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情况调查及集束化护理对策

2023-11-09 来源:独旅网
吉林医学2014年9月第35卷第27期 ・61O3・ 需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在术后3 d内笔者主张24 h连 续输液,尽可能减少血管危象的诱发因素。加强输液的夜间 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烦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度过术后恢复的艰 难时间。 , 护理,加强巡视。②绝对禁烟:室内应绝对禁止吸烟,包括被 动吸烟,并一一强调落实到患者本人、陪护人员、探视人员及 综上所述,血管危象是手指外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后 其他相关人员。③及时有效止痛:疼痛可导致机体发生应激 反应,引起血管痉挛 j,导致血管危象发生。故宜尽量减少疼 痛刺激对伤口及血管的不良影响。对17例受伤重、疼痛耐受 果严重甚至可致患指坏死。术后护理必须高度重视,详细观 察、注意每个护理细节,尽早处理血管危象的诱发因素,尽可 能减少其发生几率。 4参考文献 力差者使用止痛泵,通过持续小剂量给药达到止痛效果,患者 反应良好,而且使用简单,故此法值得推广。④体位:术后一 般主张卧床l周左右,也可采取平卧和健侧卧位替换,绝对避 免患侧卧位,以免压迫血管,影响血运。术后予软枕垫高患 肢,肢体抬高于合适水平。⑤患指及全身保暖:术后患指应用 4o一6O w的烤灯保暖,距离30—45 cm,持续约l周,烤灯的 距离不要太近,以免烫伤。⑥合理的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 [1]任玲,丁令芝.手外伤的护理体会[J1.中国现代外科 学杂志,2009,6(9):23. [2] 司大秀.手外伤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 [J].山西医药杂志,2013,2(4):112. [3] 韩进庭.手足外伤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后稀释肝素钠持 续静脉滴注lf缶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09,30(8):30. [4]严素敏,高少茹,韩月明.手指血管损伤术后血液循环的 观察与分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5):77. : [收稿日期:20t4—04—26编校:朱林] 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食物并注意多饮水,有条件者 可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类药膳汤¨J,禁食辛辣 刺激性及温热燥烈类食物。⑦舒适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 静、阳光充足,室温保持23—25℃,相对湿度55%~65%,注 意空气流通的同时,避免过冷空气刺激。⑧心理护理:进行相 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情况调查及集束化护理对策 王伶俐[摘(陕西省镇安县中医院,陕西镇安711500) 要】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探讨集束化管理方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控制 效果。方法:对1 235名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409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33.12%),出现并发症病例68例(16.63%),留置时间长短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毫 。 ,并随留置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正确执行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助于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留置时间;集束化护理策略 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的普及和留置针使用带来的便捷, 接受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增多,而由此引起的静脉炎、静脉 . 1~96岁,平均57.83岁。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问最短8 h,最长 75 d,平均留置时间7.14 d。 血栓形成、皮下血肿、导管堵塞、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病例也不 断增多。笔者对我院2013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 1 235例住院患者就其使用留置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2静脉留置针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1 235例被调查患者 中409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33.12%;68例患者出 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16.63%。各并发症患者人数分 别为静脉炎7例、静脉血栓6例、皮下血肿1l例、液体渗漏 25例、导管堵塞15例及穿刺失败4例。 2.3静脉留置针使用天数及并发症情况:详见表1。 表1静脉留置针丰¨关情况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6月1日一12月31日期间住院 患者1 248例,剔除住院未满24 h病例不完善者13例后,对 其余1 2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1.2调查方法及调查指标:从统计室获取调查时间内患者名 单,通过HIS系统查看病例,对上述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是否 使用、使用时间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调查。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处理。 3讨论 2结果 3.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原因分析 2.1患者一般情况:409例患者中男237例,女172例,年龄 3.1.1 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调查显示留置天数与并发 ・61O4・ 吉林医学20l4年9月第35卷第27期 症的发生呈一致性,随着留置天数的延长发生率急剧增高,从 <7 d时的10.46%骤增至>14 d时的61.76%,上述数据提 3.2.4正确置管及封管:置人静脉留置针时应直刺血管,防 止“走皮”,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再进少许,右手固定针芯, 示减少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助于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3.1.2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留置针多选择手 腕附近或手臂,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敷贴松动、卷起甚至脱 落,导致置管处细菌滋生造成感染;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液 左手将套管顺血管方向全部推人。然后以敷贴固定,并外固 定以制动,以减少留置针的弯折、卷曲、脱出血管等并发症发 生O而正确的封管有助于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而造成堵管,诱发浅表静脉炎或渗漏,破坏局部血管等并发症 溢出后造成的血栓阻塞针头几率增高。某些化疗、高渗药物 等输注时对血管有损害,而静脉留镫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加重 血管损伤,易引起局部感染、血管硬化甚至脉管炎等。老年患 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穿刺处易血肿渗血,消毒不彻底或 反复拔留置针易诱发感染,而留置时间的延长又会加重上述 情况。此外,留置针的型号、穿刺技术、封管技巧、反复静脉留 的发生。每次输液完毕及睡前进行肝素液或NaCI溶液正压 封管,防止血液会溢后造成的血栓阻塞针头及引起感染【2j。 并注意输入高渗刺激性药物时,在封管前需先用0.9%NaC1 注射液2O IIll冲管。此外,严格控制封管速度,封管速度太快 可使血管内部压力突然增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导致静脉 炎等并发症发生。 置针频次、静脉给药时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等也会影响静脉 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3.2.5规范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应加强护理, 发现污染及时彻底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每天用碘伏消毒 1次,并根据无菌贴膜污染程度随时更换,若频繁更换敷贴反 而会增加局部肿胀、感染的机会和脱针的危险;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r次,可来福接头至少每周更换1次,并注 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 3.2集柬化护理策略:集束治疗策略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 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病[I】。静脉 留置针集柬治疗策略涉及置管与拔管的评估、手卫生及无菌 操作、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的选择、置管及封管技术、药物 输注浓度及速度及留置针护理等。 3.2.6其他护理策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局部血管的情况, 3.2.1置管与拔管的评估: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择是否使用 留置针,切勿滥用;根据患者病情、留置部位、患者感受等及时 拔针,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最好在7 d内。不要因过长时间的 选择是否稀释输注药物浓度后输入及减慢输液速度来减少血 管损伤等并发症。 ‘ 总 ,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随留 置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的趋势。临床护士应提高对留置针并 发症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执行集束化护理策略,最大程度预防 此并发症的发生。 4参考文献 留置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废用等并发症。 3.2.2手卫生及元菌操作:静脉置管前严格执行手卫生,用 2%的洗必泰对穿刺部位周围8 cm×8 cnl的地方消毒30 S后 彻底自然晾干,然后行规范化静脉置管。整个过程严格无菌 操作,若再次输液时输液接口必须严格消毒后才能连接输液 导管。 [1]吴悠,于继珍。李洋。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 3.2.3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选择:熟悉各型号留置针的优 缺点,穿刺部位选择血管弹性好、血流丰富、粗直无静脉瓣、避 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2,27(18):94. [2] 周惠霞.静脉留置针堵管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北联合 大学学报,2013,15(5):719. 开关节、易于固定的四肢浅表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尽可 能少选下肢血管,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收稿EI期:2014—03—05编校:朱林] 气管内滴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观察与体会 王少琴[摘(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要】 目的:观察经气管滴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例NRDS患儿分为 常规用药组和试验组。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仰卧位气管注入固尔苏治疗NRDS疗效肯 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但要掌握好用药的时机及剂量。 [关键词] 固尔苏;新生JL;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发病原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进行性的呼吸困难,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气管注入固尔苏应用于接诊 的l2例早产儿,现将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例早产 儿,其中男8例,女4例。出生时胎龄28~35周,出生体重 1 200~2 600 g。早产原因: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双胎、难免 早产例数分别为5例、3例、1例、3例。按《实用新生儿学》标 准,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体征,诊断为NRD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