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娄晓虹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们国家教学改革的推行,人们对于高校的教育情况也越来越关注。在高校的教育事业当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要做好民族音乐教学,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要更多地从实际层面来考虑,对于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把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进而做好高校的音乐教学事业。【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我们国家推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改革也在逐步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其中加入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过程。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有高有低,所以在教授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分析(一)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目前来看,高校当中的音乐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先听后模仿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形式过于单调,内容也不够丰富,缺乏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创新,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比较死板,使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授,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使得学生们逐渐失去了了解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也就无法达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二)学生没有对于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学生都非常喜欢当代的流行音乐,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非常少。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和其他音乐都有着一定的区别,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而很多学生都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过学习,这种情况对于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是比较不利的。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非常少,所以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只能从头开始,这也为教师的教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设计,针对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情况来设置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们音乐素质。(三)学校缺乏足够的民族音乐师资力量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民族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方面都比较薄弱,缺乏非常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其他的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方面的进修机会也相对较少,学校方面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因素都为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所以高校应该重点对于民族音乐专业师资力量缺乏方面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144 Northern Music
(四)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音乐课堂上所使用的民族音乐曲目教材都比较单一,只有少量的几首,教师们认为只需要用这几首让学生们进行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实则不然,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反复的应用会使得学生们产生厌恶情绪,无法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也就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去掌握民族音乐文化。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和民族音乐文化本身也缺乏一定的联系,同时也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了限制,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二、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设计方向分析(一)趣味性设计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同时,也要加入更多的教学环节,例如讨论、欣赏的过程,通过这些环节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愉快的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活跃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也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增加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对于接下来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高效性设计由于高校音乐课一般是采取大课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的数量比较多,如果教师想要所有的学生都理解,就势必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从而造成课堂的时间紧张。所以,在教学设计当中,要对基础理论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尽量避免重复性讲解,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三)实践性设计高校的音乐教学应该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展示自身音乐能力的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但能够看出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在实际展示的过程中,磨练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音乐表演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从而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新认识,通过这种方式来一步一步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探析(一)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来宣传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致力于弘(下转第146页)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以在非专业课程中有效渗透。其中,在《道德修养与法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即可采取创新的措施,将实践环节嵌入到授课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调查活动中,通过实践了解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对具有代表性的人与事加以收集,最终完成歌曲的创编和演唱。借助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将社会文明道德和法制正能量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样一来,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个人专业能力突显出来。第二,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等院校中,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与班级周末文艺晚会等,并且深入至校园内非音乐专业,举办音乐辅导活动[5]。另外,将高雅艺术引入到校园内,对国内外的专业艺术团体和专业人才进行邀请,并参与到高校演奏会与演唱音乐会当中。除此之外,定期邀请著名的学者或者是专家,进入到高校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接受前沿教育思想,进而不断强化其对于音乐专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二)校外培养措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校外措施就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地方文化活动当中,最典型的就是每年的青春艺术节比赛等。在参与实践过程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强化。除此之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国际性的比赛活动中,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加以培养,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在比赛中认识更多的伙伴,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这同样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与特色逐渐形成,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也不断增强,使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优化,而学生也能够多能一专。在上文中,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中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的培养路径展开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社会培养满足需求的专业人才。参考文献
[1]庞卡,庞梅.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3):103-104.[2]侯敏,王丽燕,李雪.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与整合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112-113.[3]黄艳云.“幼儿园应用型人才”的中职音乐教学初探[J].读与写,2017(21):201-208,209.[4]李永云.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11):92-96.[5]石娟.新形势下高校即兴伴奏课程多元化教学内容训练模式研究[J].民族音乐,2017(05):88-90.(上接第144页)
扬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民族音乐的教学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也需要学生们学会去赏析民族音乐,这就需要多媒体的方式来对于民族音乐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更加直观的去体会民族音乐文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也有很大帮助作用。(二)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展示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音乐本身的魅力。一般来说,学生们在进行上课的过程中,往往都是自己学习,很少有互动的环节,如果把学生们分成各个小组的形式,则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同时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三)将民族音乐加入到集体展示当中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展示的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展示的环节,实际上也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沟通和交流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146 Northern Music
的内容。另外展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表演,也有利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改善自身的缺点。通过展示的过程,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提升自己,从而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四、结束语本文首先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设计方向进行分析,最后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进行探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高校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参考文献
[1]博雅杰,尹爱青.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目标构建[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2):138-140.[2]张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戏剧之家,2017(02):253.[3]余媛媛.试论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11):93.[4]王小青.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7(17):121-122.[5]马琼.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国音乐,2007(04):217-2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