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建中国」建筑材料之瓦片,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

2023-08-15 来源:独旅网
「古建中国」建筑材料之⽡⽚,重要的屋⾯防⽔材料!

⽡,在构造中国建筑或者说是中国房屋的众多部件中,属于极其简单低调、极其普通平凡的⼀种建筑材料了,但它却是中国古代甚⾄近代建筑中极为重要的建筑元素,最初常⽤在亭、台、楼、阁、宫殿等屋顶,后来逐渐⾛⼊平常百姓家。不仅可以⽤来装饰房屋,还肩负着为⼈们遮风避⾬、保暖纳凉的使命。

唐代诗⼈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的茅草屋:“床头屋漏⽆⼲处,⾬脚如⿇未断绝”,最后发出“安得⼴厦千万间,⼤庇天下寒⼠俱欢颜!风⾬不动安如⼭”的感慨!⼀间能抵挡风吹⽇晒⾬淋的⽡屋,是⼈们安⾝⽴命、开颜欢笑之所。最重要的是,⼈们在⽡的守护下,才有了⼀个完整家庭的最基本的样⼦。

《周书》载“神农作⽡器”,《礼记》云“夏时昆吾作⽡”,可见⽡的起源历史悠久。中国⼈的⽡分阴阳,正⾯为阳,反⾯为阴,⼀块阴⼀块阳相扣相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为⼤道。也因⽽有鸳鸯⽡之说。“鸳鸯⽡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道尽了多少思与愁!

在中国,⽡⽚是重要的屋⾯防⽔材料。祖先们最先以⾦取⼟,以⽔和泥,在烈⽕中烧结成⽡,拱形、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放置于椽⽊之上,⼀⽚⽚顺着房顶层层叠放,像鱼鳞式的铺展,⼀⽅遮风避⾬的⼩天地就落成了,这是完整之家最初最可靠的模样。

历代的⽡若以材质样式加以区分,有青⽡、⾦⽡、琉璃⽡、明⽡等等。琉璃⽡

采⽤优质矿⽯原料⾼温烧制⽽成。制成的琉璃⽡材料坚固、⾊彩鲜艳、釉⾊光润,⼀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是富丽堂皇的代名词,也就⾃然⽽然成为皇宫⼤殿屋顶⽡⽚的不⼆之选。明代⼗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建筑史上的杰作。⾜显皇家⽓派!

明⽡

以蛎壳、蚌壳磨成半透明的薄⽚,镶嵌在窗⼦或屋顶上以采取光线。不过明⽡⼤多被富贵⼈家⽤于窗户上,只镶嵌少许于屋顶,以便屋内光线更加明朗。⾦⽡

在铜⽚上包以⾚⾦⽡⽚,作鱼鳞状,就是⾦⽡的⼤致模样。此类⽡⽚常⽤于藏传佛教的寺院。⾦光闪闪,神圣庄严。俨如佛祖的⾦⾝泛光。皇家宫殿也会⽤到⾦⽡,尤显地位之尊贵。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有⾸⼉歌:“⾦⽡⾦銮殿,皇上不坐殿。⼀朝出了午门⼝,⼀个⿐⼦两只⼿……”⼤意是,⾼⾼在上的帝王⼀旦离开皇宫,也不过就是普普通通之⼈了。

鱼鳞⽡

鱼鳞⽡状若鱼鳞,与常见的⽅形或长⽅形⽡倒有所不同,⽡形线条更为优美,⽚⽚层层的⽡铺陈⽽开,构成了屋顶上的别样风景。这类⽡的应⽤极少,河北承德避暑⼭庄外⼋庙的须弥福寿庙内的⼀处殿内,其殿顶倒是覆盖着铜质鎏⾦鱼鳞⽡,耀眼夺⽬。

除此之外,筒⽡、⽯板⽡等⽡类应有尽有,以各⾃的姿态与⾝份出现在不同的⼈家或场合⾥,是旧时⽣活百态的⼀种折射。不过在这些形形⾊⾊的⽡当中,还属青⽡最为普遍常见,最具质朴、素雅、沉稳之美,也最贴近于平常百姓的⽣活。

青⽡

青⽡即⽚⽡、布⽡,以粘⼟为主要材料烧制⽽成,⼀般不上釉。青⽡并⾮青⾊,⽽是暗蓝⾊或灰蓝⾊,素净简单,在中国⼤多数的民居⾥,皆可见得青⽡⾝影。叠叠相交,鳞次栉⽐,古⾊古韵,匠⼼独运。早在古时,青⽡就融⼊到了⼈们的⽣活之中。明清时期,民间全⾯盛⾏⽡房。《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坊⼩巷中,青⽡⾝影随处可寻。于近现代,青⽡依稀可见。⽩墙青⽡,杏花春⾬的江南,⼈在画中游。青⽡灰墙,⾬打芭蕉,朱伞点缀的深巷幽幽长长。

年深⽇久,⽡上渐渐长出了碧绿的⽡苔⽡松。如果你在乡下⽣活过,⼀定知道奶奶讲过的关于⽡松的秘密:若是长疮,将⽡松扯些下来,捣烂了敷在疮上,没⼏天就会好!长⼤后突然感觉,那会不会就是青⽡在风霜⾬雪中滋⽣的精华之物。

因为青⽡也是有⽣命的呀。所以每隔⼏年,⼈们总要选个天朗⽓清的⽇⼦上房“捡⽡”,⽤新⽡换下⽼⽡,就⼜开启了⼀次新的轮回。但有的⽼⽡,却再没被换下过。新⽡,也再没出现过!

如今,村落⼩巷⾥的房屋⼀改旧貌,青⽡的⾝影再难寻觅,“⼉时掀⽡摸⿇雀,⾬天⽡下接⾬滴,冬天⽡下打冰柱”的记忆留在了过去!不由得让⼈感慨“到不了的地⽅叫远⽅,回不去的地⽅叫故乡”。

⾼低错落的房屋,层层叠叠的青⽡,密密地交织错落在⼀起,承载了⼀个⼜⼀个漂泊在外的游⼦的⼉时记忆。⽡上四季,是时间不断向前推移的见证,也是青⽡渐渐消失的脚步印记。

中国⼈常说:有⽡遮头便是家。这并不是随⼝⼀说的古语,⽽是在千百年来的时间见证下,对“⽡”作出的最真挚的肯定与感恩。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个全⽅位的建筑+⽂化+互联⽹产业⽣态平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