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围城的见解

2020-12-29 来源:独旅网
试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及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通古今、融贯中西的作家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都市女性知识分子,其中尤以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为代表。在她们身上既刻画出作为“象牙塔尖”的知识分子的一些时代的共性特征,同时,也对不同人物的独特的个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站在时代的高度,探讨了这群知识女性所面临的人生困境,指出其命运的不幸是与时代特征息息相关的,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围城 女性 社会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现代文学史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茅盾的《子夜》媲美,“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同垂不朽”,被称为“新《儒林外史》”[①]。它是以留学生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线索,向我们展示出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在中国的失败。作者极尽讽刺幽默之能事,运用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作品内容所蕴含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作者以“围城”来隐喻婚姻,但实际上,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②]同时又围绕着这座“围城”塑造了一群形象鲜明的现代女性知识分子,而其中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女性则尤为突出,引发了作者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解放问题的思索,反映了当时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1、作品中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三个女性的共性特征。 (1)相貌好

《围城》中的这三位女性都拥有漂亮的容颜。苏小姐眉清目秀,衣服极斯文讲究;唐小姐更是妩媚端庄,新鲜的使人忘掉口渴又觉得嘴搀;孙小姐同样拥有一张被睡眠洗濯得明净滋润的脸庞„„ (2)学历高

《围城》中刻画的女性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苏文纨是飘洋过海的真博士兼诗人;而孙柔嘉和唐晓芙虽没有留过洋,却也是投身高等学府,苦心修学。 (3)思想解放

由于作品中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三个女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首先在其思想意识的深处,作为接受了现代文明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洗礼的现代知识女性,具有要求女性独立的现代意识和追求女性解放的民主意识。她们都在努力驾驭自己的命运,力图摆脱在男权社会中沦为男人附庸的命运。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是作为时代知识女性的唐晓芙要求女性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婚姻与幸福的呼唤,也是同时代众多女性反对男权社会,追求女性解放的呼唤;其次在婚姻问题上,她们淡薄“门当户对观念”,在爱情事业上主动出击,寻找幸福:苏小姐略知方鸿渐家世,觉得他人不错,钱也充足,颇有意借航行的机会,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于是,做出种种暗示的举动来;孙小姐更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煞费苦心„„无疑,这三个知识女性,都突破了传统女性遵循的“三从四德”的枷锁的禁锢,具有追求女性独立解放的现代民主意识。

2、作品中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三个女性的个性特征。 (1)争强好胜、虚荣刻薄的“四高”女性苏文纨。

苏文纨是《围城》里三个重要女性中最先粉墨登场的,这个“相貌高、学历高、家世高、年龄高”的“四高”精品女性却以其争强好胜、虚荣刻薄的形象在作品中成为被讽刺、令人反感的一个角色。

小说在表现苏文纨争强好胜的性格时,最精彩的刻画莫过于在苏家的“围捕沙龙”,方鸿渐在不知情时的实话,揭穿了原是苏文纨的诗,而由青年政客王尔恺录作在紫檀扇的飞金扇面上的“大作”有抄袭之嫌时。苏小姐先是铁青着脸道:“别胡说!怎么是偷的?”“我顶不爱听你那刻薄话。世界上就只有你方鸿渐一个人聪明!”„„后来方鸿渐在知道是苏文纨的大作之后,又赞“你做得比德文那首诗灵活。”苏文纨马上又转阴为晴,“你别当面奉承我,我才不相信你的话!”

另外真正让其成为被讽刺、令人反感的一个角色是处处流露在她身上的那种虚荣刻薄的形象。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位寒碜的孙太太”,但是听了孙太太几句奉承的话后,厌恶鄙夷之形立刻收敛起来,转而变得温柔和气,甚至原本对小孩子的讨厌也变成了喜爱。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十分势利,嫌贫爱富,却又喜欢被人拍马屁,爱慕虚荣的女人。

苏文纨对方鸿渐其实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只不过是看中了方鸿渐懦弱无能。她想要无论是以后的爱情生活,还是婚姻生活,都能够着实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自己永远是主宰一切的女王,而方鸿渐的性格恰恰符合了她的标准。为此,她不断地给方鸿渐暗示,为他撕水蜜桃皮、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可是,方鸿渐似乎并不领情,迟迟没有作出回应的举动。苏小姐为了激发方鸿渐的“斗志”,精心策划了一场爱情争夺战,主角正是方鸿渐和赵辛楣,她本想让方鸿渐感受到来自赵辛楣虎视眈眈的威胁,激发方的勇气,让他对苏文纨发起爱情总攻,然后等到两个追求者斗得头破血流时,自己再像圣女一样“从天而降”,把自视为伟大而高贵的爱情施舍给方鸿渐,让他明白得到这样的爱情是多么的幸运。这样的一场闹剧,也许只有苏文纨这样的“才女”才能想得出来,足见她为人的自私、高傲和强烈的虚荣心。

然而事与愿违,这场精心策划的闹剧非但没有激发出方鸿渐求爱的勇气,反而成就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恋情,在方鸿渐向她坦白了自己的情感后,恼羞成怒的苏文纨在唐晓芙面前大骂方鸿渐是骗子和恶棍,不仅把方鸿渐的信拿给唐晓芙看,还把他买假文凭和邮船上与鲍小姐偷情的事都一一抖落出来,从而达到拆散方唐两人的目的。

至于后来苏文纨嫁给“四喜丸子”曹元朗后干走单帮的营生,以及与赵辛楣的藕断丝连,又或者是在香港赵辛楣家里与方鸿渐再次相遇时,她仍然仇意未消,以军需官太太的高贵身份刻薄地奚落方鸿渐和孙柔嘉,对他们表现出十分的鄙视和不满,就连赵辛嵋都看不过去,替方夫妇回敬了几句„„这一切均体现了苏文纨虚荣、善嫉、刻薄、自私、心胸狭窄的本性。 (2)浑然天成、不饰雕琢的出水芙蓉唐晓芙。

唐晓芙是《围城》中女性角色中的一个独特而完美形象,作者将聪明漂亮、活泼可爱、叛逆任性而又温柔善良等诸多性格予其一身,便其成为了我们所有读者心目中的一枝清纯美丽的出水芙蓉。在书后的附录中,作者的夫人杨绛提到:“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③]

作者在书中不吝溢美之词描述了她的五管和气质,尤以这句最传神:“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的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的孩子,还说不上女人。”所以,唐晓芙令28岁还无恋爱经验又春心萌动的方鸿渐一见钟情。

她的叛逆与任性在受到苏文纨的阻挠时,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是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而作为这个人物形象最吸引人的还是她温柔善良的性格。不论是和方鸿渐交往,还是受到苏文纨挑唆后的分手,她的所有作为都是自内心出发后再表现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的粉饰和加工。就好象她看见方鸿渐在雨天站在她家马路斜对面人家的篱笆外,“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简单两句,钱老就把唐晓芙单纯的女儿心态表达了出来。与苏文纨比起来,唐晓芙可爱;与孙柔嘉比起来,唐晓芙美丽、活泼。还是那句话,她是这个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唐晓芙漂亮聪明、活泼可爱、叛逆任性而又温柔善良,所有的女性应该具备的优点全集中在她身上,难怪作者舍不得让方鸿渐最后得到她,而让唐晓芙成为在方鸿渐生命中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出水芙蓉。 (3)工于心计、温柔体贴的居家女人孙柔嘉。

《围城》中的第三个重要的女性,也是最具独特意义、最有深度的人物——孙柔嘉。孙柔嘉无疑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物:这是个怯生生的、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是个温柔体贴、小鸟依人般要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也是一个统治欲极强的女子。但不管怎样,站在现实的意义来说,我认为孙柔嘉却也不失为一个居家女人的典型。

孙柔嘉论“才学”不如苏文纨,论“纯情”又不及唐晓芙。可她却深谙苏唐都不懂得的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再加上她出身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不被家庭重视让她懂得只有靠自己主动地去争取喜爱的东西。因此,当她认为找到了心目中理想的爱人方鸿渐后,便施展了种种计谋。在三闾大学上课时,学生造出“I am your husband,You are my wife.”等诸如此类的侮辱性句子时,来到方鸿渐面前哭诉;在利用同事陆子潇写信追求自己的事,求助方鸿渐。在方鸿渐面前,她总是表现得像个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让人忍不住要去怜惜关爱。 欲擒故纵,虚虚实实,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就这样使出了浑身解数让方鸿渐一步步掉进了她一手编织的围网中。并为了催促方鸿渐,不惜编造出陆子潇写匿名信给孙先生告状。最终把方鸿渐捕进了自己的网中,成了束手就擒的“俘虏”,使自己找到了“安全”的依托,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围城”里,成为了真正的“城里人”。

婚后,孙柔嘉又表现出了极强的统治欲,她想镇住方鸿渐、征服方鸿渐,让方鸿渐在她的调教下变成一个听话、可靠的男人,方鸿渐虽然做了不少让步,但由于工作的不如意,事业的不顺心,使其被禁锢得无所事事了,而此时的孙柔嘉却抓住机会处处显出精明主妇的本色来改造方鸿渐。

不过,在家庭生活的经营中,孙柔嘉确也显示出了一个苦心经营而又体贴入微的家庭主妇的形象,在与丈夫吵架时,每逢方鸿渐动了真气,就不再开口, “仿佛在跟鸿渐抢一根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迸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尽力维持自己苦心得来的“围城”的稳固。

另外,孙柔嘉作为《围城》中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与方家的二奶奶、三奶奶这两个只会在“围城”內外明争暗斗的妯娌不同,孙柔嘉显示出了现代女性知识分子特有的独立自主、有思想、有毅力、追求上进的性格特征。 然而,让她料想不到的是如此费尽心机经营的婚姻,并没能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孙柔嘉的“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与方鸿渐的“兴趣很广,毫无心得”有太多的不和谐,加上他们的婚姻掺入了过多的旁人因素:在方鸿渐背后的那个没落的乡绅家庭——号称开明却不理解儿子的父亲,唯唯喏喏的母亲,虎视眈眈嫉妒心重的弟弟弟媳;与孙柔嘉相连的那个洋味十足的姑妈家——把自己丈夫管得服服帖帖,还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的姑妈„„。凡此种种,最终使他们的婚姻走入了困境。

3、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刻画所折射的社会现实意义。

(1)女性的名字所暗含的20世纪30年代女性解放必然失败的宿命。 《围城》中的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等女性知识分子的起名用典,颇似《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正册判词”。钱钟书煞费苦心地隐含了她们的吉凶祸福,点判她们追求的理想生活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解放不过是“海市蜃楼”,摆脱不了必然失败的宿命。

首先,苏文纨之名可能引自谢惠连的《雪赋》:“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

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④]此诗正注释了苏文纨在小说中的际遇,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的博士学位,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愿望落空后又匆忙下嫁俗不可耐的曹元朗,及至成为走单帮的贩子,又诱惑赵辛楣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她虚荣刻薄,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自己虚荣心的满足。伪洁与易染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

书中唐晓芙的名字,似乎来自《楚辞·九歌》。歌中“湘君”一节唱道:“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⑤]唐晓芙纯真天然,恰似“初日芙蓉”,她与方鸿渐同属理想青年,是方的最爱。但她偏执于女性彻底解放,竟要求“占领爱人整个生命”,方鸿渐也窥破她“不化妆便是心中没有男人”的私心偏见,于是两人误会不断、喜悲流变,方终没能去摘到那枝出水芙蓉。可怜一对进步恋人,双双为理想所误。文本意指女孩修成了博士才俊,其烂漫稚气便不免流于幻想。因20世纪30、40年代女性知识分子虽已走出家门甚至国门,仍如高空的风筝,一头牢牢拴在“男女不平等”的线上。唐晓芙纵是满腹诗书也枉然,到头来连婚姻都虚无缥渺。

孙柔嘉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作者为之取名不惜搬用重典。《诗·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⑥]《诗·大雅·垂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⑦]两次提及的柔嘉均是讽颂统治驾驭之道。柔嘉初次在船上亮相,显着女学生的胆怯幼稚。到达三闾大学,鸿渐看柔嘉仍是个“事事要请教自己”的毛丫头,因惧怕“黑夜孤行”,他萌生靠拢之意,却发现她“不但有主见,而且很牢固’,。一旦订婚,鸿渐便“仿佛有了个女主人”,开始佩服她的驯服技巧。待到辛嵋唤醒他朦胧的警觉时,他已身陷“围城”,再不能“称心傻干”任何事了。孙柔嘉企图以控制丈夫来求得女性生存保障,方鸿渐又希冀得到自由与安宁,传统与现代这对矛盾,早就暗藏着孙柔嘉苦心经营的婚姻终将走向破裂的必然逻辑。文本揭示披着洋袍而骨子里却一味地守旧的20世纪30井。年代的女性解放只能是一句口号。 (2)、女性的性格弱点的刻画决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围城》中有许多绝妙的关于女性爱情心理的性格描写,阐明了当时女性知识分子性格弱点决定了他们所追求的女性解放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

对于苏文纵形象的刻画,《围城》中有一段“打电话”的戏,是这样写的: 鸿渐拿起听筒,觉得整个周家都在屏息旁听,轻声道:“苏小姐吗?我是鸿渐。”

“唐小姐去不去呢!”鸿渐话出口就后悔。

斩截地:“那可不知道。”又幽远地:“她自然去呀!” “你害的什么病,严重不严重?,鸿渐知道自己问得迟了。 “没有什么,就觉得累,‘懒出门。”这含意是显然了。

„„

明着是苏文纨在追求方鸿渐,可她却欲说还休,就在暗处使劲儿。知道方鸿渐喜欢唐晓芙,除了嫉妒别无他法。苏文纨自始至终不敢说一句“我爱你”,总

是半推半就,只敢用洋文叫方鸿渐吻她。“打电话”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苏文纨风格依旧,不敢去与晓芙平等竞争,一场爱情游戏就此偃旗息鼓。说到底,文纨虽洋派,亦难摆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传统恋爱模式,她宁愿费尽心机玩那“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肯扯掉遮羞布表达自己的愿望。难怪方鸿渐从一开始就不认可苏文纨,因为“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钮扣或补一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还有孙柔嘉,《围城》后半部的开始部分,大段大段地写她的柔弱与胆怯。她在船上亮相时,不是睁大惊异的眼睛,就是卖小:“方先生在哄我,赵叔叔,是不是?,后来在三闾大学面临人事复杂的局面,她与方鸿渐越走越近,文中写她的表现是:

孙小姐感激道:“我照方先生的话去做,不会错的。我真要谢谢你。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外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错了事。我太不知道怎样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

孙柔嘉那样一副柔弱、天真、温顺的外表,实则是驯服男人的手腕之一。封建伦理道德要求女性“笑不露齿”,称赞“女子无才便是德”,主张女子“守夫为业”。孙柔嘉深谙男子对女性的癖好,把自己扮演得楚楚可怜。她以退为进掩盖专横、善妒、自私、刻薄的真面孔,其成为男性附属品的过程这样用心良苦,可以看出孙柔嘉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子,可也还是摆不脱传统文化束缚,有许多旧式女子的弱点。

孙柔嘉结婚以后为什么对待方鸿渐像一位暴虐的君主呢?她说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本领没有,脾气倒很大”。她本以为嫁给方鸿渐,就可以安享幸福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守着丈夫吃丈夫。可惜方鸿渐没有勾心斗角、纵横裨阖的手段,尽漂浮在虚幻的空想里,结果失了业。孙柔嘉的泼闹就是为方鸿渐的不争气,她是“‘限铁不成钢”。方鸿渐不嫖不赌,正直为人,孙柔嘉却仍把女性的弱点发挥到极致。《围城》中有一幅著名的西洋对联,上联是“丈夫是女人的职业”,可为孙柔嘉的行为作点评。对孙柔嘉而言,爱情无足轻重,生活才是最实在可靠的。

(3)女性的社会定位的剖析折射出的女性解放必然失败的社会根源。

钱钟书非常明了传统伦理道德以及它的基础宗族制度对女性的残害,女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围城》中这嘲弄道:“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中国古代曾有“三从四德”之说;((圣经》中上帝曾出谕惩罚女人道:“吾必使汝受孕娩之苦,更教你世代傍夫,奉其为主。”)中西夹攻,女性怎能逃脱这张中西父权宗法制度的大网?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宗族制度的代言人的方遯翁说过:“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才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胜吾家。”

而作为既接受西方思想又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及宗族制度影响的方鸿渐对唐晓芙一段聪明的女人论,道出了男权社会的心声:“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

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方鸿渐还有这样一段奇论:“我在欧洲,听过Ernst Bergmann先生的课。他说男人有思想创造力,女人有社会活动力,所以男人在社会上做的事该让给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里从容思想,发明新科学,产生新艺术。我看此话甚有道理。女人不必学政治,而正在的政治家要成功,都要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

方鸿渐去拍唐晓芙的马屁没拍上,倒被唐晓芙数落:“我不知道,方先生是侮辱政治还是侮辱女人,至少都不是好话。”当时女性解放尚处在不自觉状态,不过是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想支离破碎的影响,人们(包括像唐晓芙这样的年轻女性知识分子)对性别社会角色倒置这类话题都是非常厌恶的。当沈太太提及自己参加世界妇女大会,观察出“全世界的女性现在都趋向男性方面”的普遍动态时,方鸿渐的反应是“又惊又笑,想这是从古已然的道理,沈太太不该到现在出席了妇女大会才学会。”连方鸿渐此等留洋博士都对女性解放无所知,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沈太太“男女两性的分别要成为历史上的名词”的理想? 综上所述,本文对《围城》中三位女主角的共性特征和异性特征的刻画,并从取名用典的隐含意义入手,对这些女性知识分子的个性弱点和社会根源作出分析,揭示出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一种尴尬处境:她们兼修中西文化,有些许现代意识,为追求人格的价值体现与理想的生活境界,挤入男权社会刻意巧画人生,率先尝到了女性解放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同时,她们融通古今,深知天经地义的男女不平等观念之根深蒂固,因而迫于现实又无力摆脱沦为父权宗法制度牺牲品的命运。这种二律悖反的处境,使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解放只能是暗流涌动而无法成为主潮,最终消失于无声处。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1年2月第1版;

[3]杨绛《记钱钟书〈围城〉》,转引自《围城》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北京第25版;

[4]谢惠连《雪赋》转引自巨才选编《辞赋一百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屈原《楚辞·九歌》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6]孔子《诗经》,北京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

[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洪聪、范伯群主编,1991年2月第1版,第445页; [②]同上;第446页;

[③]见杨绛《记钱钟书〈围城〉》转引自《围城》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北京第25版,第301页。

[④]见谢惠连《雪赋》转引自巨才选编《辞赋一百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98页;

[⑤]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72页;

[⑥]见孔子《诗经》,北京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327页; [⑦]同上,第33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