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周长
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五册89页至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画,
认识周长。
2、能说出具体物体一个表面的周长。
3、选择测量工具,尝试测量物体的周长,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对周长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周长的测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一个三角板,树叶,杯子,
两份练习卡。
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条软尺,一根毛线,
一片树叶,一个杯子,一个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师叙述: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有两只蚂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们将进行两场比赛,想请在坐的各位当裁判,你们愿意吗?
好,现在我们看第一场比赛。(课件显示) 这只蚂蚁为什么胜利了?
哦,它爬的路程没有这只蚂蚁的路程长,这比赛不公平。 第二场比赛是爬树叶,你们认为怎样爬才算公平呢? (课件显示)
这只蚂蚁为什么又胜利了?
哦,这只蚂蚁没有老老实实的沿树叶的边爬,它违反了比赛规则,应取消它第一的成绩,我们不要学它的做法。而另一只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圈,它爬的这一圈是这树叶的什么呢?
(同学们回答)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课件边演示师边引导)我们看,这只蚂蚁沿树叶边爬了一圈,这红色线的长度就是蚂蚁爬的路程,我们再把这条线打开,就成了一条什么?(线段)
这条线段与树叶边的长度怎么样?(相等)
也就是说红色线的长度就等于树叶边的长度。我们看蚂蚁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这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什么? (树叶的周长) 那这条红色线段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什么?(周长) 2、(课件出示)这数码宝贝头顶上的这个圆的周长是怎样的?你们用手比画一下。
你们再跟着比画一下。
这是一个五边形,它的周长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来,我们一起比画一下。
这是一个什么?(冰箱)它的正立面是一个什么形?它
的周长又是怎样的?你们比画一下。
这下面的是什么?(电脑)它的显示器和机箱的正立面是各是什么形?它们的周长是怎样的?你们自己比画一下。验证一下与自己比画的对不对。
3、你们用手能比画物体的周长,你们能不能用笔画出各图形的周长呢?下面,请你们拿出练习卡1,用你喜欢的彩色笔画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师巡视指导。
展示台上展示同学们的成果,请同学评论。
4、你们左手拿着数学书,用你们的右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周长。(师生一起摸)
一个同学闭着眼睛摸课本封面的周长,另一个同学检查他摸得对不对。再交换。
5、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的周长,请你们判断一下。(课件出示)这红色线的长度是这三角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这红色线的长度是这圆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这红色线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 6、你们来说说,什么叫周长呢?(学生自主说) 把刚才同学们说的概括起来,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7、比如,前面黑板四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数学课本封面四边的长度就是课本封面的周长,三角板三边的长度就是三角板的周长。下面,请你们也用“……的长度就是……的周长”说出你们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8、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那么,你们能不能
把它们的周长量出来呢?
下面,请你们拿出练习卡2,(教师根据表中信息说明要求)。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操作。
展示成果,学生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和纠正,完善答案。
你们刚才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
三、回顾新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周长的?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比一比,谁走的路程长? 五、课后作业
你们利用其他的时间,几个同学合作把练习卡2上另外三个的周长测量出来,有不明白的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练习卡2
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取整厘米数) 树叶的周长 (1、3组) 杯口的周长 (2、4组) 三角板的周长 (1、3组)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2、4组)
练习卡2
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取整厘米数) 树叶的周长 (1、3组) 杯口的周长 (2、4组) 三角板的周长 (1、3组)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2、4组) 练习卡1
用你喜欢的彩色笔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