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3、麻昭高速公路有关施工设计图; 4、《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二、编制原则
1、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程,争创精品工程。 2、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
3、优化资源配置,精心组织施工,努力缩短工期。
4、强化现场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强化安全管理,杜绝伤亡事故。 5、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三、工程概况
麻昭高速公路C5工区起止里程:K62+000-K69+000,全长7Km。起点位于青岗岭南侧二级公路旁,路线由北向南沿山坡布设,经龙潭湾、罩子寨、北闸等地,线路总体走向由北向南。沿线穿越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居多。地层岩性规律较差,较为复杂。路线区域属高原性气候,具有温凉、四季温差明显,干雨季分明的特点。本工区共计桥梁11座,墩柱248个,其中双柱墩202个,系梁177个。本施工方案适用于以下桥梁墩柱、系梁施工,统计如下:
桥梁名称 K62+400 K63+630 K64+481 K55+101 K66+023 K66+569 K67+016 K67+345 K68+292 K68+276 合计(个): 双柱墩 1.4m 14 12 11 2 4 43 1.5m 10 24 34 1.6m 12 13 32 15 6 78 1.7m 6 12 14 32 1.8m 6 1 6 2 15 中系梁 4 3 19 8 47 11 34 32 1 159 系梁 底系梁 9 2 1 4 1 1 18 - 1 -
四、施工安排
4.1 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工区配备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项目部管理机构,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全过程施工,搞好施工组织协调及保障工作。根据C5工区具体情况和总体工期的要求,为按期完成施工,拟安排10个桥涵施工队伍进行桥梁下部构造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 项目副经理 施技部 质检部 计划部 物资部 财 务部 办公室 测量站 试验室 安全部 桥涵施工队
4.2 工期目标
根据C5工期安排,拟定所有墩柱、系梁在2014年3月31日完成。
五、施工准备
5.1 熟悉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文件和有关规范,仔细核对施工图纸,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掌握具体施工工
- 2 -
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保证现场施工在受控、有序下进行。
5.2 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施工组织方案和开工报告,并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案施工。
5.3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安全环保交底,明确施工控制重点。
5.4 桥梁基础等上道工序应检验合格,立柱施工用的地锚事先设置好。 5.5 施工前完成场地平整,清除杂物,吊车就位处平整压实。临时电力、养护用水的供应具备施工。
5.6 模板根据全桥工程数量,墩柱配备1.4米墩柱模板24.5m,1.5米墩柱模板28m,1.6米墩柱模板62m,1.7米墩柱模板51m,1.8米墩柱模板33.5m,系梁模板共计13套,具体配置见附表(C5工区双柱桥墩模板配置、周转计划一览表)。 5.7 人员机具配置见附表(C5工区全线桥梁墩柱、系梁施工人员、机械配置)。
六、施工方法
6.1 施工场地以及底系梁初期施工准备
桩基检查合格后,根据外漏的桩基钢筋笼顶标高计算出系梁底面高程,并根据开挖的深度大致确定开挖线。基坑采用挖机开挖,开挖至基底后采用人工进行基底夯实、整平,整平后的标高应低于系梁底10cm左右,以便进行垫层硬化。
将预埋的桩基钢筋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同时凿毛桩基与底系梁接触面,要求凿完后能露出混凝土石子,表面无松动,并用水冲洗干净,注意控制凿除混凝土厚度。凿除混凝土表面时,混凝土必须已达到一定强度,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在凿除桩头后,对桩基外漏的主筋进行一次整体调整,对于有弯曲的主筋采用人工进行调整(不允许用电焊机烧热主筋后调整)。 6.2 施工工艺流程
a、底系梁施工
- 3 -
施 工 准 备测量放线桩顶系梁基坑开挖凿出桩头做好垫层钢筋绑扎安装系梁模板灌注砼拆模墩柱施工钢筋加工钢筋检查做试件养护
b、墩柱施工
加工立柱模板、准备脚手架材料施工放样、弹立柱位置线搭设脚手架、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安装设置钢筋风缆模板低处找平、设置模板定位设施安装立柱模板垂直度控制设置风缆绳、模板固定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拆模、养护
c、中系梁施工
制作试件
- 4 -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安装支撑体系 墩柱顶凿毛、清洗 模板加工 铺设底模 钢筋加工 钢筋绑扎 模板制作 模板安装、固定 模板修整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养生 侧模板拆除 混凝土养生 底模板拆除 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 检验 合格 移交下道工序 6.3 底系梁测量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放出系梁的轴线坐标以及桩基的中心点,在桩基顶面标出或画出“十”字线,并画出系梁开口模的边线。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测量班的数据确定桩头是否凿到设计位置(如不到位需继续凿出),并将砂垫层的标高线挂出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浇筑完成应整平、压光。垫层初凝后技术人员将钢筋绑扎外轮廓线以及模板边线用墨线标注在垫层上。
- 5 -
6.4 墩柱、系梁钢筋制作与安装
a、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加工完成后利用钢筋运输车运至现场,运输过程中不得损坏加工好的定型钢筋。钢筋原材进场要通过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套筒连接试验室要按频率进行抽检。严格按图纸下料,加工成型的钢筋笼摆放整齐,并编号,注意防雨、防锈等。钢筋加工时,还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 钢筋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互错开的距离大于10d,同一断面处的接头不能超过钢筋总数的50%;
b、墩柱环向保护层利用垫块来保证,确保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高强度砂浆圆饼形垫块环向布置,在加劲筋位置环向平均布置不少于4个与设计图纸保护层厚度等高的砂浆预制垫块。高强度砂浆垫块尺寸要合乎规格,严禁以大代小或以小代大,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c、钢筋笼验收合格后,运至现场,用汽车吊安装。钢筋笼的吊装时用主钩固定钢筋笼顶端两端,副钩固定钢筋笼1/2至1/3中间部位,起吊时先起吊副钩吊点,将钢筋笼微微提起,在将主副沟同时起吊,将钢筋笼吊离地面,此时停止副钩提升,继续提升主钩。慢慢提升主钩吊点放松副钩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放松副钩吊点的钢丝绳,将钢筋笼移动至桩顶预埋墩身钢筋上方,汽车吊将钢筋笼吊起就位在桩基上时,在钢筋笼顶部中心位置处安装一个铅垂线,吊装过程中以铅垂线对正标注在桩顶的“十”字线中心为水平位置参照,严格控制钢筋笼顶部居中定位后进行焊接,安装第一节钢筋笼时注意控制底面标高。墩柱钢筋与桩基钢筋焊接连接,焊接分3段单面焊接,焊接总长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焊接应饱满、平顺,采用与钢筋材质相对应的电焊条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敲掉焊渣,如钢筋笼较长不稳定时用缆风绳对钢筋笼进行固定。
d、墩柱钢筋笼焊接完成并固定好后进行系梁钢筋绑扎,绑扎时一定按照垫层上标注的钢筋外轮廓线进行绑扎。
e、墩柱主筋接头均采用镦粗套筒连接,现场连接套筒时保证钢筋对接接头处于套筒的中心位置。
f、钢筋按设计图纸绑扎好经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报验单、自检记录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 6 -
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两排以上排距 受力钢1筋间距△ (mm) 灌注桩 ±20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同梁、板、拱肋 ±10 ±5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钢筋骨架3 尺寸(mm) 4 保护层5厚度△ (㎜) 板 ±3 基础、锚碇、 墩台 宽、高或直径 ±5 ±20 ±5 弯起钢筋位置(mm) 柱、梁、拱肋 长 ±10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尺量:每骨架抽查30% ±10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6.5 底系梁侧模安装
模板现场安装前应进行试拼操作,模板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模板打磨后,再用水进行冲洗,冲洗完毕的模板在人用手触摸时不得有砂感,最后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不得漏刷及多刷,拼装、打磨合格进行统一编号。
模板安装时严格按照底模上标注的模板墨线安装,拼装过程中使模板接缝紧密,模板接缝处采用泡沫胶条压实。安装后采用对拉螺杆配合斜撑和斜向拉杆(防止模板上浮)来固定和整体调整。
模板安装检查记录表
1、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要求。2、模板拼装接缝严密、内无油污及基本其它杂物,模板表面光滑、平整,轴线偏位、内部尺寸、标高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3、要求 模板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 查 项 目 实测项目 轴线偏位(mm) 柱、墙 基 础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5 ±8 检查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检查,梁纵向检查2点,其他纵、横各检查- 7 -
梁 墩 台 基 础 柱、墙、梁 模板标高(mm) 墩 台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 上部结构 内部尺寸(mm) 基 础 墩 台 表面平整 平整度(mm) 相邻板表面高差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预留孔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mm) 预留孔截面内部尺寸 ±10 ±10 ±15 ±10 2点 水准仪:测量3处 ±10 +2,-5 +5,0 ±30 ±20 5 2 3 10 +10,0 用尺量,抽查不少于30% 用2米直尺检查2点 用尺量,每接缝检查2点 用尺量长、宽、高各2点
6.6 砼的浇注
砼浇注采用罐车运输,泵车浇筑。砼运至施工现场时应先做混凝土塌落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浇筑,并制作3组通养试块,如塌落度不符合要求需返回拌合站重新调制,不得用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墩柱。砼浇筑前先将模板内的灰尘等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铁锈等清除干净,且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及时堵塞,以免漏浆。砼分层摊铺,每层厚度30cm,摊铺顺序为先周围后中间,浇筑施工时应保证出料口与浇筑面之间的距离小于2m,防止混凝土离析,砼浇筑为连续进行。
砼振捣,先用φ50mm振动棒,按以下原则进行密实振动,先周围后中间,离模板距离12cm—15cm,每棒间距20cm—30cm,稳棒时间为20—35秒(以观察气泡效果来确定),同时必须快插慢拔,深入下一层砼5cm,强调均匀布点,垂直下棒。中间砼的振动,可以适当缩短时间和拉开振动棒距,不得漏振和重振。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固情况,当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在系梁的整个浇筑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试验员现场监控,并做好
- 8 -
砼浇筑记录。同时观察拆模后的效果,及时调整振动工艺。
系梁砼拆模时,待侧模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才可拆除。拆模要轻拉轻放,不要强拉硬掰,保护盖梁、台帽表面不被碰撞破坏。拆下模板后应将模板上的残余砼清除,视模板情况考虑是否进行重新打磨及涂刷脱模剂。 6.7 养护
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渣土颗、浮尘等杂物,用水将混凝土从上至下均匀浇透,然后采用土工布将整个系梁进行包裹,并在搭接处用扎丝进行固定,现场施工人员应经常对土工布进行观察,并保证土工布处于湿润状态。现场技术人员应经常对养护情况进行检查。对砼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如工期较紧,可在拆除模板后进行回填处理,但必须进行养生。 6.8 场地处理与测量放样
将基坑回填并对立柱周围一定范围(根据墩柱的型号而定)内的地基进行整平硬化处理。
根据现场设置的平面控制网点及相应的测量规范要求,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墩柱的角点及中心点坐标进行放样,放出墩柱中心点,在桩基顶面标出或画出“十”字线,并弹出墩柱模板边线。同时设置高程点,并在外漏的桩基钢筋笼上标出墩柱钢筋的底标高,用于控制墩柱钢筋笼的顶面高程。墩位和高程定位并经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单、施工测量放线记录报监理复测和办理签字手续。 6.9 支架搭设
根据标准化施工要求墩台施工高处作业应配备人员登高用的梯子,梯子可选用以下形式:
高度在2-5m,可选用爬梯。
高度在5-20m,可选用转梯,转梯周边应用密目安全网密封。
拟定支架采用碗口式脚手架搭设,爬梯放置在支架上,每墩位设置一道爬梯,采用架板做工作平台。(后附支架及场地硬化图)
墩身施工工作平台是用来进行墩身模板加固、钢筋定位等作业,需要做好墩身支架的安全防护作业及支架自身的稳定性。墩身脚手架采用封闭式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脚手架钢管采用尺寸ø48×3.5的无缝钢管,钢管间连接采用十字
- 9 -
形扣件连接。
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a、 钢管长度不够时,采用钢管搭接70-100cm设置,不能采取扣件支架对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b、 支架总体高度尽量与墩顶齐平,最外侧钢管高出墩身顶至少1米,利用支架钢管作为外侧防护,悬挂安全网,并增加横向支撑作为安全防护。
c、 墩身支架的操作平台铺设的木板需满铺,并采用铁丝进行连接,杜绝木板悬空超过50cm。 6.10 墩柱模板安装
模板现场安装前应进行试拼操作,模板之间的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模板打磨后,再用水进行冲洗,冲洗完毕的模板在人用手触摸时不得有砂感;最后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不得漏刷及多刷,拼装、打磨合格进行统一编号。
墩身采用定型钢模,模板采用法兰盘连接,拼装第一节模板时注意使模板底面支撑平整,必要时可在模板下做砂浆垫层。每拼装好一节模板,用线锤对中一次,以便校正,避免最后需对整个墩身模板进行调整时费时费力,校正后的技术要求轴线平面位置:±10mm 倾斜度 0.3%墩高,且不大于20mm。拼装过程中使模板接缝紧密,模板接缝处采用泡沫胶条压实。模板拼装完后进行加固,加固时不得与四周脚手架有任何相连,在墩柱纵横向分别设置缆风绳调节墩柱的中心偏位和垂直度,缆风绳的高度在墩身高度的60%左右。
安装墩柱模板时,在墩柱的中心顺桥向上预埋2根直径为12cm的PVC管,在施工盖梁或系梁时穿入钢棒,钢棒作为支架搭设的主支撑。PVC管的底标高=系梁或盖梁的底标高-1.5cm(竹胶板)-10cm(方木)-12cm(工字钢)-45cm(工字钢)-20cm(钢板楔)-10cm(钢棒)=98.5cm,预埋时保证PVC管必须水平,并在其中灌满砂子,两端透明胶封死,以便每根圆钢棒顺利穿装。
模板安装后经监理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方式与系梁浇筑方式一致。
模板安装检查记录表
- 10 -
1、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的要求。2、模板拼装接缝严密、内无油污及基本其它杂物,模板表面光滑、平整,轴线偏位、内部尺寸、标高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3、要求 模板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 查 项 目 基 础 轴线偏位(mm) 柱、墙 梁 墩 台 基 础 模板标高柱、墙、梁 墩 台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 上部结构 内部尺寸基 础 (mm) 墩 台 表面平整 平整度(mm) 相邻板表面高差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预留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孔(mm) 预留孔截面内部尺寸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5 检查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检查,梁纵向检±8 查2点,其他纵、横各检查±10 2点 ±10 ±15 ±10 水准仪:测量3处 ±10 +2,-5 +5,0 ±30 ±20 5 2 3 10 +10,0 用尺量,抽查不少于30% 用2米直尺检查2点 用尺量,每接缝检查2点 用尺量长、宽、高各2点 实测项目 (mm)
6.11 墩台的编号
a、每个墩柱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编号,并在按靠便道一侧的墩柱上进行标注。 b、编号沿线路里程增长方向自起点桥台、墩身到终点桥台,从0开始,1、2、3……连续进行编号。
c、桥墩上的编号的外圆圈直径应为400mm,中文字体为印刷黑体,规格为100mm*150mm,采用反光贴纸粘贴在距梁底3m处(距离可根据桥梁高度调整)。 6.12 养护
- 11 -
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渣土颗、浮尘等杂物,用水将混凝土从上至下均匀浇透;粘贴节水保湿膜,贴膜时从上至下进行,最下端保湿膜留出10cm,施工完毕后用土压实;缠绕薄膜时注意用扫把或其它工具将保湿膜与混凝土面的空隙扫平以使保湿膜紧贴混凝土面上,保湿膜膜与膜之间的重叠宽度不少于5cm,重叠处必须用宽透明胶带沿搭接处粘牢,粘贴时须细致认真,不能虚贴铺或有缝,在墩柱顶上设置“点滴瓶”进行养护,现场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塑料布是否有凝结水。对砼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应该注意的是必须每天观察塑料薄膜内的湿度变化,以保证砼表面的湿度。 6.13 中系梁测量放样
在系梁施工前,对立柱进行施工测量,作为安装系梁底模的依据。立柱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立柱中心位置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立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或精密全站仪直接进行控制测量。 6.14 安装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搭设总体思路:在墩柱上预埋PVC管,穿装圆钢棒,在圆钢棒上安置支撑梁和分配梁,制作工作平台进行系梁施工。
a、墩柱施工时,在墩柱上预埋2根直径为12cm的PVC管,PVC管的底标高=系梁的底标高-1.5cm(竹胶板)-10cm(方木)-12cm(工字钢)-45cm(工字钢)-20cm(钢板楔)-10cm(钢棒)=98.5cm,PVC管的横向中心距请参照表1(根据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但空心墩的不能小于5m,Y型墩不得小于5.5m,双柱墩不得小于6m),预埋时保证PVC管必须水平,并在其中灌满砂子,两端透明胶封死,以便每根圆钢棒顺利穿装。
b、墩柱拆模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人工配合吊车安装圆钢棒,在预埋好的PVC管中穿装一根3m长圆钢棒,每条圆钢棒由工厂定型加工完成,钢棒伸出墩柱两端长度尽量保持一致。
c、确保圆钢棒在立柱上的安装完成后,吊装横桥向12m长的I45b工字钢,固定在圆钢棒两边伸出的钢棒上,工字钢中心线宜与两墩柱纵向中心线保证一致。工字钢紧挨着墩柱,在两根工字钢上打φ22孔,设置两道横向连接φ20拉杆,拉杆间距根据墩柱类型进行布置。安装拉杆可以保证工字钢紧挨在墩柱上,增加支
- 12 -
架整体稳定性。
d、在I45b工字钢上放置一层顺桥向摆放的长3m的I12工字钢,工字钢中心间距40cm,为搭设安全防护与工作平台,放置I12工字钢时注意交错摆放,中间搭接部分长度为2.2m。
e、I12工字钢上铺设10*10cm方木,方木净距20cm。如在方木铺设时有悬臂太长处工字钢间距可适当调整,但间距不得大于40cm。在盖梁两端的梯形段设置三角架支撑进行调坡,三角架上放置方木。方木与方木间必须搭接安装,搭接长度不少于20cm,搭接处设置在I12工字钢正上方。
f、 底模采用优质15mm厚竹胶板,竹胶板板接缝处板底必须铺设方木,板间缝隙采用透明胶贴缝。底模加工时墩柱位置应细心加工,尽量与墩柱的外轮廓一致,避免浇筑系梁时发生漏浆现象。
g、铺设完底模后,重新测量并调整标高,底模铺设合格后,进行钢筋绑扎作业。系梁施工完成后即刻用同标号砼填塞圆钢棒预留孔道,并对预留孔处作装修处理,保证墩柱美观。
h、为施工完系梁拆除支架时方便、安全、快捷,同时防止PVC管预埋标高控制不准时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调节支架高度,在钢棒与I45b工字钢每个接触点设置一个钢板楔。
6.15 中系梁施工二次测量放样
装上底模板后,通过纵横轴线确定系梁中心位置。然后用墨线在底模上放出系梁的钢筋外边缘线以及侧模的内边缘线。
6.16 钢筋绑扎、砼浇筑、养生等同底系梁一致,本方案不多做介绍,特别注意拆除底模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才能拆除模板支架。支架拆除时,调节钢板楔将支架微微下落,下落后从上至下逐层拆除。 6.17 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控制
气孔、蜂窝麻面、冷缝、水波纹、鱼鳞纹是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的外观缺陷。 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涉及到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及施工工艺。 a、气孔
形成因素主要有水灰比、模板及振捣方法。在混凝土拌和物中,如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算不准确、未调整施工配合比,将造成拌和用水量偏多,坍落度
- 13 -
过大。由于模板不能吸收水分,则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较多气孔。如模板表面不够光滑,脱模剂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和气泡。若振动间距较大,振动时间不够,将使得水分和气泡难以脱离混凝土表面。 解决办法:
①、严格控制坍落度和水灰比; ②、掺加减水剂,减小用水量; ③、使用清洗洁净、表面光滑的模板; ④、使用粘度较小的脱模剂;
⑤、适当减小振动间距及延长振动时间; ⑥、振捣时用槌轻敲模板,帮助气泡逸出。 b、蜂窝麻面
当出现漏振及振捣不好时,砂浆没有填满粗集料之间的孔隙就会产生蜂窝。此外,混凝土配合比选配不当,含砂率不足,集料级配不良,坍落度不适应浇筑条件,钢筋间距太小,模板漏浆均会造成水泥浆的不足或缺失难以填满集料之间的空隙。 解决办法:
①、选配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从含砂率、坍落度等多方面考虑); ②、确保模板拼装严密、无缝隙,防止漏浆; ③、加强振捣,专人负责。 c、冷缝
主要是分层、分段浇筑时间间隔过长,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上层振动棒无法深入到层混凝土,在两层交界面上出现的色差现象。 解决办法:
①、控制混凝土的拌制能力及浇筑时间; ②、掺加缓凝剂;
③、改善浇筑工艺,以确保分层浇筑的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或重塑时间。 d、水波纹
主要是施工中坍落度过大,经振捣后混凝土离析,稀浆浮到混凝土表面,水
- 14 -
泥含量较大,终凝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形成的水泥石颜色较深,形状似水波纹。此外混凝土分层浇筑时,由于振捣上层混凝土与振动棒没有深入到下层足够的深度,往往会出现水波纹现象。 解决办法:
①、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禁止入模; ②、振捣时必须将振动棒透入到下层混凝土5~10cm; ③、防止欠振或过振。 e、鱼鳞纹
由于新拌混凝土离析,泌水造成水膜及水泥稀浆挤占骨料间的空隙,并分散包裹于骨料表面,当水分迁移形成水膜痕迹及表层多孔低强度的硬化水泥石,低强度的硬化水泥石在拆模时易与模板粘连、 脱落,从而形成表面粗糙、色差等鱼鳞状波纹。 解决办法:
①、防止混凝土离析(控制骨料最大粒径、适当增加砂率、控制混凝土的泌水); ②、适当采取二次振捣,先用50型振动棒,间隔一定距离(或时间)后使用30型振动棒二次补振。
七、墩柱施工注意事项
墩柱施工作业过程中充分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7.1 危险源、危害因素
墩身钢筋安装无可靠的固定措施、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支撑不牢固、脚手架、工作平台搭设不牢固、高处作业时上下重叠施工,未按规定设置防护棚等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脚手架拆除顺序及措施不当、起重吊装违规操作、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7.2 预防措施
a、墩身施工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进场后,根据模板刚度计算书进行核对构件,满足要求后方能使用。 b、 墩身混凝土施工应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和变形的检查。
c、 脚手架、工作平台应搭设牢固,不得与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连接。平台、步梯
- 15 -
应设围栏,周边应张挂密目安全网。
d、墩柱施工靠近施工主便道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e、 桥涵墩台施工中的起重吊装、施工用电、现场放火、高处作业、危险物品、季节性施工、钢筋、模板和混凝土施工等应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f、 施工墩身脚手架施工需满足以下要求:
脚手架的地基应坚实,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四周排水应通畅。 当脚手架搭设较高或风力较大时,应增设缆风绳并锚固牢靠。
搭拆脚手架时,施工区域应设警戒标志。严禁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混凝土输送泵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松动或拆除任何受力杆件。作业平台上不得超载,四周设安全网,脚手板搁置必须牢固平整,不得有空头板。
g、墩柱模板定位后,任何人或机械不得碰撞缆风绳,使模板的位置发生变化,否则应重新定位,调整好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八、质量保证措施
8.1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确保施工现场管理井然有序,组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建立质量检查、质量反馈等体系。
8.2 严格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文件及技术规范施工。编制详细施工组织和操作规范,并以此为指导,合理的组织和调配材料、机械设备、运输机具和劳动力,做到均衡生产,使工程优质、高效、低耗。
8.3 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内部质量检查员的作用,认真填写各类检查表格,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现场检查与签证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整修或返工。
8.4 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工程所用各种材料须严格按照规范和业主及监理的要求进行选购,加强进场质量检验和控制。
8.5 完善施工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施工工艺,下达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现场技术指导,
- 16 -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8.6 严格遵守监理检验程序,工程部负责本工程的施工技术、现场自检、向监理报检等工作。尊重监理工程师下达的结论和整改要求,对监理工程师下达的结论有异议时,本着执行后申述的原则,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九、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9.1 实施安全员管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施工生产中的安全责任。
9.2 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个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水平。主要包括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学习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安全施工管理条例等;进行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的科学知识教育,进行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进行法制教育等。
9.3 加强施工用电管理, 照明、高压电力线路的架设顺进,保证绝缘良好。施工中各种机械、电器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9.4 抓好施工现场文明,争创文明工地,施工场地临时设施统一规划布置,施工材料分类码放整齐,施工道路、水、电管线按操作规程设置,场地内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牌。
9.5 剩余混凝土及污水不得随意倾倒,避免污染环境、破环生态,必须集中处理,比如集中利用或弃至弃碴场。
十、环保、水保措施
10.1 设立环保机构,切实贯彻环保法规。
10.2 保护生态。施工中注意保护自然和生态,不得随意拆堵水利设施,保护好河渠,不污染水源。
10.3 防止水污染:对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须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采用以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根据施工场地分布,各驻地内设管线将污废水集中进行处理的方案。
生产废水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清洗的含油废水和砼养护冲洗水、砂石料冲洗与开挖基坑排水。含油废水和含砂、石废水分别进行处理,含油废水用隔池去油污,
- 17 -
含砂、石废水则由沉淀池将其中固体物料沉淀下来,经业主和环保部门认可后排放。
10.4 防止大气污染:进入工区的机动车辆消音排烟净化系统一定要完好,施工工区内和工地上的道路每天要不定时打扫,工地配置洒水车,根据气候情况洒水,保证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湿润不扬尘。
十一、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1.1 露天堆放钢筋应加盖编织布进行防护,防止因雨水冲刷而锈蚀。 11.2 混凝土浇筑尽可能不安排在下雨时浇筑,确实无法避免时,应搭设防雨棚或用纺织布覆盖新浇筑混凝土,防止雨水冲破刷混凝土表面,影响混凝土质量。 11.3 雨季季节期间,更应注意检查各种支架、模板的牢固程度,特别是高空作业时,更应注意检查各项防护措施是否安全、可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4 在雨季到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进行雨季施工准备大检查,对施工管区内的防排水设备、设施和有关的生产、生活房屋等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切实做好避雷装置和防漏电措施。备足工程常用材料,特别是需远运的材料,防止因雨天路滑交通受阻,影响材料进场。
11.5 雨季施工的工程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
11.6 向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历年的气象资料,并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及施工期的气象预报,提早做好安排,做到有备无患。
11.7 项目部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兼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制订和落实雨季施工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11.8 实行雨季值班制度,与当地气象部门加强联系,遇有雨情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十二、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当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工程施工应按冬季施工处理,应采用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冬季施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不同温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加热保温等技术措施,确
- 18 -
保混凝土在低于+5℃环境中的施工质量。 12.1 钢筋的对焊、冷拉
钢筋的对焊及冷拉由于是在室外进行,当外界气温的最低温度低于-2℃时,应停止对焊施工,避免过低的负温对钢筋焊接质量的影响。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刻接触冰雪,并尽量减小焊件与外界的温度差。当外界气温的最低温度低于-15℃时,应停止冷拉施工,避开类似恶劣天气,选在白天施工,气温较高,一般能满足规范对气温的要求。 12.2 混凝土施工 a、混凝土的配制
混凝土的配制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 b、混凝土的搅拌
当混凝土入模温度低于5℃时,首先考虑对拌合用水加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用锅炉为拌合用水加温,每次灌注混凝土,保证入模温度不低于10℃。冬季施工用的混凝土,为保证其和易性和流动性,应稍加延长拌和时间,但因采取热拌工艺,拌和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和参数,混凝土搅拌时间一般较常温时延长50%。原拌和时间按规范采取下表所规定的时间为90s,现根据实际搅拌情况将其适当延长为120s即2min。开盘第一次投料前,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及混凝土运输灰斗,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c、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并尽量缩短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停放时间。
d、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100的有关规定,冬季施工期间,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及5Mpa前(50#混凝土即为20Mpa),不得受冻。为保证结构物强度在达到规范规定数值前不受冻,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搭棚加温养护,先盖上一层棚布,外面再覆盖一层具有保温性能的草帘,每处接缝及梁两端口处用扎丝绑扎连接到
- 19 -
一起,保证覆盖严密、不透风,之后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电热蒸气炉放入棚内,如棚内气温仍低于5℃时,需在棚内加设火炉,火炉的数量根据棚内实际温度斟情而定,并确实做好防火、防煤气中毒措施。如棚内湿度不足时,应向混凝土面及模板上洒水,以确保棚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在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加热养护时,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不得超过《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e、混凝土试件
由于棚内各部温差影响,加之混凝土与环境气温不同,所以常规试件难以代表构件本身的强度。因此应多制试件,分别置于各不利部位进行同条件养生。
- 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