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跟研究院所有差异,和研究型大学也有差异。一是专业职能性比较强;二是区域行业针对性比较强;三是目标的时效性比较强。所以这就构成了高职服务于地方、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我认为找准特点,定好位,是十分重要的。
观点之二:
在新世纪,必须进行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是推动办学理念的关键。高职从原来单一企业的服务能够由点到线,再到面,最后做到国际化,这样最好。
高职还要把单一技术的服务推广到为联盟企业这个平台服务。
观点之三:
要把教育服务和科技服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紧密结合,才能走出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当中应有的模式创新问题。
今天有很多专家参加这个论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一定能在中国走出一个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高职特点的服务于社会的新模式。
高等学校体系建设如何多样化
马陆亭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从理论的角度,首先要从全球视野分析高等教育是怎样规划的。第一,传统大学是在不断地发展与继承,传统大学在变;第二,在发展过程中,应用型的高校是高等学校多样化的增长点;第三,新型的大学力图与过去的大学不一样,那些跟过去大学不一样的大学都取得了成功;第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非常注重高等学校体系建设,我想谈它怎样多样化的。
高等教育怎样适应社会,也就是这次论坛提出的服务型高校,我的观点是:
第一,高校的发展更应该注重体系建设,这意味着我们过去讲重点建设、示范性高校建设。发展到现在,这条路子可能需要变了。原因是“示范性”将来并没有太大的示范性,因为大家不好去学,因为差异太大。
第二,在国际上发展出一种创业性大学,就是说一个大学,总想与过去不一样,凡是不一样的大学最终都取得了成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教育服务型高校我觉得是这样的,服务是一种理念。我的体会是,这类高校想做什么呢?它想通过这种服务转
化为全校的理念,从理念转化为全校的行动,在这种行动中与社会融为一体,然后在融为一体中取得自己的成功,也取得与当地互动这种共同发展的成功。这类学校比较看好的是它要走的路跟过去不一样。我简单举个例子,我第一次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候,何校长说领我参观一下学校的知识产权服务园,却马上领我向校园外走。原来这个园就是在校门口外边原来的人才市场。他要建设的学校就是与过去不一样的学校。该校这几年每年不断有理念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转化为学校的行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可能要思考,我们怎样走出一条与过去不同类型的高校,我们走出去,而不是它叫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