,相处已久,道德品行,已有公论,能从根本上保证塾师的品质。

󰀁󰀁二、学识

一个塾师,没有好的品行不行,有好的品行而没有一定的学养也不行。实际上,古人在强调󰀁行谊谨厚󰀁时,也强调󰀁文义通晓󰀁;在突出󰀁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同时,也指出󰀁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绝对必要;在强调塾师必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的同时,也强调󰀁守教法,正学业,分句读,明训

[14]

解,考功课,以尽教人之事󰀁。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经明行修,品端学粹,品学并称,文行并美。

󰀁

53󰀁2006年教师教育研究第4期

塾师从事的是传授知识的工作,一个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学识。一个󰀁授经且句读不明,问难则汗颜莫对󰀁[15]的人,是难以胜任教师职位的。尽管作一般论述时,人们强调的是品行,但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判别一个塾师好坏的最重要标志,其实是他学问的优劣。古代大量有关塾师的笑话,如把󰀁论语󰀁中的󰀁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把󰀁大学序󰀁的开篇句破句读为󰀁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把󰀁百家姓󰀁的开篇句解释为󰀁不过姓李的小猢狲,有了几个臭铜饯,一时就精赵起来󰀁等等,都讽刺了古代塾师󰀁浅陋荒疏无学识󰀁的胸无点墨。对塾师浅陋鄙俚、读破句、念错字、臆测杜撰、强作解人的嘲讽,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文化知识对于塾师的重要。

一般学塾聘请塾师,主要是看他是否有从教经历,而一些大户人家或官方的选择,标准相对明确一些,这就是看他在科举的路途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获得了什么功名。承乏塾师之职的,最好是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而取入府、州、县学学习的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在一些穷乡僻壤,󰀁如无生员,附近童生中之有品行、常考试高举者,亦不妨延订。󰀁[16]很多的󰀁义学规条󰀁,都要求地方官员留心采访馆师,城乡蒙馆的老师,要在󰀁本地附近生员儒士内󰀁,󰀁慎选诚朴自好、不与外事者。󰀁[17]嘉靖九年,山东巡抚刘节在曲阜县治建立了4所学塾,曲阜县下辖16社,各立学塾1所,选择孔氏家族的生员、儒士20人为塾师,以教孔、颜、孟三族8岁以上的子弟。雍正时期,云南省东川府设立义学,也是在贡生、生员中,选择那些󰀁熟悉风土、品学兼优之士󰀁充任学师。

许是寡母的󰀁饮冰茹蘖,艰苦万端,举目无依,专望其子成立󰀁;或许是󰀁单传之子,累世宗祧关系一身󰀁;或许是没有文化的父母,󰀁苦不知学,辛勤拮据,令子从师,专心相托,望眼欲穿。󰀁即使为了这些殷切的希望不至于落空,也有必要尽心加意,全力以赴,何况还有东家和子弟的礼待,就使得这种冀望更加深切乃至沉重。󰀁父母为子延师,竭力措办束修,加意供奉饮馔,安心委付,即如托孤寄命的一般,日望其子明理醒事成人。子弟就拜门墙,尊称之曰先生,亲称之曰师傅,俯躬听受,即如投胎望生的一般,日求其师傅传道授业解

[18]

惑。󰀁一家人一代的兴衰,决定于子弟,而子弟终身的成败,则关系到塾师。这样看来,塾师的工作就不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而是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的神圣事业。

󰀁人之子弟,所藉以承先启后,关系甚大。󰀁即便有的子弟没有跟从自己受学,从与人为善的角度出发,也有必要指导提携,曲为成就。󰀁况既受人之托,须当忠人之事,尽心尽力,认真开导,不负专托之盛心。果能成就其子弟,光前裕后,即我之恩德及人处,积德昌后,其又何疑?󰀁如果别人托付之初,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者自量才疏学浅,难当此任,就不应该贸然应允。为了获得修金,不顾实情,轻率应承,草率应付,这种误人子弟的罪过,等同于图财害命。󰀁凡害人者,不过害人之身,此直害人之心,并及数世。包大尹断以图财害命之

[19]

罪,可为庸师误人者戒。󰀁

的确,塾师受聘执教或设学施教是为了谋得馆谷,获取修金,以仰事俯育。但是,教学不单纯是赚取束修的手段,不是一项为了谋生而不得已的活动,而是一件严肃乃至神圣的事业。古人强调做东家的、为父兄的,不可吝惜学费,轻慢塾师,另一方面也劝谕塾师󰀁不可计较学赀,而阻人殷殷求教之心󰀁。束修的多少不应该成为是否尽心的考量要素,无论如何,塾师都不应该󰀁以主人厚薄为隆杀󰀁。真正的尽心,是不计报酬的竭尽所能。即使遇到贫寒人家,根本不能筹办学赀,塾师󰀁亦宜体大道为公之心,竭力施教。󰀁作为教师,最不应该的是因为赀薄而倦教,在自己的所得和自己的付出不相等时,不尽心尽力。󰀁既嫌赀薄,应不受人之请。既受人请,即当忠人之事,岂可草率为教,而

[20]

误人子弟哉?󰀁

尽心的另一种说法是不󰀁欺心󰀁,不能欺蒙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学塾里的学生,和家长的要

󰀁󰀁三、尽心

古代塾师,除了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渊博的学问之外,还要求有对自己工作的忠诚,对东家󰀁信托󰀁的负责,对他人子弟前途的郑重。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尽心,用现代术语来表述,也就是敬业。

敬业就是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职业和一种高远而神圣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其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具有了敬业精神。塾师教导的对象虽然是蒙童,但正是这些蒙童,他们被寄予了读书明理、延续家业的使命,肩负着通过读书来改变家族命运、光大门楣的重任。他们的身后,或󰀁54󰀁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

求并不一致,不同的家长,要求更是千差万别。在家长的要求与塾师应该秉承的原则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塾师不应该贪恋自己的职位,因循苟且,循人之私,阿谀主人,奉承学生,全然不尽为师的本分;而有必要从东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从子弟健康成长的大局考虑问题,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直道无隐,尽心无愧。旧时所谓的󰀁硕师󰀁和󰀁庸师󰀁的区别就在这里:󰀁硕师有抱负识见,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唯佞谀而媚

[21]主。󰀁

󰀁󰀁四、善教

在论及一个人的有所成就的原因时,旧时说得最多的是个人的天资聪颖和勤学刻苦,此外就是教师的因材施教,训导有方。因此,善教是延请塾师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称职的蒙师,不仅应该能教,而且必须会教。古人特别反对轻易更换塾师,认为这不仅是对塾师个人的不尊重,更是对师道尊严的轻慢。但是,如果遇到不善教的塾师,就连󰀁木铎老人󰀁余治这种极端保守的人,也主张辞退另请。󰀁延师一事,最宜审慎。倘不善教导,即应

[22]

辞却另请。󰀁

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塾师、最能作育人才的塾师,是那些能针对学生的实情、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得当的塾师。明代有一位塾师,有学有识,尤其善教,但因为年老,不能进入地方官学,󰀁而邑中右族,则争迎致以为塾师。翁既每自惜其志之不就,及子选为童子时,而家故贫也,则群之于诸弟子中,而身自教之。翁教子弟,严而有法,温温诲诱,不专诃朴,故诸子弟视翁以为其父兄。其教选也,严于其所以教诸子弟者,不废诃朴,故选视翁以为其严师。选既冠,翁犹为之改所业课,而选畏翁一如童时。为塾师三十年,诸弟子彬彬多成材者。󰀁[23]在以󰀁不打不成人,打到成官人󰀁相标榜的学塾里,这位善教的塾师,󰀁严而有法,温温诲诱,不专诃朴。󰀁并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和他人的孩子教育成材,难怪学童把他当作自己的父兄,也难怪学童的家长们争相迎致。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塾师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古代有关启蒙教育的文献中,除了教材之外,流传最多的就是关于教育方法的文献。如宋代王日休的󰀁训蒙法󰀁、明佚名的

󰀁教子良规󰀁、清陈芳生的󰀁训蒙条例󰀁、王筠的󰀁教童子法󰀁、唐彪的󰀁父师善诱法󰀁等。其他如明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沈鲤的󰀁义学约󰀁、吕坤的󰀁蒙养礼󰀁和󰀁社学要略󰀁、清崔学古的󰀁幼训󰀁和󰀁少学󰀁、张行简的󰀁塾中琐言󰀁、李新庵和陈彝的󰀁重订训学良规󰀁、石天基等人的󰀁训蒙辑要󰀁、计良的󰀁训蒙条要󰀁以及家谱中众多的塾规,也有相关的论述。这些文献,既是启蒙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指导了启蒙教学实践。

不仅塾师和学者注重教学方法的总结、交流和传播,而且一些地方官员也很注意蒙馆中的󰀁训读之方󰀁。叶镇在󰀁作吏要言󰀁中曾建议:地方官员应该将所管辖境内所有蒙馆访问清查、登记造册,󰀁下乡经过,不妨到馆,先与馆师讲究训读之方,示以学徒应读之书。下次经过,复至馆查问奖劝。不徒知馆师学问教法,学徒内有资性可以上进者,

[24]

亦可物色。󰀁馆师的󰀁教读之方󰀁和󰀁教法󰀁,被当作是地方官员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22]󰀁得一录󰀁卷十

[2]󰀁有竹居集󰀁卷十三,见璩鑫圭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鸦片战争时期教育󰀁第35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典故纪闻󰀁卷二

[4][18][19][20]󰀁训蒙辑要󰀁卷一[5]󰀁定颖记事󰀁卷一[6]󰀁燕翼篇?延师󰀁[7][14]󰀁庄渠遗书󰀁卷九[8]󰀁钝吟杂录󰀁卷一[9]󰀁明夷待访录󰀁学校󰀁[10]󰀁新世说󰀁卷二

[11]光绪三十年江苏󰀁屠氏毗陵支谱󰀁卷一[12]󰀁新吾吕先生实政录󰀁卷之三

[13]乾隆十一年江苏苏州󰀁范氏家乘󰀁卷十五[15]󰀁今言󰀁卷三

[16]󰀁内自讼斋杂刻󰀁第三册󰀁襄阳府属义学章程󰀁,见璩

鑫圭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鸦片战争时期教育󰀁第336页

[17][24]󰀁牧令书󰀁卷十六[21]󰀁不下带编󰀁卷六[23]󰀁荆川集󰀁卷十

(本文责任编辑:石󰀁门)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