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会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发展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网络文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巨大,也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显示受影响最大且数量最多的群体要数青少年学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心理特点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网络文化及特点 1.全球性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从不同角度展示在人们面前。今天,西方国家的网络发展同东方国家的网络发展没有大的差别。就某些表现而言,有的东方国家甚至还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纵观文化发展进程,只有网络文化才打破了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可以预料,网络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和同步性必将给各种现有的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2.时效性
网络的时效性优势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铺设面向全球各地的网络,使经济信息、政治信息、舆论信息、思想教育信息和其他信息,都能够通过网络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3.风险性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文化传播媒介,它跨越了地域界线的同时,也跨越了不同民族、宗教、地域所特有的心理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这种多元文化共存体中,人们自由地,甚至可以不负责地制造、传播、交流和利用各种文化内容。网上无需登记,完全匿名,网络传播是双向交流,自由度高,任何国家都难以对跨国界的网络进行有效的超国界监控。 二、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虽然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艰巨的挑战:
1.价值观念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界的,必然导致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各种思潮、价值观念不断涌入。互联网的特点,
又使学生理解信息更加主动,带有很高的自主性,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传统价值观念的权威地位不再坚不可摧。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又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外界的影响,不少人有偏激盲从的弱点。因而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紊乱。 2.人生观的挑战
网络产生于美国,网络语言也来自美国;在网络世界里,英语文化处于明显的“霸主地位”,互连网上的英语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所占数量微乎其微。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在全球有3000个,70%以上来自美国,名列世界前茅的站点大都在美国。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逐渐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头脑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不仅社会主义国家感受到了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强烈挑战,就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担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争夺下一代年轻人尤其是高层次的大学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3.道德观的挑战
网络的使用具有匿名性,每个人都能上网,且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其真实身份,因而也导致许多青年学生忽视道德规范的约束,很少考虑其网上行为的后果,甚至利用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例如,在网络上随意的漫骂和攻击屡见不鲜,假话、欺骗习惯成自然,惟我所用的意识空前放纵。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必然造成人们人格
的分裂,也必然渗透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等等。这反映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的错误性。 三、发展先进网络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1.先进的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新渠道
网络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新渠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他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管理好.。 2.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两课”教学。就现在的情况看,“两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日益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网络化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动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在“两课”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加生动性和提供更多更大的信息量,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这就巩固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3.规范网络文化,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让大学生掌握使用网络的道德规范,并使他们认同规范,在网络交往中,加强道德自律。一个人只有在网络中也表现出健全的人格,网络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社会和国家才会充满希望。学校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办法,使整个网络活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学校要规范网络运行,落实实名注册登记,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总之,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让网络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成为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 [2]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3]韦鸿鹏.谭璐.网络交往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负面效应[j].高教论坛.2004,(2).
[4]王守猛.网络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负效应及对策[j].求索,2004,(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