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岩土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 ***
第 1 页 共 14
页
1 工程概况
立德山庄一期工程位于句容市宝华镇,具体位置:句容市西北部宝华新城,位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侧,东至规划路(经六路),西至汤龙路,南临纬十三路,北接规划路。本工程包含了5幢单体建筑,1栋18层(楼号为14楼),1栋26层(楼号为15楼),1栋32层(楼号为16楼),1栋33层(楼号为17楼),19#楼(商业)2层, 23#楼(2#变电所)及地库组成,总建筑面积为84350㎡。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16#、17#楼基坑大
部分为岩化土,且目前现场开挖部分土方可看出梁槽内均存在岩化土。
16#、17#楼地质勘察平面图
第 2 页 共 14 页
、
A1-A1’剖面图
A2-A2’剖面图
第 3 页 共 14 页
、
A3-A3’剖面图
16#、17#楼基础底板高程为20.3m,板厚400mm、基础梁高度1100mm-1300mm,则板垫层顶上二十公分高程为20.1m,基础梁垫层底高程为19.1m-18.8m。从上图地质勘查报告可知在16#、17#楼基础20.1m-18.8m均为⑤-1、⑤-1a号土层(⑤-1、⑤-1a均为强风化英安岩)。详见上图“16#、17#楼地质勘察平面图”
人防地库岩土范围图
第 4 页 共 14 页
、
人防车库地质勘查报告平面图
A19-A19’剖面图
第 5 页 共 14 页
、
A7-A7’剖面图
B24-B24’剖面图
第 6 页 共 14 页
、
B25-B25’剖面图
该区域人防地下室底板顶高程为23.8m,板厚400mm、承台高度800mm,则板垫层顶上二十公分高程为23.6m,承台垫层底高程为22.9m。从上图地质勘查报告可知在此区域基础23.6m-22.9m均为⑤-1、⑤-1a号土层(⑤-1、⑤-1a均为强风化英安岩)。
2 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人工回填土工艺标准》(GY104-199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工程施工图纸》 现场的实际情况。
3施工方案
3.1施工准备
(1)、根据基础设计高度,结合地质资料情况确定土方开挖的上下口白灰线。 (2)、施工大门附近设置洗车池和车辆冲洗坪。
(3)、准备液压反铲一体挖土机(具备炮机与钩机功能)2台,柴油风炮机5台。
第 7 页 共 14 页
、
(4)、配备土方劳动力30人。
3.2基坑土方开挖 3.2.1施工现状
现场基坑板垫层顶200mm以上土方已经开挖完成,基础持力层集中在⑤-1强风化英安岩、⑤-1a强风化英安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70Kpa,土方开挖深度1.2-1.4米。
3.2.2基坑放坡
根据《立德山庄一期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土质情况较好,承台梁按1:0.5考虑放坡。
3.2.3施工方法及技术组织措施 3.2.3.1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状况,拟采用液压反铲一体挖土机开挖到承台梁底标高,条基炮机炮松、小挖机清挖,风炮和人工进行细部修整,。为了不扰动基底土,设计基底标高上部20c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施工,人力挑运土方至挖土机回转半径内。 为了既保证工期又能有效的利用工作面,保持连续作业,根据各建筑组成部份的尺寸、开挖深度、土方量以及基础等后继工程的施工先后顺序,
3.2.3.2技术组织措施
(1)、质量要求
①、开挖标高:人工开挖允许偏差±30mm,因基底为强风化英安岩,考虑后期施工工序因素,允许偏差控制在±15mm内。 ②、边坡和边线:边坡按0.5放线,不得挖陡。 (2)、质量措施
①、开工前做好各级技术交底,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和标高。 ②、配备专职测量员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复撒灰线和测量基底标高,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坑底,及时控制开挖标高;人工清挖基底时,每一平方米内的标高控制点不少于1点,一个基坑内不小于3点。
③、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开挖边坡和坑底时,先由熟练操作工人开挖一段后,
第 8 页 共 14 页
、
经测量员和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操作者换班时,要交底挖土深度、边坡及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
④、开挖边坡时,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坡下口线。坚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
⑤、机械挖土过程中,土方班组先用勾机勾松土层,再用挖机挖除,将岩石挖到基底标高20CM位置,土建班组随时配合清坑,将土送至挖土机回转半径内。这种方法既可一次交验成品,又可节省劳力,降低工程成本。
⑥、土方开挖到设计地面标高时,注意成品保护。及时施工砼垫层,减少土层暴露时间。
(3)、安全技术措施
开工前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制订安全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3.2.4降排水措施
3.2.4.1基坑北侧设置截水沟,与市政主排水连通宽30cm,深20~40cm,找坡坡向市政管井。
3.2.4.2基坑每隔20米设集水井,排水沟向积水井方向放坡,集水井70cm×70cm×1m,集水井内配备潜水泵。
柱基基坑内设置小型集水坑(50×50×80cm),用小型潜水泵将水抽至坑外。 地沟做法示意如下。
截水沟和坑内排水沟做法示意图
3.3机械选择与配置
、
第 9 页 共 14 页
施工机械按施工需要灵活调整,配备数量如下:
序号 1 2 3 4 设备名称 反铲一体机 手持式振动打夯机 抽水机 风炮 数量 2 4 2 4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型号 PC120 备注 3.4安全措施
3.4.4.1做好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制订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3.4.4.2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地上地下障碍物交底,保护好测量桩点,严禁机械碰撞。 3.4.4.3机械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工作面距离;施工机械不得碰击各种桩头;人工清槽修坡要在机械作业完成后进行。 3.4.4.6基坑周边不准堆放重物,防止基坑崩塌。 3.4.4.7修筑现场道路,搞好场地排水。 3.5预防坍塌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及项目管理人员名单 组长:何兴华
组员:徐子军 崔业稳 陆亚祥 钱桂华
应急救援措施:
(1) 发生崩塌事故后,先要弄清楚事故的影响程度和人员伤亡情况,及时拔打报
警电话,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援。
(2) 采取正确救援方法,救治伤员,控制二次塌方。 (3) 清楚判断掩埋人员位置,组织人员全力挖掘。
(4) 救治伤员要使用担架,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5) 出现颅脑损伤的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防止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咽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第 10 页 共 14 页
、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者,创伤处用消毒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就近送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6) 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7)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8)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9) 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①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加压包扎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c.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②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吸呼、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10)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或仰卧偏头,防止呕吐物误吸。对烦躁不安的伤员可因地制宜地约束手脚。脊柱有骨折者采用硬板担架运送,脊柱伸直,防止中途颠簸加重脊柱损伤。
第 11 页 共 14 页
、
16#楼基础平面布置图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 2 页 共 14 页
、
人防区域岩土层基础平面图
、
第 3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