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用事考究百题录(按首字笔划为序) 王自成 三 画
【门楣】楣,门户上之横梁也。《通鉴·唐纪》:“杨贵妃方有宠,民间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言生女能撑门户也。”
【三俎】谓豕、鱼、腊三样祭品。《礼·王·藻》:“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注:豕鱼腊加羊及其肠胃为五俎。
【三界】佛教用语。把生死流转之人世间分为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大佛顶首楞严经》一:“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唐《陈子昂集》二诗:“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三秦】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今陕西中部咸阳以西与甘肃东部地区;司马欣为塞王,领陕西咸阳以东地区;董翳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合称三秦。
【干城】干,盾牌。干和城都喻捍卫者。《诗·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顺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马谡】三国蜀汉宜城人,好论军计,亮深重之,引为参军。先主临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祁山与魏将张郃战,谡违亮节度,大败,军退汉中,下狱而死。
【千古】谓九远之时代,用为伤悼死者之辞。《唐书·薛收传》:“收卒,秦王与其从兄子元敬书曰:‘吾与伯褒(收字)共军旅间,未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千金】报德赐千金。据《 史记·淮阳侯列传》载,西汉韩信,少时不能治生,有漂母怜之,予以饭食。及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故曾国藩挽乳母有“千金难报德”句。
【小乔】三国·吴·周瑜妻。乔,本桥。东汉时,皖人桥玄有二女,皆国色,世称二乔;孙权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唐杜牧《赤壁》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 画
【不肖】子不似父。《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说文:“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又喻不才,不正派。还谓自谦之词。
【孔鲤】(公元前532-前483年)孔子之子,字伯鱼。《论语·季氏》记伯鱼趋庭受诗礼之训,年五十,先孔子死。
【贝叶】印度贝多罗树之叶也,印人多以此写经文。《慈恩传》:“经三月安居中集三藏讫,书之贝叶,方遍流通。”故世称佛经为贝叶经。
【月旦】《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许靖,劭从兄。后因为品评人物之通称。
【牛衣】形如蓑衣之草衣,原为覆牛背御寒物。《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
【化鹤】为死之婉词。《搜神后记》卷一载:相传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成仙,后化鹤归辽东,止于华表。
五 画
【玉树】木名,槐也。此指美材之喻。《世说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曰:‘ 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东床】《晋书·王羲之传》:“郗鉴使门生求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生归谓鉴曰:‘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耶!’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世称婿为东床。
【旧雨】昔日之友,犹言故交。杜甫《秋述》诗:“时常车马之客,旧,雨来;新,雨不来。”
【旦奭】谓周公旦、召公奭,皆周初功臣。汉蔡邕《蔡中郎集》
四《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旦奭於旧职。”
【乐土】安乐之地也,《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笺:“乐土,有德之国。”后谓死者归乐土,安乐也。
六 画
【衣钵】佛教僧尼之袈裟与食器。《金刚经》:“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饭食讫,收衣钵。”中国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证,称为衣钵相传。后又泛指师传的学问、技能等。南宋张孝祥诗:“他年真肯传衣钵,今日须先醮一觞。”
【宅相】舅甥之典故。《晋书·魏舒传》:“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舒曰:‘当为外祖成此宅相’。”后舒果为三公。今用为外甥之美称。注:相宅者,即地理先生。
【羊昙】《晋书·谢安传》:羊昙为其舅安所爱重。安薨后,昙悲戚不已,以马策叩扉,诵曹子建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此本谓甥哭舅,后则以舅哭其甥,辄曰“老泪哭羊昙”。
【竹林】《世说·任诞》:晋山涛等七人,常游华於竹林之下,世称竹林七贤。后以竹林喻友。
七 画
【汪踦】春秋鲁童子,与齐师战於郎而死。鲁人欲弗殇,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极乐】佛家语,阿弥陀佛所居之国土也。《阿弥陀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灵輀】谓丧车也。《文选·潘岳·寡妇赋》:“龙輀俨以星驾兮,飞旎翩以启路。”曹植《王仲宜诔》:“灵輀迥轨。”
【灵椿】谓神灵之椿树。《宋史·窦仪传》:“宋窦禹钧生五子,俱登科,冯道赠禹钧诗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后世称父日椿。”
【鸡鸣】《诗·齐风》篇名,贤妇警夫早朝也。又乐府相和曲名。《乐府解题》:“古词云:‘鸡鸣高树岭,狗吠深宫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荡子何所之;次言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置酒作倡乐为乐;
终言桃伤而李仆。喻兄弟当相为表里,兄弟五人近侍,荣耀道路,与《相逢狭路间行》同。”
【陈情】谓举情实以上陈也。《楚辞·九歌·惜往日》:“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晋李密为祖母刘氏年老,上表陈乞归终养之情,世谓之陈情表。
【含饴】“含饴弄孙”之缩语。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之闲适生活。《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歧路灯》七七回:“说齿届古稀,又有含饴弄孙之乐。”
【劬劳】劳累,多指父母养育子女之劳苦。《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又《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八 画
【空门】佛家语。谓我空法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空门者生空法空。”又佛教之总名。《智度论》:“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故世称佛门为空门。
【宗悫】南宋南阳人,少时兄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累官豫州刺史,封洮阳候。后刺雍州卒。
【宝婺】婺,女星也。王勃《兜率寺浮图碑》:“宝婺辞星,攀圆珰而未返。”李商隐《七夕诗》:“宝婺摇珠佩。”今用为妇女之代辞。
【炊臼】唐段成式《西阳杂俎·八梦》:“卜人徐道升言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於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釡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按:釡与妇同音,无釡即无妇。因用炊臼之臧或炊臼之痛指丧妻。
【泣杖】梁嵩《倚门望子赋》:“忆昔伯俞之志,宁无泣杖之心。”此用汉韩伯俞故事:伯俞有过,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俞对曰:“他日笞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故泣。”
【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后因称传信的使者为“青
鸟”。
【枕块】谓居丧之礼,以土块为枕也。《礼仪·丧服传》:“寝苫枕块。”胡培翬正义:“块,《尔雅》郭注:‘土块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服郑】服、服虔,东汉著名经学大师,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郑,郑玄,亦东汉经学大师,著述最富。常服郑并称。《后汉书》皆有传。
【易箦】谓人将死也。《礼·檀弓》:曾子病革,因床箦为季孙所赐,大夫之所用,曾子未尝为大夫,於礼不当寝,命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后遂谓人将死曰“易箦”。箦,床席也。
【彼苍】《诗·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后因以“彼苍”为天之代称。《后汉书·董祀妻传悲愤》诗:“彼苍者何辜,万遭此厄祸。”
【经笥】喻博学也。《晋书·裴秀传·赞》:“钜鹿自然,亦云经笥”。秀封钜鹿郡公,故云。
九 画
【洪宪】袁世凯自谋称帝时所定之年号,起民国五年一月一日,至三月二十三日废止。
【春晖】春天之阳光,以喻母爱之温暖。唐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挟纩】言忘寒也。《左传·宣》十二年,“楚子伐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注:纩,绵也;言说以忘寒。”
【陟岵】《诗·魏风》篇名,谓“孝子行役而思亲也。”并分:“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陟,升;彼,他;岵,多草木之山;屺,无草木之山;冈,较低而平之山脊。
【俎豆】用为祭飨崇奉之意。俎与豆并古时礼器,《论误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於贤人之间。”
【姻娅】亦作姻亚。《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左传·昭》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注:“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
【绛帐】《后汉书·马融传》:“融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绛帐指红色帐帷。后因用绛帐作为师长或讲座之代称。
十 画
【涅槃】梵语涅槃那之略,亦作泥洹。义释为圆寂、灭度,即归真返本。
【阃德】阃为门限,妇女居阃内,故称妇德为阃德。任昉《刘夫人墓志》:“肇允才淑,阃德斯谅。”世称妇德足资法式曰阃范,妇人之威仪曰阃仪,与此同义。
【素车】涂以白土之车,又谓未经雕饰上漆之车。用於凶丧之事。《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丧车五乘:素车,芬蔽,犬衤冥,素饰,小服皆素。”《礼·王藻》:“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还有“素车白马”:古代用於凶丧。《史记·高祖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尔符节,降轵道旁。”《后汉书·范式传》:“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泰山】妻父之别称,即岳父。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由九品骤迁为五品,唐明皇怪而问之,镒无辞以对,黄幡绰曰:“此泰山之力也。”后人因谓妻之父为“泰山”,又因“泰山”而谓妻之母为“泰水”。
【泰斗】即泰山北斗之简称,言谓当世所瞻仰也。《唐书》赞韩愈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校雠】谓综合群书,比勘其文字篇籍之异同,正其讹误之学也。亦称雠校、校勘。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廖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
【莱衣】老莱子著五采斑斓衣以娱亲。孟浩然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亦言莱彩。
【荼毒】《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疏:“释草云:
‘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之以言人苦;毒谓螫人之虫蛇虺之类,实是人之所苦,故并方荼毒,以喻苦也。”
【耆宿】谓老师宿儒。《后汉书·樊倏传》:“上言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三国志·蜀来敏传》:“(敏与孟光)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於世。”又佛家称出家为僧在五十年以上者为耆宿。
【挽歌】丧歌也。《晋书·礼志》:“挽歌出於汉武帝役人之劳,歌人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弱息】称自己之子女。《南史·周盘龙传》:“弱息不为世子,便为孝子。”南朝梁简文帝《大同哀辞》:“云谁之悲,悲予弱息。”
【皋鱼】周孝子,亲亡,哭甚悲。孔子行闻之,辟车与之言,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桥而死。
【乘龙】《初学记》:“黄尚为司徒,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俩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世称婿曰乘龙。
【豹隐】喻伏处山林也。《列女传·贤明》:“陶答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
十 一 画
【鹿车】俗谓车小,仅容一鹿。《后汉书赵熹传》:“载以鹿车,身自推之。”佛家喻缘觉愿力极微,故譬之鹿车。
【梁父】山名,为泰山下一座小山。《史记·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老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也作梁甫,又梁甫吟,乐府楚调曲名。《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为挽歌,歌词悲凉慷慨。今所传古辞相传为诸葛亮作。《三国志·蜀·诸葛亮传》:“(父)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麻衣】古深衣亦谓之麻衣,有用於幼服者,有用为朝服者,二者精粗不同,而其用麻则一也。《说文通训定声》云:“古无木棉,凡言布,皆以麻为之。”因此,麻衣亦为布衣之代辞;后来则专称丧
服中之斩衰齐衰。
【鸿案】《后汉书·梁鸿传》:“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其食,不敢于鸿案前仰视,举案齐眉。”后人因用鸿案称人夫妇和敬之词。
【鸾舆】舆,车舆也,亦曰舆车。车上设铃,行时有声如鸾鸣,谓之鸾车。亦云送葬载牲体之遣车。《礼明堂位》注:“鸾,有鸾和也。”
【捧檄】伍乔《送江少府授延陵诗》:“东书西上谒明主,捧檄南归奉老亲。”檄,古用以征召之文书也,又为罪责晓慰及官文书之通称。
【菽水】俗谓孝家家供菽水。《礼·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释文引王云:“熬豆而食曰啜菽。”家虽贫,苟能博父母之欢心,虽所啜惟豆粥,所饮惟水,亦可云孝也。
【黄皓】三国蜀宦官,便僻佞慧,为后主所爱,累擢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与侍中陈祗表里为奸,终至覆国。魏将邓艾入蜀,闻其奸险,收闭将杀之,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悬壶】《后汉书·费长房传》:“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后人谓行医曰悬壶。
【帷堂】设帷幕於堂上,丧礼用之。《礼·檀弓》:“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徹帷。”《左传》文十五年:“帷堂而哭。”
【铩羽】谓毛羽摧落,不能奋飞也;亦以为失志之喻。鲍照《拜侍郎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梨园】唐玄宗时教授伶人之所。《唐书·礼乐志》:“明皇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园”。后世称演戏之所曰梨园,又称优伶曰梨园子弟。
【骑箕】《庄子·大宗师》:“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车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后因称人死精魂上天曰骑箕尾,或称骑箕。
【骑鲸】死去之婉词。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
“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十 二 画
【尊俎】盛酒肉之器,享宴时用之。《礼·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尊亦作樽,徐陵《九锡文》:“决胜于樽俎之间。”
【渭水】亦曰渭河,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南流经陕西省境,至高陵县会泾水;渭清泾浊,即世所谓泾渭分明者也。
【趋庭】《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鲤,孔子之子伯鱼。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后因为子承父教曰“趋庭”。
【椒浆】又为椒浆桂酒,以椒浸制之酒与以桂花浸制之酒,古代多用以祭神。《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萱堂】谓母也。宋叶梦得诗:“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谁?”《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即萱,传谓背为北堂。世俗称母曰萱堂,亦曰北堂。
【属纩】《礼·丧大记》:“疾病,……属纩以俟绝气。”纩,新丝绵,质轻,遇气即动。人将死,在口鼻上放丝绵,以观察有无呼吸,叫属纩。后称病重将死为属纩。南宋《鲍氏集·松柏篇》诗:“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业埋。”
【程门】程门立雪缩语。《朱子·语录》:“游杨二子,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待,既觉曰:‘尚在此乎?且休矣!’出门,门外雪深一尺。”后世喻尊师之诚。
【象服】谓服之以画绘为饰者。《诗·鄘风·君子偕老》:“象服是宜。”郑司农注:“袆衣画衣。” 袆衣,王后之祭服。
【甥馆】《孟子·万章》:“舜尚见帝,帝馆甥於二室。”注:“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后称赘婿所居之室曰甥馆。
十 三 画
【慈训】谓慈母之教训也。《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闵予不佑,慈训早违。”
【慈竹】竹之一种。《竹谱·详录》:“慈竹又名文竹,又名孝竹,高者至二丈许,一丛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不引他处,四时出笋,经岁始成竹,子孙齐荣,前抱后引。”元稹诗:“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慈闱】谓母也。梁焘《立皇后孟氏制》:“明杨德阀之懿,简在慈闱之公。”皇后为天下母,故云母也。
【雷岸】即大雷岸,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鲍照《鲍氏集》有《登大雷岸与妹书》,故后人将“雷岸寄书”喻为兄与妹通信。
【椿庭】庄子《逍遥游》上载上古有大椿长寿,《论语·季氏》有孔鲤趋庭接受父训,后因以椿庭为父之代称。明朱权《荆钗记》传奇二:“不幸椿庭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
【鼓盆】《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咸玄英疏:“盆、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今俗称悼亡为鼓盆之戚。
【蒲轮】示敬贤之意,安车蒲轮,古每於征聘贤士时用之。《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注:“以蒲裹轮,取其安也。”
【锢疾】锢,通痼,亦作固,谓经久难愈之疾。《汉书·贾谊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十 四 画
【谯周】三国时巴西人,精研六经,通晓天文,仕蜀汉;后主时,累官光禄大夫;魏将邓艾入蜀,周以天命为言,建降魏策,后主从之,魏封为阳城亭侯;入晋,自还爵仕,累征不起。
【瑶池】又称“瑶岛”,均谓仙境也,相传为西王母所居之地。《穆天子传》:“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蓼莪】《诗·小雅》篇名。“孝子痛不得终养也。”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备极沉痛,一字一泪,四章三二句,可抵一部《孝经》读。
十 五 画
【鹣鲽】鹣,比翼鸟;鲽,比目鱼。《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
谓之鹣。”后连称鹣鲽,以喻夫妇之情谊笃睦者。
【横陈】谓卧也。《楞严经》:“当横陈时,味如嚼蜡。”李商隐《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鲤庭】谓受父训之处也。杨汝士《宴杨仆射第诗》:“文章旧价留弯掖,桃李新阴在鲤庭。”李中《献汤舍人诗》:“銮殿对时亲舜日,鲤庭过处著莱衣。”
十六画及以上
【橘井】典出《神仙传》,桂阳(属郴州)人苏耽将仙去,对其母言第二年将有瘟疫流行,用庭中井水煮门前橘叶,可以治愈。后果如其言。杜甫诗:“郴州可凉冷,橘井尚凄清。”
【薤露】古挽歌也。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为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谓之挽歌。”
【謦欬】喻言笑。《庄子·徐无鬼》:“况乎昆弟亲戚謦欬其侧者乎。”释文引李云:“謦欬,喻言笑也。”
【蠹鱼】即蟫也,亦名衣鱼,衣书中之蠹鱼。《尔雅翼》:“蟫始则黄色,既老则身有粉,视之如银,故名白鱼,今俗呼蠹鱼。”
以上参考《中国古今对联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钱剑夫主编 附录二
抑扬顿挫 声律协调
——浅谈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王自成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的文艺形式,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既可砥砺名节,涵养德行,吟哦怀抱,评古论今;又可礼赞河山,润色环境,讴歌泰运,鼓荡声气;还能致贺嘉会,标举敬业,荣升乔迁,厅堂点缀;及至店肆开张、婚庆寿诞、友朋投赠、追怀凭吊、称美乐群,均不可缺,总是风土人情,雅俗共赏。
(一)
正因如此,对联的写作,前人非常讲究,力求内容深刻,艺术完美。除了平仄、对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之外,对每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也十分讲究,使其声律协调,读起来抑扬顿挫;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艺术形式逐渐走向成熟,马蹄韵已成为对联音韵和谐美的规则和规律。
其所以叫“马蹄韵”,它的规则就在于“仄顶仄、平顶平”的交替状态,好像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
对联按每边(半联)的句数划分,有一句联、二句联、三句联以及多句联;每句句脚(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就是“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若以一边的句脚为“平”,另一边的句脚为“仄”,左右轮回,“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这就是马蹄韵正格全合式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每边一句的正格对联,其句脚亦即联脚,上联仄,下联平,仍视为马蹄韵范围。每边超过一句的正格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偶数句与奇数句则有所不同:偶数句者,其首句和末句的句脚为单仄与单平,中间句子的句脚,都保持连珠(仄仄或平平),上联仄收,下联平收;奇数句者,除末句的句脚上联单仄、下联单平外,从首句起,所有句脚概为连珠(仄仄或平平)。
(二)
根据上述规则,笔者下面将上下联综合起来,借用前人挽联佳作试举几例:
每边一句联,句脚亦即联脚,平仄格式是“仄/平”,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这是正格的“铁则”。如卢见曾挽马维翰联:
前辈典型亡北斗(仄); 中原旗鼓失南军(平)。
每边二句联,句脚与联脚的平仄格式是“平仄/仄平”,仍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这是正格的通例。如梁同书挽钱大昕联:
名在千秋(平),服郑说经刘杜史(仄);
神归一夕(仄),仙人骨相宰官身(平)。
每边三句联,句脚平仄格式,通常是“平平仄 / 仄仄平”。如清圣祖挽郑成功联:
四镇多二心(平),两岛屯师(平),敢向东南争半壁(仄); 诸王无寸土(仄),一隅抗志(仄),方知海外有孤忠(平)。 每边四句联,句脚平仄格式,通常是“仄平平仄 / 平仄仄平”。如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仄),直上扶摇(平),那堪忧患余生(平),萍水因缘成一梦(仄);
几年北地燕支(平),自悲沦落(仄),赢得英雄知己(仄),桃花颜色亦千秋(平)。
每边五句联,句脚平仄格式,最好是“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如孙衣言挽曾国藩联:
人间论勋业(仄),但谓如周召虎(仄),唐郭子仪(平),岂知志在皋夔(平),别有独居深念事(仄);
天下诵文章(平),殆不愧韩退之(平),欧阳永叔(仄),却恨老来湜轼(仄),更无便坐雅谈时(平)。
每边六句联,句脚平仄格式,定在“平仄仄平平仄 / 仄平平仄仄平”为好。如康有为挽戊戌六君子联:
殷干酷刑(平),宋岳枉戮(仄),臣本无恨(仄),君亦何尤(平),当效正学先生(平),启口问成王安在(仄);
汉室党锢(仄),晋代清谈(平),振古已斯(平),于今为烈(仄),恰如子胥相国(仄),悬睛看越寇飞来(平)。
每边七句联,句脚平仄格式,多半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张伯驹挽陈毅元帅联:
仗剑从云(平),作干城(平),忠心不易(仄)。军威在淮海(仄),遗爱在江南(平)。万庶尽衔哀(平),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仄);
挥戈挽日(仄),接尊俎(仄),豪气犹存(平)。无愧于平生(平),有功于天下(仄)。九泉应念笑(仄),伫看重新世界遍树
红旗(平)。
只要弄懂了“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和“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的形像道理,创作再多句子的长联句脚平仄也好安排。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倒过来从下往上推,无论多少句,其句脚平仄末句单,中间双(成双交替),最后首句句脚轮到平则平,轮到仄则仄。这样自然达到艺术美的目的,平仄协调,音韵和谐,读来好听。
(三)
对联句脚平仄如此安排运用,并非作者故弄玄虚,而是来源于早期的辞赋骈文。据专门家考察,早在南朝徐陵《玉台新韵序》之首篇八句即是:
凌云概日(仄),由余之所未窥(平)。万户千门(平),张衡之所曾赋(仄)。周王璧台之上(仄),汉室金屋之中(平)。玉树以珊瑚作枝(平),珠帘以玳瑁为柙(仄)。 将这八句的句脚平仄摘出来连在一起,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马蹄韵的特征非常明显。
可以说,经过千余年的变迁,随着长联的大量出现,马蹄韵的联律地位得以逐渐确定下来,并在对联句脚上与句中普遍运用,必将进一步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这份珍贵遗产——对联增添艳丽的光彩。
二○○八年元月 附录三
读《联律通则》(试行)随笔 王自成
2007年夏,中国楹联学会公布了《联律通则》,规定自6月1日起试行(见《联苑》总第78期)。这是一件深受联界和广大楹联爱好者欢迎的大好事。它结束了长期以来楹联没有自己独立法则的历史;尽管是“试行”,有待完善,就它产生的意义而言,不能不说是中国楹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还有效地澄清了当前对待楹联的一些混乱思想。
为守其则,故摘录于此。 第一章 引言
第一条 楹联作为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沃土这中。
第二条 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第三条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四条 楹联文体质的规定性、适应性,要求创作与赏评坚持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重律而尤见时代风徽的原则。
第二章 总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句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第二条 词性一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第三条 结构对应。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律对拍。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第五条 平仄对立。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之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第三章 附则
第一条 用字的平仄声调遵循汉语声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声、今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四条 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五条 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
第六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几百种属对格式,凡对偶类
修辞格运用得当,合于本通则要求即可视为成对。
第七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八条 避忌:1合掌;2不规则重字;3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第九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后 记
编完这本小册子,等于重温了一遍孝悌,又接受了一次忠孝教育。自讨苦吃,其乐融融。
纵观对联,其洪如海,形象贴切,对仗工整,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妙趣横生。尤惟挽联,作者贴切被挽者的身世、经历、特点、年龄等,以惆怅的心情和高超的笔墨,对其品行与功绩、勋业等德才表示赞誉,对其毕世困苦、埋才、不幸或含冤等表示惋惜,对其未安、未享而遽殒与亲人永诀表示悲痛,对其为国、为民、齐家、育人等已了平生之愿死而无憾表示安慰;也有讽挽的;还有生挽他人和作者进行自慰或述志抒怀生而自挽的。这些挽联,读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可惜至今难求一册内容广泛而又系统、完整,既具可读性又有实用价值的哀挽专著。
天地为大,忠孝为先。在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编辑出版这样的专著,尤为必要。几十年来,鄙人对挽联爱而弥笃,深所涉猎,每遇佳篇必录;近年来,不仅进一步在家中翻箱倒柜,常跑书店、图书馆,读书阅报,寻找联料,还深入民间,挖掘补充,先后共搜集古今挽联二千多副;经几道筛选,整理、分类,最后荟萃成此册。
这里说明几点:(一)本书选联,被挽者上自春秋,下迄当今;历史长河,人才辈出,杰作如云,当视为挽联善本,以备自修之用。(二)选录本着求精原则,十分注意对联特征——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创新而不离传统体范,且具广泛性、实用性和欣赏价值。(三)
为保持挽联原貌,对其内容中存在某些消极东西或封建糟粕,港澳台与海外部分作品中由于各种原因而瑕瑜互见,均概从之;对其诠释,亦概删之。庶几见仁见智,各得自由。(四)选联上下跨时千馀载,来自百多种书刊报和广大农村,不少老联频经历代传抄,形成多种版本,对此,优中选优,仅录其一。(五)本书共选录挽联1302副,为便于查阅,根据内容及历史、伦常、世俗等要素,略分为31个门类;在同一门类中,对历史名人力求以卒时为序,馀则以联料发现先后为序。(六)所选录挽联,作者姓名悬于题右;不详者,则依原“佚名”或“无名氏”记之。
在搜集挽联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关心和帮助。钱剑夫、梁羽生、苏渊雷、白雉山、王泽敏、余德泉、龚联寿等先生有关大著,为本书提供了不少联料;易珩、陈汝定等先生十分热忱地提供不少有关书籍,年近八旬的王时标宗砚兄积极在民间搜集旧传、回忆旧作,王武雄先生积极从书柜中寻找其先父的遗作笔记,都为本书补充了不少内容;更不能忘记历代作者的辛勤劳动。均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尤其是本书编辑出版,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师友的极大支持。中国楹联学会会长、空军文化部原部长孟繁锦先生热忱题签,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叶子彤先生主动出任责编,并及时列入出版计划;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原咸宁地区行署副专员石宏希先生热诚作序;海南省诗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书法艺术教授郭仁勇先生和咸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咸宁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志先生热情题字;咸宁市
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尚芳先生和副会长徐子华先生细心审稿并校对;中国楹联出版社和印刷厂的领导与朋友鼎力相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浅漏,又囿于见闻,且仓促成编,定有许多精品挽联未能搜到,实为遗憾;本书虽几经编排和校勘、校对,谬误之处定必难免,如蒙教正,幸甚幸甚!
王自成 谨识
二○○八年孟春于咸宁温泉夹皮沟
( 山叟 2012/10/11 整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