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抑郁倾向原因分析
2021-03-31
来源:独旅网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3卷 虽然因研究方式和取样个体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明了当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 抑郁倾向。 各种调查均显示,学生存在的抑郁情绪与年级有着明显的联系。大一新生和大四老生的 抑郁倾向相比较明显。究其原因,大一新生主要是因为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未能学 习自己理想的专业、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不能很好的与新同学相处、大 学教学方法与中学相比有很大的改变等;而大四老生主要是因为即将毕业,面临着是进入社会 寻找工作还是选择继续考研深造的抉择,学习期间的感情问题在毕业后如何处理等。 三 抑郁倾向的成因 (一)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新生一进校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多方面与原来相比会发生预想不到的变化。生活 环境的变化:新生远离家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El常生活都要自己安排,若是自理 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出现问题。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学相较于小学和中学老师授课的方式有 了较大的变化,更多强调同学的自学能力,另外除了必修课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 选修相关课程,大学上课的教室不固定,老师也不会像小学和中学那样一直督促学生学习,课 程安排相对较宽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中小学相比增多了,因此那些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 法,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无法掌握书本内容,甚至出现挂科现象。 社会活动的变化:在大学校园里,党、团组织、学生会和班级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而且大学里的 各种社团也很多,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倘若学生没有合 理安排好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参加活动上就必然会耽误自己正常的学习。因此,很多新 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面对以上种种方面的改变没有很好适应,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 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加强人与人之问的交往能力对于现代人十分重要。作为一名 新时期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 境,是在学校学习和毕业后进入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一名学生在学校中不喜欢与他人 往来,长此以往,就会在心理上与外界产生隔阂,难以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 关系,进而影响自身的进步和一生的发展。但目前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中不知道如何与人沟 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l_7]。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埋头于学业,没 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与人交往,而且这其中一部分还是独生子女,因为从小时候开始都是在家长 的加倍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可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斤斤计较,对人际交往中的艺术和技 巧、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的应对方法知之甚少,容易凭自己的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面临 的问题,往往可能引起矛盾冲突的出现。例如大学都是宿舍集体生活,所以与寝室其他成员之 间的关系就成了一大难题。宿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持有不同的 价值观念,这样在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这时往往就会产生摩擦。如果没有及时 沟通交流、不能真诚对待他人,就会使得寝室人际关系紧张,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本 人就会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三) 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 不良倾向,或者说是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性格与情绪障碍。 人格发展缺陷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潜能开发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后对社会的适应状 况都会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使大学生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孤独寂寞感是大学生一种特殊 第2期 刘丽娜:当前大学生抑郁倾向原因分析 的心理现象,不少大学生都有过孤独、苦闷的情绪体验,其中尤其是人格缺陷的大学生,若是长 期处于孤独、寂寞中就很容易出现抑郁。 (四) 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的递增和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等都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 很大心理压力,他们往往希望在毕业后很短一段时间就达到别人五年、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 到的目标,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失眠、精神恍惚,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 病。在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否使自己在大学几年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能否得 到让自己满意的收入等等成了困扰大学生们的重要问题。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处于学校学习和 社会工作之间的过渡阶段,有的同学由于自身抗压能力不强,对生活和成功的理解过于狭隘, 往往使得他们感到压力巨大,出现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由 于其专业原因造成学生就业面狭窄,就业选择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学生对离校后工作 选择的担心。以护理专业高职生为例,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下,护理高职学生的就 业已不如往年,如今护理本科毕业生甚至研究生越来越多,但不少护理专业高职学生还是向往 去发达的大城市和三级医院工作,但每年进入这样的大城市和这样等级的医院的人数毕竟是 有限的,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学生个人外在自身条件包括身高、相貌的要求更高而且 由于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对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要求更加严格,学生对个人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 四 总结 具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但是长期存在的抑郁倾 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对其大学生活的适应以及自身的健康发展具有不良影响。所以在 大学课程中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已经出现抑郁倾向的学生应尽早 给予心理辅导,鼓励这部分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融人到集体中去,多交朋友;通过一些简单易 行的运动以达到减少压力、放松心情、减轻抑郁情绪的目的;通过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大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主动求助的愿望;学会自我心 理调节,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面对未来 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曹鸣歧.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l,15(2):60—68. [2]E3]高海燕,门伯媛.某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28—230. 张敏.大学生抑郁倾向与认知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l998,21(4):48—5O. [43 屈智勇,张秀兰.中西部大学生抑郁现状、人群特征及干预效果E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3(2):120—16O. E5]傅晓荟,李丽萍.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07,15(1):42—44. [6-1 格桑泽仁,刘力克.卫校学生抑郁状况与SCL一9O评定的调查[J-1.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88—889. E7] 肖三蓉,王挺,雷良忻.大学生抑郁心理成因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1):151—153. [8]杨京儒.高职护理学生毕业实习前抑郁、焦虑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