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乡下人家-部编版

2020-12-10 来源:独旅网
2 乡下人家

本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乡间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有很强的画面感,每个场景,每个季节都是一幅画。开篇从门前写起,绘出了“瓜藤攀架图”;再以“有些人家”衔接,勾勒出“鲜花绽放图”;又以“还有些人家”过渡,描绘了“雨后春笋图”,细腻而有条理,让人仿佛置身在绿意盎然的画卷中。紧接着,作者的视线从春笋转到动物上。而最突出、最动人的风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以夏天傍晚、秋天月夜为轴,选取了“门前晚餐”和“秋虫夜吟”两个场景,让画面一下子立体、热闹起来,有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这些独立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而又清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很适合朗读。如,开篇第一句分成五个小短句,读起来轻快、活泼、舒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如,用高楼门前石狮子或旗杆的威严、单调,衬托乡下人家门前瓜架装饰的可爱。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描写形象生动。如,鲜笋探头、母鸡率领小鸡、雄鸡大踏步、纺织娘唱歌,使文章多了几分童趣。其四,作者还使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词句,如“时令、倘若、捣衣、向晚”等,还有门前晚餐是“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再如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些新鲜的乡村生活场景和独特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很容易引起遐想。作者在描绘乡村人家的画面时,对乡村生活中的朴素、生机、自在、和谐场景的欣赏和向往之情,贯穿了全文始终,最后凝聚在结尾。

课文配有一幅写意风格的插图,给人留下了诗意的想象空间。朦胧的意境,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与环境,又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构、冠”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饰、蹲”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屋檐、构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感悟。 3.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5.积累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通过描绘乡下画面,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2.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其中“构、冠、朴、素”集中在第1、2自然段中,“率、倘、附、捣”集中在第3、4自然段中,“绘、谐”集中在第5自然段中。生字较多,初读时可按照段落划分,进行归类集中识记,从而引导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整体感知课文结构。也可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先交流哪些生字是常见的,已经会读的,哪些是不熟悉的,哪些是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方法识记的,然后集中教学部分难字。

生字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再总结要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注意笔画繁多、笔顺复杂的“蹲、率、谐”,注意偏旁易混淆的“饰、序”;教师还要对个别易错字进行指导,如“序”里面的“予”不能多加一撇而写成了“矛”。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2.阅读理解

初读时,可以从课题讨论开始,如,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带着思考,用自由读、分段读、看图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自然段关键句,感知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抓住感兴趣的景致,表达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画标记自己觉得有趣的语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再让学生在表达的基础上,提炼乡村人家生活给自己的印象。最后组织学生围绕“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抓住关键语句,集体交流,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和赞美。

3.积累表达

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抄写生动形象的语句,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交流感受、朗读积

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准备摘抄哪些优美语句进行交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摘抄的兴趣,但不需要给学生讲拟人的修辞概念或知识。课后练习中还有“选做”,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标注出来。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构、冠”等生字,会写“饰、蹲”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图。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3.导入课题:乡村自然清新的景色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们的乡村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心和笔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作家陈醉云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同步板书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课文的段落。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率”是翘舌音,多音字,在文中读shuài;“素”是平舌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借助扩词法、形声字构字法等方法识记。 (3)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提示学生注意笔画繁多、笔顺复杂的生字,如“蹲、率、谐”;强调书写的正确,“谐”字中的“白”的短撇不能丢。

“凤”里面是“又”,不要写成“叉”。 “序”里面是“予”,不要写成“矛”。 4.出示本课中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认读和理解。

屋檐 构成 装饰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踏步 倘若 和谐 催眠曲 甜蜜 梦乡

(1)指名学生进行认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2)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和齐读的方式对字词进行朗读。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后的感受,梳理本课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介绍了乡下人家屋前搭架、门前花开、屋后笋生以及鸡觅食、鸭戏水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在夏秋时节的生活情景。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概括乡下人家四季独特、迷人的风景。 2.引导概括课文中的生活场景。

(1)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再次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全班交流讨论,概括场景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归纳总结。

第1自然段:瓜藤攀架图。

第2自然段: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 第3自然段:群鸡觅食图、雄鸡“散步”图。 第4自然段:鸭子戏水图。 第5自然段:乡村晚餐图。 第6自然段:纺织娘唱歌图。 3.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

(1)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表现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的词语。

(2)结合学生勾画的词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并一边讲解一边画出图示。

空间顺序:“在屋前搭一瓜架”“门前的场地种几株花”“在屋后种几十枝竹”“在竹林中觅食”“他们的屋后”。(第1~4自然段) 时间顺序:“夏天的傍晚”“秋天到了”。(第5、6自然段)

4.引导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让学生想想在读完《乡下人家》后,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乡下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感受的句子,点明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即文章的第7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2)引导学生从中心句中找出两个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特点的词语。(提示:独特、迷人) 5.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读一读。

6.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美,乡下人家究竟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探索。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部分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

2.过渡: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文章描绘的乡村画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具体地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景悟情

1.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的内容。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欣赏“瓜藤攀架图”。

①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棚架、屋檐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门前瓜架”的样子。 ②引导学生抓住“攀、爬”的动作描写,想象一个个孩子顽皮地攀爬玩耍的场景,体会这些动词把乡下人家门前的瓜和瓜架写得俏皮可爱的表达效果。

③出示门前瓜架图、门前石狮子图,引导学生抓住“可爱”一词,联系上文的“爬、结、挂”以及颜色等词语,创设客人来访的情景,跟石狮子的威严庄重进行比较,想象客人会怎么评价,从而理解瓜架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2)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欣赏“鲜花绽放图”和“雨后春笋图”。 ①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时令”是指季节。

②课件展示不同花开的时节,配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是指不同的花按照季节依次开放,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③出示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句段1: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④引导学生抓住“朴素”和“华丽”这两个相对的词语,体会作者在描写花时,为什么说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文中的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由生长,所以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

句段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⑤引导学生抓住成群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联想到“雨后春笋”的成语,想象竹笋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的场景。

⑥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探”,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感受画面的美妙、描绘的生

动。

“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笋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让人感到竹笋的生机与可爱。

(3)学生齐读第3、4自然段,欣赏“群鸡觅食图”“雄鸡‘散步’图”和“鸭子戏水图”。 ①出示雄鸡走路的动态图片,抓住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引导学生说一说雄鸡的姿态像什么?(提示:像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②出示句段,学习句型。

句段3: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A.出示与“捣衣”有关的图片,引导理解“捣衣”的意思是洗衣服。 B.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型。

“即使……也……”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表现了鸭子生活的自由自在。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后一分句表示这个条件实现后将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就(那么)……”“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还)……”等。 C.学生练习用“即使……也……”进行造句,教师巡视指导。

D.教师课件出示例句。

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要是明天下雨,我们就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E.抓住鸭子“不吃惊”,体会乡村中人、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

③带着欢快、活泼的语气,再读第3、4自然段。 2.学习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的内容。

(1)开火车读5、6自然段,欣赏“乡村晚餐图”和“纺织娘唱歌图”。

(2)抓住两个自然段开头的点明时间的词语“夏天”“秋天”,知道这是从时间顺序写的。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两段描绘的分别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提示:“乡村晚餐图”和“纺织娘唱歌图”)

(4)出示句段,想象画面。

句段4: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①抓住“好友”,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景物与乡下人家的相伴与融洽,体会田园风景的自然与和谐。

②引导学生找出形容乡下人家吃晚饭的词语——“天高地阔”。

③引导学生思考:“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晚饭?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从“天高地阔”中既可看出乡村“天空高远,大地辽阔”的景象,更能感受那种大人小孩随意吃、随意说、无拘无束的和谐氛围,准确地表现出乡下人家的特色。“天高地阔”地“吃”,这“吃”就显得内涵丰富,若去掉或者改为“狼吞虎咽”一类的词,那就除了“吃”之外,再无别的味道。

④联系作者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说成是好友,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阔”正表达出心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

句段5: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⑤引导学生抓住拟声词“织,织,织,织”,模仿表演纺织娘的叫声,体会纺织娘声音的美妙。

⑥出示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引导学生回想诗句中用“蜻蜓蛱蝶飞”反衬乡村宁静的写法,明确此处写纺织娘的叫声也反衬出夜晚乡下之安静,连纺织娘的叫声都能听清楚。

⑦引导学生了解“梦乡”的意思是指“熟睡时候的境界”,体会人们在劳累了一天后得以休息的幸福感。

3.学习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独特、迷人”是作者的感受。学生交流欣赏了乡下人家美景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板块三 课文回顾,想象拓展

1.课件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

自然乡下人家

时间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生动

总结:总有迷人的风景









房前:种瓜、养花别致

空间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生动

2.总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春、夏、秋三季和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和谐、自然、朴实、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的美好品质。

3.读小诗:出示由文中几幅画面描写的景物编成的小诗,让学生读一读。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秋虫伴人入眠,最美乡下人家。

4.师: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同桌互相说给对方听,并进行评价)

5.课后抄写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能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宜配以优美的音乐、图片,让学生在此情境下朗读、展开联想,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关键词语“独特、迷人”展开学习,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再找出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拟人、比较等写作手法,掌握课文的描写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