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密
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2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供应链金融服务不断融合,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更具有高效、低成本、融资渠道多样和风险控制手段更优等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本文在对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出发,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划分为基于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和基于其他平台三大类,并分别进行分析。最后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一、引言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难题,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供应链全链条提供金融服务,使得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自2015年开始,“互联网+”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充分的使用。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较,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化和升级。
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依赖传统担保方式。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围绕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担保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应收账款等质押或抵押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若核心企业实力不强,财务状况不佳,即使核心企业愿意为其上下游企业增信,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兴趣不大;若存在信用良好、实力强劲的核心企业,如果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交易规模有限,则核心企业的配合意愿较低,则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融资等金融服务。
(二)交易全流程监控存在困难。由于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商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ERP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未联网,导致在交易流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商需要跟踪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付出较大的监管成本,以确保交易正常进行,所融出资金的安全:此外,还有可能发生买卖双方串通骗取融资的虚假交易现象,给风险控制带来更高的挑战。
(三)信用评价体制还有待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关注企业真实有效的交易背景,并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信用风险评估。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及供应链进行有效评价。但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进而很难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电子化的商业信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服务商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掌握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风险更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一)更精准的风险把控。金融服务供应商依托互联网技术,收集、统计、分析客户的经营活动及还款能力。对客户的授信可以通过模型,结合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实时监控,更精准的计算、控制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业务风险和融资风险。
(二)全流程监控,降低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金融服务供应商掌握海量动态的交易数据,并且通过各类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由于互联网平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资金闭循环,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减少资金挪用、侵占或转移现象。
(三)信用评价模式适应中小企业实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其当前的经营业绩、还款能力并非特别理想,但如果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则其优势在于强大的发展动能和未来前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有效的收集、记录中小企业的经营数据,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也不仅局限于当前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和还款能力,而是将企业置于更完备的信息集群中进行分析,注重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更加切合中小企业实际。
四、“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探索
供应链上金融服务供应商和金融服务内容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不同组合也构成了不同模式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
目前,“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B2B电子商务平台(如找钢网、上海钢联、敦煌网)、B2C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淘宝、苏宁)、P2P企业(如爱投资、万盈金融)、供应链管理平台(如怡亚通、1号链)、供应链软件管理供应商(如畅捷通、用友、金蝶)、商业银行、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1. 基于银行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商业银行一直重要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革新服务模式,利用自身优势,顺应技术变革和信息整合带来的改变,加大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建设力度,一方面与电商平台展开业务合作,另一方面积极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如平安银行“橙e网”,客户可以在这个免费的电商平台上实现“1+N”链条客户群的进销存、订单-运单-收单管理,为客户提供线上预付款融资、线上供应商协同融资、线上存货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服务过程数据清晰透明、方便快捷,创造了银行主导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不断融合的局面。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建立了各自的线上电商平台,如民生银行“E 融平台”、工商银行“融e 购”等。
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不论是B2C 平台还是B2B 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扩展业务。这类平台拥有大量、累积的真实一手客户交易数据,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验证,便于了解客户的资金、物流、信用状况,构建供应链上下游甚至是整个产业链的交易闭环,并在此闭环内对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电子商务平台掌握的真实交易数据是供应链金融服务难得的宝贵资源。
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平台也能够牢牢的锁住平台上的众多买家、卖家,吸引其他竞争对手的客户资源。目前,电商平台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B 端的预付款融资、存货
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C 端的消费信贷。如京东金融,利用京东现有的大数据,为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各个环节提供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五类融资产品:采购环节的“企业采
金”“京小贷”、生产环节的“动产融资”,销售环节的“京保贝”,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线上缴费、流动资金贷款服务的“京东快银”;为消费者提供“京东白条”等私人金融服务。通过该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的盘活企业库存和资金,构建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精准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3. 基于其他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其他平台主要包括P2P 企业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和基于供应链软件管理供应商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其中,P2P 企业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第三方征信机构的合作能够获得真实贸易数据,能更准确的计算、评价企业信用,进而确定信用贷款、保理等金融服务定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P2P 企业平台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快速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平台对供应链全流程中的“四流”都能进行充分掌握,有强大的数据平台,能够利用数据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型,为合作伙伴提供风险控制、融资方案;以供应链软件管理供应商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为企业提供ERP 管理系统,不仅聚焦核心企业,更扩展到产业链上其他中小企业,积累多年的业务数据搭建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构建供应链生态圈,根据收集的企业信息、财务信息等,对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更方便为客户提供流程化、规模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国内供应链管理平台领军企业怡亚通为例,其以上下游客户的综合需求为中心,以物流为基础,供应链服务平台为载体,互联网为共享手段,“整合+金融”、“整合+各类增值服务”等为一体,打造B2B/ B2C/ O2O 商业生态。自2009 年开始,怡亚通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级城市的“380”深度供应链网络,通过共享城市平台与优化分销体系,从而构建了一个快捷、高效的售直供渠道。怡亚通通过整合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小额贷款、设备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在内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消费者客户提供消费贷、分期付款等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内容
资金和数据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两大基本前提。资金可以解决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的融资、筹资问题;数据则主要帮助金融服务供应商有效控制风险,两者缺一不可。
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的分析,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商能够向链条上更多的企业提供以融资为主的集咨询、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保险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其中融资模式又可以分为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三类模式。
五、结束语及展望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使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彻底转变为基于数据驱动模式,大量企业的海量数据归集,帮助金融供应商判断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并从产业链的角度综合确定融资额度,深入挖掘服务机会,实现普惠金融。
此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将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传导、可追溯,尤其提高了票据的透明性和流转效率,为大量原本很难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
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在金融服务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务必重视风险问题,做到信息共享,及时预防风险,使供应链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辰纲.互联网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7(16):141-143
[2]石婧雯.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周密,讲师,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