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作者写弟子规的初衷,我们先来看一下他字面上的意思,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就是所,弟子规是写给孩子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应为其原名 《训蒙文》,我们可以理解其为给蒙童看的行为规范。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为什么大家都说现代人道德败坏,拜金主义,只要各位想想自己小时候被灌输的是什么样的思想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闲话不扯,我们既然知道了弟子规是给蒙童看的启蒙读物,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蒙童,蒙童指的是知识未开的儿童,古时候亦指已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弟子规》是给这样的一群人看的书了,他是给没有学习过任何知识,刚刚懂事的孩子看的书籍,简而言之就是学前班读物。
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大家推崇学习弟子规了,人家一本给学前班小盆友看的书,你一个劲的捧着当经典干啥?你为什么不叫人家大学生去学a,o,e呢?
但是我认为全面的反对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有同袍说这本书是清朝的,是在奴化我们,我认为其实也不尽然,既然他是给学前班学生的读物,那么他肯定是要一定程度上的强调对父母的顺从,就像大家小时候老师教育说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触的的人和事物都是不同的,幼时读《弟子规》,《三百千》,少年时读四书五经,青年时读诸子百家......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在不停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以少年和青年时为甚,但是人的道德观念是在幼年时形成的,启蒙很重要,《弟子规》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道德观念的形成上我认为没有太大的过错,如果有人一定要强钻牛角尖,我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