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巩固练习(化学)

2022-03-02 来源:独旅网


九年级巩固练习(化学)

1. 单选题(2分)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 2. 单选题(2分)

下物质的用途主要化学性质来决定的是( ) A.用氢气充气球 C.用铜丝作导线 3. 单选题(2分)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4. 单选题(2分)

某种药品说明书里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指的是( ) A.原子

5. 单选题(2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B.用可燃冰作燃料 D.用金刚石切割金属 B.瓷碗破碎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A.A

6. 单选题(2分)

B.B C.C D.D

河水的净化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7. 单选题(2分)

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试卷第1页,总6页

A.A

8. 单选题(2分)

B.B C.C D.D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2𝑀𝑔+𝐶𝑂2=2𝑀𝑔𝑂+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C.该反应说明了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有氧气 9. 单选题(2分)

下物质溶于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降的( ) A.食盐

10. 单选题(2分)

B.硝酸铵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氢氧化钠 D.蔗糖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大爆炸中有剧毒物氛化钠(NaCN)泄露, 氞化钠可通过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清除: NaCN+X+H2O=NaHCO3+NH3↑, 则X的化学式为 ( ) A.CO2 C.O2

11. 单选题(2分)

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B.H2O D.H2O2

A.图①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𝐾𝑀𝑛𝑂4固体 B.图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图③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的盐酸反应 D.图④将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灼烧 12. 单选题(2分)

将 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 石灰水, 灼热的CuO, 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 最后 剩余的气体是( ) A.N2 B.CO2和N2 C.O2和N2 D.CO2和CO 13. 单选题(2分)

下列实验方案, 不可行的是( )

A.防止铁制品生锈, 可以保持其表面洁净和干煰, 还可以涂上一层保护膜 B.CO2中混有少量的CO, 可以通过点燃的方法以除去CO C.烧开水的铝壶中有水垢, 可用适量的稀盐酸浸泡除去

D.“真金” 还是 “假金” ( Cu−Zn合金), 可以通过加入稀盐酸进行鉴别 14. 单选题(2分)

试卷第2页,总6页

在一定的温度向不饱和的 NaNO3溶中, 逐渐加NaNO3晶体下列图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质质量 分数变化规律的( )

A.A

15. 单选题(2分)

B.B C.C D.D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粉末状的碳酸钠 C.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是引发酸雨的污染物 16. 单选题(2分)

如图所示, 瓶中 𝑋为固体, 当把滴管内的液体𝑌滴入瓶中, 烧杯中的水会倒吸回 瓶中的是 ( )

B.实验室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A.𝑥是MnO, 𝑦是H2O2 B.𝑥是NH4NO3,𝑦是H2O C.𝑥是CaO, 𝑦是H2O D.𝑥是Na2CO3,𝑦是HCl 17. 填空题(6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 ______ ; (2)亚铁离子 ______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4)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 ______ ; (5) 氨气分子 ______ ; (6)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8. 填空题(8分)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是多的物质, 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资料:常用的䋈凝剂有明矾 [KAL(SO4)2∙12H2O], 消毒剂有液氯 (Cl2和漂白粉)

(1)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明矾含有铝元素,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个电子。

(2)在天然水净化处理中,加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软水。

则铝原子最外层有

试卷第3页,总6页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措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往水中通电后,可以在两个电极上看都有许多气泡生成,正极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 ,负极生成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氧化性或还原性);电解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19. 填空题(5分)

如图所示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元素 ______ 种.(2)表示原子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__ .(4)表示阴离子的是 ______ .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 . 20. 填空题(4分)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 .

(2)当温度为𝑡1℃,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____ 当温度为𝑡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

(3)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1. 填空题(10分)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油锅着火后,可以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五套一元硬币材质为钢芯镀镍,利用了镍具有光泽好、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的特点.

(3)学校为防止铁质校门生锈,往往刷了一层油漆,防锈的原理是:

试卷第4页,总6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容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对铝起保护作用,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将浓硫酸滴在布上,滴有浓硫酸的地方会变黑体现了浓硫酸有___________性;稀释浓硫酸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不断搅拌;稀释后的硫酸可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使测得的pH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 偏小”、“ 不变”)

②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处有______出现,体现浓盐酸有______性。 22. 简答题(8分)

2016 年 9 月 15 日我国成功用长征二号 F火箭将天宫二号送入预定轨道. 用于 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F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 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该反应的化学式为C2H8

点燃

N2=2CO2↑+4H2O+3N2↑. 请计算 :

(1)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___________ . (2)偏二甲肼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完全燃烧30t偏二甲肼会产生多少吨水? 23. 实验题(12分)

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实验时,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试写出验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 (4)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24. 实验题(8分)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试卷第5页,总6页

【分析与结论】

(1)若𝑡1_________𝑡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 .

(3)实验④中𝑀𝑛𝑂2的质量为 _________g,若𝑡3>𝑡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实验题(7分)

晓明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 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 好奇的晓 明想探究铬 (C𝑟)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邀请你一同参加, 并帮助晓明同学完成横 线上填写的内容. 【作出猜想】

猜想 1. Cr>Fe>Cu猜想2.Fe>Cu>Cr猜想 3.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晓明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 用砂纸打磨光亮, 再取三支试管, 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 稀硫酸.

【结论与解释】

(1)晓明得到的结论是猜想 ______ 正确,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

请你写出铬与𝐻2𝑆𝑂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C、故A错;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 【答案】B 【解析】

A、用复气充气球是利用了复气密度小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用可燃冰作燃料是利用了可燃冰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丝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金刚石切割金属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B.

3. 【答案】D 【解析】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可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水,例如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 【答案】D 【解析】

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标的碘、镁、锌、锰是指元素,它们存在于化合物中.(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的组成的关系【构成物质的粒子-身边的化学物质】 故答案为C.

5. 【答案】D 【解析】

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

3

答案第1页,总8页

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D、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6. 【答案】D 【解析】

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C、液氛能杀菌,故步骤川可杀菌、消毒,正确;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

7. 【答案】CD 【解析】

C、图中表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表示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8. 【答案】B 【解析】

A、该反应中镁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B、氧的化合价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说明了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有氧气故C正确;D、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D正确;故选B

9. 【答案】C 【解析】 略

10. 【答案】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 原子种类、数目均不 变,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N+X+H2ONaHCO3+NH3↑, 反应前钠、碳、氮、氢、 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2、1, 反应后的生成 物中钠、碳、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14、3,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则每 个𝑋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则物质𝑋的化学式为H2O2. 故选: 𝐷.

答案第2页,总8页

11. 【答案】A 【解析】

A、高锰酸钟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反应前后猛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B、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正确;C、锌比铁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当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复气比铁少,故该坐标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错误;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故选A.

12. 【答案】B 【解析】

将 CO2、CO、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 的铜网, 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 氧气 被吸收; 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钘沉淀 和水,CO2被吸收; 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 一氧 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一氧 化碳吸收, 但生成了二氧化碳; 最后剩余的气体为 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 𝐵.

13. 【答案】B 【解析】

A、防止铁制品生锈, 可以保持其表面洁净和干 燥,还可以涂上一层保护膜, 故正确; 𝐵、注意𝐶𝑂是杂质, 含量极少, 也就是说二氧化 碳很多, 二氧化碳能阻止燃烧, 同时没有氧气的存 在也不会被点燃.故错误;

𝐶、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 能与适量稀盐反 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氮化钽, 再用水冲洗,故正确;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真金不会和盐酸 反应, 但是 “假金\"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故正确. 答案: 𝐵

14. 【答案】C 【解析】

C 解析: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硝酸钠晶体,初始溶质质量不为0,随着硝酸钠晶体质量的增加,溶质质量先增加后不变。

15. 【答案】D 【解析】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钙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故A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氣化氢,故B错误;C、二氧

答案第3页,总8页

化硫和二氧化氢是引发酸雨的污染物,故C错误;D、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也可以参与光合作用,所以体现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故D正确. 故选:D.

16. 【答案】B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由于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B、硝酸按溶解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装置内的气体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可能会把水吸入集气瓶,导管口不会有气泡产生;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生成了气体,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导管排出,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

17. 【答案】 (1) 2𝑂 (2) Fe2+ (3) CH4 (4) H2O (5) NH3 (6)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8. 【答案】 (1)3

(2)吸附颜色和异味 (3)不能 (4)D

(5)𝑂2还原性 1:2𝐻.𝑂元素 【解析】

(1)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天然水净化处理中,加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只能除去一些不溶性的杂质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可溶

答案第4页,总8页

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4))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错误的,因为有的水生动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防止水的污染; ③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应禁止;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能防止水的污染.

19. 【答案】 (1)4 (2)A、 (3) B (4) CE (5) B.C.E 【解析】

①A-E,质子数有8、11,12,17四种,也就是有四种元素.

②A中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2+6=8,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D中质子数为12,电子数2+8+2= 12,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③B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2|8= 10,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

④C中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E中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2+8+8= 18,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⑤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 为稳定结构.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C、E. 故填:

①四种.②A、D.③B.④C、E.⑤B、C、E.

20. 【答案】

(1)𝑡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C>A>B(3)A.(4)𝐶𝑎(𝑂𝐻)2, 【解析】

∘(1) 𝑡2C时𝐴与𝐶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说明 此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

∘(2) 𝑡1C时, 三种物质溶解度从下到上依次为𝐵、𝐴、𝐶, 所以三种物质此时的溶解度由小到大∘

C时物质𝐴的溶解度曲线在 最上方, 所以此时𝐴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依次 为:𝐵<𝐴<𝐶,𝑡3

(3) 氢氧化铉或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小, 𝐶可能是氢氧化䥻.

21. 【答案】

(1)隔绝𝑂2(2)抗腐蚀性好或(硬度大).(3)隔绝𝑂2和𝐻2𝑂

(4)4𝐴𝑙+3𝑂2=2𝐴𝑙2𝑂3(5)腐蚀 将浓𝐻2𝑆𝑂4缓缓的倒入水中. 偏大. 白雾 挥发 【解析】

答案第5页,总8页

(1)油锅着火后,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倒入大量食用油一一即“火上浇油”,也可以灭火,灭火的原理是;

(2)我国第五套一元硬币材质为钢芯镀镍,利用了锦具有光泽好、化学性质不活泼(或耐腐蚀)(或价格较低、硬度大等等)的特点;

(3)为防止铁质校门生锈,往往刷了一层油漆,防锈的原理是:防止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接触;

(4)生活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容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其化学方程式是;4𝐴𝑙+3𝑂2=2𝐴𝑙2𝑂3

22. 【答案】

(1)6:2:7或24:8:28 (2)60 (3)36t 【解析】

(1)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为: (2×12):(8×1):(2×14)=6:2:7

(3)设完全燃烧 30 吨偏二甲肼会产生水的质量为 𝑦;

C2H8N2+2N2O4=

30t x 6030𝑡

23. 【答案】

(1)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A DE 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 (3)B 𝐶𝑎𝐶𝑂3+𝐻𝐶𝑙=𝐶𝑎𝐶𝑙2+𝐶𝑂2↑+𝐻2𝑂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4)隔绝𝐶𝑂2和𝐻2𝑂或防止𝐶𝑂2溶于水 【解析】

(1)仪器①是试管;仪器②是集气瓶.

(2)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 锰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时, 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 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答案第6页,总8页

点燃

2CO2↑+4H2O+3N2↑

60 72

=

72

𝑦

𝑥=36𝑡

24. 【答案】

(1)> 质量 化学性质. (2)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速率的影响 (3)0.5 温度越高反必越快 (4)2𝐾𝐶𝑙𝑂3→ 2𝐾𝐶𝑙+3𝑂2↑

△𝑀𝑛𝑂2

【解析】

(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和质量是否改变;故填:化学性质;质量;

25. 【答案】 猜想3 𝐹𝑒>𝐶𝑟>𝐶𝑢 设计与实验 无明显现象

(1) 1;鸽与稀硫酸比铁反应快而𝐶𝑎不能与稀硫酸反应、(2)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 知识与运用:Cr+H2SO4=CrSO4+H2↑。 【解析】 1.【答案】 𝐹𝑒>𝐶𝑟>𝐶𝑢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强, 故还可猜想: 𝐹𝑒>𝐶𝑟>𝐶𝑢。 故答案为: 𝐹𝑒>𝐶𝑟>𝐶𝑢。 2.【答案】 无明显现象 【解析】

铁与稀硫酸反应,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溶液变 为浅绿色,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 铬片表面 产生气泡较快, 溶液变成为蓝色, 即镉的金属活动 性比氢强, 且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铜的位置排 在氢的后面, 不能稀硫酸反应, 无明显现象。三种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𝐶𝑟>𝐹𝑒>𝐶𝑢。 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3. 【答案】

(1) 1;(2)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 【解析】

(1)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 较快,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顺序是 𝐶𝑟>𝐹𝑒>𝐶𝑢。

(2)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 或污物,用砂纸打磨金属片, 其目的是除去金属片 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答案第7页,总8页

故答案为 :

(1) 1 ;(2)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 物或污物。 4.【答案】

Cr+H2SO4=CrSOS4+H2↑ 【解析】

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 (CrSO4)和氢 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r+H2SO4=CrSO4+H2↑0

故答案为: Cr+H2SO4=CrSO4+H2↑。

答案第8页,总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