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寒士的呼声
——xx的xx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门禁森严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人仕途得意的时代,也是一个文人因政治死于非命的时代。门阀制度统治下,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门学子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诗中充满了作者的呼喊与不平之气。其中成就及才学都很突出的鲍照,出身寒门,命途多舛,以他的乐府诗,宣泄寒士不平的呼喊,引发后世人的同情之感。
或许,有人会说,左思,不也是一个诗歌多做寒士之呼的士子?况且左思才名似乎超过鲍照。无法认同这个观点。左思,据说也不是特别的寒门,家里最次也是书香门第,否则左思的妹妹何以能够因才被选入宫成为贵妃?就算原来曾贫寒,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左思的仕途还是颇为得意的。文名可算是满京华,也曾因《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其后的《咏史》,抒发寒士不平与抗争,总感觉言过其实,以及不真诚。而那位,一生波折的鲍照,他才算是彻头彻尾的寒士。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
(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睿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 (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1 / 3
鲍照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诗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志难伸,壮志难酬的鲍照,将他对于门阀制度的不满,对寒士地位低下现状的不平之气,满腔的愤恨发而为诗。《拟行路难》其四、其六,《代放歌行》、《山行见孤桐》、《卖玉器者访》、《拟古》其二、《梅花落》都表现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慷慨之情。。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满腹心绪,怎一个“愁”字了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
“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拟行路难》其六)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案不能食,拔
2 / 3
剑击柱长叹息”的外形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尤其是第二句中三个连贯一气的动作非常精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壮士失意的内心痛苦。接下去的“丈夫生世”二句,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倾泻出来。一个“几时”、一个“安能”,说得分外沉痛,分外激愤。以上四句写诗人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反抗。下半段则用亲切的语调描绘“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的情景。最后诗人由古代圣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扼腕长叹: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怅恨,显得异常沉痛。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诗歌的格调悲怆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有关洒脱,悠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尊而孤傲的精神状态。
出身下层的鲍照,不仅抒发寒门士子的不平,也关注下层百姓,写下诸如边塞诗(《代东武吟》)、游子思妇(《代白头吟》)、百姓疾苦与统治者暴政赋税的(《拟古》其六)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鲍照的这些诗作无不反应出他俊逸豪放“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刘熙载《艺概》),宣泄作者寒士慷慨不平之气。鲍照的这些诗歌,与《诗经》国风及汉魏乐府传统精神一脉相承。
对于鲍照,还能说些什么哪?只能说生不逢时。古代文人的命运,又有几个能善始善终,青史留名?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贬谪受刑,纵使官至相位的王安石,还不是落得晚景凄凉。或许挫折,贫困真能历练出人才,大诗人。或者真如鲍照所言,“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文学院06级中文3班xx0352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