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语文教学本体有效调整课堂
武陟县乔庙乡冯丈学校 张卫云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热闹起来,“歌声掌声”“绘画演讲”“游戏互动”„„的确,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焕然一新,学生课堂上兴趣高涨,气氛活跃,可课下学生面临实作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是新课改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课堂教学中出现“无效对话与表演、虚读悟情、无效拓展与生成”等方面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在教学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还要关心在实际教学层面上如何围绕语文教学本体去有效调整课堂。
为此,我从一扣,二瞄,三把握三方面思考有效调整课堂,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映阶碧草自春色的境界,让孩子们的灵性快乐地流淌其中。
一、紧“扣”课本,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夯实语言基础。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些淡化了。其实“课标”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只是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的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情意浓浓,而且还要上得扎扎实实。有位教师曾说过: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一遍遍写好,需要训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遍遍读好也要训练;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一句句说好,需要训练;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一句句写好,都要扎扎实实地训练。
二、瞄准本体,有效对话与生成
1
有效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这些就是教学中的生成。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瞄准语文教学本体,对学情进行准确分析与判断,进而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促进教学产生更多的有价值的见解,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不难看出,生成体现的是教与学的过程,展现的是师与生思想碰撞的过程。
我在晨诵课教授《幸福》时,要求说说你在生活中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帮妈妈做家务,努力学习等就很幸福。有个同学说,我想写首诗来表达一下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感觉,于是便念出一首类似与打油诗一样质朴的小诗。我认为这既是个进行感悟教育,也是个练习写作的契机,于是就引导说:“幸福在同学们的心中是如此细腻,如此深情,那就请同学们都拿起手中的笔,让你们的幸福从笔尖中流淌出来吧!”同学们立即动笔,由于学的投入,体会的真切,因此写的特别顺畅。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幸福是一座茅草屋 残垣断壁
在你遇到风雨的时侯 他却可以给你遮风挡雨
其实幸福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唠叨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幸福就会慢慢地来临 你的温暖的港湾
当个别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转变为全班同学的财富时,我感到十分的惊喜。惊喜于学生精彩的创造,让课堂焕发活力;惊喜于学生内心日益地成熟,让亲情焕发光彩。我想,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是方法,是态度,是情感。
三、“把握”实质品析词句,感悟真情
2
词句教学要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扎实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词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品味重点词句,组织学生咀嚼赏析表达方法,积累精彩语言并自觉运用。
我在教学《荷花》一课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时,抓住“冒”字对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第一步:换字,大家认为这个“冒”字很美,觉得还可换成什么字?(露、长„„);第二步:会意,这么多意义相近的字,作者为什么独用一个“冒”字?你认为怎样长出来才叫“冒”;第三步:悟情,透过这个“冒”字体会到荷花怎样的心情?第四步:练笔,用恰当的语句写出事物之美。这种语言训练体现“由易行难,循序渐进”的设计,注重方法,讲究实效,学生在对关键字理解中,感受了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是教学的载体,而上课是我们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一堂课的优劣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所以我们应着眼于课堂,在学习中瞄准语文本体,把握语文实质,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方案,从而达到映阶碧草自春色的教学境界,让孩子们的灵性在其间流淌,从而保证我们的教学有效进行!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