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8《冀中的地道战》 之三

2023-09-04 来源:独旅网
18《冀中的地道战》 之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理清课文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要求。

二、导入新课文,提示课题。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的? 三、课堂预习。 1、默读课文。

2、各自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思考预习题。

4、提出不理解的内容。 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全文可分几段? (1—3)(4—7)(8)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称“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总结第一段段意。

(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记叙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了解记叙方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包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了解词语用法。) 五、作业:

预习《赤壁之战》。 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今后的阅读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例话,了解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书报杂志多,需要懂得的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多,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得到急需的知识、信息,就必须学会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要做到阅读有一定速度且读后有新收获,一要看得快,由一字一句地读,变为一句、一行地读,一目几行地读;二要想得快,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及时归纳、概括文字说的是什么。)

二、回忆本组课文的教学,谈自己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的做法、收获和体会。 三、读自读课本中的《成岗和挺进报》,教师统计一下每个同学用了几分钟,并交流一下读后的收获。

四、谈谈今后自己怎样加强这方面的阅读训练。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标:

情意:感受、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知识: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能力: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

重点: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难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 突破口:红军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17、飞夺泸定桥 ╱ ╲ 赶到 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

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选择完成: ★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赶到——,夺下~~~) ★★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困难__________ __________ 红军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 3、自学 三、导学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一)飞: ①读句并概括:

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 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漆黑的夜里,泥泞

天气恶劣: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出示: 赶到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②师引:

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 1、时间紧—— 2、路难行—— 3、天气恶劣—— 4、敌人增援—— ③谈感受 夺:

①读句并概括: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出示: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②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

③师引:

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 1、桥险—— 2、水急—— 3、敌狂——

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师: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

(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

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 1、回答:几个来回?(3个)

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 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 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 (三)谈感受 说表现:

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出示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 (四)揭示文章中心 出示:

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四、引申

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非常多,在我们课文中已学过不少,请你说说看? 《大雪山》,《草地夜行》 出示: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65年前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战争史上惊动天地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最为壮丽的英雄诗篇。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象征中华威、民族魂,它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推荐课外读物: 《山水狂飙》(作者:伍近先)(发资料)

《草地龙虎》(作者:陈宇) 《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作者:元麟) 《地球的红飘带》(作者:魏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或《西行漫记》(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介绍影片《长征》

一场悲壮惨烈的湘江之战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苏区,突围西征,此次由于湘江之战的重创,中央红军从86,000人锐减为3万余人。在这危急时刻,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挽狂澜,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终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再越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接着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巧妙地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翻越大雪山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到达西康阿贝地区后,张国焘恃兵自重,公然分裂红军。面对危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率红军继续北上。

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胜利会师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导演:翟俊杰主演:唐国强、刘劲、马晓伟、李琳)

板书设计:

17、飞夺泸定桥

赶到泸定桥 夺下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 桥险,水急,敌狂 天气恶劣, 敌人增援

红军表现 忘记,冒雨,踩着 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四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5《挑山工》|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