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本文讲述了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 阅读下吧。
摘要: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证层面均存在很大分歧。本文以金融 发展为焦点,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文献进行梳理,并作出简要评述。
关键词: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效应
一、引言
自从库茨涅兹(1955)提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倒 U 关系以来,经济学家从多角度 研究了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但却未对收入分配中的金融影响因素给予足够重 视。Greenwood and Jovanovic (1990)《金融发展、增长和收入分配》一文的发表,揭开 了从金融发展视角研究收入分配的序幕。本文以 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提出的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 U 模型为基础,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探讨收入差距形成 中的金融影响因素。
1
[键入文字]
二、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始于同一个假定前提:获得 金融服务的机会以及贷款支持是个人收入提高的必要因素。从金融角度而言,个人享 有金融服务机会的不均等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分化,并进一步加强初始财富禀赋的分 化状态。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证文献来看,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尚无定 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可能存在的四种关系: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 U 型关系、 金融发展降低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以及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不显着,都得到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支持。
(一)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 U 关系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 U 型关系指的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金融发展会 拉大收入差距;当金融发展达到发达阶段时,金融发展会降低收入差距。因此,伴随金 融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库茨涅兹曲线的形状。C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认为,建 立金融中介要支付固定成本,个人享受金融服务也要求财富达到 门槛水平 。经济不 发达时,金融中介亦不发达,只有少数财富积累达到 门槛水平 的富人才能享受金融 服务带来的高收益率,因此金融中介不发达时收入差距会拉大。当金融中介比较发达 时,更多的人也通过财富积累达到 门槛水平 ,从而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务获 得更高的收益率,收入差距随之缩小。因此,收入差距随金融发展内生形成 Kutznets 曲线,即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倒 U 型的轨迹。如果金融中介内生于经济增 长过程之中这一前提成立的话,则 GJ 模型关于收入差距变动规律的探讨是在库茨涅兹
2
[键入文字]
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库兹涅茨假说(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倒 U 型假说)的一种 扩展。在该模型中,金融中介要求的 门槛财富 是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所在。
Banerjee and Newman(1993)认为,在金融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初始财富禀赋的不同 成为个人职业选择的决定因素。由于借款时需要提供抵押,所以穷人就无法通过贷款 渠道筹集到足够的财富进行投资,只能变成工人,而富人可以进行投资变成企业家。 因此,初始的财富分配将具有长期的收入分配效应,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差距长期存 在。如果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金融市场完美,则穷人容易借到所需的钱进 行投资,那么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从 Banerjee and Newman 的分析可 知,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Aghion and Bolton(1997)通过建立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得出的重要结 论是:初始的资本积累过程有加剧不平等的效应,但是在后期将逐渐减小收入不平等 的差距。当资本积累率足够高时,经济体将达到稳定的财富分布状态。这样,Aghion 和 Bolton 的模型就内生产生了收入分配的 Kutznets 曲线,其中资本积累的滴流效应可 以为 Kutznets 曲线提供一种解释。在 Aghion and Bolton(1997)中,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 作为资本积累的滴流效应机制的补充,能够提高经济绩效,但政府的再分配政策若要 对长期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则必须成为长期性的政策。
Lloyd-Ellis and Bemhardt(2000)也基于职业选择角度得出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非 线性关系。与 Banerjee and Newman(1993)及 Aghion and Bolton(1997)不同的是,Lloyd-
3
[键入文字]
Ellis and Bemhardt(2000)假定社会成员在作出职业选择之前就了解自己的潜在企业家才 能。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个人拥有的初始财富禀赋 是职业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那些能继承大量遗产的富人有能力进行投资并选择 收益率高的项目;而初始财富禀赋少的穷人只能沦为廉价的劳动力,从而财富禀赋的差 异直接导致收入差距的加大。在经济发展后期,个人拥有的企业家才能将成为职业选 择的第一要素,因为此时由于金融发展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受到融资约束而且较高的工 资也使得大规模投资的收益率下降。因而,收入(财富)差距随经济金融发展而呈现倒 U 型的轨迹。如果个人能力分布是有偏的,则企业家才能对于财富分配的重要性将在 经济繁荣时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时下降。
Matsuyama(2000)从利率和信贷市场均衡的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的演化。Matsuyama 指出,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不平等现象将长期存在,而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 平较高的经济收敛于完全平等的稳定状态,与 Aghion and Bolton(1997)的结论类似,富 人的投资最终会把穷人拉出贫困陷阱,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但富人拉动穷人走出贫困陷 阱的内在机制不同。Aghion and Bolton(1997)认为,当富人资本积累足够多时,引起均 衡利率下降从而穷人也有能力贷款投资,因而走出贫困陷阱;而 Matsuyama(2000)认 为,富人会持续贷款从而使均衡利率提高,这会加快借款者(穷人)的财富积累过程从而 有利于穷人走出贫困陷阱。
Townsend and Ueda(2001,2006)在 GJ 模型的基础上,在一个动态模型中详细讨论了 金融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演化路径,进一步印证了 GJ 模型的结论。TU 模型的 主要贡献在于研究方法上,首次在研究模型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后,引入实证数据进行 对比分析,为厘清二者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分析框架。他们应用泰国 1976-1996 的数
4
[键入文字]
据进行检验,发现伴随金融深化,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这是因为,在严格限制人们 自由进入金融体系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只有利于少数人,因而收入不平等也在加剧。
从实证层面来看,Hossein Jalilian(2003)用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收入不平 等及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伴随金融发展收入差距呈倒 U 变化,并计算出金融发 展水平导致收入差距趋势变化的拐点水平是 40%。乔海曙(2009)和肖燕飞(2009)认为, 金融资源在城乡的空间配置随着金融产业的成长与发展深度而呈阶段性变化,进而导 致城乡收入差距发生变化。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 倒 U 型的非线性关系。 胡宗义(2010)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也发现,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 U 型 关系。 (二)金融发展降低了收入差距
Paul Holden Vassili Prokopenko(2001)研究认为,在宏观经济稳定的条件下,金融发展 能够促进贫困率降低不仅仅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为穷人创造就业机会,而且金融发展 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Shankha
Chakraborty
and
TridipRay(2003a)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助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化,因此, 全社会的传统部门比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更少,收入分配状况也更好,即银行主 导型金融体系有利于降低收入分配差距。从实证层面看,学者们通过实证数据发现, 金融深化能够减少贫困人口所受到的信用约束,这有利于贫困人口选择高收益率的投 资,从而提高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一研究结果证实金融发展对于穷人收入的提 高具有更大的作用,从而强调了金融发展对穷人的重要性(Li,Squire and Zou(1998), Clarke,xu Zou(2003), Patrick Honohan(2004),Demirguc-Kunt and Levine(2007)等)。
5
[键入文字]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本文讲述了关于公允价值与 金融危机关系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阅读下吧。
[摘要]美国发生 次贷危机 后,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 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金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决策者的 决策错误,也产生了对公允价值的怀疑。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引发了对公允 价值的定义与特征、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对稳定金融作用的重新思 考。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研究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 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 次贷危机 是从 2006 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 的,2007 年 8 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它是致使全球主要 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金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暴露了决策者的决 策错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对公允价值的怀疑。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引发了对 公允价值的定义与特征、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对金融稳定的作用的 重新思考。
6
[键入文字]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一)岔允价值的定义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早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成立之前已经见于 1953 年会计研究 报告(ARB)第 43 号《会计研究报告的重述和修订》以及 1970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APB)第 16 号意见书《企业合并》。FASB 成立以来共发布了 157 项会计准则,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和 90 年代以后,分别有 7 项、15 项、29 项 FASB 发布的会计准则运 用了公允价值概念。
FASB 首次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是在 1976 年发布的 FASB13 号准则《租赁会计》,当 时,对公允价值进行界定的范围主要是资产,负债被排除在公允价值应用范围之外。 1980 年 FASB33 号准则《财务报告与物价变动》的征求意见稿在公允价值定义中加入 了不确定的因素,认为公允价值是 可以合理预期的交换价格 。到 1988 年的 SFAS98 号准则《租赁会计》发布为止,FASB 给出的公允价值定义都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 问题。1996 年 SFAS125 号准则《金融资产移转和服务以及债务清偿的会计处理》对公 允价值的定义不仅包括了资产,而且也包括了负债,并对参加交易的各方、交易市场 和交易时间进行严格的界定,对取得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设定了许多限制条件。
7
[键入文字]
2000 年 2 月,FASB 在其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 7 号《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 流量信息和现值》中给出了类似的公允价值定义: 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自愿 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中,而不是在强迫的或清算销售中,进行资产(或负债)的购买或 销售(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
从 2001 年起,FASB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终在 2006 年 9 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 号 公允价值计量》( SFAS 157)。征该 A 雷 甲,l Abb 珂公冗移 r 但给出了最新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在市场参与者 之间的正常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时将会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将会付出的价格。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1 年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在其于 1982 年 3 月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16 号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会计》(IAS16)中给公允价 值下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一项资产在正常交易中,能使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自愿 进行交换的金额。1993 年 12 月,IAS16 被修订,其中 IASC 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也有 所改动: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的金 额。IASC 在 1995 和 1999 年分别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2 号 金融工具:披露和列 报》及《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上述 定义是类似的: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 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IASC 改组后的 IASB 仍然采用了以上定义。 3.我国在《企业会
8
[键入文字]
计准则 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财政部在 1998 年 6 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资》和 1999 年 6 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 投
非货币性交易》中给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
是: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 偿的金额。 财政部在 2006 年 2 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列 为主要计量属性之一,给出的定义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 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 量。
根据 FASBT 和 IASB 的定义,结合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可以认为公允价值的
内涵表现在:(1)公允价值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要求,是一种事 前的计量与确认,是一种假设条件下的判断与估计活动,通过交易事后的检验,可以 检验公允价值的准确性。(2)公允价值是一种客观的价值。公允价值的发现不仅依赖于 人的主观愿望,它是客观事物的价值反映。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客观、独立和公正的评 估手段去发现和揭示,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现金流量折现法等评估技术方 法的采用。(3)公允价值是对客观价值的一种主观性判断的活动,它更多地表现为市场 供需力量的对比,是人们主观好恶的体现,是揭示客观价值的一种主观方法。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在 FASB 发布的 SFAS157 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定义中,强调了公允 价值的公正性、假设性和时效性,同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2 号《公允 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中进一步把公允价值的主要特征诠释为形成公允价值交易的
9
[键入文字]
公平性、计量对象的广泛性和交易双方的虚拟性,因此,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交易程序的公正性
公正性是会计信息的伦理学的基础,也是一种道德标准,对于会计的公正,主要强 调是要平等地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果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不公 正,从而导致结果不公正,在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使另一部分人受损。
只有程序公平,才有结果公平。历史成本信息虽然是局部真实的信息,但却未必是 公正的信息,因为仅仅披露部分真实的信息并不能反映事实的全部,因此就有失偏 颇。在市场交易中,中小投资者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成本方面,与证券公司和大的机 构投资者相比都处于劣势。只披露一部分所谓可靠性有保障的历史成本信息,而故意 遗漏另一部分相关但可靠性比较弱的公允价值信息,并不符合公正的原则,这种程序 不公正的机制,就无法保证结果公平。SFAS157 号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概括了 公平交易的基本条件,关注的是一种程序的公平,强调了为市场参与创造平等机会, 同时包括参与交易起点平等和参与交易规则平等。
2.交易双方的虚拟性
作为过去的市场价格的历史成本具有可查核的原始凭证,排除了市场价格的不确定
10
[键入文字]
性和风险,具有可验证性。历史成本是现实交易中的实际交易价格,而不是虚拟的价 格,因此,历史成本信息是可靠的。而公允价值本身是对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的一种 近似估计,它不是建立在已经发生的交易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意欲交易双方的虚拟 交易的基础上的资产或负债的估计价值;也不是现实交易达成的交换价格,而是未实现 交易基础上的估什。由于交易及相关交易各方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公允价值的 最佳估计只能参考活跃的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
3.计量对象的广泛性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会计计量对象和环境也相应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国货币 政策的影响引起市值的波动,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资产价格的升跌,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历史成本计量缺乏相关性等,都会使会计对象得以扩展,使 传统会计计量观念和计量基础受到冲击,呈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对经济事务作全 面的、立体的、动态的衡量,迫切要求用新的计量尺度来替代,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对 象既包括资产,也包括了负债以及某些具有所有者权益特征的特定项目,具备了广泛 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4.交易价格的时效性
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及时的信息。SFAS157 号准则特别强调公允价值是计量日的脱手价格,一方面如果计量的时点发生了变化,
11
[键入文字]
交易价格就可能不同,公允价值也就不同。对 计量日 的强调使公允价值在时点上有 别于历史成本,过去某一时点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在当时本可以称为公允价值,但过 去了就成为了历史,不能再代表现时的市场价格,因此,如果不强调公允价值的时效 性,就无法辨别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的根本区别。另一方面,除去历史价格,只有购 买价格和出售价格能够较为恰当地量度资产的市场价值.其中一个是现行成本,另一个 是再造价值,两者具有现时性。但两者中,由于企业对于自己拥有资产的决策选择只 能是出售,因此,资产的
脱手价格
对企业更具有相关性,适合作为资产计价的基
础。当活跃的参考市场存在时,现行市价可作为公允价值。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三)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 距
Galor and Zeira (1993)认为,金融中介不发达时,利用金融中介的成本将会比较高 昂。穷人的初始财富禀赋达不到利用中介的门槛水平从而得不到金融支持,富人则会 方便地取得融资从而获得高收益率。因此,金融抑制状态强化了初始的收入差距并阻 碍了收入差距的改善。Mookherjee and Ray(2003)指出,金融市场不完美时,初始的财 富分配会影响稳态的收入分配。当初始收入差距较大时,经济绩效较差,均衡的收入 分配差距也较大。De Gregorio and Kim (2000)认为,金融市场的不完美使穷人面临人力 资本投资约束从而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与此相似,Cagetti and De Nardi(2005)的分析 表明,由于存在信贷约束,企业家的初始财富决定他的投资规模,这样,金融市场的 不完善会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Maurer
和 Haber(2003)认为,金融发展与深化并没
12
[键入文字]
有使穷人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依然只是针对富人和具有 某种政治联系的企业,并提高了他们的相对收入。金融深化以牺牲低收入者、中产阶 级的利益为代价,增进了高收入者的福利。
从实证层面来看,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的观点主要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实证支 持。我国的
城市偏向型
金融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金融规模与效率差异的进一步加
剧,从而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楼裕胜(2008),翟立宏和徐志高(2009))。章奇 等(2003)发现控制其他因素后,以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信贷水平所衡量的金融中介 发展显着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温涛等(2005) 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 显着的负效应。
(四)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着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是不显着的。陆铭、陈钊(2004) 有关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 响并不显着。尹希果、陈刚等(2007)发现,在我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金融 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不为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否定了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性。
三、结论与启示
13
[键入文字]
迄今为止,有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正在逐步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但对于 二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学者们可谓见仁见智,并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考察 既有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是从国家层面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由于各 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差距较大,在国家层面成立的结论,在区域 层面未必成立。另外,就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实证方法看,基本涵盖了目前流行的各种 计量方法,如最小二乘法、面板数据、VAR(向量自回归)、非参数估计等。但各种计量 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对于数据也有不同的要求。计量研究方法及实证数据的缺陷 为实证结论的分歧提供了一个可能原因。
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上,仍存在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一)建立能够综合反映金融发展五项职能的金融发展指数,这是进一步研究的难点和 关键之处。现有的金融发展指标并不能准确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从而导致实证研究存在 严重的缺陷与误导,这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
(二)更注重微观基础的理论模型。既有的理论研究以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制度 为背景,没有考虑国别差异及地区差异。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探索建立金融抑制背 景下的理论模型,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三)从研究方法看,实证分析仅能反映变量间的统计关系,却没有就金融发展影响收
14
[键入文字]
入差距的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因此,进一步的研究要从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具体 机制方面拓展。
参考文献:
[1] Greenwood J and Jovanovic B. 1993.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8.No.5:1076 1107.
Banerjee, A.V and Newman A.F. 1993.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 my,Vol,101.No.2:274 298.
Aghion, P.and Bolton P. 1997. 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4.No.2:151 172.
Lloyd Ellis and Bernhardt.2000.Enterpris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41.No.1:147168.
Matsuyama,Kiminori.2000.Endogenous Vo1,67:743-759.
15
Inequality,Reviewof Economic Studies,
[键入文字]
Townsend,R.M.and Kenichi Ueda.2006.Financial Deepening,Inequality, and Growth: a
Model-based Quanti tative Evalu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73.No.1:251 293.
Beck, Thorsten, Demirguc-Kunt, A. and Levine, R.2007. Finance, Inequality, and the
oor,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Vol,.No.1:27 49.
Galor,O.and Zeira, J.1993.Income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60.No.1:35-52.
那么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网站。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