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纲测评解读
考点梳理 1. 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 2. 掌握常见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3.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4. 理解并能流畅准确地翻译句子 5.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6. 评判文章观点或写作技巧 类 题 断句停顿 词语解释 辨析多义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阅读感悟 题 型 标记题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填空题 简答题 中考指数 ★★★ ★★★ ★★★ ★★★ ★★★ ★★ 3年中考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2014·重庆·9~12,15分)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夏水襄陵 ..③不以疾也 .
④属引凄异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
译文: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 字以内) 广告语:
2. (2014·北京·9~11,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 .②援疑质理 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
译文: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 感悟:
3. (2014·广东·6~8,10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①孰视之 .②臣之妻私臣 .③时时而间进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 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 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 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4. (2014·安徽·14~17,15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③香远益清 益: .④亭亭净植 植: .⑤宜乎众矣 宜: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
5. (2014·山西·11~14,10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
(1)《出师表》是 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 的。 (2)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 古义: 今义: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 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 猥自枉屈——猥琐不堪 ..
(5)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 6. (2014·新疆乌鲁木齐·10~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愚 公 移 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
6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B.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C. 且焉置土石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D.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请将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文回答。 答:
2013~201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2013·湖南长沙·10~12,8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醉 翁 亭 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7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四时之景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答:
2. (2013·北京·12~14,9分)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8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②其两膝相比者 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文:
(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 舟 简 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竹叶做成的船篷、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
9
3. (2013·广东·6~9,12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满 井 游 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 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 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3)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A. 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 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 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4. (2013·福建福州·7~11,16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11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②荆之地方五千里 .③公输盘诎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为何若人? 译文: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5. (2012·北京·12~14,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桃 花 源 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②未果,寻病终 .
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6. (2012·黑龙江哈尔滨·8~10,8分)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13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叩: ②被: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解决“无书”的办法: ②解决“无师”的办法:
2年模拟
1. (2014·浙江丽水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B. 乃记之而去 .
广起,夺而杀尉 .
C. 俶尔远逝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 心乐之 .
怅恨久之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4)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 (2014·湖北鄂州模拟)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15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余闻之也/久 C. 宋之地/方五百里 D.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扶苏以数谏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辍耕之垄上 ..D. 卜者知其指意 安陵君其许寡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为天下唱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③广故数言欲亡 .④尉果笞广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5)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16
答:
3. (2014·北京平谷模拟)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题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填空。
①《曹刿论战》“小大之狱”一句中的“之”相当于“的”,《出师表》“悉以咨之”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文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中“之”的意思是: 。 ②《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中的“道”是“学说、主张”的意思,《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一句中的“道”是“道德、道义”的意思,文中“得道者多助”中“道”的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3)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① 和② 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③ ,进一步阐发欲得“人
17
和”,必先要④ 。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4. (2013·四川成都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②愿终守之,弗敢易 .③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④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⑤岂直五百里哉 .⑥长跪而谢之曰 .⑦寡人谕矣 .
18
⑧徒以有先生也 .
(2)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若是也 B. 徒以有先生也 C. 皆布衣之士也 D. 臣未尝闻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
③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课文中的“先王”是指 ;“布衣”是指 ,是 的修辞手法;“寡人”是指 。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
(5)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
1年预测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9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一样) .C. 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 执策而临之(面对) .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无以应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D. 其真无马邪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 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20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2. 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B. 互相轩邈:比长远 .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
C.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 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 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21
C. 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旧知其如此 旧:亲戚 .B. 箪瓢屡空,晏如也 .
晏:安乐,安然
C. 造饮辄尽 造:往,到 .D. 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2)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置酒而招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B. 以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不戚戚于贫贱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22
D. 无怀氏之民欤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译文:
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 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 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 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庄子》故事两则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23
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 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游:游玩
D. 请循其本 本:本心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鹓 其如土石何 ..B. 夫鹓发于南海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拔山倒树而来 .
C.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D. 我知之濠上也 辍耕之垄上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文段,借鹓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
B. 鹓的故事中,庄子用“鹓”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
C. 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D. 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
24
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
5. 阅读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 ②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答:
25
参考答案与解析
3年中考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1)①“阙”通“缺”,空缺 ②漫上 ③快 ④延长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阙”的通假。
(2)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解析]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第1句中“自非”、第2句中“素湍绿潭”的意思。 (3)A [解析]考查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方法:注意关键词,文章写四时之景,顺序是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 (4)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解析]考查课文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方法:把握三峡的总特点,然后再分层次介绍。
2. (1)①交往 ②询问 [解析]考查实词掌握情况,注意课下注释。
(2)①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②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写出作者描写求学经历的句子,然后感悟(或与现在自己的学习条件相比)。
26
3. (1)①仔细 ②偏爱 ③间或,偶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义的理解,包括常见文言文虚词和古今词义的辨析和文言词的活用。
(2)①(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②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句的翻译。句中的关键虚词、实词要准确翻译,一些考生不能做到字字落实,出现错译、漏译。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写法掌握“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4. (1)①通“繁”,多 ②洗涤 ③更,更加 ④通“直”,立 ⑤当然 [解析]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①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②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解析]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句中的“通、直、蔓、枝、爱、鲜、闻”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①字字落实,直译为主;②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③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做这类题型,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从《爱莲说》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渊明“爱菊”的原因是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贵者也。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
(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解析]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从内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着手。本题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理解,从内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从句式方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 (1)诸葛亮(孔明) 刘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出师表》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要熟悉《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地位低下(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品德)卑劣无耻(恶劣、不道德)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古今异义。
(3)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解析]句子翻译,要牢固掌握。翻译时每个字都落实到位,直译过来。
(4)B [解析]A. “深入不毛”中指一种地方,“吹毛求疵”中指皮毛。B. “竭”都是竭尽的意思。C. “三顾茅庐”指拜访,“顾此失彼”指顾得上。D. “猥自枉屈”指辱,这里有降低身份意思;“猥琐不堪”指鄙陋卑下,不大方。
(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段中的句子。
6.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及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一一核对筛选。A.第一个“居”是“居住”,第二个“居”是“过了,经过”;B.第一个“许”是“赞成,赞同”,第二个“许”是“上下”的意思;D.第一个“诚”是“诚意”,第二个“诚”是副词,“确实”。
28
(2)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②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结构特点,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将语句翻译通顺、完整。
(3)愚公之妻并没有反对移山,且是从关心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处置土石的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是对移山持反对态度,斥责愚公不聪明,讥笑他不自量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找原因。 [2013~201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 (1)①取名 ②助词,译为“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第①题“名”是实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取名”。第②题“之”是常见的虚词之一,有以下多种用法:①代词,代人,代事,代物;②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补充音节;⑤动词,到。这里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2)①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②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能力。第①题,要在理解整个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乐”(名词,乐趣)、“得”(获得)、“寓”(寄托)等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第②题,要准确把握两个实词“负”(背)、“行”(行走)和两个虚词“者”(„„的人)、“于”(在)的意思。 (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景抒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有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怀的把握以及联系现今社会谈其意义。第一问是比较欧阳修和范仲淹两人在主张中表现出的感情的相同点,做题时一要结合两位作家当时的境遇,二要抓住文章
29
的中心句进行分析。第二问要扣住“民”“乐”谈其对现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 (1)①高高的 ②靠近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从句式“„„者”可看出“峨”是形容词,应翻译为“高高的”。“比”是一词多义,有“近”“等到”“比较、相比”等意思,在文中应翻译为“靠近”。
(2)抬头仰望,神情与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重点的词语,句中“矫”是指抬头,向上看(山崖)。“苏”是指苏轼(苏东坡),“黄”是指黄庭坚(黄鲁直)。“属”是“类”,指类似。翻译的顺序不用调整,可采用直译的方法,直接译出。
(3)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核桃的总体特征可从最后一段的第二句找到,即“长不盈寸”。第一段中对雕刻技术的概括,从第一句末可以找到②的内容,即把船上人物雕刻的出神之处。③的内容可分析为“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与“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之间的内容,则为“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④是对雕刻者技艺的描述,从最后一句的“技亦灵怪矣哉!”中可得到评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解答此类问题要认真阅读语段,从有关联的词和句子中找到相关信息,结合语言环境作出答案。 3. (1)B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中“欲出不得”的“得”是“能,能够”的意思;“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中的“得”是“领会”的意思。B项中“未百步辄返”和“造饮辄醉”的“辄”都是“就”的意思。C选项中“于时冰皮始解”的“时”指“这时”,“学而时习之”的“时”意为“时常”。D项中“麦田浅鬣寸许”中的“许”是指约数,“左右”的意思,“遂许先帝以驱驰”中的“许”是“答应,承诺”的意思。所以,答案选B。 (2)(我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语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其中重点实词
30
“始”是“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开始”“开端”有所区别。句中常见的虚词“之”和“而”的用法也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积累。同时本句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未之知”是“未知之”的倒装,翻译时要翻译出来。
(3)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解析]此题考查对意象在文中作用的分析。作者在描写北国早春“余寒犹厉”“冻风”“飞沙走砾”等景象之余,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但本文写的主要是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所以,可看出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解答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答。
(4)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C项首先考查学生对“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三个画面的理解,特别是“茗”、“罍”、“蹇”三个字的理解,这三个字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意为“煮茶”“端着酒杯”“骑驴”。其次考查的是对“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的理解,两句分别指“游人虽然还不多”“也常常能看到”,由此可以看出此时满井已经呈现热闹的景象,但因游人还不算很多,所以说“络绎不绝”是不准确的。
4. (1)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句间停顿。解答此类题目,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文段的意思是: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表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先生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学生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2)①破 ②方圆(面积) ③通“屈”,理屈 ④入侵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平时要注意对课内文言重点注释的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意义,同时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地方”为古今异义,这里
31
为“方圆面积”,“诎”为通假字,通“屈”。
(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呢?②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翻译语句时注意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出来:①句中“何若人”即“若何人”,指“是什么样的人”;②句中“虽”古常指“即使”,“绝”这里指“尽,没有”之意。 (4)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内容及墨子劝说手法的理解。墨子设喻极其准确,有鲜明的针对性。用富贵之家才拥有的“文轩”“锦绣”“粱肉”喻富有,用“敝舆”“短褐”“糠糟”喻贫穷,准确而形象。
(5)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根据理解先确定答题语段范围,理解上下句的语意,提取相关词语或语句即可。 5. (1)①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②不久 [解析]要运用平时所积累的文言知识,准确地写出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答题时要考虑到具体语境。此题难度不大,所给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对此类词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要加强识记。
(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解析]翻译的基本要求是忠于原文,不误解,不漏译或增译,不随意改变原句的句式特点;做到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要求和习惯。翻译时应注意一些规则和技巧,如省略成分要补出,修辞格要翻译恰当,倒装句的结构处理,个别特殊句的扩充或凝缩等。本题中,考生需要注意第①句中的“交通”,第②句中的“扶”“向”“志”等,要准确译出它们的意思。 (3)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读懂文章内容,围绕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体现,进行归纳概括。题目给了3分,应该从三个方面概括,即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百姓和乐。
6. (1)①请教 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
32
重点词语的识记,除了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叩”古义为“请教”,今义主要是“敲打”的意思)与文言通假字,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2)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②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嗜”(特别爱好),“盖”(发语词,相当于“大概”)。另外,注意把握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意译并用,使句子文从字顺。
(3)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要结合文中主人公遇到困难的具体做法进行理解。“无书”解决方法是“借”“抄”;“无师”时,到远处问有学问的人。这样就可从文章中确定答题范围。
2年模拟
1. (1)①凉 ②大约 ③凄清 (2)B
(3)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4)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2. (1)A (2)C
(3)①通“倡”,首发 ②写 ③屡次 ④用鞭、杖或竹板打
(4)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5)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 3. (1)①的 ②道德、道义
(2)①帮助(拥护)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兄弟(兄弟骨肉或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②有利于作
33
战的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①攻城 ②守城 ③治国 ④得道
4. (1)①给予 ②交换 ③打主意 ④违背 ⑤仅仅,只 ⑥道歉 ⑦通“喻”,明白 ⑧只 (2)C [解析]都是表示判断的句子。A、D都是否定句式;B项句末“也”字表感叹。 (3)①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寡人”是古代帝王自称,译时应用第一人称。其,是语气词,相当于“可要”“一定要”;易,交换) ②即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虽然,这里是表示未成事实的假设的情况;“于先王”,介宾短语后置,应提到动词谓语“受地”之前) ③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了。徒,只) (4)已故的国王 平民 借代 帝王的谦称 霸道 抵抗
(5)第一问: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他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打主意。第二问: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年预测
1. (1)C [解析]正确的方法。
(2)C [解析]A.第一个助词是“的”之意,第二个是放在主谓之间无实义;B.第一个应是“按照”的意思,第二个应是“来”的意思;D.第一个是表反问,相当于“难道”,第二个作代词翻译为“他”。
(3)B [解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识别千里马”。 (4)“马之千里者”是倒装句,重点字“或”译为“有时”。 2. (1)C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解析]抓住“湍”“甚”“奔”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
34
(3)D
(4)示例: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3. (1)A (2)A
(3)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4)D
4. (1)C [解析]本:本源,初始。
(2)B [解析]B项,均是介词,“从”。A项,第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鱼之乐”,第二个“之”动词,到。
(3)C [解析]“他们的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4)①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②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5. (1)C
(2)①这 ②客居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