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0-11-15 来源:独旅网
2019年(第9卷)第22期体育大视野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2.236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荀盛龙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高校具有非常丰富的体育资源,其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是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系统工程的重要战略。立足新时期,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本校体育资源,规范、有序地向公众开放。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高校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基础知识,然后详细论述了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基本策略。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在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与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形成合力,提高自身体育资源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资源 高校体育场 社会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236-02

1 高校体育资源

高校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源、物业资源与信息资源三项内容。

高校体育人才资源包括体育教师人才资源与大学生体育人才资源两项内容。体育教师是组织、实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人员,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个人素养直接决定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体育课程都是我国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各高校都非常注重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对象,他们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繁荣富强。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储备人才。

3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基本策略

3.1 以学习“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为切入点,增强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意识

“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指导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是高校体育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与决策者,在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问题上,他们具有绝对的主导权。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方面做得非常好,学校体育场馆定期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器材向公众出租……一系列工作深得公众的肯定与赞许,而公众的肯定与赞许显著提高了高校的知名度与声誉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这些高校的领导将“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入骨髓,并将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2 以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需求为基础,科学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不是盲目地服务。目前,我国个别高校为了“积极响应”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方面的政策号召,盲目地将本校体育资源社会化。在这些高校中,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角不再是本校学生,而使学校周边的居民,下肢青少年儿童,上至中老年人,学校体育场馆与体育器材每天都被这些人占据使用,极大阻碍了本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高校体育的参与主体是学生,这一点高校领导应当时刻牢记于心。对于本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应当首先考虑满足本校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然后再制定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方案。高校领导切忌搞面子工程,本末倒置。3.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工作中,体育教师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大学生相比,社会大众在使用高校体育场地、运动设施与器材健身时,很多人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因此对他们来说,迫切需要有人对他们的健身活动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有鉴于此,高校的部分体

2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

研究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需要深刻理解高校体育

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理清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先认识体育的定义。在我国,体育有广义的体育与狭义的体育之分。其中,广义的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又称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而狭义的体育单指学校体育(包括本文研究的高校体育)。可以看出,学校体育与社会大众都是广义体育的一部分。社会体育的参与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高校体育的参与主体是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体育参与的主体。这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连接起来的纽带。大学生经过高校体育教育后进入社会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他们在高校体育中获取的知识量直接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兴衰。

2017年2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开放,室内场馆设施开放由各校提出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意见》的提出,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提出了要求。

①课题来源:内蒙古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现状及策略研究。课题类别:安徽美术出版社资助、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 体育艺术专项•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NGHTY201801)。 作者简介:荀盛龙(1972,7—),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236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体育大视野2019年(第9卷)第22期

育教师就果敢地双肩挑,兼任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的双重任务。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并没有胜任这个双重任务的能力。基于此,高校应当专门培养一批体育教师,让他们担当起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的双重担子。在具体培养时,高校不仅要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专项教学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质。高校要让体育教师成为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倡导者与组织者,成为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3.4 加强体育场馆建设、运动设施与器材配置、管理力度,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

体育场馆、运动实施与器材是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动设施与器材向社会开放时经常为安全、维护经费与使用管理三个难题搞得头疼不已。其中,安全主要是大众在体育健身过程中意外受伤,或是运动器材损坏与丢失情况;维护经费主要是体育场馆、运动设施与器材的日常维护人员的经费支出;使用管理主要是大众在体育健身中存在不文明锻炼、不按约锻炼,以及与校方管理人员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等情况。有鉴于此,高校应当寻求当地政府支持,由政府统一购买公众责任险,对体育场馆、运动设施与器材公众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维护经费与使用管理问题进行破解。(上接235页)

难进行创新创业。

4 结语

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是推动社会大众体育健身发展的重要途径。立足新时期,高校应当具有大局意识,以“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化体育资源社会服务服务意识,在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切实开展体育资源社会服务工作。立足新时期,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号召,顺应“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全面优化配置自身体育资源结构,面向大众,服务社会,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 徐宾.从事业单位改革谈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202-203,207.

[2] 林岚,冷超.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与社会文化共建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3):35-36.

[3] 李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228-229.

[4] 李充.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融入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分析[J].才智,2018(16):107.

[5] 王伯金.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的理性思考[J].民营科技,2018(5):169.

4 结语

受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影响影响,体育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教学课程模式、自身能力提升以及政府优惠扶持对发展对于实现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学校、自身、政府应清晰认识存在的不足,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

3 体育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建议

3.1 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弥补自身专业不足

体育专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长期的训练锻炼了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因知识储备量相对薄弱,技能学习也相对单一,这对于创新创业来说也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自身不断进行学习与实践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3.2 改善教学模式,更加贴合实践生活

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在学校提倡师生有创业创新意识,经常组织比赛让更多有思想的同学积极创新创业;第二,开设较为实用的场地、知识培训等,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与帮助;第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结合实践,构建合理实用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理论支持;第四,提高教师素质,让其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第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在学校周边建设培训班、在健身房做教练、在教育机构做培训等方式促进其发展。第七,积极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更有效率的得到资金申请、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

3.3 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

对毕业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经济上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成立和运转的过程中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放管结合,扩宽其发展空间,加强对风险的预估和保护,减少税收。切实帮助体育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解决其在发展中的阻碍问题,确保有能力、有思想的学生能及时有效的实施自己的创业创新计划。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 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对浙江义乌创业者创业实践调查的启示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7):74-76.

[2] 杨琴,吕伟,苏其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武术教学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66-67,71.

[3] 李伟,李艳鹤,周东生,等.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3):229-231.

[4] 杨爱华,杜丽洁,董成功.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12所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为样本[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0-65.

2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