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2023-01-18 来源:独旅网


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人的性行为始于胎儿期,进入青春期,人的性心理随着巨大的生理变化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走向成熟。青年的性心理充满了矛盾性。性渴望是不可抗拒的,性焦虑是普遍存在的。

健康的性教育应从幼儿开始, 父母的作用很重要。培养儿童的健康性心理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

1.满足性心理的需求;

2.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身分;

3.培养健康的异性间情感。

在青春期, 不仅鼓励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同性交往,还应鼓励孩子与年龄相仿的异性交往。男性在青春期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手淫、遗精和性梦;女性在青春期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认识月经、接受体像和白日梦。

手淫是性机能发育成熟后满足性欲、缓解性冲动和性张力、消除由于禁欲而引起的性饥渴和性烦恼的一种手段,应该说是正常性行为的一种方式,是不涉及他人的一种自慰性的行为。它不是什么恶习,更不是什么道德败坏。

遗精和性梦是少男发育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实际想干什么没有关系。在心理保健中,关于性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性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和

隐蔽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人们既普遍关心性的问题,但又普遍羞于公开讨论性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自然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否坦然、理智地面对性的问题,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一、培养健康的性心理是很重要的

通过许多实际病例的研究可以发现,性心理的发育不正常可以引发多种心理障碍。若想保证性心理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性教育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直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各级教育机构里,健康的性教育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许多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不少有害的观念,将其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明白论”,认为过去没搞什么性教育,一代一代不也都结婚生子,什么也不耽误,这类事情长到时侯自然就啥都明白了;一类是“儿童不宜论”,认为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会使孩子过早地注意和明白性方面的问题,因而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从表面上看,这些观念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这些观念必然会导致对孩子进行不健康的性教育,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即使你在孩子面前故意躲开所有与性有关的问题,但这种表现本身就是对孩子作了很糟糕的性教育。

下面的这个真实的案例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X X X,女,读初一时刚满14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一直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她一贯听老师的话,乐于帮助同学,为人诚恳文静,穿戴朴素。为此,老师们经常表扬她,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她,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简直就是一个学生的“标兵”。但到读初一的时侯.她遇到了麻烦。她变得喜欢照镜子了,尤其喜欢一个人照镜子。随着女性身体的特征曲线逐渐清晰,她心里开始洋溢着一种长大的感觉。不知不觉中,她对琼瑶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她越来越渴望能与男生有交往。可她始终未把这种渴望变成行动,因为她是一个很“稳重”的女孩,她只能从次数很少的“名正

言顺”的交往中品尝到一点难以描绘的愉快和兴奋。 班主任要求很严,经常对男女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给予严厉的批评,在批评这些同学时,老师时常会当众表扬她,并号召大家向她学习,一心读书。其实,这时她已经很难一心读书了。她对同班的一位男同学很有好感,她很希望能与他在一起,但又不敢与他有接触,即使有了“名正言顺”的机会,也故意躲得远远的,很怕自己犯了错误。可她又不能真的放下他,每当放学的时侯,她总比他晚走几步,让他走在前面,并与他在路上始终保持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是她认为不会被他或其他人发现有问题的安全距离。就这样,她远远地望着他的背影,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她从中获得了一丝丝的满足。事情的发展有时会很有戏剧性,新学期调整座位,老师竟安排那位男同学与她共用同一张书桌。按理,她应该更满足了,但事情却意外地变得更糟。她与他坐得很近,反而更感到紧张和不自然,原因是害怕老师和同学看破她内心的秘密,怕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她越害怕,就越感到紧张和不自然;越紧张和不自然,就越害怕,结果进入了恶性循环。从此,上课很难专心,学习成绩自然就不断下降。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不敢与老师和同学直接进行目光的接触。一个学期后,又重新调整座位。她与那位男同学虽然被分开了,但她的情况并未因此而好转,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好不容易勉强升上了高中,但她的病情使她不得不作出休学的决定。此时,她的病情已经演变到不论是什么人的目光她都不敢进行直接的接触,一接触就会产生一种强烈而又莫名其妙的恐怖。

这个案例能说明很多问题,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吧。现在许多专家都对性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性学专家潘绥铭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性是一种强烈的生命冲动。从客观上讲,人类的一切性活动最终是要达到性高潮,进入那瞬间的却又是无比奇美的境界。但是从每个人的内心来看,性活动又绝不是如此简单的生理过程,而是聚汇着一个人的几乎所有情感和心理需求,体现着他(她)对生命和生活的几乎所有期待。性活动可以给人们提供安全感。在这个人声嘈杂、节奏加快的世界里,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遇到各种竞争,都有可能在某时某事上感到面临威胁。如果能够跟心爱的人一起尽兴地投入性生活,那么双方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快乐,而是一种相互支撑、相依为命的浓重的温暖。此时,性生活就可能成为人生旅途上的避风良港,使双方在歇息之后精力充沛地再次投入人生的拼搏。

性活动也有助于人们克服孤独感。现代社会的特点是:每个人的一般朋友会越来越多,而知心朋友却越来越少。再加上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不一样,即使是老朋友,甚至是夫妻,也时常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们越来越感到:不但自己的烦恼找不到人倾诉,就连自己的快乐也常常无人分享。此时,和谐美好的性生活就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满足,而是在表达着亲近、关怀、理解和承认。人们会感到:至少在人生的这个重要方面, 自己有“同志”, 自己的价值被尊重。这样,人们才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加自信、更加进取。

总之,虽然在人的一生中性生活占不了多少时间,费不了多少精力,但它对人的精神愉悦和心理健康却悄悄地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越是内心生活丰富的人,这种作用就越大。正因为如此,性生活的不和谐不美满就绝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单靠补养和求医问药也就常常无法解决。

二、正常性心理的发展特点

利用超声技术人们已经发现,胎儿在母腹中就有性行为,人在出生前几个月,就存在性反射勃起。专家们认为,从婴儿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了性唤起的能力。新生婴儿至2岁幼儿的性,主要表现在:男女婴有了不同的性器官,出现了男女生物性别的分化。他们有了人类最基本的性功能,男婴出生后一周阴茎就能勃起,女婴出生后4-5周阴道就会出现分泌物或偶尔流血。他们有了最初的性活动,主要是玩弄生殖器和手淫。美国一项调查发现,61%的l岁婴儿有手淫性行为。

他们有了性愉快的体验。刺激3-4个月婴儿的生殖器时,会引起他们微笑和喁喁叫唤;少数婴儿手淫还可能出现类似成人性高潮时可见的生理反应。他们有了因皮肤饥渴而诱发的“似性行为”,婴儿喜欢吮吸和玩弄母亲的乳头和乳房,乐于得到成人的爱抚、亲近和搂抱,并从中获取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快乐。

生理上的发展变化是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刚进入青春期的时侯,面对急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害羞和好奇,并普遍表现为对性特征的关注。男性比较注意生殖器的发育情况和身高的变化;女性比较注意乳房的发育和相貌方面的情况。这时,男孩对遗精,女孩对月经都会有紧张,甚至惊恐的感受。除了对自己的性特征很关注外,对异性的性特征往往也充满兴趣,渴望了解,并有强烈的神秘感。在外在的行为表现上先经历了一段异性之间相疏远的时期,哪怕是从小就在一起玩大的很亲密的朋友也会在进入青春期的最初阶段变得疏远和陌生,彼此之间自动拉开距离。在这个阶段里,无论是什么活动,两性之间的界线都往往比较分明。

伴随着生理上的成熟,唤醒了强大的性本能。异性之间的吸引力迅速上升,人会不由自主地对异性产生兴趣、好感和爱慕。有些研究表明,这种两性的吸引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对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一般以外显和热烈为特点,女性一般则以含蓄和深沉为特点;在内心体验上,男性以新奇、喜悦和神秘为主,女性以惊慌、羞涩和不知所措为主;在表达方式上,男性比较主动、直接,女性比较被动、间接;在性冲动的激发上,男性最容易被视觉刺激所激发,女性最容易被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所激发。

“食色,性也。”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古话,这句话的确说明了一个很深刻、很基本的道理。人对食物的需要和对性的需要,同样都是来自于人的本性的需要。人有性冲动的产生和对异性的相互吸引,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更不是不道德的事。是否道德关键是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性冲动和性欲望,是看以何种态度去对待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反

过来说,一个人到了生理上应该成熟的年龄,却没有性冲动的产生或者是对异性不感兴趣,反而是有心理问题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单靠压抑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青年人的性渴求的问题的,倘若压抑得过分,则很可能会给人造成比较严重的身心损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国有一出很有名的古典戏剧, 叫《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的作品。故事最初的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位杜太守,他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杜丽娘。这位小姐聪慧漂亮,知书识礼,是一位典型的大家闺秀。有一天,丽娘学完功课,回到绣房,翻看《毛诗》,当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侯,不禁伤感起来,把书放下, 自言自语说: “圣人之情,尽见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丫环知道小姐怀春,就劝小姐去后花园散散心,丽娘同意了。后花园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二人捕蝶戏鱼,直玩得香汗冲粉面,娇喘吁吁,兴尽方回。回到闺房,丽娘感到困倦,于是卧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并进入了梦乡。她梦见一个书生,与她在后花园缠缠绵绵,后来,那个书生竟不顾小姐的羞怯,俯身抱起她在牡丹亭中云雨了一番。正在兴头上,那个书生突然说要走,急得丽娘连呼“秀才,秀才,到何处去?”不料,她的母亲刚好走进来,听见女儿喊“秀才”,便忙把她唤醒,教训了女儿一顿,直说得丽娘满脸通红,低头答不上话,老夫人还严令丫环以后不能带小姐去花园玩。丽娘当晚辗转反侧,失眠了。第二天清早起身,茶不思饭不想,独自一人去后花园寻找梦中的书生,她游遍了梦中与书生所到的各个地方,不禁生出许多感想。她坐在花园里很想再进入昨天的梦境,可惜好梦不再来。从此以后,丽娘懒妆少食, 日见消瘦,以至卧病在床。杜太守夫妇虽然请了医生,求了道姑,但全然没有作用,病体就这样拖延了一段时日,丽娘竟一命归西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

(1)像丽娘这样锁在深闺之中的小姐,显然很少有与外面异性接触的机会,但她长到一

定的年纪,依然会自动萌生性的欲望和性的需求。

(2)丽娘所受到的教育用过去的看法来说是很“正统”的,而且家里对她要求很严格,连做梦梦见男人都不许可,甚至因此连去后花园都被禁止,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有相反的作用。

(3)青年人会有多种满足性欲望的方式,如做性梦。

(4)过度压抑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可能导致疾病,甚至可断送性命。

青年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但从性成熟到以合法的婚姻形式开始正常的性生活,一般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人将这段时间称为“性饥饿期”。在这段时间里,青年的性心理发展往往表现出矛盾性。马建青等曾对319名大学生作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性冲动

性冲动是在性激素和外界刺激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它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相当多的人对性冲动不能持有正确的接受态度。马氏的调查显示,平时有性冲动的占87%(其中男为96%,女为69%),对性冲动感到羞愧的占36%, 自责的占33%,苦恼的占26%, 困惑的占22%,厌恶的占17%,恐惧的占12%。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是性冲动的自然产生,另一方面却是对自己的性冲动的否定和批判。这种矛盾的心理很容易使青年陷入不安之中。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是高尚的,因为他们追求纯洁的爱情,对异性怀有美好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们感到自己是卑下的,因为他们常有赤裸裸的性欲望和充满肉欲的性幻想,这种情形在男性中尤甚。

(二)两性交往

进入青春期之后,一般都会有比较强烈的想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会有完善人格的重要作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马氏的调查结果表明,94%的青年希望与异性交往,但现实中经常与异性交往的只有22%,有70%的人感到与异性交往不自在,如脸红、心跳加快、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行为表现的矛盾性比较明显。例如:心里对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显得无动于衷,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心里很想体验异性之间的亲昵行为,但表面上似乎又很讨厌亲昵。当前大学校园中日益盛行的“恋爱风”实际上是两性交往状况不够理想的表现。一些人急于确立恋爱关系,把这种所谓的“恋爱关系”作为了解异性的最主要手段,结果并不能充分获得两性健康交往带给人的益处。

性心理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性适应不良都会引起性焦虑。所谓性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和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进入青春期之后,对自己的形体,尤其是性特征的关注比以前明显增强。两性对自己的身高、体形和相貌都比较在意,尤其在意异性对自己的评价。通常,男性很注意生殖器的发育情况,女性很注意乳房的大小。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许多青年的心理问题皆源于此。马氏的调查结果表明,42%的大学生担心自己的性角色是否合适。有些男生常为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而苦恼,为此常表现出过度的补偿。例如:为了使自己象个男子汉,故作深沉,或故作勇敢,甚至以打架、冒险来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马氏在调查中发现,44%的大学生担心自己的性功能是否正常。个别人甚至为此忧心忡忡。

性焦虑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消极影响,最容易产生自卑,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会给整个生活涂上一层灰暗的色彩。

三、健康的性教育应始于幼儿期

记得在一位朋友家里的墙壁上看过一幅画,画面上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三四岁左右,男孩浑身上下只穿了一个裤衩,只见他骄傲地站在那里,用双手撑开裤衩给女孩看,女孩站在男孩的对面,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那里到底藏着一个什么“宝贝”。这幅画所洋溢的童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的确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这是色情作品。

假如一个四岁的女孩问“为什么邻居家的小弟弟有一个小鸡鸡,而我却没有呢”、“我是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就像她问“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一样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性”的问题,在孩子的眼里性质是一样的。很多人都认为,少年儿童既没有性的功能,也没有性的想法,于是他们对孩子们所做出的某些类似于性的反应、想法和行为,往往会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采取严厉的措施责罚孩子。有人观察到幼儿园的孩子也有互相亲吻的现象,于是写文章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其实这是由于不了解少年儿童性心理和性生理的特点所导致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性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反应,早在胎儿期就已经基本存在了。以往人们总是爱用青春期来分界,似乎青春期之前人是“无性”的。其实,青春期所带来的是性的“成熟”,所谓成熟指的就是开始出现成年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事实上,在青春期之前,男孩子就会偶尔发生勃起,女孩子就会出现阴道润滑分泌物。有人通过调查证明,至少有1/10左右的少年儿童曾经出现过典型的性高潮,只是没有成年人的性行为而已。

当然,儿童虽然具有性的存在,但却没有达到性成熟的阶段。他们体内还没有与生殖有关的激素,因而还不具备生殖方面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出成年人那样的性意识。儿童间的互相亲吻、互相观看甚至抚弄外生殖器、模仿成人性生活而做的种种“性游戏” (比如扮演父母、新娘新郎、医生和病人,乃至压在别的孩子身上等等),都没有成年人那种性

意识的参与,也不会带来性或生殖方面的后果。这些游戏,跟他们抱布娃娃或玩蜻蜓一样,并没有本质区别,根本不是道德教育的问题。有充分的根据使我们不能不承认儿童的性反应是自然的和正常的。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应该从少年儿童开始,其效果如何,父母们对此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性反应和性现象采取责备、打骂、挖苦或疏远的办法,效果是最糟糕的。身为父母者,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应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在不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时候,不做也不一定不好。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对不懂做的事硬去做通常所得的结果会与自己的愿望相反,例如一个不懂维修录像机的人,偏不管深浅去维修录像机,恐怕会越修毛病越多。然而,因不懂而不做,只是暂时的理由,不应成为永久的借口。每个人一旦具有了父母的身份,就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尽快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培养儿童健康的性心理,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性心理需求的满足

儿童会自发地表现出一些属于性方面的心理需求,最常见的是儿童的皮肤乐与他人的皮肤直接接触的需求,有人称之为“皮肤饥渴”。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父母可以通过搂抱、亲吻和裸体共眠等方式及时满足孩子的“皮肤饥渴”。对于未断奶的婴儿来说,用母乳直接喂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因为母乳比其它代用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还有许多别的重要作用,如增进母子的感情交流,使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等。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这种方式能更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性心理需求。因此,在孩子未正式断奶之前,即使是没奶或过早回奶的母亲,也应该像真的有奶那样,尽量多地用乳房和乳头来抚慰孩子,这种假哺乳的作用是不应低估的。孩子3岁以后,与父母的皮肤直接接触的机会明显减少了,有条件的家庭一般都会让孩子单独睡觉了。这时父母可以在白天适当增加一些与孩子的皮肤直接接触的机会,以防止“皮肤断奶”太突然,

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有深远影响的伤害。6岁以上到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仍然存在很强的“皮肤饥渴”,但满足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与父母共同完成的嬉戏中的触摸得以实现的。

对待婴幼儿的性表现,成人不要惊恐不安,以为出了什么问题。不要用成人的性意识去看待和揣度他们的性活动,因为他们的性活动都是无意识的,原因可能是性机能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出于好奇心,或是其它非性因素, 比如衣裤的摩擦、膀胱及肠道充满大小便等均可能出现勃起。有些父母在给婴幼儿洗澡、换尿布、穿衣时不愿碰到他们的生殖器,尤其不愿清洗他们的阴茎和会阴,害怕因此引起他们的愉快反应。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健康,而且有损于他们对正常的性愉快的体验,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择偶、恋爱和婚后性生活。当见到孩子抚摸生殖器时,不要强制性地用手去阻止他们,更不要大声呵斥或装做生气的样子,以防造成他们精神上的恐慌和不安。当然也不要认为好玩而逗引他们,使其抚摸生殖器的动作得到强化甚至成为习惯。比较恰当的办法是,当发现婴幼儿抚弄生殖器的时间过长时,用玩具或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话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二)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身份

在孩子还幼小的时侯,就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属于何种性别,为什么人会有性别的差异,以及最基本的生殖常识。这些知识不要求深,也不要求广,但要求准确,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就可以先“欺骗”他(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产生性困惑和对性过度的神秘感。孩子之间的互相观察、接触是孩子自己确定性身份的一个很自然、很有效的途径。父母应该注意的是对孩子在性方面的好奇心不要采取斥责或回避的态度。对孩子之间的性游戏,也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父母们往往担心孩子之间的这种性游戏,会使他们学坏,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国际上的大规模调查早已证明,一个人童年时性游戏是多还是少,跟他(她)成年后有没有不道德的性关系,并没有任何联系。关键在于

童年的性游戏受到父母或成年人的何种对待。那些受到责罚或打击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产生根本不必要的负罪感和自 卑心理,进而影响其性爱心理的健康和整个人格的完善。许多在恋爱、择偶或婚姻中遇到障碍的人,童年都有过这种心理暗伤。”(引自潘绥铭著的《中国性现状》,1995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儿童的性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的性游戏,它包括:互相展示、观看、玩弄同性或异性儿童的性器官;相互观看裸体;男童相互比较阴茎的大小、比赛撤尿的距离有多远;男女童比较各自生殖器构造的异同;简单的拥抱亲吻或躺在一起抚摸、摩擦;个别儿童尝试性交。

二是间接性游戏,包括:“过家家”游戏;“医生看病”游戏;男女童追打嬉闹中的“性挑衅性行为”, 比如男孩子拉扯女孩子的衣服,男孩子之间的动手动脚,粗暴地翻滚摔打等。

性游戏对儿童的性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儿童认识男女两性的性器官构造、确定自己的性别、学习扮演自己的性角色很有帮助。此外,某些性游戏还能使儿童获得性心理的满足,为他们成人后能有健康的性生活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做性游戏主要是出于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模仿的心理,性游戏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况且在儿童的眼里,性游戏与别的游戏相比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性身份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他们建立与自己的性别相符合的行为模式,这对他们今后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通常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亲或者更加依恋母亲。人们习惯上把这只看作是单纯的亲情问题。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父母的性别之后,男孩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男性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

和举止神态,这样才会在将来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性角色期望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具有女性心理特征的母亲,以便将来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女人。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出现女人味的男人或男性化的女人。就是所谓的“男不男,女不女”。 如果不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那就容易使孩子形成“性别身份倒错”,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以至成人后在恋爱和婚姻中障碍重重,甚至会表现出同性恋倾向,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同性恋。 “性别身份倒错”会使一个人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应有的自信和自爱。有的男人羞于或害怕与女性接触,以至影响婚后性生活;有的男人厌恶自己的性别,为自己的男儿身感到焦虑和不安,想方设法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女人。在一些女人的身上也有同样的情形发生。追

根溯源,往往都与他们在成长中过分依恋异性父母或谁都不依恋有密切关系。因此,应该注意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拜父亲、女孩子去理解母亲。如果父母本身的性别身份不合格、或者是由孩子与异性父母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确定性别角色明显存在极为不利的因素,那就更应注意培养符合孩子性别的行为模式。

许多父母都知道,不要给男孩子打扮成女孩模样,让他穿花衣服、涂胭脂、过于注意整洁;不要让女孩子太“疯”,应该文静点,懂得自己打扮自己等,想以此种方式帮助孩子进行角色定位。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有一条更有效的途径希望父母们不要忽略了,那就是,应该多鼓励孩子跟同性别的孩子常在一起玩,孩子间的交流和示范作用会在玩乐之中不知不觉地取得效果。

3.培养健康的异性间情感

儿童虽然不会有成年人那种异性之爱,但是有必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能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健康关系,这会

为他们今后顺利地进入恋爱和婚姻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独生子女的家庭, 由于缺少了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环境,这方面的培养更应引起格外的重视。许多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经常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的人,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她)不爱某个具体人,也不是因为他(她)没有吸引人的优点,而是因为他(她)缺少与异性建立并保持适当关系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家庭的作用很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异性之间的爱,父母应当自觉做好榜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孩子尽可能受到高尚而美好的熏陶。父母应该经常地、有意地让孩子观察和体验到父母之间的关怀、体贴和亲密之情。不要使孩子觉得,似乎父母之间并没什么感情上的交流,只知忙家务、忙工作,仿佛只是“睡在同一屋檐下”的“同事”。有些夫妻明明感情很好,但却不敢在孩子,尤其是较大的孩子面前表现亲密的行为,一是有些难为情,二是认为作父母的人在孩子的心目中应该始终保持“正人君子”样。其实只要避免具体的性行为就足够了。夫妻间的关怀体贴和表示亲密的身体接触,倘若能经常地、有意地让孩子看到,这对孩子是有多方面好处的。夫妻感情不好时,应尽可能别总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激烈的争吵和撕打,否则,孩子很容易形成“世上根本无真情”的错误信念,这种错误信念一旦形成,长大后就容易恐惧婚姻生活,或者容易盲目草率地处理婚恋问题,甚至容易发生越轨的性行为。

四、青春期的性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父母的权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青少年们更乐于把眼光投向同龄人、老师、父母的成年亲友以及社会上的名人和明星,试图寻找比父亲或母亲更理想的同性别的榜样。“青少年首先必须与同性别的同龄人打成一片,才能获得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信息、成长经验和自主意识。他们经常成帮结伙,友谊来得快,却又往往盲目;交情很深,却又说不清有什么具体意义。朋友们中间,总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个领袖式人物。这个人除了别的

优点之外,必定是青少年心目中最像本性别楷模的那一位。这样的少男或者少女,尽管容易引来别人的妒嫉,尽管老师或家长并不赏识,但他(她)对同龄人的暗中魅力,却似乎是不可阻挡的。

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被带坏,常常有意无意地反对或阻挠这种交往。但单方面的‘保护性禁闭’是无济于事的。还不如花点时间精力,熟悉一下自己儿子女儿的朋友们,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子女挑选一个性别角色比较成熟的知心好友。 在同性中学习,还必须到异性那里验证,少男少女才会对自己的性别身份逐渐产生自信和自律。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和友谊中,不可避免地会多少有些性的含义,但也绝不是只有性吸引和性寻求。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下意识地想试探一下自己在异性心目中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男人或女人。如果他(她)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就会像成人那样自信,产生自律和自制。几乎每个班都有‘王子’或‘公主’,但恰恰是这些魅力和自信都很足的少男少女,很少发展为早恋或越轨。父母如果明白其中道理,对子女的异性交往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引导了。” (引自潘绥铭著的《中国性现状》,1995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一些父母常有意无意地反对或阻挠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与男孩交往,害怕她们与男孩一起“干那事”或被人强暴,总觉得把她们拴在身边和关在家里才是安全的。这种作法对女孩是有害处的。它容易使女孩对男性过于恐惧、敏感和好奇。由于她们缺乏与男性交往的实际经验,不善于辨别“好男人”和“坏男人”,一旦坏男人伪装成为好男人,她们就很容易上当受骗。在学校里, 由于她们缺乏异性友谊,并因此产生了孤独感、压抑感,觉得自己缺少女性魅力,这样一来她们就比别的女性更容易发生“恋爱关系”和越轨性行为。

许多离异女性常发出“结婚时我并不懂得爱情”的感叹,原因何在呢?回顾她们的过去,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她们的少女时代缺少与异性的交往,因而缺乏对男性的了解有密切的联系。当她们到了真该恋爱结婚的年龄,往往容易把自己对接触较多的男性的好奇、敏感

和性冲动,当成爱情并草率成婚,结果酿成日后离婚的结局。

“放出去”对女孩性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青春期少女已经产生了对男性的眷恋、爱慕、向往的心理,而正常的交往有助于满足她们的这种心理,这种交往欲望若是受阻会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显然,这种异性交往,难免会多少有些性的含义,但也绝不是只有性吸引和性寻求,其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想试探一下自己在男性心目中是否具有魅力。如果她能证明自己是有魅力的,那她就会因此而产生出强大的自信。我们不妨观察一下每个班级的“皇后”人物,她们往往都是魅力和自信同样足的少女,而她们并不比别人更容易出现恋爱和越轨行为。 父母不仅不要怕女儿接触异性,而且应该鼓励和支持女儿接触异性,最好能帮女儿创造一些合适的机会让她们接近异性,比如郊游、过生日、亲朋好友间的串门,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结识一些年龄相近的男孩。对于来家里的男同学,父母应该像对待女同学那样一视同仁地予以接待。对孩子间的“风流事”,既不要大惊小怪忧心忡忡,也完全没必要大兴问罪之师加以讨伐,要清楚那通常不过是孩子们的“游戏”,通过正面的引导,相信孩子们是能够正确处理的。 潘绥铭说: “我们的调查表明,真正能使少女们自觉地不投入恋爱和性活动的,不是严厉的道德戒律,也不是用前途来威慑,而是依赖于她们从尊重自己的感情和内心世界出发,诚心诚意地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进而产生出对自己、对另一方、对家庭和社会的强烈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大部分要靠父母在家庭中日积月累的培养。”

(一)男性的青春期所遇到的突出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把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急速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究竟是从那一天开始的这是很难判定的,其实也没必要作精确的判定。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时间是会有差异的,个体间的这种差异有时会比较明显。

青春期开始的主要标志是身高体重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出现了加速成长的现象,带来嗓音变粗、毛发增多、肌肉生长、“青春痘’’出现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顺序,可能在首次遗精之后,也可能在首次遗精之前。有人作过调查,男孩子平均在十三四岁时就出现了首次遗精,其中大城市的男孩子与农村男孩子大约相差半岁左右。最早的9岁就出现了,最晚的17岁才出现。有极个别人可能更早些或更晚些。

男孩面对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能否在心理上顺利地、自然地接受它,对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若想帮助青少年安然度过青春期,必须首先了解男孩在遇到这些自身变化后,主要产生哪些困惑与需求。手淫、遗精和性梦是最重要的问题,后面将作详细的论述。

(二)女性的青春期所遇到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女性首次出现月经的平均年龄已大大提前,在许多大城市已降到13岁以下。有人认为,在女孩首次月经之前大约一年,她的性心理就已经开始萌动。然而,许多父母只知道教女儿如何使用月经带和保持清洁的知识,但在性心理的发育方面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帮助。

少女主要会遇到以下三方面的性心理问题:

1.对月经的认识

据潘绥铭对北京市女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在首次来月经时,有61.8%的少女或多或少有过不良的感觉,例如惊恐、羞耻、厌恶等。这些感觉都不是来自生理现象本身,而是由于对月经持有某种消极的或否定的性观念。潘绥铭在他的著作《中国性现状》中对此问

题的论述很有见地,他认为:有的母亲在女儿月经初潮时,颇有感触地或漫不经心地说上一句:“唉,以后有罪受了。”有的母亲虽然告诉女儿怎么用月经带,但同时也会教她如何藏得严严实实,似乎任何人(包括她父亲)见到,都会对她形成危险或侮辱。有的母亲在教女儿清洗外阴时,不说清这是为了防止病菌侵入体内,却说体内出来的月经本来就“脏”,就恶心。结果几乎全中国的女性都把来月经叫做“倒霉了”,而且一代一代传下来。这些说法当然都是不科学的。更重要的是,它们会使女孩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既然经血这么不好,那么自己的生殖器官、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也当然是脏的、丑的、见不得人的、天生卑贱的”。这势必削弱女孩的自信心,她怎能面对现实世界,积极地投身于充满竞争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呢?难怪一些成年女性暗自觉得自己不如男性,因为他们没有月经这个“拖累”。

父母首先要真心地称赞女儿的月经初潮,告诉她长大了会带来新的无穷乐趣,能实现童年的梦想。尤其要讲清:经血本身既不脏又不丑,反而是合格女性的重要标志。一切清洗和保 护都是为了防止外来的病菌,而不是为了否定月经这一正常生理功能。最好能同时讲些怀孕的基本道理。这样,女儿是能正确对待月经的。

2.能否接受自己的体像

所谓体像在这里所指的就是少女的相貌、体型以及乳房、臀部等第二性别特征。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少女的性爱意识会自动出现,因此也就自然会很重视自己的体像。但她们此时的审美观还远算不上成熟,对心灵美的巨大美学价值往往认识不足,在审美上乐于赶时髦,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总是按照时髦的标准或同龄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的体像。结果是有的人嫌自己肥,为减肥不怕饿死;有的人嫌自己瘦,为体重总是上不去而愁眉不展;有的人则自认为很美,为自己的美而沉醉,整天只知打扮而不思进取。

潘绥铭等对北京女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15%的女生认为自己相貌太差,有20%的女生对自己的体型评价太低。同时有29%的女生把相貌好排在审美标准的第一位,有20.2%的人把体型好排在第一位。这些少女无疑是自卑心理的受害者。与此相反,也有34.3%的女生对自己体型的评价过高,超出了自己体型的实际情况。这恐怕也是一种用自傲来掩饰着的自卑。两者相加,有一半多的少女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体像,可见问题是严重的。

父母应如何帮助女儿在青春期接受自己的体像呢?

首先应避免女儿因乳房和臀部的发育而产生羞耻或负罪感。告诉她不要故意束胸,也不要过早穿紧身裤或牛仔裤。同时又要防止她过分迷恋青春胴体之美,告诉她不要刻意去装饰或显示。要让女儿逐渐明白:第二特征主要取决于遗传和营养,很难由自己随意塑造,因此无论是自卑还是自傲,实际上都是心理负担,都是过分注意肉体而忽视自己的整体价值,都不利于自己成长。 少女总是过分看重自己的相貌如何,总会有那么一天对自己的相貌做出一个最基本的评价。这个基本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她整个心理状况、性格、人际关系,甚至决定她终生在爱情和事业上的选择。

父母必须善于观察和发现这一重要时刻。当女儿突然开始格外喜欢或格外痛恨镜子、化妆品或某类服装时;当她对父母的形象或父母给她购买的服饰开始百般挑剔时,当她对某个很漂亮或很不漂亮的女同学突然很亲近或很疏远时,她对自己相貌的基本评价就已经形成了。父母最好的办法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善于把她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文体活动等比较有兴趣的方面去,以便逐步克服她对相貌的自卑或自傲。

3.白日梦 ·

白日梦在少女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属于性幻想的范畴,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是生理上发育的必然产物。它是指少女在清醒状态下不由自主地幻想自己投入了某种浪漫爱情或轻度性活动。它本身无害,但少女自己和父母如何对待它,却对她一生的性心理和性观念有重大影响。

白日梦,少女往往把它看作最大的隐私,最宝贵的情感机密。一般不会告诉外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少女们常常在日记中和自己写的诗歌里偷偷记录并享受着白日梦。父母千万不要故意去窥破这个秘密,否则,女儿不能原谅这种对她内心的最大侵犯,从此难免造成父母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和疏远,到那时,作再多的解释恐怕都无济于事了。

白日梦常常会给少女们带来苦恼。潘绥铭认为: “在传统型的家庭中,女儿可能会觉得白日梦的内容非常肮脏下流,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出现这种幻想,甚至误以为自己真的已经不正经或堕落了。在现代型的家庭中,女儿又容易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误以为自己真的爱上了某个异性,甚至会盲目地向对方表达出来。父母很难发现这种微妙的内心活动,严加管束或空讲大道理都不起什么作用。最好的办法是不去正面进攻,而是首先买几本论述青春期心理的好书,随便放在家里,女儿早晚会看的。其次,父母应该引导女儿多看一些内容深刻的、能反映爱情中也有艰辛、深沉、挫折的文艺作品,不要让女儿仅仅沉迷于琼瑶小说或影视之中,却忘记了凡人的情与爱实际上都有极其现实和不那么纯情高雅的一面。” 五、对手淫的正确认识

手淫问题,是许多青年人关心和备受困扰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男性和不少的女性都有过手淫的经历。特别对男青年来说,手淫是相当普遍的事。但是,绝大部分的青年人都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并且能正常地结婚和生育,并没有显示出手淫有什么不良的后果。不过确实也有不少青年, 由于对手淫缺乏正确的认识,受到一些错误看法的影响, 比如认为手淫是一种恶习,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认为是性变态;或者认为手

淫要损失宝贵的精液,很伤身体元气,等于慢性自杀等等,因而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造成心理上矛盾重重,备受折磨,影响了健康、学习和工作。其实这些并不是手淫本身带来的,而主要是由于手淫引起的心理负担造成的。

所谓手淫,就是用手或工具对自己的外生殖器进行抚弄和摩擦,以获得性快感,引起性高潮或射精的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性行为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完成生育以繁衍后代的功能;另一个就是获得性快感和性高潮,使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对于男青年来说,由于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这是每一个健康人生理上的正常要求。 根据研究,手淫时所引起的种种生理变化,与性交时生理上的变化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手淫是性机能发育成熟后满足性欲、缓解性冲动和性张力、消除由于禁欲而引起的性饥渴和性烦恼的一种手段,应该说是正常性行为的一种方式,是不涉及他人的一种自慰性的行为。对比起性犯罪和性错误来说,它决不是什么不道德的、罪恶的、下流无耻的行为,而是生理发育成熟后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些人认为,精液是人体的精华,手淫中损失了精液身体就会伤了元气。因此,在每次手淫以后,总是又后悔又害怕。这也是不少青年人由于误解而陷入心理冲突之中的一个问题。其实,精液中只含有不到1/10的精子,余下的大部分不过是由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等分泌出来的粘液所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一些果糖、酶、盐类、前列腺素等。所以精液中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更不是身体里的“精华”或“元气”。况且每次排出的精液只有几毫升,身体也能很快地进行补充。

传说什么“一滴精,十滴血”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所以大可不必为排出一些精液而担心对身体有什么损害。如果说手淫对青年人有害和产生不良后果的话,应该说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和精神压力所造成的。因为在手淫时或手淫后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矛盾、害怕、自责、悔恨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会使身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并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如果认识到手淫也是正常的一种性行为,是解决生理要求、缓解性张力的一种方式,不是什么恶

习,更不是什么道德败坏,就没有什么可怕和不安的了。正如美国的一位学者所说: “如果手淫一旦发生了恶果,那必是恐吓与畏惧的结果,因为手淫本身,决不至于发生不好的影响。”美国另一位精神病学家阿瑞蒂也说: “手淫是标准的性行为的一种,之所以成为问题,仅仅是因为在手淫的时候伴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和内心的焦虑,因而造成了种种后果。”

但是,这不等于说手淫可以不加节制。什么事都有一个限度,如果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即使是对身体有利的事,如果过了头,也会对身体不利。就像过量的体育活动,过量的饮食都会给身体带来害处一样,手淫也是如此。过度的手淫会给身体带来不适,因为性活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心律、血压、呼吸等要引起急骤变化,身体的肌肉也会产生紧张和痉挛。如果活动过于频繁,就会使身体各部分疲劳过度,从而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腰酸、腿软、头昏、眼花等等,甚至也有人因为性神经的过度疲劳而造成暂时性阳萎。这些是因为手淫过度所致。

那么,如何调整手淫过度呢?最好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性的问题上。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宝贵的时期,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多多学习、好好工作,同时要广交朋友,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特别是户外的体育锻炼,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手淫自然就会有所节制。至于过度的标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不妨可以参照性生活是否过度的原则,即手淫后,觉得身体轻松、精神愉快、工作与学习更有效率,就应该认为是适度的。否则就要进行自我调整。 许多人以为只有青少年和未婚男女才有手淫,结了婚的人是绝不会有的,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夫妻性生活来满足性欲望。加上近年我国有关研究偏重于青少年的手淫而忽视了已婚者的手淫,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偏见。

事实恰恰与此相反。中外有关调查均证明:大多数夫妻都有偶尔手淫的体验。在所有群体中,结婚后继续手淫的人数并没有急剧直线下降,下降的只是实施频率。我国一项大

规模调查证实:有过手淫行为的城乡夫妻占15.9%,其中经常手淫的占8.7%,偶尔手淫的占91.3%。婚后手淫发生率最高的是广东沿海开放地区。

婚后手淫是正常普遍的,绝非病态。有时它对夫妻性生活还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比如,在夫妻性交时,有时因为要顾及对方的身体能力、心理反应而影响了自己的性快乐,而手淫则可避免这一点。手淫可以是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手段。对于老年人、性能力较弱者或一些残疾人来说,手淫是个较为合适的性解脱方法。手淫还可以成为因配偶出差、患病、怀孕生子而暂不能性交时的一种满足的补偿手段。

婚后手淫对女性的性满足有重要的作用。性学家金西认为,手淫是女性在结婚后唯一不减少的性行为模式。在所有性行为类型中,女性最经常地通过手淫达到性高潮,在手淫总次数中,女性能达到性高潮的次数竟占95%,甚至更多。夫妻发生手淫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双方性能力不同,性欲望产生的时间不一致;有的是担心可能由性交带来疾病或怀孕;有的是原先有关体位、审美、极乐享受等性期望未能实现,等等。大多数婚后手淫绝不会像未婚时那样频繁,更不可能完全取代夫妻性生活。调查表明,大多数夫妻性生活仍然以性交为主要内容。

因此,发现配偶手淫时,不必大惊小怪,不要从道德方面“上纲上线”,认为对方下流、淫荡,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或怀疑对方有了外心。更不要当场责骂、嘲笑甚至制止,因为你一旦扯破了对方的“脸皮”,只能使对方受窘、身心受挫或恼羞成怒,从而引发感情冲突。最佳的态度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一切听其自然。当然,如果配偶一方对夫妻性生活没多大兴趣但却热衷于独自手淫,那么双方则应交换意见,认真分析原因,看看手淫一方心理上是否太沉闷,乏味无趣,然后对症下药,寻求解决的办法。

六、对遗精不必感到不安

大多数男孩对首次遗精通常缺乏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即使他以前知道有遗精(或射精)这样一种现象,但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必定会感到突然、意外或惊讶;他必然要急于寻求解释和原因,以便对此做出合理的判断。不然,他的内心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男孩对遗精感到焦虑和不安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男孩遗精一般都在睡梦中,但是如果在时间上恰好发生在病前病后、考试或劳累前后、有较大事件发生的前后,男孩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前后的事情跟遗精联系在一起,认为那件事是遗精的原因或后果。如果是好事还不要紧,若偏巧是坏事或者他不能理解的事,他就会产生恐惧、焦虑和不安。

(2)我国民间有些传统观念是不正确的,例如:认为“一滴精,十滴血”、“失精伤身”、“精液是身体元气”等等,有的人认为遗精是“浪费性能力”,会在结婚后因“衰竭”而阳萎。这些观念和认识会使男孩感到遗精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由此产生焦虑和不安。于是有人大吃补品补药;有人在月历上画圈,命令自己多少天才可以遗精一次;还有人去练气功甚至求神拜佛。假如有一天,人人都能真实地坦露自己,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伟人,他年轻时性梦和遗精的次数,其实一点也不比我们少。那些看来真是由于遗精而伤身的人,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过度, 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 ‘3)年龄相仿的男孩所提供的错误信息也是导致焦虑和不安的根源。尽管每人都遗精了,或者每人都还没有遗精,只要有一个男孩透露或者提到这件事,大家都会为了遮羞而一齐哄他,结果就会使这位男孩觉得自己因遗精而见不得人。他对此既不懂得如何辩解,又无法泰然处之,常常恼羞成怒或者离群索居,这会使他把所受的心理伤害归于遗精本身,结果造成有害的恶性循环。当然,也有些较大的孩子可能利用起哄来传播手淫,甚至不良行为。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或难于发现男孩间的信息传播和群体压力所形成的观念导向,结果因缺

乏正面的科学教育而加剧了孩子对遗精的焦虑和不安。 从男孩临近青春期开始,父母和学校应该设法让他了解有关遗精的科学知识,早了解比晚了解好,这是一项不能省略的工作。教育方法有多种多样。如果父母与儿子已经养成直言不讳的习惯,就可以直接地讲解科学道理。如果还没有这种交流习惯,但家里人可以一起闲谈聊天,则可以把知识融汇在传闻或故事里讲给儿子听。也可以用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的方式。还可以买些性知识的书籍,故意放在家里并不隐蔽的地方,只要不禁止他看,不在他看时偷偷地监视他,好奇心总会促使他去看的。老师在学校里也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少年宫、博物馆、计划生育宣传站等单位举办的性知识讲座或展览,让男孩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

七、性梦与堕落无关

读过《红搂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就是在性梦中完成的。性梦是指睡眠状态中所做的一切以性内容为主的梦。有人调查发现,女性性梦发生率的顶峰期在30至50岁之间,男性的顶峰期在15至30岁之间, 比女性早约20年或30年。因此,性梦是少男青春期里最值得重视的现象。它对男人一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 比遗精和手淫都大。从科学道理上来讲,性梦是少男发育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没有性梦倒是个问题了。在青春期开始前后,体内的性激素快速增加,大脑中调节性活动的神经中枢日益走向成熟,性心理活动也随之急剧增多,于是性梦就出现了。 男人的第一次性梦,一般都出现在青春期刚刚开始时,平均在13岁左右。第一次性梦是一种极特殊的身心体验,但往往又是非常模糊的。性梦是不由自主产生的。它的内容就是对未来真实性生活的预先模仿。它几乎总是带来性高潮和遗精。性梦中出现的形象,可能是某一个具体的女性,也可能是某个身体部位或器官,还可能只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性活动场面,甚至只是一种气氛。因此大多数男性回忆不起来第一次性梦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内容,但人人都能分明地感觉到。 从第一次性梦起,男性就开始遗精,只是有人觉得自己遗精在前,性梦在后,另一些人则觉得开始

做性梦之后很久才遗精。这些都是正常情况,没有必要去深究它。性梦和遗精标志着一个男人性发育成熟了,但许多男性却因此感到羞愧、恐惧、自责或者困惑。

性梦是一种涉及他人、涉及道德的内心生活,难以启齿,更难以找到答案;性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当众裸阴、乱伦,以及其它种种清醒时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做不出来的性行为。而这些性内容少男都是初次梦到, 自然要困惑不解。尤其是乱伦梦,由于大多数男孩都至少有过一次梦到自己与女性亲人在一起,所以醒来时必然要恐惧、内疚、烦恼,他们不敢相信, 自己怎么会“想做”这样猪狗不如的坏事。

性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与实际上想干什么没有联系。一本正经、心无杂念、目不斜视的人,做的性梦并不比别人少,内容也差不多。这并不是说他们是伪君子,而是说性梦绝不是你想有就能有,想压抑就能消灭的。至于乱伦梦,当一个少男,在没有女友和意中人的情况下,他最熟悉最亲近的女性就只有自己的亲人,因此他梦中出现的性对象最有可能就会是她们。这并不表明这个少男真有这种念头。随着年龄增长和与异性交往范围的扩大,少男的性梦中就会出现别的性对象。因此,保持正常异性交往的成年男性几乎都不做乱伦梦,反而是那些过于封闭,或者被严加管束的人,更容易出现乱伦梦。因此,不要把性梦错当成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尤其是做过“乱伦梦”的人,完全没必要觉得自己下流无耻。 有些少男常把性梦错当成了自己的愿望。有的人说: “我都梦见她了,这不是爱上她了吗?”也有人反过来说:“我这么爱她,怎么就是梦不见她呢?”还有人更荒谬,认为既然她“来到我梦中”,那么一定是她对我有意了。于是,一些少男在性梦驱使下盲目地早恋;另一些人顽固地要去寻找性梦中的“她”以至大龄难婚;甚至直到婚后,还有些丈夫按性梦的标准来苛求妻子,以至心生不满。凡此种种,都是不分梦境与现实的幼稚,必须加以克服。

极少数少男,误以为自己的性梦和遗精比别人多得多, 因此误认为自己的性欲或者性

能力太强,非得尽早、尽多地发泄不可,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事后还以此来为自己辩护。这可大错特错了。性梦和遗精本身就是一种不自觉的性欲满足,人不可能永远满足于此,但真正过性生活却需要具有选择能力、爱的能力、负起责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男孩一般也不肯承认有过性梦,尤其是乱伦梦。父母若想在这些方面帮助自己的孩子,比较稳妥的办法是买一些有关的书和鼓励他积极接受学校或社会上的性教育。也可在日常聊天中,可以通过讲解梦形成的原理帮助孩子理解性梦。注意不要强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这会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真的想乱伦或者发生性交。应该告诉他梦是自发的、不由人控制的,也不代表人的真正意愿。同时还应该讲清,梦和现实有巨大差别,任何人都不可能真的像梦中那样去为人处世。除了正面教育外,还应该注意积极地帮助孩子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否则,他就会从正常的做性梦转变成大白天想入非非。久而久之,他就可能形成真去做梦中之事的强烈动机。那时,若压制这动机,他可能形成封闭、自卑或暴躁的个性;若不压制,他又可能不负责任地投入性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