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一
卷面主要问题或现象分析:
从全年级学生考试的卷面情况及年级的各项数据分析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1、基础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迁移类推。 2、计算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3、操作要求不明,操作前缺乏思考和判断,也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4、解决问题欠灵活,缺乏认真分析问题的好习惯、浮躁不够冷静。
教学反思:
四年级在各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期,跟高年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这个转型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是我们四年级教师的当务之急。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相作用,教好了,才能学好。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还是要具备成本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经常的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多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学生可能出现的
1
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别望了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过渡好这个转型期。 改进措施:
对以上问题分析和教学反思,我们几位老师共同商量决定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分工合作,利用各人优势,达到资源共享。 2、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多设计开放性习题,分层练习。开展各类专项测查,增强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学生的能力。
4、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三位一体、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困生有进步、让优等生有发展。 一、测试情况分析 得分率较高的题型有:
(1)填空题第1、2、34、5、6、7、题,得分率达95%。 (2)选择题第1、2、4、题,得分率达94.6%。 (3)判断题第1、、2、3、5、6、题,得分率达93.5%。 (4)辨别方向题得分率达92%。 (5)计算题第1、2题,得分率达96%。 (6)应用题第1、4题,得分率达90.2%。
这些得分率较高的题型,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是较好地达成了目标。尤其是计算,表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同时,具备了
2
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从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也暴露出一些我们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得分率较低的题型有: (1)填空题第6、10、15,得分率是76%。 (2)选择题第5题,得分率是68%。 (3)应用题第2、3题,得分率是73%。
这些得分率较低的题型,反映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解题和认真审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平时没有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应该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形成数学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是让学生简单面对理想状态的问题,不动脑筋的搬用公式、方法,还是将复杂情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没看清题
3
目要求、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教者要有目的地设计好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验算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今后措施
1.从学生解题时暴露出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用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师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领悟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对教学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 注意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今后应坚持抓好学生的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5. 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发教材资源,有助于把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对学生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6.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教师要给予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
4
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与思维空间,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 篇二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本次测试范围是前四个单元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俩位数》,试卷共分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列式计算题、操作题以及解决问题。 二、从内容上看,《大数的认识》是在一二三年级“数”的基础上的延续,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公顷与平方千米》内容较少,记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基本上也就不失分,但是此内容安排在《大数的认识》后面,还要让学生在原先平方米的基础上感受更大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引进了量角器的使用,这是第一次接触的工具,且不说对量角器量角原理的理解,单就“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度的大小这一技术,对有部分学生而言就是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来说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但是因为“没看清数据”、“书写不清”、“抄错”等等这些被认为是“粗心”的问题总是不断出现。本单元中两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和“总价=单价×数量”是解决问题的依据,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在课本上提出这些“数学术语”,但是相关的知识并不陌生,这是与生活练习紧密的问题,因此学生运用起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5
三、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及其错误原因:
1.填空题第5题:一只猎狗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以写作(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 300米,可写作( ) 学生的错误答案有“35/千米”、“千米/小时”“3500米”、“三十五千米”等。对于第一次出现的速度单位没有从意义上理解,只是对它的形式有些印象,更有以为把35千米改写为35000米,甚至与第一单元大数的读写混为一谈。
2.判断题第2小题: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计算单位”和“数位”两个概念历届总是很多学生搞不清楚,尽管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有预见,知道要错,都会多强调,但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平时的习惯,偷懒等原因,表达问题不求标准,不求完整,往往在计数器的使用的时候就喜欢“个、十、百、千„„”这样说的,于是到真正要分清楚的时候也就分不清楚了。这也提醒我们老师,在刚接触到用计数器,数位顺序表的时候就要强调学生一定要说清楚到底是“个”还是“个位”„„
3.第五题第2小题:27个328相加的和是多少? 错误列式是27+328。
大部分错误的原因有二,(1)没有整句话读通再去列式,只是看到“和”字就写算式;(2)读完了整句话,但是没理解乘法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写形式。
4.操作题的错误有二:(1)还不会真正使用量角器,导致“0刻
6
度线”找反,于是130度画成50度;(2)“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利用两个角拼起来是直角或平角的关系来求另一个角的度数”,有部分学生漠视已知角的度数,直接用量角器量要求的角的度数。这类错误应该不算知识没掌握,主要是题目接触得较少,没懂题目的意思。 5.解决问题失分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并非数量关系不清,而是对题目意思的理解。比如之前是书上出现两个量的和的一般是说“一共是多少?”,而对于这些可爱的孩子来说,当题目出现“共是多少?”的时候就在纠结了——“共是多少?”是不是就是“一共是多少?”呢?还有如第4题的“照这样计算”不理解,于是就给列式带来了困难。对于这些问题,相信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都不是问题,现在能做的就是理解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耐心解释,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