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的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1)着陆( )(2)缓慢( ) 2.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中划线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段所举的陕西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哪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zhuó(2)huǎn
2.低空中的水汽因温度降低而不能被空气完全容纳,过剩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低空中,就形成了雾。
3.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4.文章第③段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影响,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6.吸湿法。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二、蚂蚁的文明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C)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口,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小题1:.本文从分工、 和 等方面介绍了蚂蚁作为高级社团性昆虫所具有的文明。(2分) 小题2:.本文使用了 、 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2分) 小题3:.“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在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把这句放在文中A、B、C、D四处中的 处最合适。(1分) 小题4:.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这句中“远远”“所有”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5:.人类还有一个新定义——人是文明动物。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蚂蚁的“文明”?(3分)
小题1:劳动 情感 小题1:列数字 举例子 小题1:C
小题1:不能删去,“远远”“所有”准确说明了蚂蚁的种类之多。
小题1:蚂蚁的“文明”其实是一种本能,蚂蚁的类似于人类的文明但与自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文明又有本质的不同。
三、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
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小题1: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
小题2: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小题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什么?
小题4: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
小题1: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 小题2: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3)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4)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小题3: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小题4:示例:我建议大家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 四、聚焦“PM2.5”
(1)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向。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
神往。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2)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3)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其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4)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此外PM2.5中的某些成分还会使人体产生病变,从而诱发癌症。
(5)面对越来越超标的PM2.5,在雾霾天气下我们该怎么做呢?在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的气溶胶粒子,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感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外出,需带口罩。早晨空气质量较差,此时最好不要锻炼,锻炼时间应选择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同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降低运动强度。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从被文人墨客吟诵赞美的雾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什么是PM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对雾霾天气的方法 小题3:第4节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提出两种治理PM2.5的具体方法。(2分)
小题1:文章开头从雾写起,吸引读者(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PM2.5。 (2分)
小题2:PM2.5的来源 PM2.5的危害
小题3: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方法各1分,共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了PM2.5的粒径小(只答“说明了PM2.5的粒径小”也可,1分),不易被人体器官阻挡,容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只答“容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也可,1分)。
小题4:①植树种草;②控制工业废气排放;③少开汽车,选择绿色出行。(三点,各1分) 五、《“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通过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小题1:请简析第①段是如何引出“微信控”的。(3分)
小题2:第⑤段加点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3分)
小题3: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形成如此情状的心理原因,并向其列出“微信控”的主要危害。(4分)
小题1:(3分)先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微信深受人们喜欢;然后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控”,什么是“微信控”。
小题2:(3分)不能,“减弱”表示程度降低,说明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微信控”症状变轻,消除是使不存在,彻底清除,用在这里不符合实际,“减弱”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4:(4分)姐姐,微信固然有趣,但物极必反。如果你过度着迷,不仅损伤的你的视力,导致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还有可能会削弱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大了你和同事们的距离。你还是少用微信吧。(称呼1分,理由2分,劝说语1分) 六、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10分)
①欧洲有做梨子酱的传统。但是去皮捣碎的梨很快就会变成褐色,不仅难看,味道也会受到影响。有经验的主妇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柠檬汁,梨子酱就能保持“新鲜”的颜色。
②不仅是梨,苹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会很快变色。现在人们知道,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它们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类叫做“醌”的化合物。而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此外,许多多酚化合物被认为“营养价值高”,一旦变成褐色素,其价值也就失去了。
③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本色。而象柑橘、柠檬这样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也就不会变色了。
④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⑤它的作用不仅于此。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抗坏血酸的加入,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进行。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肉中同时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 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总是会有脂肪,在保存中会也会被氧化。油脂氧化会释放出许多挥发性的小分子,产生不好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也是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象前面所说的这样,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
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在谈论其营养价值的时候,通常就用大家熟悉的名字——维生素C。 ⑦我们知道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在许多不得不进行加热、压榨从而导致维生素C损失的食物中,通过添加的方式来弥补损失,也就比“无添加剂”的相应食品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小题1:“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3分) 小题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如果肉中同时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⑤段中的“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指抗坏血酸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 B.本文④段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抗坏血酸作为食品添加剂运用广、作用大。
C.亚硝酸盐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D.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视频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
小题1:(3分)指抗坏血酸(1分)抗坏血酸就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1分)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保护体内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分)
小题2:(4分)不能。(1分)“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1分)如果删掉就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3:(3分)A
七、海南岛的气候
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到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至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
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⑧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月至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月、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小题1: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小题2: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小题3:请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小题1: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年、歉年之别。 小题2:雨水少的年份 小题3:列数字、作比较
小题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冬、夏、水、风四个要素的阐述各1分) 八、酸碱食物与健康(14分)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一天吃的食物以酸味为多,碱味食物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倒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此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归属“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物”。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归属“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物”,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
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物。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均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治机制虽然紧密而有用,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要是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物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耗损骨骼中的钙仓储,导致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松散、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态,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令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小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些元素归属“成碱元素”。 ②长期如此,便会过多耗损骨骼中的钙仓储,导致钙的加快流失。 小题2:根据第二段的文意,简要解释为什么酸味极强的柠檬是“碱性食品”。(3分)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 (4分) 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均衡。 ②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 小题4:你认为造成人体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请根据文意和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简要回答。(3分)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总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小题1:①指钾、镁等金属元素。 ②酸性食品摄取过多。(4分,各2分。)
小题2:柠檬的酸味来源于柠檬酸;柠檬酸分解后二氧化碳被送出体外;柠檬富含金属元素(或成碱元素)。(3分,每一点1分,意思正确即可。)
小题3:(4分)(1) “正常”二字排除了人体可能因外在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特殊情况(1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分)。(2)作比较(1分),说明肉类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1分)。
小题4:原因:以酸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破坏了人体酸碱平衡。危害: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状况,会损害健康(或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3分,原因1分,危害2分,要求符合文意。)
九、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小题1:请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信息,抓住本质特征,给“黑匣子”下一个定 义。(2分)
小题2:文中第⑤段写道“‘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唯一”一词的表达作用。(3分)
小题3: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3分)
小题4:有一次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强看电视里报道说,某国某航空公司一家“麦道”飞机失事,有关方面正在对飞机失事前30分钟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分析。小强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小强的疑问。(4分)
小题1:“黑匣子”是一个安装在飞机上用以记录飞机起飞后机上各种声音和数据(1分),以便为失事飞机提供事故原因分析资料的金属盒子。(1分)(再加上“现在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也可)
小题2: “惟一”一词照应了前文说的“机毁人亡”,(1分)表示除此盒之外无任何人与物“幸存”, (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严密性。(1分)(意近即可)。
小题3:(3分,写出三点即可)①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②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③能耐受高温;④较长时间内不渗水;⑤能承受强大的静压力;⑥记录的信号和数据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⑦涂成荧光橘红色;⑧有些能连续发射超声波信号
小题4: 其实从飞机起飞开始,黑匣子就开始记录声音信号和数据,(2分)只是记录的容量有限,失事后保留的只能是最近30分钟的声音信号和最近50分钟的数据。(2分) 十、水刀的力量(6分)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小题1:文章第一段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小题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出作用。(2分) 小题3:第五段加点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1: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2分)
小题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的突出了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的细。(2分)
小题3:不能,几乎说明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接近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去掉后太过绝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