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阅读理解精讲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22-06-24 来源:独旅网
第 6 讲

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1、考点解析

(一)考查内容主要有:

(1) 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 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 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

(二)理解字词的基本解题思路:

(1)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 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3) 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一般解题公式:理解词语+概括事件+人物形象/事物特征+情感

(三)记叙文中词语意义的考察往往与比喻和拟人等修辞结合起来,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会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产生影响,所以从修辞的角度来理解和鉴赏文中词语的含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字词涉及修辞手法时解题公式:手法+内容+作用+情感 2、课堂实战

手风琴的魔力

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大盒子,他把我叫过来,当着我的面打开了盒子,并对我说,“它能给你今后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盒子里是一把手风琴。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我一直想要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吉他。之后的两周,父亲一直没提手风琴的事,直到一天晚上,他突然宣布下周我要开始学琴。

手风琴并不便宜,每周学琴的费用也价格不菲,这对于一直秉承节省风格的父亲来说有点反常。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喜欢研究各种东西,他经常在工作室里修修补补。父亲话不多, 但每句话掷地有声。不过,音乐却能让父亲变成另一个人。他喜欢古典乐曲,每次外出驾车, 他都会打开收音机寻找音乐节目。一次,我在家里找东西时居然发现了一把漂亮的小提琴。 “那是你父亲的”,妈妈说,“你爷爷送给他的。但因为一些原因,他没有学,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我无法想象父亲那双粗糙的手拉起小提琴是一种什么情景。

不久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拉手风琴。第一天,我就感到了“压力”,手风琴的重量压得我肩膀很不自在,还有就是父亲,上完课他对我说:“听说你学得还不错,继续努力。”我看得出父亲很高兴,他的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此后,我被要求每天练习一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个噩梦。我想出去打球,而不是背着这个沉重的东西练习枯燥的曲子。但父亲的话我不敢违背。在经过枯燥的练习后,我居然能把一个个音符连起来了,后来甚至还能拉出几首简单的曲子。晚饭后,父亲常常会要我拉首曲子。他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着,“不错,比上周又进步了,你的老师说得没错,拉手风琴的确适合你,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整个夏天,我都在练习一首又一首的新曲子,因为有一个在当地剧院演奏的机会。不过每次练琴时我总能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嬉戏的声音,这让我纠结不已。终于有一天,这种情绪在父亲面前爆发了。“我不想当着那么多人去演奏。”我说。“你必须去。”父亲坚定地说。 “为什么?”我叫了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能拉上小提琴?你从来不用拉琴,而我为什么天天要这样?”父亲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他说:“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而且你有这方面的天赋。”父亲又心平气和地说:“有一天你能为你的全家弹奏美妙的音乐。那时你会明白,如此努力到底是为什么。”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从那以后,我练琴再也不用别人督促了。

音乐会那天,妈妈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父亲也穿上了西装,打上领带。我感觉到,他们 比我还紧张。这大概是父亲的一个梦想。终于轮到我了。我走向舞台中央,熟练地拉起手风琴, 一个音符也没拉错。掌声四起,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父母激动地站起来为 我鼓掌。演奏结束后,妈妈紧紧地抱住我。父亲也把我搂在怀里说:“你太棒了。”顿时,我 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随着岁月的流逝,手风琴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有在家庭聚会上,父亲还会让我拉上一 曲。后来,我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搬家时我把手风琴也带走了。再后来,我又搬过几次家, 手风琴一直伴随着我,只是再也没有被打开过。直到很多年后,我的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它。 “盒子里是什么,爸爸?”我打开盒子时,他们笑了,叫道“拉一曲,拉一曲。”我不情愿地背上琴带,拉了几个简单的曲子。真没想到,我拉起来还是那么娴熟。很快,孩子们围成圈跳起来,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也笑了,打着拍子。看着他们纵情欢笑,我感到惊异。我的耳边回响起父亲说过的话:“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我终于明白,去努力,去为别人作出牺牲意味着什么。 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1) 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2) 父亲先是愣了一下。

2.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

3. 文章结尾画线处再次提到前文中父亲说过的那句话,有哪些好处?

寂寞的稻草人

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他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 身上穿着破旧衣服,有的扬起手臂,仿佛正在用力抛掷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但却迟迟没有挥下去。

天气有时热有时并不热,太阳有时并不出来,他们却都要戴着那顶旧草帽,夜晚也不摘下来,难道怕月亮和星星晒黑了自己?这倒不是,主要是怕大白天那馋嘴的鸟儿们,如麻雀呀, 斑鸠呀,喜鹊呀,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说:“哼,想吓唬我们,连眼睛耳朵鼻子都没长全, 还不如我们耳聪目明能跑能飞,哼,把我们当傻子瞎子,你才是傻子瞎子呢。”说着,就认定这熟了的庄稼也有自己一份,就吃起来了,吃饱了,翅膀一扇,还跳上那“傻子”的肩上,叽叽喳喳,取笑他们一番。

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地里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戴着一顶破草帽,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有着柔软的心肠。他不忍心让忙里忙外,缝衣纳鞋 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戴顶破草帽,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他不让孩子在烈日下暴晒童年。所以, 那时,在我的家乡,田野里站着的稻草人,几乎都是男人的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我们的父 亲,他坚决地做了稻草人的原型。

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氛围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他们的坚持、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都像是我的父亲。一个父亲正在坡地上弯着腰为豆子除草,那是真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他们都戴着一顶破草帽,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中间,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不知不觉间, 我的眼睛湿了。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难 道都是这劳苦寂寞的样子么?我流着眼泪,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 躬,并轻声问候:辛苦了,爹爹。

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农业的父亲,我们寂寞的父亲。

1. 通读全文,理解题目“寂寞的稻草人”的含义。

2.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寂寞地站在田头,守护着我们的庄稼和日子。

②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的身影。

3. 下面 A、B 两句话是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处的不同结尾方式,你认为哪一种结尾方式更好,并简

要说明理由。

A、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们一声,你们,还记得那些稻草人吗?还记得我们的父亲们吗?那些手总是举着,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掷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们,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B、当鸟儿飞过天空,再次回望那一片曾翻滚着金色麦浪的田地,那沁人心脾的麦香迎面袭来, 是否还有那个头戴旧草帽,身穿破烂衣服的稻草人,有的扬起手臂,有的手举竹竿,正向可疑的目标用力挥去,但却迟迟没有挥下去。

三、课后巩固

孤独的老乡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 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 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 疑。

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

那边打工。”

“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没干吗呀。”

“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我……我在找人。” “找谁?”

“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 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 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 20 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 “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 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 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 “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主要事件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1) (2)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3.画

4.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何妙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