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2分) 1.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 ( ABD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接近律 D.效果律
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中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包括 ( BD )
A.信任对不信任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 主动性对内疚感 D.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 根据帕金斯的“真智力”理论,下列哪些智力是可教的 (BC )
A.神经生理智力 B.经验智力 C.反思智力 D.流体智力 4.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AB )
A.克服自我中心 B.获得守恒概念 C.能够提出并检验假设 D.能够延迟模仿 5. 操作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强化的规则包括(ABD )
A.效果律 B.相依律 C.准备律 D.临近律 6.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有效方法包括 ( ABCD )
A.理解 B.复述 C.组织 D.精加工
7. 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哪个年龄段的儿童意识到他人具有复杂、矛盾的感受,认识到他人会违心地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 ( C )
A.3~6岁 B.5~9岁 C.7~12岁 D.10~15岁 8. 下列哪些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范畴 ( AC )
A.辨别学习 B.符号代表学习 C.规则学习 D.命题学习 9. 智力的来源包括( ABC )
A.后天习得 B.遗传 C.自然发展 D.教育 10.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成分(ABCD )
A.条件 B.对象 C.行为 D.程度 11.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动机可分为 ( ACD )
A. 认知内驱力 B. 成长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二、填空题 (每空1.5分,共计12分)
1. 吉利根认为,道德观的两种基本取向包括(公正取向的道德观)、(关怀取向的道德观)。 2. 态度的构成成分包括(情感或情绪成分)、认知成分、(行为成分)。
1
3. (练习)、(反馈)是影响动作技能获得的两个重要条件。
4. 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识的可辨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是习得陈述性知识的内部条件。
三、简答题(前2题6分,后2题9分,共计30分) 1.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条件。
答:概括说来,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如下条件:
(1)内部条件: A. 首先必须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获得B. 必须具备相关的子技能或下位技能C. 必须经过适量的变式练习。
(2)外部条件:A. 必须清楚地阐明“操作程序”B. 必须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正例和反例C. 必须提供大量的练习,并给予反馈。 2.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内涵及类别。
答:先行组织者的内涵: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在于用先前学过和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先行组织者的类别:(1)比较性组织者;(2)陈述性组织者
3.简述创新学习的内涵,并从生成与创新的关系谈谈如何促进创新学习。
答:创新学习的内涵:(1)创新学习是个体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思维产品的过程。(2)创新是继注意、理解、获得、应用之后的颠峰学习环节(3)创新是富有个性色彩的主动思维活动(4)想象、组合、设计、构思都是创新。
生成与创新的关系:
(1)生成是创新的先行环节和基础;(2)生成是过程,创新是结果;(3)没有生成,就必然没有创新。
4. 简述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答:发现学习的含义: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活动可以沿着认知表征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意义学习的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substantive)、非人为的(nonarbitrary)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所谓非
2
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异同: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四、论述题(每题18分,共计36分)
1.简述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具体阐述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启示。
答: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主要包括:(1)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知识是通过社会建构习得的;(2)文化价值和习俗决定了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3)儿童从更有能力、专长的社会成员中获得学习;(4)学习发生的 “最近发展区”概念。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启示:最近发展区是不经帮助时的任务完成水平与接受帮助后的任务完成水平的差别。而学习过程是从一个最近发展区跃升到另一个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不适抽象的概念,可以把它具体化。比如两个儿童不经过辅导时具有同样的行为水平,经辅导后,最近发展区较大的学生接受外部辅导后发展的更快。
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1)认知学徒法。首先,孩子可以向更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学习。找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教孩子,孩子进步的更快。其次要为孩子搭建支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一小步一小步成长的阶梯,等孩子能力达到后再撤销这些辅助。比如,学生学习四则运算时,容易出错。因为同时完成两至三种运算,学生会觉得难度太大。所以,可以让学生先完成一种运算,等学生充分掌握步骤之后,再提高问题难度。最后,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活动。就像现实生活中师傅带徒弟一样,在课堂中也应该展示真实的世界。首先让课堂变得具有真实性,其次再让问题变得复杂。因为人的学习是置身于社会历史文化情境中的,知识建构式社会性的建构。(2)学习者共同体。学生应该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为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大于个体性的特征。
2. 结合动机设计的ARCS模式,以具体案例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的动机设计
答:动机设计的ARCS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注意(Attention):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教学之初)。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乐于参与这门课,就要多提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这样的话,在课题导入部分就要多动脑筋,多提新颖的问题。
(2)关联(Relevance):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教学中讲明学习内容的价
3
值)。明确交代学习内容与学习需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学得这些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在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用到。
(3)信心(Confidence):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起学生成功的信心(遇到困难时)。当学生觉得太难,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老师应该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从而找到自信心。
(4)满足(Satisfaction):让学生对学习结果感到满意(内外强化)。一节课下来,让学生感到满足。或者因为学到了现在或者将来可以用到的知识,或者因为上课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得到了满足。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把动机设计作为重要的设计方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