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86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 8.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
1. (2017·福建)下列关于课堂管理目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课堂的一切由教师做决定②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③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的目标是:(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答案选B项。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 (2017·河北)根据对竞争利弊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所应该推崇的是( )
A.群体内竞争 B.群体间竞争 C.个人间竞争
D.个人与群体竞争
正确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有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通常得到推崇。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 (2016·河南)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的(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程度
正确答案:D 解析:从狭义来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社会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其发展变化决定于交往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4. (2016·河南)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A
解析:现有的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的主要因素。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5. (2017·湖南)某堂课上,有两名学生一直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教师多次通过眼神暗示提醒,他们依然没有改正。根据课堂纪律管理中的“最小干预”原则,这时教师采取下列哪种处置方式最为恰当( )(易混)
A.有意忽视 B.暂时隔离
C.剥夺奖励或进行惩罚 D.言语提醒
正确答案:D 解析:当非言语线索不能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采用适当的言语提醒有助于让学生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使用言语提醒时,教师要注意不要去追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是要告诉学生他应该怎么做。课堂上教师多次通过眼神暗示提醒窃窃私语的同学,但他们依然没有改正,这时候就要用适当的言语提醒帮助学生回到学习活动中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6. (2016·河南)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 D.促进团结协作
正确答案:A 解析: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良性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7. (2016·河南)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教学隐患的是( ) A.颠倒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大容量导致学业负担加重 C.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
D.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正确答案:B
解析:多媒体教学的隐患有:(1)颠倒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3)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4)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8. (2017.广西)布罗菲和伊伏特逊认为,小学低年级课堂管理的关键是( )(易错)
A.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 B.监控和维持课堂管理系统 C.管理课程
D.建设性地处理课堂混乱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只有儿童掌握了基本的规则和程序之后,才可能进行学习活动。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9. (2016·河南)( )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措施设计 D.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B 解析: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0. (2016·河南)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对违反校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具有羞耻感、负罪感和自责感,因而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纪律。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往往将自己融于某群学生群体之中,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做出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他们喜欢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种现象属于( )行为。
A.责任分散 B.从众现象 C.去个性化 D.群体促成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去个性化的概念。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1. (2016·河北)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因素是( )
A.挫折
B.大脑唤醒水平 C.模仿 D.报复心
正确答案:B
解析: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2. (2016·河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社会心理学的依据是人际交往的( )
A.交互性原则 B.功利原则
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社会心理学家强调,我们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当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对于同我们发生交往的人,我们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中的主动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3. (2016·山西)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教学和学习,其中坐在( )是最积极的学习者。
A.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B.中心区域 C.后排
D.左右两列
正确答案:A
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4. (2017·山东)学生能指出生字的字形结构,用学的生词造句,在病句中找出错误部分。这属于学习过程的( )阶段。(易混)
A.理解 B.分析 C.应用 D.综合
正确答案:C
解析: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简到繁分为6个层次:(1)知识;(2)理解(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其中,应用是指将所学材料
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以“知识”和“领会”为基础,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例如,指出生字的字形结构;用学过的生词造句;在病句中找出错误部分;说出一段文字的逻辑顺序的错误等。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5. (2016·江西)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系统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趣味性原则 D.程序性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学设计的原则有:(1)系统性原则;(2)程序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6. (2016·河南)在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心理成分是( )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成熟成分
正确答案:B
解析:人际关系包含着认知(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是指个体通过人际认知对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理解;情感成分反映了个体对相互交往的态度和情感的满意程度;行为成分是指围绕关系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一切交往行为和结果。在三种成分中,情感反映了人们的交往与彼此需要满足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情感上的好恶喜厌常常决定着关系的远近亲疏。因而,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成了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多项选择题
17. (2017·河南)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 ) A.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答案:A,B,C 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8. (2017·广东)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下列情境中比较容易发生
从众现象的有( )
A.个体感受到群体成员个个能干,而自己却无法胜任时 B.群体至少具有三个成员,且他们的反应不一致的时候 C.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 D.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凝聚力时
正确答案:A,C,D
解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个体在下列情境中比较容易发生从众现象:(1)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所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时,个体顺从社会压力的倾向就越高;(2)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时,个体较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3)个体感受到群体人员个个能干,自己却无法胜任时,较容易表现从众行为;(4)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个体较容易表现从众行为;(5)群体至少具有三个成员,并且他们的反应是一致的时候,成员较容易从众;(6)在鼓励遵从社会准则的文化背景下,个体较容易从众。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9. (2016·河南)教学评价被看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恰当的有( )
A.教学评价是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做出考核 B.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C.教师可以依照教学评价结果调整课程教学安排
D.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以筛选出优秀的学生
正确答案:A,D
解析: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因此C项正确。而D项说法明显错误。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0. (2016·河南)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对象 D.教学条件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2)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3)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4)教学条件和情境。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1. (2015·广西)为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要求教师做到( ) A.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期望 B.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C.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D.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有:(1)教师要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期望;(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3)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4)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2. (2016·山西)合作学习具有的优点是( ) A.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B.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C.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D.深度拓展学生的学习经验
正确答案:A,B,C 解析: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能促进集体的学习成功,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学习中的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生习得团体规范,发展形成社会交往技能;有助于学生个体减少失败体验,改善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积极性。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判断题
23. (2017·广西)课堂管理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具体来看,课堂管理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4. (2016·山西)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的程度。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5. (2017·山西)教学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6. (2016·河南)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合作的人际关系。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课堂上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吸引的人际关系。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7. (2017·山西)教学策略中,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8. (2016·河南)合作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9. (2017·陕西)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如成群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集体宿舍出现乱倒污水垃圾等.这都属于去个性化现象。(常考)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去个性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体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目标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作去个性化。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0. (2014·江苏)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理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感情需要。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1. (2016·广西)课堂纪律就是管纪律。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2. (2015·内蒙古)课堂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3. (2016·河南)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34. (2016·湖南)所谓服从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而在群体引导或压力下朝着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常考)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案例分析题
35. 案例 有的教师把纪律不良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对他们的分心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做法会降低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更有意识地破坏纪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015·广西)此案例提醒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要注意( )(不定项选择)
A.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或否定的纪律体验 B.不能让学生形成表面遵守纪律的态度
C.将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位置 D.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正确答案:A,D
解析: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